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育學方面的碩士論文
教育碩士論文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包括語文教育碩士論文,數學教育碩士論文,外語教育碩士論文,物理教育碩士論文,化學教育碩士論文,生物教育碩士論文等諸多方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對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方法的探討》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新課標的逐步實施,要想啟用思想品德課的課堂氣氛,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就要求教學應圍繞學生的需要展開。本文基於一些教學實踐,對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方法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和探討。
關鍵詞:教學方法;教學匯入;主體參與;人本觀念;良好習慣
新課程改革勢不可擋,課改前的中學思想品德課的主要弊端在於傳統的教學方法基本屬於填鴨式的“滿堂灌”。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四十五分鐘,不留給學生充分的主動學習時間。實質上具有重教師主導作用、輕學生主體作用;重知識灌輸、輕養成教育;重課堂教育、輕社會實踐;重學校教育、輕社會教育等諸多特徵。而現行的初中思想政治新課程力求倡導課堂教育的實踐性,提倡教師要構築新的教育理念,突破舊有的封閉、單一、機械的教學模式,在教學環境和教學方式上要大膽革新,創新方法,達到真正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實現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作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教師,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做了一些嘗試,在創新教學上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思考,藉此談談自己的想法。
一、啟用思想品德課堂應當積極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
資訊科技的發展和計算機日益普及的同時也推動著教學方式的變革,現在初中各學校都建有微機室或電教室,網際網路絡高效、敏銳的資訊獲取;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都為多媒體教學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多媒體教學能把聲音、影象等生動地展示給學生,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為此,我們的思想品德課教師要能夠緊跟時代步伐,創新教學方式,加強學習,特別是學習現代教育技術,掌握計算機運用的基礎知識和課件的製作方法,著力推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
二、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教學匯入的情境化,重視前奏
教學中,新課匯入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是教師譜寫一首優美教學樂章的前奏,是師生間情感共鳴的第一個音符,也是師生心靈溝通的第一座橋樑。精煉、貼切、感人的情境或其他形式的匯入,可以使學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激發其思維和求知慾,還可以藉此交給學生一把開啟新課大門的鑰匙,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它在整個教學中起著誘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乃至激情的作用。為此,我們教師要注意教學匯入的情境化,重視教學前奏。
在新課進行前,教師可以編擬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富有啟發性的情境,引導學生回憶、聯想或滲透本課學習目標、研究的主題。當然,匯入設計要符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符合學生實際和課型的需要,力求做到短小精悍,形式多種多樣。諸如:
1、多媒體演示匯入法。在講授七年級思想品德教材中《珍惜生命》這一課時,就現在初中生非常強烈的自尊心下無法承受一些小的壓力和挫折,極易導致對生命的輕賤,毫無珍惜和責任意識的問題,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對生命的感性認識,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殷雪梅教師為救幾名學生而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事蹟的視訊材料,學生可從視訊材料中受到強烈的情感震撼和情緒感染,誘發對“珍惜生命”知識的認識,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質。這樣的視訊匯入就能切入主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當然,多媒體匯入應根據教學內容的設計,可以引用詩歌誦、歌曲等形式,達到引人入勝、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效果。
2、引用故事匯入法。中學生都愛聽故事,教師可根據思想品德教材內容的特點和需要,選講他們熟悉的或與其生活聯絡緊密的故事片斷給學生聽,也能提升其興致,進而匯入新課。
3、列舉學生身邊事例匯入法。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有利於調動學生對身邊人、事、物的關注。為此,匯入時可設計引用身邊事例。如講身邊某同學因學校及師生資助終返校讀書一例,引入《維護受教育權》教學內容。
4、穿插社會熱點匯入法。以社會熱點匯入,能引起學生注意,為新知識學習做好心理準備,如把近段時間從電視、報刊、網路上看到的2008年的冰雪災害、汶川大地震等匯入《負起我們的社會責任》的學習;由減免農業稅、加強新農村建設、西部大開發等匯入《全面建設,實現小康》、《共建美好和諧社會》等;由 2009年召開的人大會議,代表們深入走訪,集中民意,積極撰寫提案,反映人民心聲,匯入《適合國情的政治制度》內容的學習,以社會熱點內容匯入課堂教學,能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世界,關注自然,關注人類的發展。
三、教學過程中,還應重視學生主體,突出“主體參與”,要有“人本觀念”
