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師教學論文
伴隨社會生產力的不斷髮展,教育的不斷創新,初中語文教學體系也正在逐步健全完善,與此同時,初中語文教學也在逐漸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引起重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初中語文教學三生教育的滲透
“三生教育”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這是當前進行素質教育的基礎內容,是引導學生構建生命觀、生活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需要。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老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要注重學生價值觀的培養,作為初中語文老師,要有意識地將“三生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
一、“三生教育”的特點
“三生教育”注重提高學生的素質,以及塑造學生的品德。“生命教育”旨在讓每一個學生和老師尊重生命、關愛生命、關心他人。“生活教育”則注重提倡人們掌握生活技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確立良好的生活目標。“生存教育”教育學生懂得保護環境,關心社會和自然,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和創造力。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認為“生活即教育”。“生命教育”教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珍惜生命,善待他人,尊重別人。“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則注重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能力,以及動手能力。三者相互結合,共同形成學校德育的內容,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做貢獻,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
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三生教育”的方法
初中語文新課標把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作為最終目標。語文素養不只是聽、說、讀、寫的能力,也包括學生人格、思想道德的培養。
1.在課文講解時,挖掘“三生教育”
“三生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認識生命,感悟生命,瞭解生存環境,提高生存質量,樹立正確的生活態度,熱愛生活。這方面的內容在語文教材中有很多體現。因而,中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講解課文來滲透“三生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學習中感悟生命的美好和學習的快樂。例如,初中語文教材中《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濟南的冬天》《春》《海燕》《談生命》《大自然的語言》這些課文中都包含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在中學教學中也有很多體現。初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關於“生存教育”的內容,例如,《生於安樂,死於憂患》《三峽》等文章。此外,就是“生活教育”在中學語文中的滲透。生活教育的宗旨就是幫助學生掌握生活技能,獲得生活經驗,樹立正確的生活態度。語文源於生活,反映生活。例如:在海倫•凱勒所寫的《再塑生命》中體現了作者面對生活的困境不低頭,保持樂觀心態,努力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
2.在寫作中,運用“三生教育”觀點
初中語文老師在進行寫作教學時,要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熱愛生活,表達內心真實想法。學生作文的素材來源於生活、大自然,老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感知生活,在生活中多思考,積累一些生活的素材,從而運用到寫作教學中。例如,5•12汶川地震發生後,組織學生觀看地震後續發展的視訊,學生通過視訊對事情瞭解後,讓學生根據所感所想,寫一篇與生活有關的作文,增加學生對生命、生活、生存的理解,讓學生通過寫作更加珍愛生命,熱愛生活。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滲透“三生教育”的過程中不能急於求成,語文老師應該善於抓住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滲透。例如,培養學生寫日記的習慣,學生寫日記的過程是對生活的感悟和生活經驗的積累。
3.在閱讀中,融入“三生教育”
初中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許多方法,讓學生感悟生命、生存與生活。語文老師應該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激勵學生敢於表現自己,在閱讀中提高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在閱讀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夠準確把握文章的主旨,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將文章中涉及的事物或者情景給學生展現出來。除了使用一些教學手段,還要注意營造閱讀的氛圍,老師要根據閱讀文字內容的不同創設不同的氛圍,讓學生融入文章中,才能真正讓學生體會到其中的內涵,在閱讀中體驗生命、生存與生活。除此之外,老師還可以採用多種閱讀方法,例如,分角色朗讀、課本劇表演等。在語文教育中滲透“三生教育”,語文老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滲透。語文教育與“三生教育”的結合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範文二:初中語文教師課堂教學淺析
初中是學生學業生涯的基礎階段,這個時期的學習對學生未來的成長、成才至關重要。此時,學生不僅要積累很多知識,還要養成好的習慣,而這些都與教師的教學息息相關。語文對於初中生來說,是升學必考科目,也是學好其他科目的前提條件。因此,對於語文教師來說,教好語文科目,既是一種責任,又是一種光榮。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有章可循的,筆者從自己教學的實踐出發,淺析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之法。
一、提高備課質量
