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進中舉讀書筆記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7日

  《范進中舉》講述了一位封建文人功成名就的經歷,這是一篇揭露封建科舉制度對當時知識分子毒害的作品。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

  學完《范進中舉》之後,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當時的科舉制度,從而也讓我略懂學習為何。

  文中的范進開始已是秀才,後又中了舉人,期間發生了一穿令人哭笑不得的事。從這些事情中讓我看到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人們的欺貧愛富與麻木。

  范進54歲才中的秀才,接著還要考,為的就是做大官,做大官的好處大概是從老百姓身上貪銀子比較容易。這一點文章也表現出來了,范進剛一中舉,胡屠戶的態度立刻改變了,眾鄰居趕緊拿來雞,米,錢,張鄉紳又送房子又送車,真是收穫不小啊!我想當時大部分讀書人是為官清廉,願為民請命的,可是這種人必定是少數,又怎麼改的了當時的風氣。所以當時的科舉制度足以使知識分子的精神受到摧殘,變的麻木,只知為官為財而學習考試。

  本篇文章寫的是明朝之事,但事實作者吳敬梓用明時的事情來反映當時清朝的現狀。後來我通過查資料得知科舉考試的內容主要是八股文。他主要是從《詩》《書》《禮》《易》《春秋》這五經中選定寫作作為題目。而文章的格式也是有規定的:八股文中有四個段落,每個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有排比的句子稱作四比。後來又叫八股。按當時來看,為了考上大官,就只要練好八股文了,連作文都要定格式,不知自己的想法有沒有表達出來,可要是這樣學習又有什麼意義呢?

  我們現在,有時也在為考試學習,象作文會有幾種模式,它或許能保險些,讓你在考試中少扣幾分,比如寫作開門見山,當然這是最好的方法,可以讓你的主題更加的明確,但總不能寫的所有文章都是這樣吧?我承認我這篇文章就是開門見山的,所以寫作時我們要有所選擇,掌握一定的技巧,模式是為了讓自己的文章更精彩,而不是為了讓老師覺得更貼近那張死的評分標準而給分的。

  我們學習一定是為了自己學,而不是像范進那樣為了做官,貪大財,當然也不只是為了考大學,找工作而學。有時我們真該自私些,為自己的喜好,為使知識更加實用,更精去學,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學習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文學使人善辯”,可見不管學什麼,對我們自身都是有好處的,而且並沒有什麼名人說過學習只為考大學。

  科舉制度沒了,但有些風氣還在,我們萬萬不可被它們所迷惑,一定時刻記住我們為什麼而學。

  二

  今日學了《范進中舉》一課,雖說前幾次讀的時候覺得煩瑣的很,只不過是些描寫罷了,但讀的次數多了,方才體會到吳敬梓的用心。

  有人說這是一部喜劇。當然,文中人物滑稽的動作、表情、神態都刻畫的惟妙惟肖,也確實會讓人不禁大笑,再加上最後大團圓的結局,就更證明了這是一部徹徹底底的喜劇

  但大笑之後,卻也不得不去挖掘文章所包含的更深奧的意味。范進在中舉之後就瘋了,口中還不時地說著:“噫,好了,我中了……好了,我中了”。他獨自跑到一個破廟中,在路上又摔了一交,沾了一身黃泥,甚至都把頭髮摔散了,蓬頭垢面的。然而這時也不忘說:“好了,我中了”從這一點看來,他又是那麼可悲,可悲的不是那讓人不堪入目的外表,而是他早就失去了的靈魂。他只不過是那個時代中眾多科考文人的一個,而他也很具代表性,那時的人們把自己的一切希望都放在了通過考試來改變自己的命運上。科舉考試,的確束縛了人的思想,也包括人的靈魂和自由。為了自己的幸福人生,他們不得不去十年寒窗來換取後半生的榮華富貴。那麼我們現在呢?在審視過去那個時代的死板的時候,又有沒有發現其實我們現在的教育和那時候沒有什麼區別呢?是的,雖說我們現在的個性可以張揚,但是我們又擁有多少自由呢?每天11門課程,學得人頭大,更可憐的是,每天8個小時的睡眠時間竟然成了我們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求……

  在政治課上,我們也曾學過:當今社會,各國之間激烈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是教育的競爭,我們要盡一切努力發現教育,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在語文可上,我們學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修辭之學使人善辨…… 似乎我們現在是在充實自己。

  也許吧!

  其實現在仔細想想,如果我們是范進,說不定會比他還瘋的厲害,因為他的毅力是許多人所無法做到的,花費整整34年的時間去學習,一般人根本不可能辦到。范進——古代版的孔乙己。

  換個角度來看看吧,范進的老丈人,就是文中的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後所表現出來的差別,讓人判若兩人,簡直不敢相信,他那勢力、虛偽的性格也就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是典型的市井小民的形象。他的變化其實也不足為奇,因為直到現在,我們這個所謂的文明社會,這樣的現象又何足為奇呢?

