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陝西小雁塔導遊詞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小雁塔位於唐長安城安仁坊今陝西省西安市南郊薦福寺內,又稱“薦福寺塔”,建於唐景龍年間,與大雁塔同為唐長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標誌。小雁塔是中國早期方形密簷式磚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層,現存13層,高43.4米,塔形秀麗,是唐代佛教建築藝術遺產,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漢族文化的標誌性建築。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歡迎借鑑參考。

  一

  各位遊客:

  大家好,我叫李子涵,大家能夠叫我李導,很榮幸當你們的導遊。我們將要遊覽的是小雁塔。小雁塔是中國早期方形密簷式磚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層,現存13層,高43.4米,塔形秀麗,是唐代佛教建築藝術遺產,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漢族文化的標誌性建築。

  小雁塔與大雁塔東西相向,是唐代京師長安保留至今的兩處重要地標。小雁塔在唐、宋朝時期一直叫“薦福寺塔”,“小雁塔”之名和“大雁塔”有關。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朝廷資助在長安大慈恩寺西院建造用於安置玄奘由印度帶回經籍的佛塔,此塔名雁塔。唐中宗景龍元年707年,由皇宮中的宮人集資、著名的道岸律師在薦福寺主持營造了一座較小的佛塔。後來,為了區別兩塔,慈恩寺塔名為“大雁塔”,而薦福寺塔外形似雁塔又小於大雁塔,故名“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

  小雁塔建於唐中宗景龍年間707年—710年,是為了存放唐代高僧義淨從天竺帶回來的佛教經卷、佛圖等而建。小雁塔所在塔院是薦福寺的一部分,不過塔院並不在當時的薦福寺內,而是與寺門相對。塔院位於安仁坊,與位於開化坊的薦福寺門隔街相望。唐末戰亂,薦福寺屢遭破壞,寺院毀廢,只有小雁塔得以儲存。

  宋哲宗元祐年間1086年—1094年的文獻記載,當時的薦福寺已從最初的開化坊遷入了安仁坊的塔院內,與小雁塔成為整體。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一位自稱“山谷迂叟”的信士發願修繕小雁塔,將風化嚴重的塔簷、塔角修好,以白土粉飾,至今塔身可見白土粉刷的痕跡。

  小雁塔第一層塔身南北開闢門洞,以供出入,南北門框均以青石做成,石質門楣上線刻供養天人和蔓草、祥雲、迦陵頻伽等具典型佛教寓意的裝飾圖案,反映了初唐時期的藝術風格。飛天原是古印度神話中的歌舞神和娛樂神,後被佛教吸收於天龍八部眾神之內,成為佛教中常見的裝飾題材。

  祥雲紋樣是仙界、理想和現實結合的浪漫主義產物,是古代紋飾的審美特徵;迦陵頻伽,佛教又稱“妙音鳥”,聲音美妙動聽,婉轉如歌,在佛教經典中,常以其鳴聲譬喻佛菩薩之妙音。

  這些與佛教內容密切關聯的裝飾紋樣,刻工精細,線條流暢,以跳動的迴轉曲線作為紋樣的基本構成,把外來的題材嵌入到中國傳統的審美觀念中,使之融合並逐漸成為中國傳統紋樣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裝飾紋樣亦是小雁塔遺產區絲路文化特徵的體現之一。

  原來在小雁塔底層環繞塔身有磚木結構的大簷棚,被稱為“纏腰”。在金、元交戰的年代“纏腰”毀沒。

  明、清兩朝對薦福寺和小雁塔進行過多次修繕。明代曾有五次大規模的整修,基本上保留先有的格局。明宣宗宣德元年1426年,陝西西寧衛弘覺寺番僧勺思吉蒙欽錫度牒,到薦福寺住坐,見這裡殿堂荒廢,遂發願重修。明英宗正統十四年1449年大修竣工後,向朝廷乞賜寺名。“敕賜薦福寺”匾額就是明英宗的御筆。明憲宗成化末年1487年,西安地區發生地震,小雁塔的塔身震裂。後來重修時在塔的底部砌了一層包磚,但沒有修復塔身的裂縫至1965年經過一次整修,才修復了地震震裂的裂縫。小雁塔原有15層,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遇到華縣大地震時塔頂兩層被震毀,現存13層。

