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風險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財務風險與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息息相關,是企業經營風險在財務活動上的集中體現,它貫穿於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始終。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下載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下載篇1

  淺析高校財務風險管理

  【摘要】 隨著高校大擴招政策的實施,負債辦學成為高校的一種普遍現象。對高校財務風險管理問題進行系統和深入地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文章通過分析高校財務風險管理的特點和問題,認為建立現代大學制度下的高校財務風險管理模式,可以優化高校財務風險管理,增強高校的軟實力,是避免高校財務風險危機的有效手段,對保證高校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高校財務; 風險管理; 現代大學制度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競爭的激烈,高校因各種原因產生嚴重財務風險的可能性大大提高,高校如果爆發嚴重的財務風險,勢必對高等教育帶來極大影響。因此,如何加強高校財務風險管理是目前高等教育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內容,也是保持高等教育穩定、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措施。本文經過分析認為構建現代大學制度下的高校財務風險管理模式是優化財務風險管理的必然要求。

  一、高校財務風險含義

  對高校財務風險進行界定,有利於確定財務風險管理研究邊界,併為其提供理論支撐。目前對高校財務風險的定義主要從負債和不確定性兩個視角展開。

  一負債風險視角下的高校財務風險

  從高校財務風險問題受到學者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開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許多研究者都將高校財務風險等同於負債風險。將高校財務風險單純界定為負債風險,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也能切實地反映國內許多高校的風險來源,但是該類定義也存在一定的侷限性。雖然負債風險是目前我國高校擴招和建立大學城情況下首當其衝的,也是最顯著的風險,但並不代表高校全部的風險,高校在運營過程中的其他不確定因素同樣會導致財務風險。如果僅僅將高校財務風險定義為負債風險,那麼對其他風險因素的忽略必然不利於對高校財務風險的全面控制和管理。

  二不確定性視角下的高校財務風險

  這種觀點藉助風險的概念對高校財務風險進行了界定。由於風險是未來結果的變化性,或者關於不願發生的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的客觀體現。因此龔建英2006等人將高校財務風險定義為高校在經營過程中,由於內外部環境因素的變化及作用所形成的財務狀況不確定性,從而使高校蒙受損失,造成其不能充分承擔其社會職能、提供公共產品乃至危及其生存的可能性。認同該定義的學者進一步認為高校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它反映了人們對高校財務狀況的預期結果與實際結果之間的變動程度,可以用客觀尺度來衡量。

  通過對以上各種高校財務風險定義的梳理和評析,本文認為,對高校財務風險的理解,必須從風險的本質及高校財務風險的成因、特性和影響出發,提出一個更廣義、全面、科學的概念。本文界定的高校財務風險即:高校在運營過程中,由於委託代理關係、財務治理、非營利性等因素內外部作用所形成的財務狀況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一方面可能使高校蒙受損失,造成其不能充分承擔社會職能、提供公共產品乃至危及其生存;另一方面也可能帶來高校跨越式發展的契機,促進高等教育質量的提高和社會的進步。

  二、高校財務風險的特點

  與企業財務風險相比,高校財務風險有其不同的特點。作為非營利性事業單位,高校財務風險既不同於廣義的企業財務風險,也不同於狹義的企業財務風險,但從概念的性質和風險成因上看,更接近於廣義的企業財務風險概念,但高校的財務風險與企業的財務風險有著明顯的區別,這主要是由高校與企業的財務活動的不同造成的,具體分析如下:

  1.隱蔽性。我國高等教育現在雖然已經由精英化教育轉入到大眾化教育,然而高等教育市場還是相對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高校身處賣方市場,其教學質量、科研投入、設施改善等暫時還無法接受市場的評價,諸如運營質量下降帶來的財務風險具有高度的隱蔽性。另外,高校財務風險的隱蔽性還體現在許多或有負債,如高校已經完工或尚未完工的各類工程的應付款等無法準確進行監控。

  2.難評價。高等教育具有公共產品的性質,決定了高校不以盈利為目標,所以高校的償債能力,均不能用盈利能力評價,只能用支付能力來進行評價。對長期償債能力只能進行近似評價。

