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語人生
一直以來,茶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喝茶品茶都有著很大的講究,亦如人生。
“喝茶”只有兩個動作:拿起與放下。讓人心裡一震,忽然感悟了些東西,喝茶就是這麼簡單,拿起,然後放下。而人生,看起來繁雜的一切,其實又何嘗不是這麼簡單?有些事何必糾結於心?有些人何必糾纏不清?很多時候,看淡一些,看輕一些,世事原本可以像喝茶一樣,不過是拿起和放下罷了。
茶不過兩種姿態:浮、沉; 茶人不過兩種姿勢:拿起、放下。浮沉時才能氤氳出茶葉清香; 舉放間方能凸顯出茶人風姿; 懂得浮沉與舉放的時機則成就茶藝。 茶若人生,沉時坦然,浮時淡然,拿得起放得下。待這茶盡具淨之後,自有人會記得你是如何的真香滿溢。
低調的人,一輩子像喝茶,水是沸的,心是靜的。一幾,一壺,一人,一幽谷,淺酌慢品,任塵世浮華,似眼前不絕升騰的水霧,氤氳,繚繞,飄散。茶罷,一斂裾,絕塵而去。只留下,大地上讓人欣賞不盡的優雅背影。安靜一點,淡然一點,沉穩一點,隨意一點。品茶,品人生百態。在一杯茶麵前,世界安靜了下來,喧囂、浮華如潮水般地褪去,茶——人在草木間,只剩下最純淨的自己,在這一刻,茶與禪是如此地默契,茶...融水之潤、木之萃、土之靈、金之性、火之光,禪...冥思、純厚、枯寂、洞徹,解茶之曠達隨心,釋茶之圓融自在,金木水火土乃茶之五性,茶與禪...乃至真至拙至天然...
懂不懂茶並不重要,千利休禪師說:“須知茶道之本,不過是燒水點茶”。喝什麼茶也不重要,適合自己的茶才是好茶。喝茶就是“忙裡偷閒,苦中作樂”。每個茶人心中都有一方清雅淨土,可容花木,可納雅音。日日在此間醒來,不問凡塵,靜心享受其中!
飲茶,就是品味一種文化。古人品茶最重茶的“味外之味”。不同的社會地位,不同的文化底蘊,不同的環境和心情,可從茶中品出不同的味。人生百味,茶亦百味。
月色朦朧,將塵世喧囂沖泡成手中的一杯茶,任湯色一點點淡去,慢慢讀懂茶的品格與韻味。當你用心品茶時,茶葉綻放出的美麗、茶香亦是不同。茶之道,茶知道,守一懷淨土,盈一眸恬淡,因為懂得,所以慈悲。願每個人,在紛呈世道道中不會迷失荒徑,可以端坐磐石上,陶醉茶香中。
讀史,知茶。“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自此以後,國人識茶、飲茶、享茶、品茶。《茶經》的問世使“世人益知茶”,上至達官貴族,下至黎民百姓,喝茶成了生活之必需。所謂的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自書上說,茶分為喝茶和品茶。如若不慚,自將更便好品茶,注重韻味,講究茶、水、具,脫離了解渴的實用意義,而是一種審美、陶冶情趣的境界。清山秀水之間,小橋亭榭,琴棋書畫幽居雅室,選上好的茶,擇泉水,配以素雅的紫砂茶具,茶、水、火、器四者相配,所謂“水為茶之母,壺是茶之父”。
清茶一杯共話長,清山綠水間,清幽與淡雅、醇厚與素樸,盡顯一份寧靜與淡泊。
高中時,因為一篇茶的文章而獲獎,從次覺得茶是我的貴人,紅塵內外,始終脫不了塵緣,而茶則是繽紛外的一處落紅,熙攘中的些許寧靜。不諳茶道,卻瞭然與人生。
未己,及人。茶入水則沉,而香氣四逸,豁達而低沉的風格又何嘗不似人生,沉思則出智慧,而真水無香卻深入心扉。
如是說,則茶如人生,人生如茶。
百味人生哲理小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