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語文古詩文解題指導_八年級語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7月06日

  關於初三語文的古詩文的相關解題有哪些指導學習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初三語文古詩文解題指導,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初三語文古詩文解題指導:文意把握

  題型闡釋

  文意把握,就是在理解詞義、句義後,從整體上巨集觀地理解文言詩文。也就是著眼於全域性,綜合運用所學過的文言詩文知識,對文言詩文進行全面的通讀、理解,能夠初步概括詩文內容,體味感情基調,篩選捕捉資訊等,從而對全文內容有一個總體認識。

  文意把握的題型,從形式上看,主要有: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等;從內容上看,主要有:篩選資訊、概括內容、理解內涵、把握情感、分析態度等。其中,開放性試題的解答是重點,也是難點。

  初三語文古詩文解題指導例題:

  例1 對下面這首詩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

  鳥鳴澗

  王維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A.“人閒桂花落”一句中,詩人精心捕捉了“花落”這一動態情景,映襯春山之幽靜,取得了以動寫靜的藝術效果。

  B.“桂花落”表明春天將逝,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感慨之情。

  C.“月出驚山鳥”寫一輪明月破雲而出,月光灑進山林,驚醒了已入夢的山鳥。

  D.“時鳴春澗中”,寫山鳥誤以為天色將曉,不時發出鳴叫,畫面生動有趣。***2008年雲南省中考試題***

  解析:這是一道選擇題,要求考生分別對詩中相關內容進行領悟,找出不恰當的一項。A項是對詩句表現手法的理解,B項是對詩句所表達情感的把握,C、D兩項是對詩句內容的理解。我們知道,此詩重點描繪了皇甫嶽別墅中的景色,展現了一幅幽靜怡人的春山月夜圖。“桂花落”這一動態,用以反襯春山寂然若虛的空曠,映襯出春山之幽靜,並非對時光流逝的感慨。所以,B項有誤。可見,要準確地將有誤的一項找出來,必須從整體入手,把握全詩的內容與詩人的情感。

  答案:B

  例2 閱讀下文,回答後面問題。

  某翁除夕過中庭,仰見樹杪①有人,即止不進。翁屏退家人,仰樹呼曰:“樹上君子,此間已無外人,盍②下?”其人乃下,叩首稱死罪。翁視之,鄰人也。相將入亭,先酌之三杯,曰:“汝所需若干?”鄰人泣告曰:“小人有母,遇年荒,無以卒歲,素諗③翁家富有,故行此不肖事。今既不罪,尚敢他望耶?”言已,聲酸嘶。翁曰:“不能賙濟鄰居,以至為非,老夫之過也。今酒殽④尚溫,汝其飽飡⑤,當以三十金畀⑥汝。勿再為此,他人不汝恕也,且陷老母於不義。”食已,乃予銀,並布裹食物,送之牆下,曰:“歸遺爾母。汝仍出此,勿使我家人知之,餘亦終勿告人也。”

  【註釋】①樹杪***miǎo***:樹梢。②盍***hé***:何不。③諗***shěn***:知道。④殽:同“餚”,菜餚。⑤飡:同“餐”,吃。⑥畀***bì***:送給。

  從文中看,某翁是一個怎樣的人?

  ***2008年浙江衢州市中考試題***

  解析:這道簡答題要求通過把握文章內容來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並用恰當的語言概括出來。應抓住人物的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來進行分析,瞭解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人物的思想情感,從而準確把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點。上文的某翁在家中遭遇竊賊,他非但沒有怪罪行竊之人,反而自責“不能賙濟鄰居”,並且與飯贈銀,好言相勸,形象而生動地表現出其富而不驕、寬以待人的君子之德。

  答案:寬容、善良***富有同情心***。

  例3 閱讀《桃花源記》,回答後面問題。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本文的線索是什麼?圍繞這一線索,作者寫了哪幾件事?

  ***2008年甘肅金昌市中考試題***

  解析:此題要求在讀懂選文的基礎上理清它的線索,並概括事件。線索就是作者組織材料的思路,是貫串全文的脈絡。線索可以是物品、人物、時間、事件、地點的轉換、人物的感情變化等等。歸納內容要點,要求考生全面準確地把握文章的內容,並對文章中所敘事件或所講道理進行綜合性分析、判斷,進而提取資訊予以概括。

  答案:***第一問***漁人的行蹤。***第二問***逢桃林、訪桃源、尋桃源。

  答題方略

  如何解答文意把握類試題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思考:

  1.按文體特點來把握文意。不同體裁的文章,其各自要素是不同的,表現中心的方式也各不相同,閱讀中要根據各自不同的特點有所側重。如敘事性文言詩文可以按分清要素——理清層次——認清主旨的程式來展開閱讀,而議論性詩文則可以從把握論點入手,進而弄清論據、分析論證。

  2.理清思路,瞭解行文結構。一篇結構完整的詩文,明確行文的整體思路是很重要的。如果對詩文的結構和思路能大體辨明,就能對文章內容有個初步的印象。

  3.精讀首尾,體味主旨。人們常常說“開門見山”“開宗明義”,還常說“卒章顯志”“結尾點題”。所以,文章的首尾往往蘊涵著作者的思想感情,體現著作者的寫作意圖。可見,我們在閱讀中一定要揣摩首尾,體味題旨,從而更好地把握詩文的大意。

  4.揣摩標題,領悟其基本內容。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它多半能揭示詩文內容的重點,有的暗示詩文的主旨,有的則有啟迪行文思路的作用。閱讀中,我們通過仔細推敲詩文標題所蘊涵的資訊,可以感知到詩文的基本內容和中心。