  3.潛伏性。目前高校使用的是收付實現制,高校所形成的事實負債不能完全在報表中反映,這種沒有進入賬簿體系的隱性負債容易掩蓋財務支付危機,使得高校的財務風險普遍具有一定的潛伏期。

  4.可控制性。高校財務風險是普遍存在的,雖然由於現有的財務管理體制的原因,對高校財務風險進行控制的難度較大,但是隻要政府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加強對高校財務風險的監管,高校自身建立完善的風險控制機制,並嚴格遵守財務規章制度,完全可以預防或減小風險的發生及其危害。

  5.客觀性。在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政府對高等教育投入不足及高校自有資金短缺的情況下,高校面對巨大的資金缺口,只能舉債辦學。對於舉債辦學,部分學者和高校領導認為高校作為非營利性的事業單位不會存在財務風險。但是財務風險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經濟現象,它貫穿於資金運作的全過程,高校只要舉債籌資,就會面臨財務風險。

  三、高校財務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獨立辦學的法人地位難以保障

  《高等教育法》規定了高校具有法人資格,並列舉了若干辦學自主權,近些年來,政府教育主管部門也研究出臺了一系列擴大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調整教育結構和改革內部管理體制的具體辦法和措施,使高等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得到一定程度的擴大。但是,目前的改革與真正實現高校獨立辦學的法人實體地位的要求相差還很遠,具體表現在:一方面,政府部門對高校的管理還沒有完全轉變到以巨集觀管理為主的方式上來;另一方面,雖然法人制度要求法人能夠獨立擁有出資人提供的財產,並對這些財產進行自主支配,但目前高校財產只能依法使用,不能憑法人意志進行自主支配。

  二財務治理結構不合理

  財務治理結構是實施財務治理的組織基礎,是確保正確處理高校相關利益群體之間利益關係的組織結構安排。目前,在黨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下,學校財務管理工作往往是由分管副校長或總會計師負責,重大財務事項由學校黨委會或校務委員會或財經領導小組等研究確定。這些機構的人員任命很大程度上體現著政府意志,教職員工、學生及其家長、銀行機構、捐款人等其他利益相關者則難以參與到高校財務管理工作中,雖然學術委員會和教代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校教師的利益訴求,但是這一制度近年來也呈現出一定的“泛行政化”狀況,即從人員安排到工作開展都受行政力量的滲透和支配,這就影響了教師利益的表達和傳輸,使得學術委員會和教代會也逐漸淪為促進決策合法化的工具。另外,在這一治理結構下,學生及家長等其他群體的利益訴求則基本未考慮,基本處於邊緣化的弱勢狀態。

  針對此問題,不少高校建立了董事會,希望能通過各利益相關者代表參與高校財務管理工作帶來高校管理體制的變革建立起大學自治體制從而擺脫行政權力的干涉。可是,董事會並沒有成為高校財務治理體系的核心,即便能夠在高校籌資上發揮一定的積極作用,但並不能帶來財務管理體制的變化。而如今的財務治理結構由於受到最高決策者的利益出發點、管理水平、道德修養等因素的限制,決策往往不會很好地顧及和保護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並可能會對其他利益相關者造成傷害。

  三普遍缺乏戰略性財務運作規劃

  隨著高等教育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和高校之間資源競爭的日趨激烈,高校發展戰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將獲得廣泛的重視。一個關係到高校整體發展方向、能夠整體協調高校全域性發展的戰略規劃必然需要一個以長期發展願景為指導的戰略性財務運作規劃作支撐。由於戰略性財務規劃具有全域性性、連續性作用,因而對高等學校財務風險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絕大多數高校,尤其是非重點高校在長期的財務管理工作中,雖然較為重視一年一度的財務預決算管理,但忽視了對高校發展戰略的研究,從而造成了戰略性財務運作規劃的缺失。這就制約了財政和資源因素與戰略規劃的結合,從而造成了一些高校重大財務決策的盲目性、資金使用的低效率性和學校資源的浪費,特別是目前部分高校面臨的同期建設集中、規模大,導致資金週轉困難,這些與戰略性財務運作規劃的缺失有直接關係。

