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教育工作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1日

  培訓是促進社群教育工作者專業化,提升其業務能力的重要途徑,而培訓模式與培訓效果直接相關。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社群教育工作者培訓模式初探》

  摘要:培訓是促進社群教育工作者專業化,提升其業務能力的重要途徑,而培訓模式與培訓效果直接相關。當前,社群教育工作者培訓應遵循“學員為本”取向、注重“因需施教”原則、注重“反思性思維”培養、注重參訓者的可持續發展價值取向,以此探討四類社群教育工作者培訓模式,以期能為社群教育後續研究提供建議與參考。

  關鍵詞:社群教育工作者;培訓模式;價值取向

  一、社群教育工作者培訓的必要性

  當前,我國社群教育仍處於成長探索時期。構建與區域經濟相適應、獨具區域特色、能滿足社群成員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的社群教育,離不開一支專業素質強、業務水平高、綜合性的社群教育工作者隊伍。由於社群教育學科尚未列入《學科分類和程式碼》國家標準,因此,社群教育工作者目前還沒有官方的統稱。本文中的社群教育工作者,泛指以社群教育為個人職業的,統籌規劃區域性社群教育發展的組織機構的領導者或管理專員***未涉及從事於社群教育具體教育教學的師資隊伍***,具體而言,主要包括市、區政府***含街道、鄉鎮***主管或分管社群教育的教育行政工作者,社群學院***大學***和社群學校等教育實體分管社群教育的院長***校長***和各級工作者,中小學、職業學校和成人學校分管社群教育的校長和專業工作者,機關、企事業單位、文化單位和社團主管或分管社群教育的職能工作者等。本文所言的社群教育工作者培訓,是指全部職責或主要職責是從事社群教育管理的“專職”工作者。

  我國社群教育事業健康發展所需的人力資源保障的提供,社群教育工作規範化和科學化水平的提高,有賴於社群教育工作者的專業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社群服務指南》的規定,社群專職教育人員的基本要求有:***1***熱愛社群教育,具有良好的品質,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吃苦精神;***2***較好掌握社群教育專業及其相關知識,包括社群理論、社群教育學、社群教育管理學、教育社會學、社會心理學等;***3***具有較強的社群教育基本能力,包括教育教學組織、社會調查研究、課程開發、社會溝通與協調、語言文字表達等能力;***4***需經過有資質的教育培訓機構的崗位培訓,持有上崗證書或相當的專業證書。概言之,社群教育工作者應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職業道德和必備的基礎理論、管理知識和社群教育專業知識,以適應社群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

  然而,調查資料表明,我國社群教育工作者隊伍的建設還比較薄弱,多數社群教育工作者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和專業品質;近40%的社群教育工作者和65%的社群教育兼職人員年齡在50歲以上;超過1/3的社群教育工作者和近50%的兼職人員從事***參與***社群教育工作時間不足3年,社群教育工作者隊伍良莠不齊,年齡偏大,理論水平偏低,業務能力差,已成為制約社群事業發展的瓶頸,社群教育的發展需要有大批在社群一線從事服務與管理的高階專業人才。社群教育工作者的綜合素質,直接影響著社群教育的管理和發展。在我國,由於社群教育是新生事物,後備專業人才匱乏,導致社群教育人力資源極為稀少。換言之,隨著社群教育事業的發展,對社群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隨著社群管理的規範化、智慧化和科學化,需要社群教育工作者能夠熟練掌握先進的科學管理工具,而這些均可通過再教育培訓完成。因此,加強社群教育工作者的職業培訓尤為必要,探討社群教育工作者培訓價值取向及模式極為迫切。

  二、社群教育工作者培訓的價值遵循

  在社群教育大發展,社群教育理論不斷深化,社群教育管理工作日益精細化的背景下,唯有建立起以培訓能力為核心、以社群教育工作者為主體的培訓模式,才能適應當前社群教育工作者培訓新形勢的需要。結合我國社群教育的未來發展趨勢與當前管理隊伍整體水平,社群教育工作者培訓模式的探索應圍繞如下四個方面的價值取向進行:

  ***一***注重“學員為本”取向

  “學員為本”要求培訓的最終落腳點在於促進學習者的全面發展,培訓活動設計以學習者需求為導向。

  調查發現,社群教育工作者已具備了相當層次的文化基礎,具有較強的自我學習能力和豐富的閱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自主能力。這就要求突破傳統意義上“教師中心”正規化,轉向“學員中心”,在具體的培訓教學、課程設計等方面尊重、發揮參訓者在培訓中的主體地位,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建立起新型的教學關係。在教與學互動上,培訓中參訓者和培訓者兼有多種身份。培訓者既是教員,也是組織者、激勵者、促進者和服務者。參訓者既是學習者,也是設計者、參與者和接受者。培訓者和參訓者間的關係是平等的、民主的、對話式的,是相互理解和合作的,培訓是雙方經驗交流互動、共同成長的過程。這應該是當前社群教育工作者培訓中第一價值取向。