傳統的思想品德課教學模式過分強調教師的教,忽視學生積極主動地學,學生的實踐活動往往只限定在做練習、做作業這一環節上,而在其他教學環節,學生幾乎是“無事可做”。因此,如何在實踐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參與”、樹立“人本觀念”,是我們必須關注和解決的大問題。
思想品德課的實踐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意識,突出“主體參與”,要有“人本觀念”。 “人本觀念”應用在教學中,就是各項教學活動都應把學生放在首位,運用各種科學的方法和途徑,使每一位學生都成為課堂組織管理的參與者,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態從事學習,全身心地為實現課堂學習目標而努力。由此可見,“人本觀念”的要求就是要在一切教學管理中解決好人的問題,即解決好人的思想、認識、情感以及知識、技能等問題。所以,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應當大膽嘗試實踐教學,改變以往“教師為主導”的模式,努力喚醒、激勵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與教師共同參與教學活動。我們每一個教師都應樹立“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學意識和教學觀念。
所謂“主體參與”,是指不僅把學生作為學的主體,而且要看作教學過程的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發揮其主動性、能動性,達到鍛鍊學生能力、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傳統教學模式中大多把教學目標定位在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實行灌輸式教學,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地記和聽。而素質教育則是把教學目標定位在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和提高上,即把學生視為具有多方面發展需要和發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觀能動性、能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人。思想品德課的實踐教學,就是從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式出發,鼓勵學生大膽思考,積極參與,更好地發揮其主體作用。比如,在課堂上,筆者鼓勵學生談自己的親身經歷,談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當眾提出來,然後發動同學們一起“會診”,從課本中尋找“良方”,運用心理品質的有關知識解決學生實際生活中的許多煩惱,諸如人際關係、考試焦慮、心理障礙等。學到的法律知識也能幫同學們解決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一些糾紛和問題,諸如消費糾紛、維權方式等。同學們放棄往日對思想品德課枯燥無味的偏見,認為學習這門課很實際、很有用,能解決許多生活中的問題,能為人生指明正確的航向,也就使他們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起來。
四、要讓學生在教學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實現思想品德課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 傳統的教學認為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即可,事實上這是遠遠不夠的。俗語講,“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嚴格來說,學生除了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外,還應掌握運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技巧。思想品德課必須改變單向灌輸,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因為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沒有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還嚴重地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壓制了學生創造能力的開發,助長了學生的學習依賴性,阻礙了學生素質的提高。
教學中,我們應努力探索師生互動,以創新能力培養為主。也就是做到,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把“備”的重點放在對學生的瞭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點放在學生學習方法指導上,放在對學生分層要求、分類提高上,把“導”的重點放在學生心理、思維的疏導上,把“考”的重點放在學生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上。而培養創新能力正是素質教育的重點。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啟發、引導學生善於把不同知識重新組合解決問題;善於從不同角度來觀察、分析問題,開拓思維,大膽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等。如按照社會主義的道德標準,“八榮八恥”的判斷準則,隨時注意自我約束和自我不良行為的矯正,規範自身言行,並懂得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去分析闡釋各種社會現象。
筆者在教學中始終堅持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最終目的,力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力提高所產生的最實際的效應就是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政治的積極主動性,保質保量的完成課堂任務,提高課堂效率。
當然,對於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啟用思想品德課堂的方法多種多樣,需要我們有刻苦鑽研、探索的精神和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反覆實踐、不斷總結。這樣,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一定會形式多樣、不斷創新,一定會不斷髮展,擁有更光明的前景!
