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戲課堂反思
《藏戲》是12冊第7課,是以介紹民風民俗為主題的單元中的其中一篇,是一篇民俗散文,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藏戲》這篇課文主要為我們介紹了藏戲的來歷以及藏戲的三個特點。是為了讓孩子們瞭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形式,體會在表達上的特點。
這篇課文雖然是一篇閱讀課文,是以介紹民風民俗為主題的單元中的其中一篇,是一篇民俗散文,語言豐富多彩、生動傳神,頗具文學色彩。因為本文在語言上的這一特點,而且,藏戲對我們師生而言是一種很“新”的文章,所以我在教法上將它上成了精讀課文,我想這樣的“略讀”文章“精度化”,也是值得的。
因而我在教學的時候還是花了兩個課時來完成教學任務。因為這篇課文中優美的詞句較多,同時在說明方法上也有一定的特色,因此為了讓孩子真正有所收穫,我覺得保證教學時間是一個必要條件。本課條理清晰,內容比較易懂,但距離孩子的生活比較遙遠,可以說是從未接觸過,並且本課有些詞語屬於少數民族特有的稱謂,所以,讀通課文、理解課文、瞭解藏戲是本課的重點。
篇2
《藏戲》是12冊第7課,是以介紹民風民俗為主題的單元中的其中一篇,是一篇民俗散文,語言豐富多彩、生動傳神,頗具文學色彩。因為本文在語言上的這一特點,而且,藏戲對我們師生而言是一種很“新”的文章,所以我在教法上將它上成了精讀,我想這樣的“略讀”文章“精度化”,也是值得的。
剛剛教完第六課《北京的春節》,雖然兩篇文章都是介紹民風民俗的,但兩者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異。於是,我就藉助學生的預習和課堂上的自學,在正式進入《藏戲》文字之前,我就引導學生從“內容”、“表達順序”、“表達的方法”和“語言風格”等幾方面來比較兩篇文章的不同點。在比較的基礎上再去進入本文的學習。我想,這樣的處理方法是站在學生綜合能力的高起點上,在比較高的起點上再去回落到文字細節上。
本文是按事物的幾個方面的順序來寫,內容清楚,分“藏戲的形成”和“藏戲的藝術特色”兩方面來介紹的。從文采上來看,“藏戲的形成”這一塊內容是比較突出的,我講體驗的重點放在這一部分,而對於“藏戲的藝術特色”這一內容還是處理得比較“略”的,只要學生能找出相關句段,找到藏戲的藝術特色即可,在語言就不過多細細推敲。我自認為在“藏戲的形成”這一內容上處理得比較出彩的是這麼幾個設計:1、探究唐東傑布傳奇故事的優點。其實歷史上有真實的故事記錄,那為什麼課文要以傳奇故事的形式出現呢?***傳奇故事能加入更多的想象,給讀者一定的想象空間,也能更多地去表達人們的美好願望;2、從這一傳奇故事中解讀唐東傑布這一人物;3、找讀自己喜歡的句子,簡說原因。
篇3
首先,個人素質方面,有待提高。首先是備課環節上考慮的不夠成熟,預設的課堂程式和實際的教學過程存在差距。再者是課堂語言缺少一步到位感。靜心自對,思過學賢,學以致用,儘快提升素質是當務之急。其次,在高年級小組評課上,聽幾位領導的評述我在深深思索、反思我的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也感受到我在教學高年級略讀課文時要把握住幾個點:一是整體把握課文的體系,以文章前面的導學思考題入手,將問題簡化突破重難點即可,不能放不下學生,扶的過多,放的太少,尤其是二類課文的字詞關應一帶而過,不可過細,將精力放在理清條理上,感悟語言,體悟表達方法上。二是要學會及時捨得,把多餘的教學語言、教學環節捨去,去粗留精,為迴歸課文整體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節省教學時間,以利於引導學生體會文字的語言特色,學習寫作方法並運用到習作實踐中去。其三,學會盡快從線狀教學過渡到塊狀教學,從繁瑣的閱讀指導分析中解脫出來,以幫扶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為鍛鍊學生學文能力而服務,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其四,課前精心備課,深入鑽研教材,既備文字,又要備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控課堂。
在處理生字詞時,除了將帶有拼音的生字出示外,還將一些藏族特有的稱謂出示,並教學生讀準理解,為他們讀通課文打下基礎。此外,我還引導學生理解“鼻祖”“不一而足”等詞語,讓學生在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對課文有了大體的印象。我覺得這樣做的效果還是不錯的,特別是中下等的學生,不至於課文學完了,卻讀不準生字,讀不通課文。
課文是按事物的幾個方面的順序來寫,內容清楚,分“藏戲的形成”和“藏戲的藝術特色”兩方面來介紹的。從文采上來看,“藏戲的形成”這一塊內容是比較突出的,我將體驗的重點放在這一部分,引導學生重點學習這部分,體會唐東傑布為民造福開創藏戲的艱苦經歷。學生從課文的4——7自然段讀懂了藏戲是怎樣形成的,完成了本課時的教學任務。
藏北草原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