  四風險管理責任人缺失

  與企業的性質不同,高校具有財務主體和財政主體的雙重屬性:一方面高校在法律上已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事業單位法人主體,有了自主投資、辦學、管理等方面的權利;另一方面高校依然是一個財政主體,是國家預算的一個基層單位,國家財政是高校經費的重要來源。針對貸款償還責任,教育部已提出誰貸款誰負責的原則,但從產權角度來說,高校的最大投資主體是政府,所有權歸屬國家,高校並沒有獨立財產,在事實上也不可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國家經過一系列委託代理過程,將高校的運營和管理權交給最終代理人――高校領導。由於高校領導既不是所有者,也不是代表出資人,辦學過程中即使欠下鉅額債務,作為代理人並不會受到什麼影響。而現行的幹部考核制度並沒有辦法約束高校領導者的行為,這又導致了高校領導自我約束的缺乏,容易出現“任際”前後任負責人之間債務轉移,導致權責不清,形成盲目負債發展的惡性迴圈。

  五財務風險內部控制機制不完善

  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控制範圍不全面、控制執行不嚴等,使高校資產安全保障存在較大隱患,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預算管理制度約束軟化。隨著高等教育體制的深入推進和高等教育發展戰略的調整,高校經費的收支規模逐漸增大,收支結構更為複雜,預算管理中暴露的問題也越來越多。高校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具體有:預算編制不完善、預算編制透明度不高、重預算收入輕預算支出、重審批式的控制輕反饋激勵式控制、基建專案投資約束不夠等。

  第二,內部審計監督的有效性不高。內審的獨立性不強主要反映在審計人員的切身利益直接受控於單位領導和內審機構缺乏必要的處理、處罰權兩方面。

  第三,財務資訊的透明度不高。高校存在不同程度的財務資訊披露滯後、透明度不高現象,表現在:財務公開不及時;財務公開內容存在避重就輕,避實就虛現象;公開程式不規範;公開方式單一,沒有將財務公開工作作為財務部門的正常工作來抓等。財務資訊的不透明導致廣大教職工知情、監督的權利尚未得到充分行使,一些關係到廣大教職工切身利益的政策和事務很大程度上體現主要領導的意志,而不是徵詢教職工意見,集思廣益的結果。

  四、建立現代大學制度,明晰高校產權是優化財務風險管理的必然要求

  我國高校面臨的諸多財務風險都與高校產權不明晰直接相關。一個科學合理、能適應時代變遷的大學制度,不僅能夠明確大學的投資者、管理者、辦學者的權力和責任,而且能夠借鑑更具效率、實事求是的企業經營作風,緩解高校財務壓力,改善高校運營環境。因此,建立現代大學制度,明晰高校產權不單單是新時期高等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更是優化高校財務風險管理的必然要求。本文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構建高校法人治理結構,明晰高校的產權

  現代大學制度下高校財務風險管理模式從巨集觀與微觀兩個層次構建起了現代高校的法人治理結構,其核心就是要明晰高校的產權。在巨集觀治理結構方面,引入了董事會制度。在董事會的人員組成方面,不僅考慮到了政府,還包含校黨委書記、教授代表以及工商界代表等,政府不再是高校唯一的投資者;在辦學權方面,政府更多地體現在提供服務和法律等制度的創新與保障上;在管理權方面,政府依靠行政合同而使高校成為一個獨立的法人實體,使學校獲得更大的獨立自主辦學的權力。在新模式下,政府作為高校的出資者之一,擁有高校的所有權和部分收益權,可以以董事會的形式對高校行為進行約束,而不再通過行政手段和行政命令來直接管理學校;而高校法人擁有對學校財產的所有權、佔有權、使用權、經營權、處分權、交易權與部分收益權。

  在微觀治理結構方面,由財經管理委員會、審計委員會以及學術委員會等構成的組織結構,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各機構之間既能各司其職、各自負責,又能相互聯絡、相互制約。與此同時,建立起工會和教代會等民主管理和監督機構,形成完善的高校內部產權治理結構。校長作為學校的行政總長,認真落實校內各層級領導的經濟責任制,以實現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