  三

  《范進中舉》講述了一位封建文人功成名就的經歷,這是一篇揭露封建科舉制度對當時知識分子毒害的作品。我們不應該被封建主義毒害。范進中舉,成了名人,成了鄉紳口中的朋友和世交。如果范進沒有名氣,有誰和他聯絡?有誰和他稱兄道弟?

  范進當時只想著一朝能中榜,能夠一步登天,這樣別人就可以仰望他了。范進太強調科舉了,只要金榜題名,他的生活就會好過,不會再過他以前的苦日子,幾年才能吃得上油。在當時的時代,像範這樣的人,他們認為科舉考試才有可能功成名就。封建制度毒化了范進,他的肉體還活著,但他的精神早已蕩然無存范進的成名,只是從一個泥潭陷入到另一個泥潭罷了。

  我們現在正在學習和考試,但是我們和他們之間有一個世界的不同。在學習上,他們是為了自己的生活,為了生活得到改善。而我們現在的考試,是為了檢測個人成績有沒有達到標準,是為了檢驗個人對於所學知識掌握的程度達到多少。他們考試是為了追求名利,他們考試是為了可以高人一等,而我們有著崇高的學習目標,為了祖國的未來而奮鬥,為了社會主義的建設而學習。

  雖然古代科舉制度不存在,但追求學歷的思想仍然存在,而現在有些人不就是把進入重點高中和考入重點大學作為自己水平的標準嗎?其實這是一種倒退的思想,我們不應該把這種古老的思想帶到現在。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卻把自己束縛在盲目進入大學的小圈子裡,這算是什麼呢?范進身上的舊文人氣質已經不復存在,我們不僅要活在肉體上,好要活在精神上。我們應該讓我們思想和精神充實起來,不要被舊的科舉制度毒害。

  四

  考試,恐怕是咱們中國人,尤其是中國的“讀書人”最耳熟能詳、也最驚心動魄的一個詞了。不是嗎?追根溯源,正規的科舉考試早在隋朝就開始了,一千四百多年過去了,各種各樣的考試非但從未間斷,反而越來越多。問一問任何時代的學生,哪一個不是身經百戰呢?可考試多了,怪事也就多了。古代有,比如范進發瘋;現在也有,高考落榜自殺的事情不是屢見不鮮嗎?紙上筆下的事情竟然會有這樣驚人的結果,讓人心驚肉跳之餘,也不禁若有所思。

  本來,考試應該是一件大大的好事。以科舉取十而論,它的產生實是中國人才選拔和官僚休制的一大進步。在實行利舉制度之前,任命官職的制度稱作“九品中正制”,其實就是按門第高低往下排,根本不用考試。這與兩晉南北朝時盛行的士族門閥制度是相適應的。只要出身高門,即使無才無德也有大官等著你去做;但如果出身平民,無論多麼才華橫溢,也不可能有出頭之日。所以科舉制度的實行,實際是給下層的人民開闢了施展才華的途徑,於國於民都是一大進步。唐宋的社會繁榮、人才輩出,與科舉制度的設立是分不開的。

  然而歷史好像總有一種變壞的趨向,當事情好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必然下落科舉制度到了明清,體系變得空前完備,但內容也變得空前僵硬。體栽分三段,有八股,考試必須一級一級向上掙,文章必須中規中矩地按框寫。十年寒窗,無數次考試,其實都是在死記硬背、斷章取義、陳詞濫調地寫文章、讀經書。這個制度基本上已經失去了選拔天下人才的積極作用,考生們的腦筋都被那些條條框框僵死了,都是為了考試而去考試,還有幾個人能有心思去鑽研真正的“微言大義”、真正地去憂國憂民?於是在明清的科舉場上,出現了難以計數的悲劇和瘋魔。范進的發瘋儘管有文學的誇張,卻也是真實的寫照。

  事到如今,考試的陰影似乎並沒有從中國學生們的頭上完全消散,只不過是考試的形式變了而已。看一看,中考的時候,剛剛十五六歲的學生就嘔心瀝血,擠著去上重點高中;然後是最令人膽寒的關口―高考,千軍萬馬,誓死拼命,掙扎著湧向那些為數寥寥的名牌。而近兩年的高校擴招,本科生的學歷也不“吃香”了,大家又一擁而上地去考研究生。考啊考,怎是十年寒窗就能夠了結?

  看來,千載之下,仍有科舉的遺風。但如果忘卻了考試的本來意義,縱然再考到一千年後,又會有什麼真正的意義?我為考試感到悲哀―不能消除的悲哀。

  《范進中舉》是《儒林外史》的精彩篇章,圍繞著范進這個窮困已久終於一日“高中”的文人,一群可笑可鄙之人躍然紙上。不過,當嘲弄和鄙薄的感情滑過,掩卷沉思時,我頓悟:他們都是受害者呀!