認真備課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第一步。有些教師每天需要連續為多個班級或者不同年級班級授課,在繁重的教學任務下,如果不預先進行備課,做到心中有數,上課時難免失去方向和重心,課堂教學質量也難以得到保證。備課首先要確定每節課需要講述新內容的量及所要回顧的知識,並規劃好回顧舊知識與講解新知識的時間比例。其次,要明確新知識中哪些知識是需要重點講解的,哪些知識可以稍微少花點時間去分析,還要留意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銜接關係是什麼。再次,要注意準備好一些例子,以啟發學生思考,或者幫助其理解所授內容。功夫在課外,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語文教師須從兩方面做好課前準備,為上課打下堅實基礎。一是認真研讀文字,獲得自己的感悟。教師要對課文的寫作背景、作者經歷有一個清楚的瞭解,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更好地認識文章的主題思想;要對課文的語言文字從字、詞語到句子再到段落以及全文做一個疏通,這是理解文章的前提;要對文章的結構包括過渡有一個清晰的把握,文章的邏輯結構是體現文章主題的重要形式;在綜合各方面資訊基礎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思想感情。教師要認真研讀文字,結合教學參考資料,最終獲得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對文字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而不是人云亦云,是課堂上解讀課文的重要一環。二是研究學生。學生是語文課堂教學物件,研究教學物件是課前準備的又一重要環節。試想,如果教師對學生一無所知,教學目標如何確定,教學重點如何體現,教學難點又如何攻破呢?不明白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興趣點,教師教學時就難以做到有的放矢,教學的有效性也就難以有保障。課堂教學是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兩者相結合的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學生是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在課堂上,教師啟發、引導學生思考,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學生自己得出結論,通過一個又一個的提問、回答問題環節的迴圈,學生得到了訓練,提高了能力,思想情操也得到了薰陶。而這一切以教師瞭解學生學習水平和學習興趣為基礎。瞭解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水平怎樣,全班學生的整體基礎如何,學生的傳統文化根底如何,學生對文學作品是否有足夠的興趣,等等,這些是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攻破教學難點、突出教學重點、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必要課前準備工作。
二、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教師應該想辦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語文課堂教學中來,讓其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有助於提高語文授課效果。而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一個人在不停地講,學生在聽,這樣使得教師和學生的溝通交流很少,缺乏互動,導致大部分學生和教師步調不一致,大大影響課堂效率。因此,新課程標準下,語文教師要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大家一起交流,相互學習,加強溝通。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瞭解學生的理解情況,發現學生的困惑和理解誤區,並及時幫助其糾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要轉變傳統觀念,主動把自己融入到學生中間,使自己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成為學生面對困難時傾述的物件,成為他們成長路上的人生導師。
三、把握語文課堂教學的節奏
語文課堂教學的節奏可以在備課階段進行初步的規劃,但是也要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進行調整。調整要依據學生的理解程度進行,並考慮學生的興趣,同時要參考教學大綱要求。如果學生的接受能力比較強,理解都到位了,可以適當提高講課的速度,反之,需要放慢講課速度,花更多的時間幫助學生去理解所授知識。節奏的把控能力是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長期的觀察和總結才能得到的,是一種經驗的積累,也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能力。熟練、恰當地把控課堂節奏,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而言,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師應該做到心中有數,在哪些內容上需要多花時間,哪些地方可以稍微加快進度,更好地把控課堂教學的秩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四、重視作文教學
作文是語文學習的重要部分,分值高,對語文成績的好壞起到決定性作用。因此,要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不可忽視作文教學環節。作文教學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抓。第一,在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滲透作文的寫法。當講述到比較經典的課文時,教師應注意教導學生好好體會課文的句式、段落的寫作方法,並引用到自己的作文當中去。第二,安排專門的寫作課,教導學生作文的寫作方法,包括審題方法、文章的謀篇佈局方法、段落結構形式設計方法等。第三,課堂上注意佈置一些週記練習的任務。這樣可以鍛鍊學生的組詞造句、煉句的能力,有助於提高其在考試過程中的寫作速度及水平。週記應要求學生用特定的篇幅結構、段落結構等進行練習,有助於學生熟練掌握作文的寫作技巧。
五、結語
語文是萬科之母,是學好其他科目的基礎所在,對學生升學和成長、成才起著重要的作用。為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努力提高備課質量,為課堂教學做好準備工作;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其參與到課堂中教學來;把握好課堂的教學節奏,根據學生的理解情況,分配好教學時間和講解速度,做到張弛有度;重視作文教學,提高學生寫作的熟練度。
有關初中語文優秀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