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描寫茶的優美散文精選
茶葉,經開水一衝,茶葉在開水沖泡的作用下,上下翻滾,起起落落,一起一伏,散出的香氣,沁人心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參閱。
篇一:家鄉的桂花茶
小時候,常常聽到身邊的夥伴們嘟嘟嚷嚷著桂花茶,自家的茶罐裡總是少不了“桂花茶”三個字,在年幼的我的心目中,桂花茶猶如六安瓜片一樣有名的。
離開了那片土地後,才知道,那“桂花茶”一旦譽上了“冠山”的名號,便是徹徹底底的家鄉不算有名的特產了。
家鄉的桂花茶出產於冠山,在家邊上,走路不到十分鐘的地方,那座小小的山上,種滿了茶樹和桂花樹,剛開始才會詫異於這樣的搭配,但到了後來,桂花、茶葉和冠山,便在我心裡織起了密密麻麻的線,有著說不出的情愫。
桂花茶裡的桂花用的是“純白銀桂”,花期是在九月,那時候滿城馥郁的花香啊,便正如宋之問所說的“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了。銀桂雖不似金桂那樣珍貴,但卻是食用價值最好的,純白的色彩,香氣淡雅。
那茶葉一般是人工炒制的,製作成品以後倒與廬山雲霧有些相似,芽肥,綠潤多毫,條索緊湊秀麗,香氣鮮爽持久,滋味醇厚甘甜,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齊,以“味醇、色秀、香馨而液清”。
冠山上每年產茶的季節在每年的四月五日清明節左右,這時候的茶大抵是直接飲用的,而在冠山茶中的精品卻是在秋季,雖然香氣淡了些,但香氣平和,味道和淡。便有古人說:“春茶苦,夏菜澀,要好喝,秋白露”。
我是幾乎不在茶葉裡放任何東西的,就連幾顆杭白菊放進去,也受不了,覺得菊花的清涼影響了茶的甘醇,至於在茶葉里加牛奶,加糖的作法,更是讓人匪夷所思,但奇怪的是,我對家鄉的桂花茶毫不牴觸,並且感覺桂花和茶融為一體,相得益彰。
後來有幸聽大人們講起一些做法,與別處的作法不同,竟和心字香有些類似,範石湖《驂鸞錄》雲:“番禹人作心字香,用素馨茉莉半開者著淨器中,以沉香薄劈層層相間,密封之,日一易,不待花蔫,花過香成。”而家鄉的桂花茶也是用“漬”的方法,把桂花的香氣一層一層的冒上去,也無怪茶味和桂花融為一體了。
桂花茶沖泡開來後,香高,味醇,形美,還可以多次沖泡,每一泡都別具風味,細膩悠長,久久不散。這桂花漬入茶中,還含散瘀,去積,化痰功效,強化綠茶的保健作用。
家鄉的桂花茶,便用馥郁的香氣,哺育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
篇二:陳年老茶
我不是品茶人,只是平生愛喝茶葉,尤其是一碗透蒼霜與醇香的老茶,更是讓我如痴如醉。
老茶,湯清,香濃,碧綠的顏色令人賞心悅目;輕輕呷上一口,滿口的清香,略帶點點澀味,慢慢地變成滿口香甜,那種甜與香的滋味漸漸地會滲入你的心裡,流進你的血管、肌膚,乃至全身的通暢與舒坦。這種感覺是新茶不能與之相提並論的。
老茶是最淳樸、地道的農家茶。我的老家地處山區,群山起伏,茶園遍佈,依山而種,依水而就,沐浴著雲霧之氣息,呼吸雨露之精華,自由而生,自然而長。農人每每荷鋤晚歸的時候,在茶園順手捋一把老茶葉,晒乾,裝好。臨到泡茶的時候,抓上一把,不到幾分鐘,一壺味道獨到的老茶湯便應運而生了。
老茶是最簡單的生活式樣。老茶就是一片片老氣橫秋、佈滿蒼霜甚至蟲眼的茶葉,沒有經過任何矯揉造作或藝術的加工,只是簡簡單單的、樸樸素素的樣子。茶茶不需要講究茶道,不需要複雜的和序,無論是街頭巷尾還是田間地頭,端起茶碗,就可以暢快淋漓地喝了。
老茶是最樸實的文化。我一直想親臨北京的老茶館,想親口品嚐北京的老茶是什麼味道。我想,為什麼它有如此多的愛好者或如此深遠的名氣,不僅僅源於一部老舍的作品,更體現它是一種地道的北京味,更是一種地道生活方式的顯現。
我喜歡喝老茶可能更多的受父母的影響。我的父親喜歡喝老茶,而且總是大碗大碗、咕嘟咕嘟的喝,喝得那樣有滋有味,著實讓人羨慕。我忍不住也跟著學起來,時間長了,便嚐到了老茶獨有的滋味。後來我才知道,因為經濟原因,母親總是把新茶變現補貼家用,我們能喝到的只有老茶了。
少時的我就是伴著老茶的清香、吮吸著老茶的味道慢慢長大。在我讀書的時候,母親每天為我和弟弟灌上一壺老茶水,讓我們揹著去上學,渴了就喝上一口,餓了就吃一口藏在書包裡的紅薯或者黃瓜,其樂無窮;假期的時候,更是背一壺老茶,上山砍柴、放牛,幫父親打理農活,替母親幹些家務事。
