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敏感期有哪些表現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有很多讓人捉摸不透的行為,其實孩子很多階段奇怪的行為都是處在一個敏感期才發生的,我們來看看孩子的敏感期都有哪些奇怪的行為。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供大家閱覽!

  孩子敏感期有哪些表現?

  “敏感期”是“關鍵期”

  所謂“敏感期”,就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某些時間範圍內,他會只對環境中的某一項特質專心,而拒絕接受其他特徵的事物;他還會不需要特定的理由而對某種行為產生強烈的興趣,不厭其煩地重複,直到突然爆發出來某種新的動機為止。

  這個時期,也被教育家稱為“關鍵期”,是獲得某種能力的最佳階段。抓住敏感期進行教育,孩子在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他們的心智水平便會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反之,過了敏感期,兒童對特定事物的學習熱情便不再出現。如果他們的內在需求得不到滿足,或者家長教師沒有提供必要的環境和條件,兒童的心裡就會紊亂,容易亂髮脾氣,甚至變得乖戾。

  巧對各類“敏感期”行為

  許多家長在一起交流、大倒“苦水”的時候,最後常常會形成一個讓他們一致頭疼的結論:孩子特任性!

  這時,如果你不瞭解孩子的話,一場“戰爭”就在所難免了。實際上,這是孩子處在敏感期的各種行為表現。這時的孩子是在使用他的自我意識。這個時候的孩子,自然會表現出非常的自我,什麼事情都要按著他的意願來做,藉以來證明自己使用自我的力量。

  1. 小寶寶愛吃手指、亂摔東西——孩子是在用手感知世界。

  許多小寶寶在兩個多月大的時候愛把手指往自己嘴裡送,這時候爸爸媽媽們都會把寶寶的小手拿出來,告訴他不能吃,不衛生。其實這個時候寶寶是在認識世界,他在用嘴巴進行嘗試和感知,甚至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軟硬,孩子都是用嘴巴來認識的。

  等到寶寶9個月大,他們就會用手到處亂抓、拿到東西就砸。他們對世界的探索從嘴巴轉移到了手上,通過手的觸感來認知世界。這個時間段父母就不要過分地阻止寶寶的這些探知行為,並適時多鍛鍊寶寶的手指靈活度。

  2. 剛學會走路,不聽指揮到處亂走——自我認知開始萌發。

  許多媽媽也會發現,寶寶剛剛學會走路,就急著掙脫父母的雙手,一個人不聽指揮搖搖晃晃瞎走,跌跌撞撞。其實這個時候是寶寶的行走敏感期到了,他們的獨立慾望開始變強,自我認知也開始萌發。

  這個時候,父母可不能因為擔心孩子安危就阻撓孩子的行為。例如,1歲多的孩子他們第一次看到一根正在燃燒的蠟燭,會有衝動拿手去觸控。一味的阻擾是不可能為孩子杜絕危險的,趁你不注意,孩子還是會因為好奇心再一次接近火焰。因此,關鍵是要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危險,安全地滿足他的好奇心,建立孩子的是非觀,孩子才能利用自我認知來杜絕危險,把事情做好。

  3. 孩子打人、說髒話——用自我認知表達情感。

  王老師解釋道,孩子這樣的表現是孩子的自我感覺在萌發。對孩子來說,說髒話、打人的舉動意味著排除,這裡的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打,而是孩子意志獨立的一個標誌。這時,大人們說一句“不要罵人,不要打人”,孩子看到大人反應強烈,就領悟到這就是打人是一件不好的事了。

  另外還有的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喜歡打其他的寶寶。此時,家長們可以對寶寶說:“你喜歡其他寶寶,要輕輕地擁抱、也可以撫摸,但不能用打打的方式,不然其他寶寶會疼。”那麼,下次寶寶想要表達喜歡的時候就會選擇擁抱啦。

  4. 模仿電視和他人說話——正值語言敏感期。

  孩子大約在3歲半左右,開始對句子表達的意思感興趣,表現在重複或模仿他人的話。這時,他們總是會對電視機裡的廣告語重複一遍又一遍,或是把大人說的話一遍又一遍地使用在恰當的語境中。

  一次,一個孩子說:“是不是等到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出來玩了?”老師回答說是,然後問他:“那你知道什麼叫春暖花開嗎?”孩子說:“知道啊,就是天氣暖和的時候,因為媽媽說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就可以吃冰淇淋了。”

  其實,這就是孩子語言的發展。所以當孩子處於語言的敏感期時,家長們應該多和孩子們多交流,給他們唱唱歌,認圖識字,講講故事,增加孩子對語言的認知和溝通能力。

  

幼兒品德教育
幼兒敏感期有哪些
相關知識
幼兒敏感期有哪些表現
幼兒敏感期有哪些
幼兒心理健康都有哪些表現
正確教育幼兒的方法有哪些
嬰幼兒陰道炎有哪些護理方法
簡單幼兒的故事有哪些
經典幼兒的故事有哪些
國外教育幼兒的方法有哪些
家長吸菸對幼兒的危害有哪些
大班幼兒的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