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育研究的參考論文
教育研究遵循著任一客觀事物發展的邏輯順序和規律,不斷地進行著辨證的否定和揚棄,一步一步地走向成熟和完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幼兒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摘 要】情感教育是學校、學前素質教育的重要路徑手段方法,是教育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幼兒優秀品質、奠定兒童一生思想道德基礎的人文工程。掌握幼兒教育規律,針對兒童身心特點實施情感教育,貫穿、融進教育內容、方法、教學全過程,充分發揮情感教育的引領、激勵、規範、凝聚功能,提高幼兒的人文素質。
【關鍵詞】情感教育;人文素質
幼兒教育是家庭幼兒教育的繼續,是家長情感教育的繼承和昇華,是學校高層次情感教育的基礎。幼兒教師作為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教育“火炬手”,要堅持人本理念,悉心研究情感教育問題,切實創新、加強幼兒情感教育,這對於成功傳遞育人育才“火炬”至關重要。
1.深刻理解情感教育的基本內涵
“情感”,又稱“感情”,是人對客觀環境、客觀事物的心理反映,是思想的流露,通常表現為喜、惡、樂、悲、驚、恐、憂等情緒。情感有積極的健康的情感,也有消極的不健康的情感。經國內外專家研究論證,兒童3歲時大腦發育接近成熟,腦重量可達到成人腦重量的70%—80%,5歲時可以達到成人腦重量的95%,大腦發育基本成熟,智力發育正常。初步有思考,有記憶,好發問。此時期幼兒教育是一生中起重要的關鍵作用的階段。如果教育好,就會對兒童今後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果對幼兒不教育或進行不良的教育,就會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甚至貽誤終生。此時期,由於兒童智力活動的特點是直觀形象的記憶和形象思維佔優勢,機械記憶較發達,兒童的第一訊號系統佔優勢,喜歡模仿成人,可塑性大,心理稚嫩,性格脆弱,經受不住外界刺激,思想感情變化大,情緒化強,特別需要加強情感教育。按照哲學解讀,情感或感情是指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產生的與社會需要相聯絡的體驗。對兒童的情感教育就是要尊重兒童、理解兒童、關愛兒童。運用情感理論,針對兒童情感的特點、情感需要,從激發、培養兒童情感入手,以一顆愛心,滿懷積極的科學的理性的情感,運用各種教育手段,採用凝聚深情的教育方法,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尊重發展兒童積極健康的情感,轉變端正兒童消極的不健康的情感,增強幼兒教育效果,培養具有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感,品質優秀的一代新人。
2.充分發揮情感教育的功能
基於兒童素質教育的情感教育,也可稱之為“軟教育”“愛教育”。其特點是人文性、人性化強,與應試教育根本對立,極有利於兒童身心全面發展。愛是生命之源。愛是基本的人性,是處理社會人際關係做人做事的基本準則。沒有愛就沒有人類,沒有世界,沒有社會。中華民族自古尊崇講究大愛。從孔子提倡“不獨子其子”,孟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孫中山先生的“博愛”思想一脈相承。這是一種情懷、一種境界、教育者必備的職業道德。兒童是父母的瑰寶、祖國的花朵、人民的希望。每一位幼兒教育工作者都應恪盡職守,以一顆博大的愛心精心施以情感教育,充分發揮情感教育的巨大功能,培育兒童健康茁壯成長。
2.1充分發揮情感教育情感育人的導向功能
誇美紐斯早就指出:“假如要形成一個人,就必須由教育去形成。”康德在《論教育》中也同樣論述:“人只有通過教育才能成為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用一顆愛心進行感情引導。積極的健康的情感有助於思想的轉變,提高,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方向。如愛祖國、愛人民、愛集體、愛勞動、愛護公共財物以及遵守公德、公民責任感方面的思想感情。可通過情感教育,採取多種形象生動的方式方法,培養兒童的道德情感。結合教學,講雷鋒、鐵人王進喜的故事,觀看影視作品、圖片展覽,引起他們道德情感的共鳴,豐富他們有關道德知識,激發他們的積極健康的情感,積極幫助他們克服消極不健康的情感,培養他們蓬勃向上的生活情趣。吸取母愛高尚的珍貴的精髓,摒棄“溺愛”消極的情感因素。倡導“八榮八恥”。養成善良、文明的美德,好學上進,團結友愛,講究衛生的良好習慣,成為對父母孝心、對他人關心、對弱者有同情心、對社會有責任心的好兒童。