  二促進科學合理的領導決策體制的形成

  現代大學制度下高校財務管理模式的突出特點就是要提高高校財務決策工作的科學性。首先,董事會的引入可以明確國家、政府、高校三者各自的權利和責任,使高校在獲取更多辦學自主權的同時,有效避免領導者的短期行為,從而使高校的財務決策工作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其次,財經管理委員會的設定使得高校重大財務問題決策機構委員會化,避免以往重大決策僅由單個管理人員拍板的侷限性,提高了決策的科學性;最後,通過設立學術委員會,可以建立起行政事務制衡機制,規範財經管理委員會的行政權力,有利於高校財務管理中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耦合,建立起有效的二元財務決策模式。

  三完善管理人員的職業化

  現代大學制度下的高校財務管理模式中要求包括“校長―財經管理委員會―計劃財務處―二級財務管理部門”等各個層級的財務管理人員都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具體表現為:首先,在大學校長的選擇上改變以往由政府統一任命的傳統,形成競爭上崗、擇優聘任的新模式;其次,由既精通國家財經法規、政策,又擅長理財的總會計師專職主管學校的經濟工作,直接對校長負責,有利於加強學校的巨集觀調控,統一運籌資金,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投資效益;最後,將“組織實施全校財會人員的業務學習和繼續教育”正式提到財務管理部門的工作日程上來,強化全校財會人員的職業素質建設,完善高校管理人員的職業化建設,真正實現專業性問題由專業人員來負責的管理理念。

  四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制度

  高校全面預算管理是現代大學制度中一項具有統合作用的制度安排,它以市場對高等教育需求的科學預測為前提,以學校的長遠戰略目標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保障,以貨幣形式總括地反映高校在一定時期內所應完成的各項事業發展計劃,然後進一步分解落實到學校內部各部門、各學院和各責任人。實行全面預算管理,首先,要在管理層和全體員工中樹立全面預算管理理念,充分發揮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其次,要建立全面預算管理組織,包括預算管理組織和預算執行組織,前者主要負責高校預算的編制、審定、協調、調整、監督和獎懲,後者則是預算執行中的具體責任單位;最後,由於全面預算管理工作量大,需要依靠先進的科技資訊手段保證預算編制、控制、分析、調整、考核、評價的實時性和有效性。

  五強化內部審計的職能

  審計最基本的職能就是監督,而且是超脫於會計監督的較高層次的監督。高校辦學規模越大,管理層次越多,就越需要監督。現代大學制度下的高校財務管理模式中,設立了校長領導下的審計委員會,可以有效解決高校內審不到位的問題,具體表現為:第一,大大加強了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克服了內部審計發現的重大問題由於涉及學校管理當局的直接、間接利益而不受重視,內部審計的重大工作成果無法送達主管部門,內部審計的工作成果大打折扣,內部審計工作人員遭到打擊報復的情況;第二,審計委員會由於教育部和各省教育主管部門的介入,加強了對學校管理者代理人的監督,有效解決了長期以來學校出資人對經費的使用監督缺位問題,在機制上硬化了出資人對代理人的約束;第三,使得出資人能夠直接、快捷、全面地獲取高校管理部門的資訊,瞭解代理人是否貫徹主管部門的決策,減少代理人利用所有者缺乏資訊而出現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加強學校管理當局工作的主動性;第四,有力促進了高校的廉政建設,從源頭防止腐敗,有利於保護幹部。

  六明確財務管理機構與會計核算中心各自的職權

  財務管理是高校內部管理的核心工作,是綜合性的管理,它與高校內部各種管理工作都有聯絡,並支援或制約著它們的工作。財務管理的目標從本質上來講就是高校要達到的目標,而會計核算的目標是真實記錄和反應資金運作的過程及結果,併為財務管理工作提供必要和有效資訊。然而,傳統高校財務機構設定中卻採用以會計為核心,根據會計的核算功能來劃分財務管理崗位及職能,“重核算而輕管理”現象十分明顯。