篇二
《化學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的問題及思考》
摘要:從一次化學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答辯中發現的諸多問題出發,對化學教育碩士學位論文從選題到撰寫、再到答辯提出了幾點建議,包括論文選題的取向、論文撰寫的規範性等。
關鍵詞:化學教育碩士 學位論文 論文選題 論文答辯
1996年4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通過決議決定設定教育碩士專業學位Ed.M,並於1997年開始招生試點工作,經過5批試點,招生單位由最初的16所院校,發展到2011年的57所學校。化學教育碩士學位也是最早設立的學科教學專業學位之一,攻讀化學教育碩士學位的學員,除了需要系統地學習化學學科教育教學專業理論知識、政治理論、教育技術和外語基礎知識以外,2~3年的學習期間的最重要任務就是學位論文的選題、論證、撰寫、答辯。作者作為某高校化學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答辯委員,多次參加了該校的化學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的開題論證及論文答辯,每次參與化學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答辯等相關活動,總有一些新的發現,並引發一些思考。現以某高校2008級化學教育碩士學位論文選題及答辯情況為典型案例,發表一下作者的簡單思考。
1 論文選題及答辯中的問題分析
某高校2008級化學教育碩士共有20位學員,另有上一屆答辯未通過學員4位,24位學員分成A、B兩組參加了論文集中答辯。每一答辯組設答辯主席1人、答辯委員4人,答辯專家主要由全國知名化學學科教學法教授、本校教師和中學化學教學及教研一線特級教師組成。24位學員的24篇論文涉及到中學化學教學與教研的各個領域,主要集中在課程實施、課程資源開發及化學教學法研究3個方面。
無論是學員論文的答辯過程,還是學員的論文選題及撰寫,都還是讓我們從中發現了一些值得大家關注的問題,而且這些問題的存在都與論文的答辯結果有直接的關聯。現以“基本合格”和“不合格”2種等次的5篇論文選題、撰寫及答辯情況為例,來分析這些問題存在的根源。
《高一化學學困生的激勵策略研究》是24篇學位論文中唯一的基本合格的論文,答辯主席宣佈這篇論文基本合格,也就意味著這篇論文必須經過學員的補充、修改、完善,並再次通過專家答辯委員會審查,學員才能拿到學位證書。顯然,從論文的選題可以看出,這篇論文需要在充分調研和檢索文獻的基礎上,對學生的學困成因進行分析梳理,根據有關理論提出有針對性地解決學困的具體辦法。然而,這篇論文卻缺少大量而真實的調查,大量地引用有關理論,更多地根據想象去設計方法與策略,直接導致了論文缺乏實際應用價值,給人的感覺是基於想象中的學困生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案。
《諾貝爾科學精神在高中課程標準下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研究》、《多媒體化學生態課堂構建研究》、《中學化學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策略研究》、《高考化學“工藝流程題”研究》等是被答辯專家定為不合格等次的4篇學位論文,這就意味著這4篇學位論文必須在選題、開題、撰寫、送審、答辯等環節上,一切從零開始,並在下一年的學位論文答辯會上經過重新答辯獲得合格以上等次,否則學員將不可能取得教育碩士學位證書。通過分析不難發現,這4篇不合格論文基本上都是在選題環節出現了問題。《諾貝爾科學精神在高中課程標準下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研究》,從論題的語法結構上就存在重大缺陷,從研究內容來看,該論文是運用諾貝爾科學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基於此,論題的關鍵詞就是學生創新能力的開發,但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卻被掛上了諾貝爾科學精神和高中新課程的名頭,同時,諾貝爾科學精神是什麼?諾貝爾科學精神與學生創新能力之間有什麼關係,本身就存在一些問題。從論題的結構上來看,《多媒體化學生態課堂構建研究》顯然是由多媒體的應用和化學生態課堂2個命題組合而成的,在論文的文字中,不僅可以明顯地看到2個命題相互貼上的痕跡,而且還讓我們感覺到,只要把“化學”替換為其他學科,並新增一些相關的學科元素,就可以成為各個學科都普適的論文。《中學化學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策略研究》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是一個十分熱門的選題,很多人做過相關研究,在中國學術期刊總庫中以“中學化學”、“創造性思維”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共檢索到95篇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還不包括一些學位論文,所檢索到文獻大部分發表在20世紀90年代。由此可見選擇這樣一個論題來進行研究,沒有獨到的視角與研究思路,是很難寫出原創性學位論文來的。《高考化學“工藝流程題”研究》選擇安徽省高考的一類主觀題型作為學位論文的研究論題,顯然是非常不合適的。高考的命題思路與特點研究,本身就是一個較為沉重及敏感的話題,更何況把一類題型作為研究物件,不僅研究的著眼點選擇不當,而且撰寫出的論文一點學術價值都沒有。
