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一顆平常心的哲理人生文章
人生如一條淙淙流淌的長河,既有平靜也有波瀾壯闊的時候,既有峰巒疊嶂時一瀉千裡的壯麗之美,也有走過一馬平川時迂迴柔情的安詳。人之心,原本像一潭池水,應該清澈見底,平滑如鏡,可以映照出世界的真實面目,但是,這種原本清淨如水的本心,卻最容易受到外界的幹擾而心生波瀾。比如風過波起,比如石入水動,這一起一動,即便攪成了一潭渾水或濁水,因此,心底一切美好的景緻,也無法顯現了。擁有一顆平常的心是正常生活的人的平常之舉,擁有一顆平常的心才能學會滿足,學會放棄,學會淡泊。才能理解別人,善待自己,享受生活。人生逆境時不妨淡然處之,順境時也不妨去坦然面對。別太在意別人的評價,活在別人的言論裡;別太在意結果,做事也不要太追求完美,生活就是一個過程,只要努力了,就是屬於自己的成功。活著,也不是為了讓別人喝彩。自己的生活需要自己去打理,自己是你這個世界的主宰。只要自己的那份天空沒有陰霾,就會給你周圍的人帶來光明。水往低處流,那是自然的本性;雲彩天上飄,也不是人心所為。生活,如能像雲像水一般,遵循優雅自然的本性,那麼,在人生的征途上即成佛了,又何必要刻意去修煉呢?但人生,不得不刻意地去修煉。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身處浮沉中的我們,真的能夠擺脫功名利祿的誘惑,做到“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嗎?擁有一顆平常心,才能在瞬息萬變的交錯中準確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實現自己小人物的人生價值。不求有如何高深的修煉,只願擁有一顆平常心,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善待一切憂愁與煩惱。人之心,原本像天上的浮雲,應該純美自然,彩色斑斕,可以流動出人間最美的畫,但是,這種原本自然純美的本心,卻最容易受到天公的捉弄而分飛湮滅。
生活總會讓人品嘗到其中的五味,就把它當成生活的饋贈。坦坦然然、從從容容、不卑不亢、勇敢地笑對人生。淡泊不是看破紅塵,不是對人間一切事物的否定,更不是思想麻木、無所作為的得過且過。擁有平常心的人才能體會到淡泊是一種享受。淡泊是一種心境,是思想經過厲練後高素質的修養。生為人,總是博弈於紅塵,的確,背負許多的憂傷與煩惱,但,那不是幡動,也不是風動,而是心動所致,其實都是自找的。在今天物慾橫流,處處充滿誘惑和陷阱的社會中,能保持一顆平常心並非易事。只有將心融入世界,用平常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諦。一個人的內心,太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往往會陷入貪、嗔、痴的境界而不能自拔,亦或貪戀於世間的榮華富貴,亦或深陷於生命的七情六慾,亦或執著於個人的榮辱得失,這種內心世界的“太在乎”,往往迷失了自我的本心與本性,勢必導致無法靜心去看待塵世之事情,因此,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看不到生命中更加美好的東西,自然也就失去了本真的皎潔與美麗。
一個人要像雲水般自然寧靜,擁有一顆寧靜的心,要像磐石、大地一樣,無畏於外界的洗禮,才能擁有真正而剛正不阿的平常之心。比如風吹雲散,比如雲湧風起,這一吹一湧,就變成了茫茫的空白或陰沉,因此,心底一切流動的彩色,也就黯然失色了。一顆平常的心,它能將功名利祿看穿,將勝負成敗看透,將毀譽得失看破。如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就能在任何的場合下,放鬆自然,寧靜自我,堅信最佳的心理狀態,保證做人做事兼能遊刃有餘,平靜坦蕩地施展出自己的才華,從而實現一個完滿而魅力的“自我”。
人之心,本應是如雲如水,清澈見底,純美自然,但它卻太脆弱了。因此,佛家認為,人的心應該像磐石、大地一樣,很平常,很寬廣,無論外界怎樣刮風下雨,都能保持巋然不動,激揚本色,那麼,外界的一切幹擾與誘惑,才無力撼動和刺穿我們心靈的安靜。生活給了我們太多的挫折,可是我們依舊樂觀地面對,不是我們不懂得反抗,只是這是我們對生活的態度。生命原本是美麗的,我們都應該學會享受生命給予我們的一切。但世人很難做到一心一用,在利害得失中穿梭,囿於浮華的寵辱,產生“種種思量”和“千般妄想”,在生命的表層停留不前,這是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障礙。
我們只有將心靈融入世界,融入社會,融入自然,融入於雲水之間,用一顆平平常常的心去感受,去對待,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諦。相信夢想是價值的源泉,相信眼光決定未來的一切,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沒有失敗,相信生命的質量來自決不妥協的信念。以平常心做人,以進取心做事,人生禍福相依,有得也有失。失去的就讓它失去,我們更要在意的是自己從失去和挫折中收獲了什麼。正確看待已經失去的,保持一顆平常心,不斷地從失敗中獲取成功的經驗,發現自己所收獲的,挖掘我們真正擁有的。以平常心做人,以進取心做事,這樣,我們才能正確估算人生的幸福!
沒有平常而淡定的心,就不會體味到生活的真諦,就不會品味到人生的美妙與幸福;不珍惜平常的人,也就不會創造出驚天動地的偉業與榮耀。因為,平常包容著一切。人處在這繁雜的社會環境中,會經曆許多的事,得與失,成功與失敗。得也好,失也好,成也罷,敗也罷,關鍵是在得與失、成功與失敗面前能審時度勢,堅守自己的信仰,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充滿平常心的心境,是一種和暢、協調、美好的境界。平常心,是一種不為感情所左右,不為名利所牽引,洞悉事物本質,完全實事求是的心理狀態。平常心要以知識為底蘊,無知是不能擁有平常心的。在平常心態下,生命便具有了最高意義,行為便有了廣闊空間——很多的時候就有了高招、絕招,就能走出了困境、險境。
人,的確是貴在有一種平常心,它可以使人超脫,使人向善,使人知可為而為,不可為而不為;知其該為而為,不該為而不為。只有敢於平常的人,才能擁有平常的心態,熱愛平平常常的生活,才能從平常的快樂中感受人生的玄機。平常心是對生命透徹的領悟,古人曰:生命薄如蟬翼,存在就該滿足,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此氣象之下,一切煩惱困頓,均可棄之流水,領悟生命的真諦,知曉彌足珍貴,就會以一顆寧靜的心態善待一切,日本學者鈴木大拙說:“井邊的牽牛花纏住我的木桶,我借水喝。”這是多麼博大恢巨集的心境,又是多麼蕩人心魄的情懷,為了珍惜一顆弱小的生命,寧願去借水喝,如果沒有一顆悲憫的平常心,是難以做到的。擁有一顆平常心就擁有一種正確的處世原則,不會高估自己,也不會自甘墮落。擁有一顆平常心就不會只追求物質的奢華,而把自己的靈魂淹沒在如潮的塵海中。
平常心是一種境界,在達到這種境界之前,心路常常有極為坎坷的曆程。平常心不僅使人具有大海一樣的氣度,還使人穩重如山。狂風暴雨之中,驚濤駭浪,松林翻滾,可大海深處平靜如昨,山巋然不動,以如此胸懷去實踐人生,就無所畏懼,對困難也絕不退避。諸葛亮曰: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淡然面對人間是是非非,保持心靈寧靜的同時,不忘對理想的追求,對寶貴生命的敬畏,長此以往,定可令生命發揚光大。
保持一顆平常心的哲理人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