  請看下面的例子——

  例4 欣賞詩歌,回答下面問題。

  江城子 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對這首詞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

  A.全詞由敘事而抒懷,開篇以“老夫”自況,著一“狂”字型現情懷,統領全詞。

  B.詞中兩次用典,上闋自喻孫權,下闋又自比馮唐。

  C.全詞塑造了一個慷慨激昂、走馬挽弓,渴望建功立業的愛國志士形象。

  D.這首詞從題材、情感、藝術形象到語言風格都體現了粗獷、豪放的風格。***2008年湖北孝感市中考試題***

  方略:解答選擇題,可採用篩選淘汰法,即仔細斟酌,反覆推敲,將備選答案中與題目不相符的選項一一淘汰,最後留存的就是應選的答案。上面這首詞來自課內,理解起來並不難,經過篩選應該可以得出答案。選項A、C、D的描述都與文字相符,B項中“下闋又自比馮唐”錯誤:蘇軾自比漢文帝時雲中太守魏尚,而非馮唐。閱讀詩文時,一定要將典故的出處、人物等弄清,不可張冠李戴,似是而非。

  答案:B

  例5 閱讀下文,回答後面問題。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節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簡要分析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008年山東臨沂市中考試題***

  方略:如何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呢?應從作者所處的時代出發,對作者的思想傾向、感情色彩作出客觀的剖析、評價。有時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有時則需進行對比分析,將材料中人物的身份、地位、人際關係、語言、行動、精神品質及性格特徵等進行對比,從中找出不同之處,準確判斷。上面這一選段出自課內文章《醉翁亭記》,聯絡文段中太守的醉與樂,及對山水的明快描寫,可知太守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情懷。

  答案:寄情山水***熱愛自然***,與民同樂。

  能力演練

  ***一***閱讀下面一首詞,完成後面題目。

  花 犯①

  周邦彥

  粉牆低,梅花照眼,依然舊風味。露痕輕綴。疑淨洗鉛華,無限佳麗。去年勝賞曾孤倚,冰盤同燕喜②。更可惜、雪中高樹,香篝薰素被③。

  今年對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④。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飛墜。相將見、翠丸⑤薦酒,人正在、空江煙浪裡。但夢想、一枝瀟灑⑥,黃昏斜照水。

  【註解】①花犯:詞牌名。②冰盤:果盤。燕:同“宴”。指喜得梅子以進酒。③篝***gōu***:熏籠。比喻梅花如篝、雪如被。④悴***cuì***:憂也。⑤相將:行將。翠丸:指梅子。⑥瀟灑:悽清之意。

  【助讀】周邦彥是北宋末年一大詞家。他擅長寫景詠物,善於融化前人詩句入調,其詞在創作境界、運用典故等方面做到天然渾成,即情景渾融。善於在鋪敘基礎上進一步講求曲折、迴環、變化。詞語典雅、含蓄,被譽為詞壇泰斗。

  1.全詞句句緊扣   ,也句句緊扣   。

  2.這首詞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

  孟嘗傳

  孟嘗字伯周,會稽上虞人也。少修操行,仕郡為戶曹史①。上虞有寡婦至孝,養姑②。姑年老壽終,夫娣③先懷嫌忌,乃誣厭苦供養,加鴆④其母,列訟縣庭。郡不加尋察,遂結竟其罪。嘗先知枉狀,備言之於太守,太守不為理。嘗哀泣外門,因謝病去,婦竟冤死。

  自是郡中連旱二年,禱請無所獲。後太守殷丹到官,訪問其故,嘗詣府具陳寡婦冤誣之事。因曰:“昔東海孝婦,感天致旱,於公一言,甘澤時降。宜戮訟者,以謝冤魂,庶幽枉獲申,時雨可期。”丹從之,即刑訟女而祭婦墓,天應澍雨⑤,谷稼以登。嘗後策孝廉,舉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遷合浦太守。

  ***節選自《後漢書·孟嘗傳》***

  【註釋】①戶曹史:官名。②姑:婆母,丈夫的母親。③娣:丈夫的姐姐或妹妹。④鴆***zhèn***:毒酒。⑤澍***shù***雨:及時降雨。

  【助讀】孟嘗伯周,一個普通之人,不懈地為冤屈者洗刷冤屈,讓人敬佩。由此我們可以堅信——正義定要戰勝邪惡。

  1.用自己的話說說,上虞寡婦是如何被冤死的?

  2.孟嘗伯周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文意把握答案

  ***一***1.梅花 自己2.這首詞借詠梅花,抒發了自己在宦跡無常、漂泊不定中所產生的落寞情懷。           ***二***1.寡婦被其姑子誣告毒死了婆母,太守不認真審理,致使她受冤而死。2.仗義執言、品性正直、不畏權貴、為民作主。

九年級語文古詩文解題指導_八年級語文
初三語文古詩文解題指導_八年級語文
相關知識
初三語文古詩文解題指導_八年級語文
初三語文古詩文解題指導_八年級語文
九年級語文古詩文解題指導_八年級語文
語文古詩詞解題技巧
人教版四年級上語文基礎訓練題_小學四年級語文試卷模板
中考語文作文的答題思路_八年級語文
初三語文古詩文翻譯技法_八年級語文
初一語文古詩分解知識積累
初一語文古詩分解知識積累
八年級下冊語文古詩理解性默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