老茶依舊,斯人已去。去年,最疼愛我的父親驀然離去,母親也越發步履蹣跚、老態龍鍾。每每喝上一口老茶湯,更是一種思念、一種傾訴、一種歷久彌新的親情,在茶香中慢慢散開,在心裡慢慢融化。
篇三:濃情咖啡,清心淡茶——咖啡與茶
咖啡與茶,就像電影《當北京遇上西雅圖》般,西方與東方的文化撞擊,矛盾而又融洽。咖啡--是用火的燙痕,烙印著芳香,茶--如坐草木之間,清新而幽遠。
"咖啡"一詞源自希臘語"kaweh"意思是"力量與熱情"咖啡樹是屬於山椒科的常綠灌木,日常飲用的咖啡豆配合各種不同的烹煮器具製作出來,而咖啡豆就是指咖啡樹果實內之果仁,再用適當的烘焙方法烘焙而成。咖啡豆加工出來的咖啡品種讓人目不暇接,其中有卡布奇諾咖啡,可比可咖啡,拿鐵咖啡,炭燒咖啡,摩卡咖啡等等,它們加入了牛奶與糖,柔滑牛奶和香醇的的咖啡完美結合,營造出濃郁的奶香味。任何咖啡的香氣和味道取決於咖啡豆的質量及咖啡豆篩造和攪拌方式,因此像卡布奇諾咖啡這種有名的咖啡就這樣脫穎而出,其中的咖啡配上奶泡給人完美的享受。濃情飲咖啡,清心品淡茶,濃醇的咖啡有苦澀的味道,有糖的甜,有奶的香,喝完一杯咖啡,感受那種百味含混的濃沉醇厚,頓覺熟氣騰騰,陶醉不已。每天,形形色色的的人,在世界不同的角落裡,等待著一杯香醇濃郁的咖啡,就像等待自己的心愛的新娘,那種心情期待中自然陶醉。
在藝術的天地中,咖啡也成了畫龍點睛的傳神一筆,貝多芬的作曲,達芬奇的畫……月光下那傾瀉而出的動人的月光曲,那典雅而神祕的蒙羅麗莎的微笑,其中的藝術氣氛讓人嗅到他們靈感中最初的咖啡香氣,數百年來,咖啡是一種最沉沒的溫柔,最無以設防的方式改變著歷史。流金歲月中,他們在咖啡裡,尋找著心靈飛翔的方式。所以,咖啡可稱為"上帝的飲料"!
茶就是"人在草木間",茶生於林,長於林,成長在清山綠樹之間,高山峻嶺之中,吸收山水靈氣,天地日月之精華。草木如詩,美人如織,在中國人的觀念裡,天人合一就是自然之道。茶來自草木,因人而得到獨特價值。唐朝時的"茶聖"陸羽踏遍三山五嶽,千山萬水潛心所著的《茶經》可謂博古精深,全面敘述了我國有關茶的分佈,生長製作工藝,品茶之道。其中的茶學,茶藝,茶道等一紙瞭然,那種以茶思源,以茶會友,以茶入詩,入畫,那種陶淵明筆下描繪的"採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的悠然,淡雅,可謂"清茶一杯也醉人".所以,茶雖草木,但經陸羽的《茶經》最終使茶成為華夏的飲食和精神縮影而流芳千載。
雖然我們不能常常遊歷山林之間,卻在品茶之中獨得山林之趣,一杯清茗,就彷彿驀然走進草木之間。"茶如隱逸,酒如豪土;酒以結友,茶當靜品"世事喧囂,人生紛擾,唯有品茶時心思才能寧靜,才會於清淡裡有一種雋永悠長。因茶常植于山林之中,臨水之濱,經歷了四季的風雨,經受過霜霧雹露,所以茶自然之中蘊含日月之精華,天地之正氣,自能洗滌人內心的凡塵汙垢,把草木清新之氣吸納進自己的生命之中,讓自己常常處於淡泊寧靜之間。
當攜一壺好水,靜坐煮茶,看著淡淡的幾片葉子在水中上下翻飛,當茶香四溢時,清淺的綠色就好像沏進了一片陽光,好像在感受到山林中風吹葉落,飛花散漫的情景,品嚐到溪水叮咚中的山泉之甘甜。"獨飲得茶神,兩三人得茶趣,七八人施茶耳",一人獨飲好像跟山林,溪水靜靜地交流,大自然的神韻悠然而來。兩三知己品出茶趣,也品出知己般的情投意合,七八個人共喝唯解喝而已。
歲月極美,在於它必然的流逝,人生如茶,要慢慢品嚐。當夜闌人靜時,一壺清茗幾卷書冊,邀明月相伴,泛舟書海,彷彿置身於滿湖的荷花中,置身於山水之間,山林之中,覺得生命就是一幅濃妝淡抹的水墨畫,黯淡與燦爛並蓄,精彩與沉重同在。清茶亦好,咖啡也罷,它們只是我們品味人生的不同方式。咖啡有咖啡的激情,清茶有清茶的淡雅,人們要懂得讓它們融洽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就像咖啡語茶般揉合在一起就成了一杯獨特的飲料,就成了人生中一道獨特的風景,其中有咖啡的苦澀,有清茶的芳香,在苦澀中感受到茶香如蘭花般盛開,清風自來。而那咖啡的濃醇就如手中那一抹曾經的溫柔,低低淺淺的。品嚐著它們就像品味著自己人生之旅般。
生命之旅,路過的都是風景,那一路風景,美麗是驚喜,悽苦是閱歷,路,不管是一路坦途,還是一路崎嶇曲折,只要心中能留有咖啡的熱情,清茶的淡雅,或許生命之旅真正的收穫定會在路上,而不是在終點……
關於描寫茶的優美散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