  ***二***注重“因需施教”原則

  “因需施教”的“需”包括兩個方面:社群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社群教育工作者隊伍成長與發展的需要。這兩者是有機地聯絡在一起的,所以,在培訓實施中應最大限度地掌握社群教育工作者隊伍的多樣需求,跟蹤其工作實務,以促進個性發展。同時,將滿足社群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和滿足參訓者自我的需要結合起來。筆者認為,具體而言,社群教育之“因需施教”的“需”包括:瞭解有關社群教育改革的最新精神;瞭解社群教育管理隊伍的需要、意願以及他們參加培訓的態度;瞭解他們在日常社群教育管理工作中性質與特點;瞭解先進社群教育的實踐;瞭解社群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創新的最新動態和最新成果。

  “因需施教”要求根據多方面的綜合性需求來開展培訓教學活動,也就是要求將組織需要、事業需要和個人需要有機地結合起來。為此,應該結合參訓者“表面需求”和人才成長與發展規律綜合考慮社群教育工作者的“需要”,尤其處理好一般需求和優勢需求的關係,共性***組織***需求與個性需求的關係等,從而滿足社群教育工作者的需求,調動其積極性,以促使培訓目的達成。從社群教育工作者多層次、多型別的現狀出發,著眼於社群教育資源的開發與整合,從而最大限度地加快我國社群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步伐。

  ***三***注重“反思性思維”培養

  “成長=經驗+反思”,是美國著名心理學波斯納提出的個體成長與發展的公式。鑑於反思在個體成長與發展中所扮演的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有關能夠促進反思策略的培訓、反思能力的培養、反思方法的探索日益為人力資源培訓研究者所青睞。“反思性”主張者力圖為人的成長與發展培育起“反思”意識,通過不斷自我反思、自我建構,從而獲得包括專業在內的全面個性的持續成長。

  培養社群教育工作者自我反思意識,使他們成為反思性實踐者,不僅要求向他們提供必要的反饋資訊,更要求在培訓中練就他們的反思能力、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在反思中成長,在實踐中反思。誠

  然,要達到上述目標必須擺脫傳統意義上知識灌輸式的培養方式,而採取一些全新的、充分利用現代教育研究成果的教學技術與方法。

  ***四***注重參訓者的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問題已成為當今社會廣泛的問題。其意在於能力發展是任何學習活動的主題,注重知識創新和發展的可持續性。

  社群教育工作者的培訓,從本質上說也是一種發展性的培訓,因為它著眼於對工作者個人素質的提升和角色價值的開發與拓展。這種可持續發展取向,既是社群教育工作者成長與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提高培訓質量的客觀要求。針對社群教育事業發展和社群教育管理隊伍建設的需求,培訓工作要從實現社群教育工作者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出發,優化配置培訓資源,加強培訓管理機制建設,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全面協調、整體推進可持續發展之路。

  從上述四個培訓價值取向出發,當前需要對社群教育工作者的培訓模式進行理性思考,認真分析與研究適合我國社群教育事業發展的培訓模式,揚長避短,確保培訓工作的高質量執行,構建能滿足社群教育工作者成長與發展需求的培訓模式。

  三、社群教育工作者培訓模式的理論探索

  培訓模式服務於培訓目標,不同培訓模式具有不同的功能,各自發揮獨特的作用。同樣,不同的培訓模式對培訓資源有不同的要求。培訓模式既是培訓理論的具體化,又是培訓實踐的概括,豐富的培訓模式有助於高效地達成培訓目的。因此,培訓模式的應用具有條件性。

  ***一***“知識本位”接受模式

  該模式在基礎教育的師資培訓中應用極為廣泛,其價值取向源於理論至上、知識本位和學科中心,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社群教育工作者的理論知識需求。一般而言,“知識本位”接受模式的構建路徑以社群教育工作者的專業知識背景分析和社群教育事業發展的理論需求分析為基礎,確立培訓目標,根據目標組織核心培訓課程,整合和聘請優質的師資資源,實施培訓活動。

  這種培訓模有助於理論素質亟待提升的社群教育工作者群體快速地掌握社群教育專業知識和管理科學基本理論,掌握社群教育工作執行工序。鑑於當前我國社群教育工作者隊伍的建設水平,此模式較為適合剛到崗的和已在崗但理論知識缺乏的工作者,使其達到任職要求。但是,這種模式不但由於純理論過強,使參訓者相對處於被動學習的狀態,而且也由於與日常工作實情實景相距較遠,而對實際工作能力提升作用有限。筆者認為,這種培訓模式在社群教育工作者培訓中不宜占主導地位,但仍可與其他培訓模式交叉使用,以發揮其高效傳遞知識、資訊之功能。

