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李清照遊記散文隨筆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9日

  原標題:【東方散文雜誌•魯中筆會專輯】河南 鄧巨集珍‖拜謁李清照

  銀杏葉金黃,菊花綻放,走近南陽河,仰望順河樓。帶著幾多崇拜和對家兄的無限牽掛,佳節重陽日,于山東青州範公亭公園聆聽李清照。

  抬頭,一戶古樸典雅的人家,門楣告訴我:李清照紀念祠,當年易安居士的棲身之地。匾額是由當代著名詩人臧克家題寫。應了臧老的至理名言:“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詞壓江南,文蓋塞北的李清照,“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鬚眉”的詞國皇后,以其獨特的人格魅力,清清明明地活在後人心中。

  相傳,此處是李清照丈夫趙明誠的家。公元1107年,趙明誠攜妻至青州,“屏居鄉里”,悠閒自在地生活了將近20年。清照“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青州一抔土”的浩然正氣,璀璨了青州歷史的一顆星。

  懷著崇敬的心情,拾級五階入祠。深秋的豔陽藍天下,仍蔥蘢蓬勃的樹枝迎風搖曳,好像在招手歡迎我們的到來。右側順河樓,一個個大紅燈籠、一根根大紅色廊柱,與前方几十米紀念館高掛的大紅燈籠相呼相應,彰顯出中華民族古老而傳統的喜慶氛圍,一瞬間化減了我腦海中“悽悽慘慘慼戚”的李易安形象。

  耳畔彷彿有道來:“蹴把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人來,襪劃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天真純潔的李清照妙筆生花出羞答答的少女情懷。此刻,綠影婆娑,傲菊競開,青竹簌簌作響。聽,恍若翡翠、奼紫嫣紅的李清照《浣溪沙》出“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月移花影約重來”的風情萬種。我又分明聽到了陽光女孩《如夢令》爽朗的笑聲:“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歲月如歌,無憂無慮的小小少年,沒有煩惱,眼望四周陽光照。

  出生於北宋官宦之家的李清照,其父李格非是蘇門後“四學士”之一,耳濡目染及文學藝術的薰陶,使她視野開闊,氣質高貴,不僅能享受生活,而且還深入細微地感知生活,以超凡的文字駕馭能力展現出其體味的美感。多情惜花“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無獨有偶《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嫋殘煙。夢迴山枕隱花鈿。海燕未來人鬥草,江海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溼鞦韆。”豆蔻年華,她嫁於當朝宰相趙挺之的兒子太學士趙明誠。二人志趣相投,志同道合,致力於金石書畫的研究,精心校對古籍,整理碑拓,在歸來堂編織著他們瑰麗的夢——

  沿順河樓緩步至紀念館,青磚灰瓦、磚木結構的小小四合院,儼然像主人那般清麗高潔。這裡曾留下了他們夫妻評論詩文,查書品茶,鑑賞碑刻的歡聲笑語。

  主廳三間,坐北朝南,額曰:歸來堂,居室稱易安居。取之於晉代陶淵明的《歸來去兮辭》及“審容膝之易安”,自號易安居士。李清照羨慕陶淵明的隱居生活,家不在大,容膝即可,現世安穩,知足常樂。東、西、南三面分別為:易安居,人傑亭,金石齋,詞廊。菊花“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盛開於凝冷,酷似驚豔的李清照,人傑亭旁的翠竹和她相依相伴。

  紅雨飛愁千秋絕唱銷魂句。歸來堂左側那硃紅色的“花好月圓”樓空屏內,一對乳白色塑像:清照纖纖素手調素琴,明誠低眉含笑手執書,他們徜徉在愛河裡,愜意地享受著琴瑟之音,傾聽肺腑之言,莫非是“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中堂“易安精舍”四個綠色大字下面是一方形石拓文,歲月滄桑,字跡斑駁。

  同行的兩位老師津津有味地探討著石拓文化,嘖嘖稱讚,連連感嘆該石文的歷史寶貴价值。恰遇講解員帶進一隊學生,“找找看,上面有沒有認出的字?”聽得她溫柔甜美之聲鼓勵著孩子們:“仔細找找,看自己能認得幾個?”一雙雙眼睛睜大了在尋尋覓覓,經詢問是小學一年級的“千禧一族”。點贊,傳承,民族文化的傳承,源遠流長。那白雲端的清照正在欣慰地微笑吧。

