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科學的讀後感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0日

  科學一詞總給人很寬泛而深奧的感覺,它的詞義是“對一定條件下物質變化規律的總結”,這解釋倒是十分精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參考!

  篇一

  在歐洲文藝復興的思潮中誕生了近代科學,而近代科學發展的過程可以看作是一個“驅神”的過程。這個“神”既指宗教中人格化的神,也指的是在人們思想中,支配和干預自然世界運作的神祕力量。在這場科學革命誕生出了實驗觀察加邏輯推理的方法,此外還形成了一種還原論的思維定式,這種思維方式有力的撕破了很多自然現象中“神”的面具。

  16世紀的上半葉,年青的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指出了是太陽,而不是地球,位於宇宙的中央,從而拉開了近代科學革命的序幕。當時的天文學中,占主導地位的是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說”,主張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它行星包括太陽,都圍繞著地球的圓形軌跡旋轉。這個學說很符合宗教以及當時普通人關於人類位於宇宙中心的幻想,因此在提出後的一千四百年中被奉為經典。可令人尷尬的是,這個模型的執行結果與實際的天文觀測資料有時不符合。為了彌補這個差別,托勒密以及後繼者不惜在模型中的行星軌跡上又加上了一些額外的小圓形軌跡,稱為“本輪”。越來越多的天文學資料導致了行星軌跡中的“本輪”越來越多,其模型也變得越來越笨重與瑣碎。但按照哥白尼新學說以及後來開普勒的工作,把太陽置於行星橢圓形軌道的焦點位置,地球作為圍繞太陽旋轉的一顆普通行星,無需加入“本輪”的假設,天文觀測資料與新的模型自然的吻合得很好。當時的歐洲剛剛經過中世紀約一千年的統治,基督教教義牢牢的統治者人的思想。可在哥白尼的“日心說”中根本找不到上帝造物的設計,地球只是一顆圍繞太陽旋轉的普通行星,毫無神奇之處。

  根據現在的認識,地球是圍繞太陽旋轉的一顆行星早已得到證實,宇宙學的觀測表明太陽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廣袤的宇宙還在不斷的脹大之中,根本沒有一箇中心。

  這場科學革命的高潮是英國科學家牛頓在17世紀發現的經典力學的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傳說牛頓在樹上蘋果下落的時候,認識到是同一個力,它使得蘋果下落和行星圍繞太陽旋轉。根據這個認識,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的概念,指出宇宙間一切有質量的物體間會相互吸引,並且給出了這個吸引力大小與兩者質量與距離的關係。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和他的力學定律,英國人亞當斯和法國人勒威耶分別計算出了太陽系的一顆未知的行星——海王星。在牛頓時代,天上的世界被認為是完美的,是為了映襯出塵世的不完美而存在。可是,萬有引力定律卻告訴了人們,天上的物體和塵世中的物體被同樣的規律支配。牛頓的力學理論極大的衝擊了當時歐洲知識分子的思想,並發展出一套機械的宇宙觀。在這樣一個觀念下,宇宙間的萬物都將根據牛頓力學規律運動,甚至包括“萬物之尊”的人,只不過是一大堆的滑輪、槓桿、彈簧組成的複雜機器,遵守著同樣的規律。法國的數學家拉普拉斯在19世紀初將這種世界觀發展到了極致。他假想出了一個“小精靈”,也被稱為“拉普拉斯妖”。這個小精靈具有超強的計算能力,如果你告訴它這個世界目前的初始狀況,那麼根據牛頓力學定律,未來的一切都會被這個小精靈計算出來。在這種狀況下,宇宙彷彿一個大的機械鐘錶,一切都已註定。

  雖然有把生命體看作機器的極端思想,大部分生物學家一直到19世紀初都認為屬於生命體的物質有一種神祕的“活力”,它使得生命物質不同於普通的物質,這種觀點被稱為“活力論”。而在1828年,德國的化學家韋勒在實驗室中用化學方法合成了尿素——原本屬於生命體中的物質。韋勒的實驗說明生命體的物質與普通的物質沒有本質的差別,從而把“活力論”送進了歷史的博物館中。隨著有機化學的發展,發現所謂的生命物質,如蛋白質,DNA這些生命物質,不過是含有較多C、N等元素的大分子而已。而生命現象不過是一大堆的這種大分子進行化學反應的過程而已。

  隨著科學的一步步發展,自然界中越來越多的神祕面罩被無情的扯下,物理學中猜測行星運動初始狀態的“第一推動”,生物學中微生物由來的“自然發生論”,以及地質科學中地貌形成的“災變論”。

  但是在經過近五百年的發展,這種還原論的方法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疑問。科學家發現,當你理解了一個蛋白質分子,你遠遠沒有理解一個器官以至於生命體的工作原理。為了理解生命體令人驚異的性質,引入了一個新的詞語emergence***湧現性***, 活力論又改頭換面,重新等場了。在上個世紀30年代,英國鳥類學家E. Selous 用了“通靈”***Thoughts-Transference***來解釋鳥群飛翔時令人驚異的協調能力,他當時也並不明白這個詞語的意思,把“幽靈”帶入到了鳥群中。而為了解釋市場整體有序狀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引入的那隻“看不見的手”,表示市場的有序狀態來自於一股神祕力量。

  部分如何構成整體?這是新世紀的科學任務,這門新科學的名稱是複雜性。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曾經說過“我相信,21世紀是複雜性的世紀”,正合我意。

  篇二

  科學就像是一個比宇宙大好多萬倍的海洋,我們就像是一些魚,雖然今天自由自在地遊著,可是明天,水裡就沒有了氧氣,必須換一個地方,這樣換來換去,這個海洋會被我們汙染了,到了這時候,就要尋找另一片海洋了。這也就是我們所尋找的新科學,只有不斷更新,才會有更美好的生活。