  現代大學制度下的高校財務管理模式中,分別單獨設定財務管理機構與會計核算中心,二者各司其職,能夠促使財務功能重心由原來會計核算的單一職能轉移到校內外資金運作,財務活動的事前、事中、事後控制以及為各級管理決策提供參考等複合職能上來。

  財務管理組織機構是財務活動的主體,機構設定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到財務機制執行的效率。本文提出的現代大學制度下的高校財務管理組織結構,不僅有利於明晰高校的產權,形成科學合理的領導決策體制,拓寬高校的籌資渠道,強化內部審計的職能,完善高層管理人員的職業化問題;而且還進一步實現了高校財務管理的“統一領導、分級管理”,明確了財務管理機構與會計核算中心各自的職權,有效提高了高校財務機制的執行效率。隨著國家經濟體制與教育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本文構建的高校財務管理模式定將有利於現代大學制度下高校“面向社會、依法自主辦學、管理科學”的要求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龔建英.普通高校財務風險管理研究[D].長沙:長沙理工大學,2006.

  [2]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S].1998.

  [3] 趙建軍.我國高等學校財務治理問題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06.

  [4] 沈有祿.明晰公辦高校產權,建立現代高校法人治理結構[J].復旦教育論壇,20046:70-73.

  [5] 周善芳,範家玲.淺談知識經濟下高校的內部審計[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79:39-42.

  [6] 管恩武.建立中國現代大學制度的制度經濟學分析[D].濟南:山東大學,2005.

  下載篇2

  淺析外貿企業財務風險管理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速度不斷加快,我國外貿體系發生了較大的變動,我國外貿企業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如何在競爭中生存下來並取得不斷的進步將是每一個外貿企業所面臨的嚴峻考驗,因此在企業管理中加強財務風險管理,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將是外貿企業在這場激烈競爭中生存並取得發展的唯一選擇。結合多年的研究經驗重點對我國目前外貿企業所面臨的財務風險做一定的分析,並針對各種財務風險提出管理措施。

  關鍵詞:外貿企業;國際競爭;財務風險;管理措施

  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中最為基礎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管理部分,有效的財務管理能夠保證企業有足夠的流動資金來應對各種各樣的突發事件,能夠有健康的財務狀況來規劃企業的發展方向和市場戰略部署,可見財務管理對於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外貿企業的財務管理既受到國內市場的影響,又受到國際市場的影響,其風險管理難度可想而知。作為外貿企業,其財務管理的風險主要來自於國際市場的匯率風險、利率風險、價格的風險、信用的風險以及流動性的風險。這些風險都是足以影響外貿企業生存能力和競爭能力的重要因素,外貿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難度由此可見一斑。

  一、主要財務管理的風險分析

  1.匯率變化造成的風險

  匯率風險主要是指外貿企業在進行國際貿易的時候,由於幣種匯率發生變化導致貿易合同中的貨幣價值發生了變化,由此而產生的利潤蒸發。這種風險是完全區別於國內貿易企業的財務風險,外貿企業對此必須要有充足的應對措施,例如很多外貿企業中,對美貿易的合同經常會受到人民幣升值的影響。人民幣升值必然會導致以美元計價的國內產品數量的減少,變相地使企業的利潤減少,由於對此防範不及時,而導致了很多企業在對美貿易中出現了經營困難。其實匯率的變化遠不止這些,由於匯率的變動導致很多企業在簽訂訂單的時候擔心匯率的變化而不敢貿然簽字,進而錯失商機,造成企業訂單的減少,對企業的發展產生了嚴重影響。

  2.信用評估失誤造成的風險

  在國際貿易市場上,信用評估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在貿易過程中,企業應該對貿易物件及其所在行業和經營環境進行充分的調查,對貿易物件的財務狀況和信譽度也要進行一定的瞭解,避免在貿易過程中出現應收賬款困難甚至是單面毀約的情況,這些信用評估上的失誤將會給外貿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工作增加極大的負擔,甚至導致財務風險管理的全面崩盤。目前我國很多外貿企業對於貿易物件的瞭解還停留在一些紙質的證明檔案上,缺乏一種客觀而科學的評審工作,容易被表面現象所迷惑,造成銷售貨款不能及時回收,給自身企業的資金流動造成壓力,影響自身企業的持續發展。