  黃花比瘦一卷高歌漱玉詞。歸來堂右側是臥室,“賭書潑茶”,舉案齊眉的“陋室銘”:那床,那紗幔,是《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歸時,月滿西樓”的情深深,是“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的意濃濃;那紗幔,那窗,是《點絳脣》“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倚遍闌干,祇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芳草,望斷歸來路”的翹首期盼,望眼欲穿;那床,那紗幔,那案椅,那窗,是《醉花陰》“……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相思之苦,令“忘食忘寢者三日夜,得50闕”也拼不過的趙明誠佩服至五體投地……

  從傷閨到情愁,雖“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其實,讓人傾聽出的是甜蜜,是幸福。易安的前半生,一如紅彤彤的順河樓,安居樂業,順風順水,“為賦新詞強說愁”。

  然而,人生如江上煙波浩渺。靖康之難,國破之悽,喪夫之痛,漂泊之苦,幾乎填滿了清照悽苦奇特的後半生。她,尋尋覓覓的幸福卻被黑暗窒息,不曾想少女時代歡快的“爭渡”竟一語成讖,到頭來也曾失歸路。她,走過“寒日蕭蕭上鎖窗,梧桐應恨夜來霜”的孤獨惆悵;

  走過“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的清冷無奈;走過“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哽咽;走過“滿地黃花堆積,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的“悽悽慘慘慼戚”;走著“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之路,雙溪上的舴艋載起了韶華青春,卻載不動滿腔愁苦。

  但孤苦伶仃的李清照並沒有被壓垮,痛定思痛,她重新認識自我,終於以堅韌的毅力,執著的信念,哀而不傷,不屈不撓,在“雁字歸時”勤修《金石錄》,在“梧桐更兼細雨”之夜考撰《漱玉詞》,揮灑愁悶之中蘊含著天道酬勤。

  我喜歡婉約中透出英氣的李清照,雖是“人比黃花瘦”,也高歌“不肯過江東”。聽,她《漁家傲》頑強掙扎拼搏的磅礴氣勢:“天接雲濤連曉霧……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聽,她“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豪邁豁達,擲地有聲,發自一位弱女子錚錚鐵骨的高亢。

  人生沒有坦途,易安發人深思。景區高懸著“喜迎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的橫幅,共赴新時代、新航程、新輝煌的夢想,踐行新思想、新目標、新徵程的號召,似乎在耳邊,迴響。作為平民百姓,追夢的腳步與現實所衍生的種種哀嘆,又怎比清照的“愁”思指數高。

  李清照生卒公元1084——1155,生活在“人過70古來稀”的年代,更何況,家破亡,江山陷。她享年高齡,我且認為,她是以文字而生,讓心靈插上“九萬里風鵬正舉”的翅膀,擁有著詞和遠方,擁有著家國情懷,成就了她為“人傑”的高度評價。她的美麗因文字而燦爛,她的靈魂在文字中永生!回眸,清照故里,學生隊伍裡一青蔥少女低頭在速記。清照,照耀著後人學習之路。也許不久的將來,會有千千萬萬個小清照誕生。

  由此,不禁想到家兄的意外。我想盡綿薄之力助他走出困境,早日康復。但首要的是:我自己內心要足夠的強大,足夠地承受,足夠地釋放,足夠的循循善誘,足夠地牽手。

  歸來堂聆聽李清照,信念,執著,毅力,堅持。相信自己!

  文/鄧巨集珍

  公眾號:東方散文雜誌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走近李清照遊記散文隨筆
過年壓歲錢的散文隨筆文章
相關知識
走近李清照遊記散文隨筆
走近李清照遊記散文隨筆
龜峰山遊記散文隨筆欣賞
關於日本遊記散文隨筆精選
青島遊記散文隨筆日誌
秋天的原創遊記散文隨筆
秋天的原創遊記散文隨筆
描寫清明節的散文隨筆
關於描寫清明節的散文隨筆
關於國慶旅遊的散文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