  在二十一世紀裡,科學將會成為人類的生命。你不懂科學,就無法在這個社會裡生存。如果你有了科學的種子,精心培育,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顆種子就會不斷生根、發芽、結出累累碩果……而“諾貝爾科學獎”,就是用這樣一種獎勵,來激發人們熱愛科學,並用科學創造我們美好的生活。有20多個國家,466名科學家獲得過諾貝爾獎,當他們走向“諾貝爾獎”的領獎臺時,他們代表自己擁有了科學創造的巨大財富。

  因此,我們要學科學、愛科學,把科學展示出來。但怎樣才能做到呢?科學家告訴我們,好奇心是人的天性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也是激發探索科學奧妙的主要動機;而最能滿足這種強烈慾望的方法是要勇於問為什麼,勇於嘗試、創新,勇於推翻前人的話、結論,而最終得到的就是自己的成果。例如,伽利略,哥白尼等人,他們不顧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和反對,勇敢地指出前人錯誤的論點。通過親身實踐,做實驗,證明了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換來的是自己的成功。

  我聽說有一所中學的高一年級的三位學生,他們也具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對“竽”這樣一種民族樂器充滿了好奇,他們分析了這個樂器的特點後,決心也要做一個類似於“竽”的樂器。他們每天都去撿或去買很多支吸管,他們又仔細研究了這些吸管,利用了無數休息時間,經歷過無數次失敗。俗話說得好:“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話一點也沒有錯,他們終於成功了,1000支吸管插在一起,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吸管樂器,吹起來一樣美妙、婉轉,簡直比“竽”吹出來的聲音還要好聽。他們雖然不是什麼偉大的科學家,卻能想到這樣的東西,並克服重重困難去做,真不簡單。其實,諾貝爾獲得者的先天條件不如我們,他們能做到的東西,我們又為何做不到呢?青少年朋友們,抓緊我們寶貴的少年時期吧!動腦筋動手去做吧!

  科學就像是一個比宇宙大好多萬倍的海洋,我們就像是一些魚,雖然今天自由自在地遊著,可是明天,水裡就沒有了氧氣,必須換一個地方,這樣換來換去,這個海洋會被我們汙染了,到了這時候,就要尋找另一片海洋了。這也就是我們所尋找的新科學,只有不斷更新,才會有更美好的生活。

  科學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它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財富。,所以,我們因當熱愛科學,但你如果不去挖掘科學中的奧祕,不去實踐,你將永遠不會得到科學的幸福。有些人只知道其一而不知道其二,瞭解了表面,而沒有深入的去探索,這樣怎能獲得成功呢?

  諾貝爾科學獎到底離我們還有多遠呢?不用問了,只要你從小播種下科學的種子,努力學習,它就在我們的身邊。

  篇三

  我非常喜歡《我們愛科學》這本書,它內容豐富。下面,就由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本書以及我看完幾期《我們愛科學》的讀後感吧!

  《我們愛科學》是一本豐富有趣的科學雜誌。裡面介紹了好多形狀各異的植物和微生物,還寫了一些動物的故事。裡面訴說了主人公嘟嘟和他的夥伴、教授一段奇妙之旅。情節生動有趣。還有漫畫,裡面講的是一些生活中的小實驗,最後還總結了實驗後產生的現象的原理,而且還挺幽默!會讓讀者輕輕鬆鬆學到了知識。由於它的豐富有趣,使得讀者一直喜歡在科學知識的海洋裡遨遊,讓讀者越來越喜歡科學。

  讀了這本書後,我受益匪淺。每當我看到書裡面講做小實驗的漫畫時,都忍不住跟著做實驗。有一次我根據漫畫做了一個噴霧器,步驟很簡單。首先,把一根吸管折出一個直角,在那個直角上橫著剪一下,記住不要剪斷,要剪出一個小口。在一個紙杯上倒一些自來水,不要超過小口,最好在小口下面,然後將吸管的一頭放進去,對著吸管的另一頭向玻璃吹,啊!還真的有霧了呢!後來,我查詢了有關的網站,才知道原理是這樣的:空氣從小口迅速流出,小口附近的壓強小,容器裡液麵上方的空氣壓強大,液體就沿小口下邊的吸管升上來,從吸管的上口流出後,受氣流的衝擊,被噴成霧狀。裡面還講了一些有毒的植物,還帶有圖片。我出門時,仔細的觀察了周圍的植物,發現沒有這些有毒的植物,才鬆了口氣。我最喜還看的還是一些動物的生活,以及宇宙中的奧祕。那些動物的生活就像探險一樣,有時驚險,有時又好像平安無事,還有的時候令人感到傷心,某些動物吃了某些比較弱的動物時,覺得那些動物十分凶狠,不過這是自然界的規律。

  生活中,我經常與同學談話。我們互相交換有關科學的內容,自從看了《我們愛科學》之後,就有更多有關科學的話題想與同學分享。課間的時候,我拿出《我們愛科學》看看,就不會覺得無聊。

  《我們愛科學》這本書不僅讓我懂得了很多關於科學方面的知識,還豐富了我的生活,使我更快樂!


關於網路讀書讀後感
活在當下讀後感作文
相關知識
關於科學的讀後感
關於愛科學的讀後感作文
關於愛科學的讀後感作文
關於勵志的讀後感3篇
關於論語的讀後感
關於雨巷的讀後感
關於態度的讀後感作文
關於管理的讀後感作文
關於安全的讀後感作文
關於三國的讀後感兩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