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課文濟南的冬天預習筆記

General 更新 2025年05月02日

  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語文課文中比較容易學習的課文,但我們要想在課堂上發揮出色,就得做好預習筆記。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課文濟南的冬天預習筆記,同學們不妨參考一下。

  第一部分

  修辭之美

  1、用對比凸現濟南冬天的天氣特徵。與北平相比,濟南的冬天是沒風聲的;與倫敦相比,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與熱帶相比,濟南的冬天是溫晴的。最後的對比是濟南冬天的總體特徵,後文的山水的描繪均是圍繞這個特徵來寫的。

  2、用小搖籃來比喻濟南城周圍的那圈小山,並把小山當著人來描寫。你看,“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裡,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這自然會使讀者想起嬰兒在搖籃裡的情景,那是怎樣溫馨的一個畫面。嬰兒除了母親的懷抱,還有哪裡抵得上搖籃的溫暖舒適呢。這些小山就象是一位慈愛的母親呵護著小小大的濟南城。不是嗎?

  3、用比喻、擬人手法寫出小雪覆蓋下小山的風韻。“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教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此句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山們穿著一道兒白的雪和一道兒暗黃的草色裁剪成的花衣,而且這花衣還在不時地隨風飄動,在飄動中怎能不引起讀者的懷想,那就是要看一看他或她的肌膚,那肌膚是什麼,它不由得使人想起那暖暖春色,那嫩綠的小草,那點綴的野花。再如,“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它寫出了黃昏時山上的薄雪在夕陽照耀下的羞澀情態,將特定時候的景物神韻盡收筆端,令人歎服。等等。

  句式之美

  1、對仗工整中富於變化。開頭的一、二句就是這樣,先用兩個“對於”各自引起一個較長句子,形成了長句的工整對仗。同時,在這個較長句子的內部又有變化,例如作者用了“像我”這樣的短句,突出了“我”的感受之強烈。

  2、全文以短小句式為主,如“古老的濟南,城內那麼狹窄,城外又那麼寬敞,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對,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名手畫吧。”再如“這塊水井,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向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它體現了節奏明快之特徵,而這正與文中景物的清亮秀麗格調相符合。

  情感之美

  字字句句無不浸透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讚美。有直接表達的,如“可是,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再如,“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因為這樣慈善的冬天,幹啥還希望別的呢!”“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但是,文章更多的是將情感寓於具體景物或境界的描繪之中。舉例略。

  風格之美

  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如“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技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就是這點幻想不能一時實現,他們也並不著急,因為有這樣慈善的冬天,幹啥還希望別的呢!”再如“對,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作者總是以商量的口吻來描述濟南冬天的情景和述說自己對濟南冬天的感受,即使是直接讚美也顯得親切自然,水到渠成,這種風格顯示了作者寬厚的胸懷和從容的心態。

  第二部分

  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具有無窮的藝術魅力,讓人讀後怡然陶醉,不忍釋手。細細品味,便可讀出本文寫景上的幾個特色。

  虛實相生,靜景動化 文章在描繪雪後小山的秀美景色時寫道:“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這確實是令人擊節讚賞的神來之筆!作者先客觀描述山坡上雪色與草色相間的實景,再用一個新穎貼切的比喻,藝術性地為眼中實景塗抹一份親切的色彩。進而展開浪漫的想象,讓人心馳神往於更迷人的藝術境界之中。“一件帶水紋的花衣”喻山坡雪色與草色相間之景,頗為別緻,其花之秀色撩人眼目,其“帶水紋”之乍靜還動的神態,爽人神志。這靜中見動,隱含生機的景觀尚是實寫,而“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則是引人悠然遐思的藝術虛筆。這樣,靜景動化,化出了盎然生機;虛實相生,生出了無限情趣。

  妙用修辭,摹形傳神 文章藉助比喻繪山狀水,無不生動貼切,神態活現。“小搖籃”喻陽光下的老城,濟南城的形狀特點鮮明突出。“日本看護婦”之工作帽狀寫山上矮鬆披雪的形象,給人以素淨純潔之感。“小水墨畫”喻“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的形象,自然激起人們的鑑賞熱情。除大量的比喻外,作者還以擬人手法賦予景物以人的心態與情感。濟南城“暖和安適地睡著”,足見其恬靜閒適。小山們能“低聲地說:‘你們放心睡吧,這兒準保暖和。’”連濟南城周圍的小山也顯得很有溫情。夕陽斜照下的山腰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其嬌媚之態宛然可掬!作者正是這樣妙用比喻、擬人修辭,摹形傳神,寫出了景物的神韻,寫出了對濟南的一片深情。

  語文課文濟南的冬天預習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帶領學生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揣摩詞句含義,品讀文章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

  3.培養學生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瞭解濟南冬天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1.導讀導議。

  2.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班級讀、評、講、議。

  3.課文解讀和情境營造結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對濟南的熱愛和讚美之情,激發自身對祖國自然景色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2.理清思路,瞭解濟南冬天的特點。

  教學難點:

  品讀文章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採用朗讀法、賞讀評議法、活動法等教學方法,此外與多媒體結合,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朗讀來完成的。

  2.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質疑問難,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3.在課文解讀中設定好問題角度,激發學生多向思維。引導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

  4.讓學生查詢作者的一些經歷、創作,加強對作者和作品的理解。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導語:老舍在《濟南的秋天》裡說:“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賜給了西湖,秋和冬全給了濟南。”尤其是北中國的寒冬,腦海中浮現的多是朔風怒號、冰封雪飄、天寒地凍的畫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濟南的冬天》,看大自然賜給了濟南什麼樣絕美的景緻,竟那樣令作者心醉神迷,寫出這樣的評價。

  課件展示圖片和板書標題、作者。

  【設計意圖】帶著疑問學習課文,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感知學習

  教師播放背景音樂讀書,並設計相關問題:

  1.師生同讀:解決課文中的生字詞、多音字、形似字。

  教師出示整理好的本課生字詞和易讀錯的詞語。

  2.生生自讀討論:作者如何概括讚譽濟南的,濟南冬天的總特徵是什麼?

