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聲名狼藉的成語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7日

  聲名狼藉形容人的名聲壞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那麼你們瞭解關於這個成語的故事嗎?下面是小編和你們分享的聲名狼藉的成語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聲名狼藉

  典出《漢 司馬遷 史記 卷八十八 蒙恬列傳第二十八》:“昔者秦穆公殺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也,故立號曰‘繆’。昭襄王殺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殺伍奢。吳王夫差殺伍子胥。此四君者,皆為大失,而天下非之,以其君為不明,以是籍於諸侯。”

  《柯劭忞 清史稿 卷三二二 列傳一百零九 尹壯圖傳》:“各督撫‘聲名狼藉’,吏治廢弛。臣經過地方,體察官吏賢否,商民半皆蹙額興嘆。”

  秦國大將蒙恬與大臣蒙毅,祖父子三代屢為秦建功立業,出謀劃策,深獲秦始皇賞識,並委以重任。始皇死後,幼子胡亥繼位,即秦二世也。亥輕信讒言,令毅自殺。毅心不服,便列舉史上君主誤殺良臣之事,及其覆滅與亡國之命運。盼亥能以史為鑑,引以為戒,以免“聲名狼藉”,為天下所不齒。胡亥不聽,終殺蒙毅。爾後,復以君命迫恬,後恬亦服毒自殺。

  狼藉:據傳狼群常於草地臥息,離時常將草地弄亂以滅其跡。後常以此語形容凌亂不堪。

  “聲名狼藉”。本據蒙毅之言而改編。以喻人之聲望與名譽極其惡劣,或行為不端,不守法紀,常用此語。

  羽毛未豐

  戰國時洛陽人蘇秦,年青時曾師從智者鬼谷子學習辯術 謀略。學習結束後,周遊列國,希望有朝一日,他的治國謀略能獲得 君王們的接納。 秦是西方的大國。憑藉有利的地理環境,發展農業,國力逐漸強 盛。但在當時,秦國尚不能與其它大國抗衡。 蘇秦這次遠遊秦國,是要說動秦王,與函谷關以東的—些國家 聯合,同其他的國家聯盟作較量。 但是秦惠王並沒有聽取他的建議,而是說:“我們秦國現在就像 一隻羽毛還沒長全的小鳥,要想展翅高飛那是不行的。先生你迢迢 千里來到這裡開導我,我很感激。至於稱霸爭帝的事,我希望在以後 的適當時機,再聆聽你的高見。” 在秦國耗費了所有資財,上書十多次,但仍未說動秦王。蘇泰無 奈,只得灰溜溜地離開秦國回家。這時的蘇秦,也就猶如羽毛未豐的 小鳥,無法振翅飛於那動盪的政治舞臺。

  出處:《戰國策。秦策—》

  秦王曰:“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

  釋義 “豐”,豐滿。比喻勢力還小,或常識、閱歷尚淺。

  一曝十寒

  戰國時,有個叫孟軻的人,大家稱他為孟子。孟子善於通過打比方來發表議論。

  當時,有人指責孟子不盡力幫助齊王。孟子便解釋說:“比如說,天下有些易活的植物,假如把它放在太陽下晒十天,然後再把它放在陰冷的地方凍十天,即使是生命力再強的植物也會死。我見到齊王的機會少之甚少,即使給了他些良好的影響與幫助,我一離開,一些和我主張不同的人,又帶給他許多不好影響。我怎麼能使齊王的思想、品質好起來呢?”

  這個成語源於《孟子》—《告子上》

  一暴十寒:比喻做事無恆心。

  另注:“一暴十寒”的注音為yi pu shi han ,“一暴十寒”是一個固定的成語,“一暴十寒”中的“暴”也是固定的,不能用“曝”這個字。
 


關於探驪得珠的成語故事
關於萬眾一成語故事
相關知識
關於聲名狼藉的成語故事
聲名狼藉的成語故事
關於聲名狼藉的造句
關於飛黃騰達的成語故事
關於一言九鼎的成語故事
關於三釁三沐的成語故事
關於飛短流長的成語故事
關於小醜跳樑的成語故事
關於千金一笑的成語故事
關於干將莫邪的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