寶寶輸液的危害
國內外醫學專家呼籲:“醫生在選擇用藥時,要遵循可以口服的不注射,可肌肉注射不靜脈注射的原則”。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供大家參考。
危害1:
醫源性感染
打點滴穿透面板屏障,直接把藥液輸入血液中,需要嚴格的無菌處理。如果藥液在生產或儲藏過程中被汙染,或者沒有使用一次性針頭,或者針刺部位的面板沒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讓病毒、病菌進入體內,輕則引起局部發炎,重則病原體隨著血液擴散到全身,引起敗血症,會有生命危險。如果醫療環境中不能做到完全無菌,則會導致交叉感染。
危害2:
發熱反應
輸入致熱物質、輸液瓶清潔滅菌不完善或被汙染等原因,都會導致病人發冷、打寒戰和發熱,嚴重者高熱達40~41攝氏度。
危害3:
肺水腫
因為輸液速度過快,短時間內輸入過多液體,使迴圈血容量急劇增加,心臟負擔過重而引起水腫,嚴重者有生命危險。有心力衰竭或心臟病史的患者,快速、大量輸液或加重心力衰竭,重者或誘發肺水腫。
危害4:
靜脈炎
因為長期輸注濃度過高、刺激性較強的藥液。或靜脈內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時間太長,可引起區域性靜脈壁的化學炎性反應,也可因在輸液過程中無菌操作不嚴,引起區域性靜脈的感染。
輸液速度心臟病人別超60滴/分
一瓶藥輸上兩三個小時,考驗著很多人的耐性。因此,有些人索性學著護士轉動輸液管的撥輪,自己加快輸液的速度。不少人認為輸液速度快慢無所謂,快幾滴慢幾滴沒什麼關係,只要把藥滴進去就行,同樣的藥,本來需要2小時,現在可能只用1個半小時。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靜脈輸液的速度要由患者年齡、病情和藥物來決定。一般來說,成人輸液速度為每分鐘60~80滴,心臟病患者一般在60滴以下。嚴重的心肺疾病和腎臟功能不好的患者,儘量不要打點滴,以免加重心肺負擔,非用不可時,應嚴格掌握用藥量小、滴注速度慢的原則。
老年人和兒童心腎功能差,也要慢速滴注,否則會因短期內輸入大量液體使心臟負擔過重,導致心力衰竭。
另外,不同的藥物滴入的速度也不一樣,比如高滲鹽水、含鉀藥物、升血壓藥物的滴入速度要慢。
治療腦血栓常用的脈通,如果滴入過快,則會令心臟負擔過重,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根據病情和藥物不同,有時候則需要“快速”輸液。
治療高顱壓時滴入速度應快,如250毫升20%的甘露醇要在半小時內滴注完畢,才能起到降低顱壓的作用。
再比如對於因腹瀉、嘔吐、出血、燒傷等由於脫水嚴重而出現休克的病人,滴入速度要快,如有必要甚至可以採取多通道輸液,以儘快增加血容量而促使病情好轉。
還有一些藥物,比如阿莫西林或頭孢類,最好在藥物配好後半小時到1小時內輸完,這樣效果最好。此外,輸液開始時,也要留意,如果自覺輸液速度太快導致心臟不適,應當及時提醒護士調整。
輸液的過敏反應
相對而言,口服藥要經過腸道吸收,將身體不需要的或對身體有害的物質過濾掉,之後才進入肝臟代謝,經過這樣一個過程之後就會降低血藥濃度,進而降低過敏反應發生的機率。而輸液時藥物直接進入血液,發生過敏反應的機率相對就大,而且快,甚至有些過敏反應是致命的。輸液藥品微粒過大,長期積累,易造成肺部堵塞,影響肺臟功能。相對於口服藥而言,頻繁地輸液可能還會對身體的一些器官造成影響。
任何液體藥品在生產過程中都會產生或多或少的不溶性微粒,國家在這方面也有相應的標準。國家《藥典》中規定的液體藥品中含有的不容性微粒直徑不能超過10毫微米。但是有調查卻發現,市場上銷售的很多輸液藥品含有的不容性微粒直徑都超過了這一規定,有的甚至達到50毫微米以上。人體最窄處的毛細血管是不超過10毫微米的,因此一旦輸液藥品微粒過大,就會在血管內造成堵塞。
藥品進入血液後,全身所有的靜脈血都要回流到一個屏障器官,即肺臟,它能起到過濾器的作用,所以只要是直徑大於毛細血管最窄處的顆粒都會被肺過濾出來,只能停留在肺裡。這些顆粒無法通過代謝排出體外,這樣就會造成肺部堵塞,肺部血管本來都是通暢的,這些顆粒積聚在肺部就使得氧氣交換不夠,人體呼吸困難。顆粒堵在血管裡無法被清除出去,這時身體自動地採取第二個處理辦法,就是將這些顆粒包起來,形成一個更大的團塊。輸液時如果經常輸不合格的藥品,肺裡就會積聚很多這樣的團塊。
寶寶輸液打頭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