  3.分組討論:圍繞著總特點是如何安排文章結構的?

  教師引導學生:說清楚文章結構脈絡。

  讚譽了“濟南真得算個寶地”;最能概括濟南冬天的氣候特點的詞語是“溫晴”。

  第一部分1段總寫濟南冬天的天氣特點。

  第二部分2~6段具體描繪濟南冬天的美景。

  【設計意圖】營造情境和引導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明確作者的寫作思路。好的詩文當以朗讀為主,尤其是寫景、抒情散文的朗讀,師生讀,生生讀,在朗讀中讓學生受到情感的薰陶,在朗讀文字中理解、解決問題。

  三內容探究

  教師出示設計好的問題,引導小組內、班級內討論。

  1.文章開頭,作者採用什麼方法來突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2.感知作者的情感,互相交流預習中查詢到的資料。

  3.第二部分具體抓住了濟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來描寫,各突出了什麼特點。

  師生共同總結如下:

  1.把濟南和北平、倫敦、熱帶地方進行了對比的方法:北平的寒,濟南的暖;倫敦的暗,濟南的明;熱帶的熱,濟南的溫;抒發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

  2.教師點撥:老舍1899-1966,現代小說家、戲劇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譽為人民藝術家。著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鬚溝》《茶館》等,其中話劇《茶館》被西方人譽為“東方舞臺上的奇蹟”。作者之所以用北平、倫敦、熱帶地方來對比,與他的生活經歷有密切關係。老舍25歲以前生活在北京,1924年去英國,生活了6年,回國途中在新加坡生活了半年,所以領教過北京風、倫敦霧、熱帶毒日頭的厲害,一回國便到山東齊魯大學任教,定居濟南。在濟南溫晴宜人的冬季裡,老舍感到驚異陶醉,不僅發自肺腑的抒情道:“濟南真得算個寶地。”從中我們可以深深地體會到:作文時一定要寫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要有真情實感,這樣才能感染人。

  3.全文抓住了濟南冬天“響晴”的特點,描寫了濟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從自己感受的角度總寫“響晴”特點,然後具體描繪了濟南暖冬的幾個畫面: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遠山,濟南冬天的水。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更清晰地把握文章的內容,抓住重點,培養學生相互交流查詢資料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學會運用精練的詞語來概括景物的特點。

  四語言運用與品味

  1.教師匯入並設計問題,請學生展示朗讀,帶著同學們再品析課文,思考問題。

  語言是情感思想的載體。細細地品味語言,才能更好領會文章的內容。要善於抓住關鍵句子,再細細體會句中詞語的意味。

  1文中描繪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畫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麼?

  2我認為 是最精彩傳神的詞語或句子,它妙在 。

  2.教師在全班討論的基礎上總結。

  1語言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生動貼切。

  舉例: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裡,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這個句子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形象地寫出了濟南四面環山的地形特點,同時,將小山寫得像慈母般溫存、可愛、慈善,生動而巧妙地突出了濟南的冬天溫晴的特點;“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寫出雪的情態。

  重點分析:被風兒吹動;害了羞。

  2詞語選用上十分講究。

  舉例:用“臥”字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表達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與文章基調相調諧,有一字傳神之效。和前文“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相呼應。

  【設計意圖】1.通過品味語言,培養閱讀分析能力,瞭解品賞語言的角度。2.通過評析語言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過程中,品詞析句,感情朗讀,深刻領悟作者對濟南冬天的熱愛。

  五活動學習

  教師佈置圍繞下列問題展開活動。根據課堂實際選擇合適的活動

  1.選擇自己喜歡的景物,仿照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段落,進行仿寫。

  2.說說自己家鄉冬天的特徵,恰當地運用各種修辭方法。

  3.《濟南的冬天》在寫法上與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麼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歡哪一篇?說出理由。

  【設計意圖】實現課內外遷移,體現大語文教學觀。實現能力遷移和情感內化。

  六佈置作業

  1.摘錄比喻、擬人句,體會表達效果。

  2.小寫作《校園的冬天》,400字左右,恰當地使用修辭方法。

  【設計意圖】1.讓學生感受語言表達效果。2.課堂知識的學以致用。


1.黨校幹部培訓自我鑑定

2.黨校學員黨性修養材料

3.黨性教育培訓心得

4.2017年黨校專題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5.黨員黨校學習體會精選範文

語文夾竹桃課文重要預習資料
初中語文預習指導以及方法
相關知識
七年級語文課文濟南的冬天預習筆記
七年級上冊語文濟南的冬天預習練習題
初一上語文課本濟南的冬天
課文濟南的冬天預習教案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濟南的冬天課時特訓答案
語文版七年級下冊課文目錄
七年級上冊課文濟南的冬天作文範文3篇
七年級上冊課文濟南的冬天閱讀感悟
七年級上冊課文論語的讀後感
七年級上冊課文論語的讀後感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