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知識點背誦彙總
思想政治課是對中學生系統進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的必修課程,是中學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徑,高中政治要背誦的知識點有很多,為了方便同學們記憶,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一
一、保持人民幣穩定的意義是什麼? ★
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即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對人生活安定、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對世界金融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影響價格的因素是什麼?
1供求影響價格
①供不應求,出現“物以稀為貴”的現象,這就是所謂的賣方市場。商品價格上漲。提倡錢貨兩清消費②供過於求出現“貨多不值錢”的現象,這就是所謂的買方市場。商品價格下跌。提倡貸款消費
2價值決定價格
價格變動雖然受供求關係影響,但價格最終由價值決定的。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三、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是什麼? ★
1.一般來說,當某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時,人們會減少對它的購買;當商品的價格下降時,人們會增加對它的購買。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是不同的:對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比較小,對高檔耐用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大。
3.消費者對既定商品的需求,不僅受該商品價格變動的影響,而且受相關商品價格變動的影響。
四、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是什麼?
1.調節生產。供過於求時,價格下降生產者獲利減少,生產規模減少商品產量減少,供大於求時,則反。
2.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勞動生產率,縮短產品的個別勞動時間,給自己提供降價空間,在競爭中更具優勢。
3.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
五、影響消費的因素是什麼?
消費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價水平。
① 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人們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增長較快時,對各種商品和服務的消費量就越大增長越快;反則反。【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須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增加居民收入】②居民消費水平不僅取決於當前的收入,而且受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對於未來收入,如果人們又非常樂觀的預期,那麼預支將來收入可能性就會加大;反則反。③社會總體消費說平的高低與人們收入差距的大小④物價變動會影響人們的購買力。物價上漲人們購買力下降;反則反。⑤商品的效能、質量、外觀、包裝、廣告等也影響人們消費。
六、恩格爾係數
含義:食品支出佔家庭總支出的比重。
恩格爾係數與消費關係:恩格爾係數減小,表明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改善。
七、消費心理影響消費是什麼?★
不健康的消費心理:從眾心理、求異心理、攀比心理、求實心理。
八、怎麼樣做理智的消費者? ★
1.量入為出,適度消費。要求在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值內景性消費。過於節儉頁是不可取的。
2.避免盲從,理性消費。要避免跟風隨大流。要儘量避免情緒消費,避免只注重物質消費忽視精神消費的傾向。
3.保護環境,綠色消費。綠色消費是以保護消費者健康和節約資源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環境保護標準的各種消費行為的總稱,核心是可持續消費。
4.勤儉節約、艱苦奮鬥。勤儉節約、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優良作風。這種精神可以幫助我們克服物質生活上的困難,獲取新的成就。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更要戒奢從儉。
九、生產與消費的關係是什麼?★
生產決定消費
① 生產決定消費的物件②生產決定消費方式③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④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⑤消費對生產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費的發展促進生產的發展。消費所形成的新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任何社會都需要生產過程的不斷重複和更新,這就是再生產,生產過程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
消費是物質資料生產總過程的最終目的和動力。
十、公有制經濟的主要實現形式是什麼?
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為公有制經濟的實現形式。如果國家和集體控股,則具有明顯共有性。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可以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提高企業和資本的運作效率,擴大共有資本的支配範圍,增強公有制的主體作用。
十一、公有制主體地位的體現是什麼?
1:共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就全國而言,有的地方有的產業可以有所差別。
2: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既體現在控制國民經濟發展方向,控制經濟運作的整體態勢,控制重要稀缺資源的能力上。在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
必須佔支配地位。
十二、對待非公有制經濟的態度
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毫不動搖的鼓勵、支援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各種經濟所有制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各自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二
一、世界的物質性
1、物質的含義:物質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並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注意】物質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間的一切客觀存在著的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而不是指某一種具體物質形態。物質和物質的具體形態是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的關係,而不是整體和部分的關係。
2、世界的物質性原理: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於它的物質性。
1自然界具有物質性。
2人類社會具有物質性。
3人的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二、認識運動,把握規律
1、運動
1哲學上講的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
2物質和運動的關係:
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處於運動和變化中,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
②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著,脫離物質的運動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是運動。區別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唯一特性。
3運動和靜止的關係: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運動變化中,沒有不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和永恆的;靜止是運動的一種特殊形態,靜止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和暫時的。
②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③只承認靜止而否認運動是形而上學的不變論,只承認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則導致相對主義和詭辯論。
2、運動是有規律的
1規律的含義: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絡。
2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規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規律。
3方法論:
①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要求我們,必須遵循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而不能違背規律。違背規律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
②在規律面前,人並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於人類。
3、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係
1原理:規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制約著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尊重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但人在規律面前又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和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於人類。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利用規律的必要條件。
2方法論:想問題、辦事情,既要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又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意識的本質
1、從意識的起源看,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1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一切物質都具有的反應特性是人類意識產生的物質基礎。生物的反應形式是人類意識產生的前提。
2意識一開始就是勞動的產物,社會的產物。
2、從意識的生理基礎看,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人腦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人腦結構的複雜性和組織的嚴密性,決定了它具有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
3、從意識的內容看,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總之,物質世界先於人的意識而存在,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
四、意識的能動作用
1、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
①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 人不僅能認識事物外部現象,還能透過現象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不僅能認識現在,還能追溯過去,預測未來。
②意識活動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是人能夠認識世界的重要條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而沒有不可認識之物。
2、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
①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人們在意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世界,即通過實踐把意識中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創造出沒有人的參與永遠也不可能出現的東西。
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能夠指導人們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歪曲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則會把人的活動引向歧途,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
②意識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進;萎靡的精神,則會使人悲觀、消沉,喪失鬥志。
五、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
1、原理: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正確的意識促進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阻礙事物的發展。
2、方法論:
1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2要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自覺地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
