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佈

General 更新 2024年10月13日

  紀姓,中華姓氏之一,作為姓氏的“紀”讀音應為“jǐ”。唐、宋期間,紀氏族人逐漸向沿海一帶遷移。明、清時候,更進一步向臺灣島遷移,逐漸發展成為大姓。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紀姓姓氏源流

  紀***Jǐ***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姜姓。據《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所載,西周初年,追念先聖先王的功德,封炎帝的一個後代於紀***在今山東i省壽光縣東南***,建立了紀國,春秋時,紀國被齊國所滅,紀國王族子孫就以國名為姓,世代相傳姓紀。

  2、1、上古有紀族,伏羲氏之臣有紀侗,即其族。舜未為帝時,有師名紀後,也是古紀族後人。

  紀姓遷徙分佈

  紀在大陸未列入前一百大姓,但是在臺灣是第七十一大姓。紀姓是炎帝的後代,傳說紀姓先祖在紀地***今山東壽光南紀臺村一帶***建立諸侯國紀國,在春秋時,紀國被齊國攻滅,紀國的公卿後代遂以國名“紀”為姓,以做紀念。紀姓後來在甘肅天水郡發展成望族,世稱天水望。唐宋間,紀姓向沿海遷移,明清時候,更進一步向臺灣遷移,逐漸發展成為大姓。

  紀姓歷史名人

  紀 昌:紀昌者,又學箭于飛衛……著有《列子·湯問》 。

  紀 信:今四川省西充縣關文鎮扶龍村人,劉邦起兵抗秦,為部將。漢王三年***公元前204年***夏四月,項羽率兵圍攻河南滎陽月餘,城內糧缺,朝不保夕,將士也筋疲力竭,漢王劉邦十分著急。五月,將軍紀信見情況危急,便對漢王說:“事急矣,臣請誑楚。”在徵得漢王同意後,由陳平寫了一封詐降書,送與項羽,說漢王今夜便出東門投降。半夜,城中兩三千婦女從東門魚貫而出,絡繹不絕,楚兵都擁至東門看熱鬧,漢王乘機與張良、陳平、樊噲、夏侯嬰等數十騎從西門逃出。天明,紀信扮漢王乘龍車出城受降。項羽發現被騙,下令將士齊集火炬,燒燬龍車,紀信全然不懼,於烈火仍大罵項羽的殘暴。紀信死後,被葬在滎陽城西孝義堡。劉邦建立漢朝後,特在他的家鄉置安漢縣***今西充縣***,以資紀念。後人感其英勇忠義,把紀信誆楚的史實編成戲劇《紀信替死》,搬上舞臺演出,使之名昭千古,同時,亦把紀信的家鄉安漢,稱之為“忠義之邦”。

  紀 昀:字曉嵐,晚號石雲。清朝河間人。乾隆進士,授編修。官至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他貫通儒籍,旁及百家,任《四庫全書》總纂,校訂整理,每書悉作提要,冠諸卷首。未著錄者則為存目。主持編纂工作20餘年,一生精力,備註於此。著有《閱微草堂筆記》等書7種。

  紀 政:女,臺灣新竹人。在竹南中學時,首次代表原校參加運動會,奪得跳高金牌。高二時,以體育成績特優,獲“教育部”准許出國深造。1963年赴美,1973年畢業於美國加州工藝大學,獲體育學士學位。1974-1975年任美國加州瑞德蘭大學男子、女子田徑教練兼女子體育組主任。1976年返臺,任“中華民國田徑協會”總幹事。1980年當選“立法委員”。1983年再次當選“立法委員”,並任啟智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紀政在1970年6-7月間,先後6次破、1次平短跑世界紀錄,被譽為“東方羚羊”。.

  紀青女:小字阿男。明清上元***今江蘇省南京***人。 其夫早喪,映淮不再嫁,以守節聞。

  紀玉良:海京劇院老生演員,生於1917年,卒於2002年,原名紀雲峰,曾用名紀應甫,祖籍北京。他自幼酷愛京劇,中學時代向魏公陶學戲,1936年拜馬四立為師學老生,1937年下海,邊習藝邊演出,期間向陳秀華、瑞德寶、張少甫等學藝。1940年與李玉茹、王金璐等中華戲校畢業生搭班赴滬,改名紀玉良。後又與李世芳、毛世來、張君秋、宋德珠、言慧珠、童芷苓等先後同臺。1951年參加上海人民京劇團,1955年並人上海京劇院,1971年調到上海“五·七”京訓班任教,1978年調回上海京劇院一團。紀玉良宗譚學馬,嗓音寬亮,擅演劇目有《將相和》、《武家坡》、《轅門斬子》、《大·探·二》等,現代戲《智取威虎山》中的少劍波為其首演。

  紀登奎: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

  紀兆全:原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機械工業部副部長。江蘇邳州市大胡樓人。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研究員.

  紀榮旭:河南省林州市橫水鎮東趙村人,1916年生,1938年赴延安參加抗日,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後編入新四軍,任排長。指導員等職,後擔任新四軍《江淮畫報》記者,解放戰爭參加渡江戰役。革命勝利後,任青島警備區保衛科長、濟南軍區軍事檢察院院長。1964年轉業到山東省無線電廠任黨委書記。1990年12月去世。

  紀姓郡望堂號

  1、郡望

  天水郡:天水古稱秦州。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漢設隴西郡、北地郡置天水郡。《水經注》載:“上邽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龍出是湖,風雨隨之。故漢武帝元鼎三年改為天水郡”。《秦州志》記載:“城前有湖,冬夏無增減,天水取名由此湖也”。

  高陽郡:東漢桓帝置郡,治所在高陽***今河北高陽縣東***,後廢。晉泰始初置高陽國,治所在博陸***今河北省蠡縣南***,相當今河北保定市、清苑、高陽、博野、蠡縣等地。北魏改為郡,還治高陽。隋開皇以後廢。

  平陽郡:漢置平陽郡,治所現在山西省臨汾市。

  2、堂號

  高陽堂:原是黃帝孫子顓頊的名字***黃帝→昌意→高陽***,漢朝時設有兩個高陽縣,一屬幽州涿郡,二屬徐州琅邪郡。晉武帝泰始元***265年***立高陽為郡國,管轄地區在河北省高陽縣一帶。


猜你喜歡:

紀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佈
村書記黨性分析材料
相關知識
紀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佈
紀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佈
糜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佈
充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佈
逄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佈
經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佈
薛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佈
廉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佈
淳于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佈
田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