  ***二***“案例中心”研討模式

  該培訓模式注重參訓者的參與性,著眼於提高參訓者應用相關知識分析、解決複雜情景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構建的路徑為:社群教育工作現狀分析,確立培訓目標,圍繞目標精選培訓案例,組織實施培訓活動。

  這種培訓模式較為適合於在實際工作中遭遇困惑的社群教育工作者群體,例如社群教育業務管理者。該模式關注在問題情景中獲取知識、獲取知識與知識應用的協調以及提升社群教育工作者應用知識的能力;同時,提高了他們在培訓過程中的參與性,喚醒主體意識,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該培訓模式優質的案例的選擇極為重要,同時,案例本身蘊涵問題的複雜性和開放性,對培訓師資水平要求甚高,普通培訓者往往無力駕馭研討活動。筆者認為,案例培訓模式能夠快速提高社群教育工作者業務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配備一定條件方可廣泛使用,當前宜與其他培訓模式穿插使用。總之,以案例為中心的培訓模式的構建與實踐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其案例的選擇及案例的系統研究為實施該培訓模式的關鍵所在。

  ***三***“課題研究”研修模式

  較前兩者而言,此模式更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突出學用結合、學以致用,著眼於提升社群教育工作者的理論素養與業務工作能力。研修模式的構建路徑為:圍繞培訓目標,從培訓的針對性出發劃分培訓層次,從培訓的需求和實用性出發設計課程,從培訓的有效性出發選擇培訓方式,從參訓者的主體性出發確定學習方式,以研究為主線,以參訓者為主體,在學習中研究,在研究中發展,達到參訓者的發展與組織的發展協同,從而共同成長。

  由於該培訓模式的關鍵是課題的開發與研究,即要求培訓者和參訓者善於挖掘課題,以課題研修帶動培訓效果,繼而促進組織與個體發展,因此,實施好“課題研究”模式需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1***樹立正確的培訓觀念,培訓者是主持者、策劃者而非主講者,在課題選擇和研究中給參訓者以有效指導,注重引導參訓者獨立思考、主動探究;***2***對參訓者的課題論文寫作嚴格要求,避免流於形式;***3***把握培訓中三個基本要素:資訊、思路、觀念。課題研究培訓中需要提供大量新的有效資訊,需要多角度分析問題,轉變參訓者觀念,提高參訓者能力。“課題研究”無疑將將成為我國社群教育的助推劑,但該模式費時費力,目前僅能在少數培訓中組織實施。

  ***四***“診斷式”培訓模式

  該模式是四種培訓模式中極為理想化的模式,它倡導實踐導向,注重組織發展,著眼於在提高社群教育機構***社群學院、社群大學等***整體辦學水平的過程中,提升參訓者的專業素養,其構建路徑為:立足組織辦學現狀,組織專家現場診斷,針對主要問題,共同研究,尋找對策,制定改進方案,在實施改進方案的過程中提升參訓者的專業素養,促進組織的主動發展。可見,此種培訓模式以培訓促進組織發展,在培訓中尋找組織發展的新方向,即現場診斷一制定組織發展規劃一分析組織發展主要問題一制定解決問題方案一跟蹤指導一組織工作持續改進一達到發展規劃的目標。

  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可結合遇到的問題組織理論學習、專題研討與個別指導,使培訓持續支援組織的工作推進。誠然,這是一種對培訓者、培訓機構要求甚高的培訓模式,但對於一些社群教育工作開展較好的地區和立足於長遠發展的社群教育機構而言,結合自身優勢有的放矢運用該培訓模式是可能的。

  綜上所述,我國社群教育處於起步、開拓階段,社群教育工作者培訓工作也處於嘗試、摸索過程中,在組織培訓工作中我們唯有大膽創新,認真思考,結合自身實際充分運用多種培訓模式中能快速提高社群教育工作者的業務水平和綜合能力。誠然,社群教育工作者培訓沒有最優模式,上述四類培訓模式各有獨自的優勢及侷限性。社群教育工作者培訓要根據培訓目標、培訓內容和培訓物件的特點,對培訓模式進行選擇和優化,以提高培訓的效果。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社群教育論文範文
三生教育淺議論文
相關知識
社群教育工作論文
淺談幼兒的教育工作論文
領導社群教育工作會議講話
社群教育工作心得體會
健康社群教育工作方案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論文
社群教育概述論文
社群教育探析論文
學校社群教育工作計劃範本
社群教育工作會議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