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低血壓患者維持血液透析的護理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是指腦血管供血不足所致短暫局灶性腦機能障礙而以眩暈為主訴的疾病,多見於中老年人。以突然發作、反覆發作為特點,嚴重者可合併不可逆轉的腦缺血等危急徵象。臨床表現為眩暈、心悸、乏力、汗出、肢冷、噁心嘔吐,可表現為持續性或一過性。正確的護理不僅可減輕眩暈的症狀,還可減少眩暈的發作,也可以避免腦卒中的發生。我科採取中醫護理干預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效果顯著。現彙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我科收治64例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患者。其中治療組40例,男 26例,女14例,年齡60-85歲,平均年齡74歲。對照組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齡60-83歲,平均年齡72.5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合併症及既往史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採取一般性護理,觀察組除一般性護理外分別給予有針對性的中醫護理干預。1療程後觀察效果。

  1.2.1 中醫護理干預

  1.2.1.1 針炙 頭暈較重者可針炙百會、風池、曲池、合谷等突,每日1次,連續10天為1療程。眩暈而昏僕不省人事者,急按人中,強刺激,並立即報告醫生配合搶救;眩暈伴噁心、嘔吐者,加針內關、合谷、中脘等穴。

  1.2.1.2 健康生活方式指導 ①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②眩暈劇烈者應多臥床休息,緩解後起床或起身動作要慢,避免急劇轉動頭部。③環境要清靜、通風、光線柔和。④禁菸酒、咖啡及濃茶。⑤冬春季節應注意保暖。⑥營養支援原則以膳食補充營養為主,選用易消化的食品,少食多餐。鼓勵食療。

  2. 結果

  3. 討論

  3.1 中醫認為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是以腦動脈硬化及頸椎退行性變為基礎,導致小腦下動脈、迷路動脈、內耳動脈血流下降,缺血缺氧而引起[1]。屬中醫“眩暈”範疇,多由虛、瘀、風、痰等多種因素致病,病機為本虛標實,即無虛不作眩。常見於老年人。中醫認為,人體以陽氣為本,陽氣具有溫煦氣化,推動血行之功,陽氣充足,人體機能旺盛,氣機通暢,血運正常,清竅得養,機體各種生理活動就能正常運轉。若病人素體陽虛,或因年老陽衰,或因各種原因如,勞累過度,縱慾過度、嗜食生冷寒涼,病後濫用抗菌素,起居失調等導致陽氣耗損,陽氣不足,不能溫煦氣化、推動血行,氣機失調,從而血行不暢,清竅失養,眩暈發作[2]。在丹蔘等活血化瘀基礎上,飲食應扶陽補氣,可用人蔘或黨蔘、黃芪、燉雞肉、羊肉湯服用,或泡水服,多食血肉有情之品;忌食生冷、辛辣、肥膩、菸酒之品。少數病例屬肝腎虧虛,髓海不足者,要注意節制房事,避免過度勞累;飲食可用甲魚、山藥、枸子湯。食慾不振者,可食陳皮、砂仁、瘦肉粥,以益氣健脾和胃,後施以調補。

  3.2 日常生活應慎起居,避風寒,防外邪,暢情志。注意勞逸結合,過勞和縱慾過度。緩解期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有指導患者掌握眩暈發作時的應急措施,如立即臥床或扶床欄、牆等物就地坐下,閉目養神,避免走動,病情穩定下時活動時有人扶助。

  3.3 針炙 氣血虧虛者針刺足三裡、三陰交、氣海、脾俞等穴,以補益氣血。肝腎虧虛、髓海不足者針刺腎俞、足三裡、三陰交以補益腎氣。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患者根據不同的症候特點應用中醫辨證護理,飲食調理,對患者加速康復、預防和減少再次以作起到了良好效果。“急則護其標,緩則護其本”是治療該病辨證施護的核心,是具有中醫特色的有效的護理措施。

高師音樂學專業音樂能力培養淺析論文
淺析癲癇病人的護理與營養
相關知識
淺談低血壓患者維持血液透析的護理
高血壓患者冬季預防措施及合理膳食
高血壓患者生活中如何自我調理
淺談鋼琴演奏者如何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論文
低血壓患者日常養生注意事項
適合低血壓患者的食療方有哪些
春季適宜低血壓患者喝的茶
適合低血壓患者的養生食譜
適合低血壓患者的養生食譜
高血壓患者飲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