同時,我們也看到3篇優秀論文之所以優秀的3個方面的共性:1選題新穎,3篇論文的選題都非常新,都是從獨到的視角出發來研究相關領域的問題。2論文質量高,3篇論文的質量都非常高,折射出3位作者的科學精神、研究態度,以及科研水平。3答辯流暢,3位學員在答辯過程中表現出的流暢的語言、機智的應變能力、縝密的思維都得到了答辯專家的一致肯定。
綜上可見,當前化學教育碩士在論文選題、撰寫及答辯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是顯而已見的,如果不能有效而及時地解決相關問題,不僅可能會影響到教育碩士的培養質量,而且還可能會對以後的教育碩士的學風與研風建設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關於教育碩士學位論文選題、撰寫及答辯中存在的相關問題,必須要引起學位管理部門及教育碩士培養部門及攻讀教育碩士的廣大學員們的高度重視。
2 化學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相關問題的思考
通過仔細研究24位學員論文選題、撰寫及答辯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必然會引發我們很多的思考。一是如何選題,並進行充分的論證,從最為原始的階段來保證學位論文的質量與學術價值;二是如何加強對學員撰寫論文過程的監管與指導,避免步入只重結果而輕過程的導師指導模式;三是如何有準備地答辯,通過最為科學、直觀的方式來呈現學員學位論文的全貌及研究成果。 2.1論文選題的取向問題
很多教育碩士的培養單位或機構為了管理上的方便,往往為普通化學碩士與化學教育碩士所提供的是同一份學位論文選題參考“選單”,從而忽視了化學教育碩士身份特殊所決定的學位論文選題的取向性問題,也即化學教育碩士是基於學科理論、文獻研究的學位論文選題,還是基於學科實踐、行動研究的學位論文選題。作為不同於一般普通化學碩士的化學教育碩士,因入學門檻相對較低、來自於教學一線、集中學習時間短、科研條件有限等特點,決定了教育碩士的學位論文選題也應該有其特殊的一面,在選題時應儘可能取向於:
1化學教學實踐探索研究及教學改革行動研究;
2化學教學及教育科學理論的應用模式及創新研究;
3化學教學實踐中的問題解決模式及困惑、對策研究等。
作為學員的推送單位最期待的選題是基於學科問題解決模式及基於學科實踐探索模式的研究,都希望學員帶著平時教學實踐中所遭遇的困惑和所發現的問題入學,經過2~3年的系統理論學習,並以所在學校班級或學生為教學實踐的實驗樣本,再帶著通過以學位論文形式所呈現的問題解決模式、思路和方法等回到學校。當然,學員在選題時還要考慮到學員自身所佔有的學科資源,以及所具有的環境優勢、人文優勢及科研條件等。
2.2論文撰寫的規範問題
化學教育碩士學位論文在撰寫過程中暴露出的最大問題就是書寫規範問題。目前,我們在答辯過程中所發現的學位論文不規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3個方面:
1論文格式不規範,如,有些學員不按培養單位關於論文撰寫的具體要求去撰寫,而是自行其事。
2文字表述不規範,如,論文中使用的圖、表及量與單位符號不規範,英文摘要與寫作不規範,存在語法錯誤。當然,也存在極個別學員出現錯別字、語句不通、標點符號錯用的問題。
3文獻採用或引用不規範。如,引用參考文獻格式不符合科技文獻格式要求,根據參考文獻找不到論文引用的文章,個別學位論文參考文獻的序號標註在章、節標題上等。
2.3論文的開題論證問題
開題論證是學位論文撰寫過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甚至比論文答辯過程還要重要。論文開題論證是否充分,直接決定著選題的科學性、學員的撰寫思路及學位論文的質量。如果忽視了開題論證這一環節,無論在論文送審時發現了問題,還是在論文答辯時發現了問題,都是難以補救的。因此,當學員選定論題及導師以後,一定要參加有關單位組織的開題論證會議,彙報研究內容、思路及方法,預期的成果與突破,廣泛聽取導師及專家的意見與建議。作為培養單位,這個環節絕不能省,必須做實做到位,作為學員,這一關必須認真過,早發現問題,早補救!
2.4論文的送審答辯問題
我們知道,學位論文的答辯必然涉及到2個環節,一是論文送審環節,二是現場答辯環節。學位論文在正式答辯之前,往往都要經過答辯專家的盲審,給出初步評審結果,並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教育碩士論文的答辯往往都採取會議集中答辯的形式,如何在10分鐘內把幾萬字甚至十幾萬字的學位論文概貌直觀、生動地呈現給答辯專家,還要能夠接受答辯專家的質詢,是每一位學員都必須要面對的事情。我們在答辯過程中遺憾地看到,一些學員可能因為工作太忙,也可能是因為態度馬虎,不僅不能流暢地介紹論文內容,而且也不能很好地回答專家提出的問題,論文答辯的結果可想而知。因此,學員必須認真汲取盲審專家提出的修改意見,認真寫好論文答辯報告,還要對專家可能提出的問題做出預期,並精心地加以準備。
3 結束語
由於教育碩士特殊的培養模式,必然帶來一系列難以解決又必須積極探索的問題。如,導師的指導水平與工作責任心問題,教育碩士學員本身的時間與精力、態度問題,學員的理論水平、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問題等。但無論如何,化學教育碩士畢竟是一種以一定的研究能力與水平為標誌的化學專業學位,也必然需要有一個獲得學位的最基本要求。因此,一方面,教育碩士培養單位要從選題開始,直到論文的答辯完成,都要全程加以指導,並提出更加明確的要求。另一方面,教育碩士學員從選題,到論文的撰寫,直到論文的答辯,都要樹立正確的態度,認真對待,並把研究成果積極應用於現實的教學實踐之中。
考研英語的複習三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