六、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1、哲學依據:世界是物質的世界,物質決定意識,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具有客觀性、普遍性。
2、重要意義: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我們做好各種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無產階級政黨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和依據。
3、怎樣做到:
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以此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
②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堅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③要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要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
七、實踐及其特點
1、含義: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
它有兩層基本含義:
①凡是實踐,都是以人為主體、以客觀事物為物件的物質性活動。
②實踐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它可以把人們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
2、特點: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實踐是一種有意識有目的的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社會歷史性的特點。
3、基本形式:
①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這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
②變革社會的實踐。
③探索世界規律的科學實驗活動。
八、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係:
1、原理:
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
①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在變革客觀物件的實踐中獲得對客觀事物的認識
②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不斷提出新問題、產生新要求;實踐提供更完備的認識工具;實踐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
③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④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注意】認識的來源是實踐。認識的內容是客觀事物。人們獲得知識的途徑有兩個,參與實踐獲得的直接經驗和學習間接經驗。但歸根到底都來源於實踐。
2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科學的理論對實踐有巨大的指導作用,錯誤的認識,不科學的理論則會把實踐引向歧途。
2、方法論: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自覺參加實踐活動;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
九、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1、真理是客觀的具體的有條件的:
1真理是客觀的。真理是標誌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範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在同一時間、地點、條件下,人們對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認識只有一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範圍。如果超出這個條件和範圍,真理就會成為謬誤。
3真理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於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如果人們不顧過程的推移,不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豐富、發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會轉化為謬誤。
2、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1原理:認識具有反覆性,認識具有無限性,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迴圈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或螺旋式的上升。
2方法論: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恆的使命。
三
1.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關係
1原理內容:
①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 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
②在客觀規律面前,人並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在認識和 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於人類。
③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利用規律的必要條件;尊重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
2方法論:
①既要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
②又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
2.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
1原理內容: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發展起促進作用,錯誤的意識對事物發展起著阻礙作用。
2方法論:
①想問題、辦事情既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②又要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自覺地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
3.實踐和認識辯證關係原理
1原理內容:
①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和歸宿。
②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真理對於人們的實踐活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錯誤認識,會把人們的實踐活動引向歧途。
2方法論:要求我們首先要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認識;重視認識的反作用。
4.唯物辯證法的聯絡觀
1聯絡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絡;每一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絡的;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絡的有機整體。
要求:用聯絡的觀點看問題和處理問題
2聯絡具有客觀性:聯絡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要求: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絡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
3聯絡是有條件的,具有多樣性:世界上每一具體聯絡都是有條件的,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事物的聯絡也是多種多樣的。
要求: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
5.整體和部分的關係
1整體居於主導地位,具有部分不具備的功能;部分處於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從和服務於整體。
要求:應當樹立全域性觀念,立足整體,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
2整體是由部分構成,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起決定作用。
要求: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區域性,用區域性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6.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
1發展具有普遍性,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要求: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和處理問題。
2發展的狀態:事物的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要求:①積極做好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
②在量變已經達到一定程度,只有改變事物原有的性質才能向前發展時,要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
3發展的趨勢: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要求: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支援新事物;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
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叫 矛盾。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並且貫穿於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要求:要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於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
2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
要求: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原則。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係原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是相互聯結的,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二者在一定條件下會相互轉化。
要求:遵循從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認識秩序和科學的工作方法。
8.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辯證關係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次要矛盾則處於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二者相互聯絡、相互依賴、相互影響,並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要求:①要善於抓住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
②要學會統籌兼顧,恰當處理好次要矛盾。
2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辯證關係原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內部居於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決定事物的性質。主次方面是對立統一的,它們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賴,並在一定條件下會相互轉化。
要求:要求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與支流,把握主流主要方面同時,又不能忽視支流。
9.辯證否定觀
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聯絡和發展的環節。辯證否定的實質就是“揚棄”。
要求: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
10.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辯證關係原理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要求: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反對歷史唯心主義 ,樹立正確的、科學的社會意識
11.社會歷史的主體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要求:要樹立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
12.馬克思主義價值觀
1人生價值是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統一;人的價值在於創造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責任與貢獻。
2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3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要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
要求: ①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②做出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
③要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
高中政治知識點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