2.2充分發揮情感教育的凝聚功能
教育、培養兒童,不僅要解決“知”與“不知”的矛盾,還要解決“信”與“不信”的矛盾,“行”與“不行”的矛盾。為此要用一顆愛心進行感情溝通。針對兒童的特點、接受能力,創設情境,將真摯強烈的感情融入教育內容、方法之中。以情感人、融情入理,有利於接近與兒童的感情距離,使兒童“親其師,信其道”,增強向心力、凝聚力,有效地提高教育效果。例如,象媽媽一樣關心孩子的衣食冷暖,細緻入微,體貼愛護。珍愛孩子幼小稚嫩的心靈,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多聆聽幼兒的心聲,多一些寬容,創造寬鬆、快樂的環境,使兒童有“幼兒園是家,老師是媽“的安全溫馨感。對幼兒既不放任自流,又不管得過死,既嚴格要求規範約束,又耐心教育,積極引導,不能急於求成,“拔苗助長”。
2.3充分發揮情感教育的調適功能
情感教育是以人為本,使人“成人”的教育。對幼兒教育來說,情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尊重兒童的天性,融情入理,培養有理想,有道德,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人。其首要任務是培養兒童的道德情感。德為人之本。兒童的道德情感是兒童對家庭父母等成人的道德、教師的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的心理反映。一是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最佳的教育情境,激起兒童積極的情感體驗,使兒童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二是開展形象生動的情境教學。創設情境,寓情於教,以情促學。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與教育教學內容相符合的情景,可以使教育教學收到入理之前先有情,講理之中情相融,述理之後情未盡的藝術效果,使兒童深受感情感染,以情生情,以情促知,充分調動兒童的學習積極性。三是以情感教育不斷化解矛盾。教育是不斷出現矛盾、解決矛盾的思維過程。情感教育可以有效的調節多種關係,化解各種矛盾。豐富多彩、形象生動的教育情境,增強吸引力,提高兒童的注意力、增強理解能力、激發想象力、創造力。逐漸克服兒童情感的膚淺性、易變性、衝動性,增強思想行為的控制力、理智性。堅持公平正義原則,對兒童一視同仁。根據兒童心理個性差異、氣質差異、能力差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
3.大力提升幼兒教師的人文素養
情感教育是人性化教育,人文教育。搞好兒童的情感教育,關鍵在於建立一支忠誠幼兒教育事業,關愛兒童,具有高尚道德情感、人文素養的幼兒教師隊伍。德高為師,行高為範。儘快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至關重要。人文素養包含人文知識、人文態度、人文精神。要求人民教師要有高遠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廣博的文化知識、正直、善良、積極的人生態度、愛生如子,無私奉獻精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高度的責任感。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教師張麗莉就是這樣優秀的人民教師。當車禍瀕臨瞬間,張麗莉毅然推開學生,學生得救,她卻橫遭車禍,命懸一線。她舍已救人的精神震撼教育界,感動中國人,被譽為“最美女教師”。張麗莉的美,不僅在於她的美貌、儀表、課堂上優雅的教姿、文明的教風、聲情並茂、形象生動的講課藝術,更內在的是她具有愛生如子、坦蕩無私的最美的心靈、崇高的師德、臻於完美的人文素養。瞬間至美源自平時歷煉。她視學生如已出,和家長聊天時總愛說“咱家孩子”,資助貧困學生從未間斷。不上課時,她總愛拿著塑料小坐凳去聽老教師的課,集思廣益,苦練教書育人的過硬本領。從教5年來獲獎連連——語文競賽一等獎、青年教師演講比賽冠軍,年年當選優秀班主任,多次被評為“青年骨幹教師”、“教師新秀”、“最受學生喜愛的教師”。只要我們以張麗莉為榜樣,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嚴謹篤學,勇於創新,為人師表,無私奉獻,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培養學生,校風教風就會別開生面,祖國的花朵就會更快更好地茁壯成長。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教育研究導論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