  3.資金流動性差所帶來的風險

  資金流動在國際貿易中主要有三種: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和庫存,這三個環節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都將對企業的財務管理造成巨大的壓力,影響企業資金的流動,引發財務危機。另外外貿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融資是較為困難的,這是每一個外貿企業所面臨的嚴峻問題,融資困難再加上應收款、預付款和庫存款的壓力導致了外貿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舉步維艱,進而造成了外貿企業經營和發展的困難。

  二、財務風險管理的應對措施

  1.建立健全客戶信用調查制度和信用限制

  在確定信用限制的過程中,外貿企業要科學地確定自身所能接受的最大信用期限,期限過短必然會導致自身貿易合作吸引力下降,導致很多合作企業要承擔巨大的財務壓力;然而期限過長又必然會給自身的財務管理造成壓力。如果在應收賬款、預付款和庫存款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自己的財務狀況就會面臨著崩盤的危險,因此外貿企業要在進行貿易的時候科學地設定信用限制,最大限度地平衡自身的吸引力和財務安全。這樣既能保持自己的財務管理有足夠的能力應對應收款、預付款和庫存款的壓力,又能保證自己的企業有足夠的親和力,贏得更多、更大的訂單,實現利潤的不斷增長。

  信用調查制度也是財務風險管理所必須要做的一個事情,在國際貿易中,很多企業由於自身的經營存在嚴重問題,財務狀況不理想或者是信譽度不高等原因在貿易過程中經常出現延付預付款或者拒付預付款等等的行為,給貿易物件造成了極大的財務壓力。如果對方財務狀況同樣存在危機,應對不了己方給予的預付款壓力,則很容易導致貿易雙方撕毀貿易合同,進而訴諸公堂,給雙方造成損失。因此外貿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要建立健全客戶信用調查制度,建立客戶信用檔案,在貿易訂單簽訂之前對客戶做出全面而客觀的評價,方便自身做出相應的財務應對措施。

  2.規避匯率風險

  匯率風險是無法消除的,因此在進行國際貿易的時候應儘量地規避匯率變化對貿易雙方產生的影響。例如在貿易的時候儘量選取對雙方都合理的核算貨幣,在出口的時候選擇匯率呈現下降趨勢的貨幣作為貿易核算的貨幣,對於雙方來說都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在進口的時候選取匯率呈上升趨勢的貨幣作為核算貨幣,也就是用軟硬貨幣的概念來及時調整國際貿易中的貿易合同,避免雙方在貿易過程中由於匯率變化而產生損失。除此以外就是在合同簽訂過程中規避匯率變化的風險。

  總而言之,外貿企業為了應對激烈的國家貿易競爭,提高自身財務風險管理的質量是十分有必要的。有效的財務風險管理能夠使企業在資金方面保持一種健康的狀態,以應對瞬息萬變的國際市場。外貿企業可以通過建立健全客戶信用評定製度來有效地消除應收款、預付款和庫存款給自身財務管理造成的壓力;同時也要在內部建立起健全的風險方法機制,設定專門的匯率分析部門,及時收集合同訂單簽訂同時期內的匯率變化情況,為自身在貿易合同簽訂過程中提供一個可靠的依據,為自身的財務管理風險減輕壓力。

  參考文獻:

  [1]霍煜蓉,練德慧.關於加強外貿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幾點思考[J].財務與會計:理財版,200712.

  [2]黃淑玲.論外貿企業面臨的主要財務風險及其管理措施[J].新會計,201011.

財務管理工作目標論文
財務管理方向論文選題
相關知識
財務管理風險論文
財務管理風險論文優秀參考
財務管理風險論文免費參考
財務管理風險方面論文
財務管理困境論文範文
財務管理畢業論文初稿
企業財務管理免費論文
有關醫院財務管理方面論文
財務管理學年論文代發
財務管理畢業論文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