  范進,這個滑稽劇的中心人物,無疑是科舉制度的受害者。他永遠沉浸在四書五經中,沒有什麼實用的本領。考了幾十年,青春年華都消耗在考場上了。在這幾十年裡,他對這個社會有什麼貢獻嗎?可以說接近於零。非但他一個人窮得有上頓沒下頓,連帶著妻子和含辛茹苦養育他的老母親也飢一頓飽一頓。看,為了湊點盤纏去應鄉試,“家裡已是餓了兩三天”!老母親“餓得兩眼都看不見了”!若是不中,范進還會在科舉的栓桔中掙扎下去,直到死去;中了,這一飛來喜訊讓范進高興得發了瘋!何等可嘆可笑!

  胡屠戶是一個典型的勢利小人,其嘴臉讓人作嘔。但其前據後恭的表現不也是由於封建科舉的巨大影響力嗎?他是怎麼看舉人的呢?“這些中老爺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見城裡張府卜那些老爺,都有萬貫家私,一個個方面大耳!”。總之,覺得自己的女婿中個秀才已是宗師的恩典了,想中舉人純粹是“想天鵝屁吃”!范進在這位脾氣頗大的老丈人面前,每每都被罵得狗血噴頭。而范進一中舉人,立時在胡屠戶心裡變成“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心理作用之大,竟然在打過范進之後,“把個巴掌仰著,再也彎不過來”!這封建科舉之毒,實在是毒人心扉呀!

  其他如胡氏、范進母親、街坊等人,或直接,或間接,也都是科舉教育的受害者可憐他們身陷其中,尚不自知啊!······

  五

  最近我們學了課文《范進中舉》,我在學習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明白了許多道理!故事情節的發展大致可以劃為五個層次:

  范進中秀才後回到家裡,丈人胡屠戶前來賀喜。這其實是前面情節的尾聲,放在這篇節文裡卻跟某些小說裡的背景有幾分相似,因為范進中了秀才,這就取得了考舉人的資格。此外,從胡屠戶教訓范進的話裡可以看出,中了秀才並未從根本上改變范進的社會地位,還不能滿足他追求功名的願望。

  范進為去省城參加鄉試向胡屠戶借盤纏,反遭辱罵,他不甘心,居然瞞著丈人前往應試。范進此舉固然是受到了他宗師的鼓勵,但如果不是急切地豔羨功名富貴,斷然不會有這麼大的膽量——從他置老母和妻子捱餓於不顧,也可以看出這一點。這是情節的開端。

  發榜之日,在斷炊的情況下,范進奉母命到集上去賣雞。去了將近兩個時辰,中舉的喜報忽到,鄰居趕緊去集上把他拉了回來。這是情節的發展,因為范進的命運從此將發生巨大的變化:從被人藐視的“現世寶”變成受人尊重的“老爺”。但范進本人此刻尚未見到喜報,他不敢信以為真,還要靠賣雞來“救命”,這又曲折地反映了他自20歲開始應考以來一連串的失敗在心頭留下的沉重的屈辱感。

  范進見到了喜報,因歡喜狠了,痰迷心竅,昏倒在地,救醒後又發起瘋來,拍著笑著,不顧一切地走到集上去;多虧一位報子出了個好主意,找來胡屠戶,狠狠地打了他一個嘴巴,這才清醒過來,不瘋了。這是一場喜劇,是這個故事的高潮。范進在發瘋過程中始終只說著一句話:“噫!好!我中了!”反映了他幾十年來追求功名富貴達到了神魂顛倒的地步。胡屠戶在這場喜劇中對范進畢恭畢敬,把范進捧上了天,充分暴露了他趨炎附勢的嘴臉。

  范進剛從集上回家,舉人出身、曾做過一任知縣的張靜齋來訪,贈金又贈房。這是故事的結尾,說明範進的社會地位陡然上升,真是“今非昔比”了。

  在這個故事中我明白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錦上添花”的人,但是,“雪中送炭”的人卻少之又少,所以,在我們的生活中不要去依靠和“賄賂”那些有錢、有勢的人,我們要依靠自己,正所謂“求人不如求己”,自己的力量勝過一切,所以各位同學、朋友,請相信你自己,不要被他人的話語擊倒,要學會堅強!
 


海鷗喬納森讀書筆記範文
警犬拉拉讀書筆記範文
相關知識
范進中舉讀書筆記範文
初中生讀書筆記範文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筆記範文
中學教師讀書筆記範文
中國四大名著讀書筆記範文
老師領進門讀書筆記範文
初中讀水滸傳讀書筆記範文
中學生朝花夕拾讀書筆記範文
走進動物世界讀書筆記範文
燈光讀書筆記範文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