  清朝時薦福寺又多次修繕,以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的整修規模最大。晚清時期還建造了藏經樓和南山門等。

  辛亥革命以後,1926年~1949年5月薦福寺長期被軍隊佔駐。小雁塔還曾成為軍事指揮部。到國民D軍隊撤離西安後,小雁塔的地宮已填滿了垃圾。

  1958年後文物部門接管薦福寺,開始了對薦福寺和小雁塔的修復。

  二

  小雁塔位於陝西西安薦福寺內,是一座唐代密簷磚塔,也稱“薦福寺塔”。建於唐景龍年間,原有15層,現存13層,高43.4米,塔形秀麗,是唐代佛教建築藝術遺產,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漢族文化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小雁塔和薦福寺鐘樓內的古鐘合稱為“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鐘”,是西安博物院的組成部分,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1961年小雁塔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4年6月22日,在卡達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小雁塔作為中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三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參觀小雁塔。我們的小雁塔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郊的薦福寺內,因此也叫薦福寺塔。

  小雁塔建於公元707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它原來有15層,高46米,因為一次大地震,小雁塔現在只剩下13層,433米。它是中宗李顯韋皇后為義淨法師所建的,是為了讓他翻譯天竺國的經文。小雁塔的塔身是錐形的,塔底是正方形,就像竹筍一樣。而且,它的塔簷是密簷式構造。

  現在請大家和我一起進入小雁塔吧!我們眼前的小雁塔有點破舊,那是因為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古建築啊!1965年,樑思成提出了“修舊如舊”的意見。那時,小雁塔上有幾塊方磚不見了,所以他換了幾塊舊方磚,可是這幾塊石磚比原來的新了一些。小雁塔的樓梯是灰白色的,牆磚有白色、紅色、青綠色、土黃色、灰色,處處顯露出古老的樣子。

  值得一提的是,小雁塔的夯基是碗形的,它的作用是減少地震時塔身的震動。在1487年和1521年,發生了兩次較大的地震,其他建築都損害得特別厲害,可小雁塔只是被震掉了兩層,從15層變成了13層。由此可見,碗狀的夯基對小雁塔有保護作用。

  本次講解到此結束,現在大家可以自由參觀了。謝謝!

  四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歡迎來到小雁塔。我是你們的導遊,希望大家能記住小雁塔這個景點。

  小雁塔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郊的薦福寺裡。它建於公元707年,已經有1300年的歷史了。這座塔是唐中宗李顯和韋皇后為義淨法師建的,為了存放義淨法師從印度帶回來的經書。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小雁塔的外部結構。小雁塔的外部全是磚建的,是一座密簷式結構的塔。如果你在空中俯瞰小雁塔,會覺得它像一枚倒放著的螺絲釘。小雁塔經歷過三次大地震,結果被震掉了最上面的兩層。在沒有破損的時候,小雁塔的高度是46米,地震後,它就變成43米了。

  現在我們去裡面看看吧!裡面有石制的臺階和木製的扶手,別看它現在完整,其實它受過很多損傷。1965年時,樑思成提出了“以舊修舊”的方法,他找來了與青磚相同的磚來修補小雁塔,最後小雁塔終於和以前一樣了。

  小雁塔歷史悠久,經過了70次地震,它依然屹立不倒。更神奇的是,在公元1487年的地震中,小雁塔被震出了一條大裂縫,可到了1521年,經過又一次地震,小雁塔的裂縫又合攏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古代的工匠在建造小雁塔時,把它的地基做成了碗狀,這樣,不管經歷多大的地震都不會被擠壓變形。古代的工匠真是太聰明瞭!

  祝大家玩得開心。再見!

  五

  西安小雁塔是著名唐代佛塔,是唐朝都城長安西安保留至今的兩處重要建築之一。 小雁塔的塔形秀麗,被認為是唐代精美的佛教建築藝術遺產,小雁塔在唐、宋朝時期一直叫“薦福寺塔”,至於“小雁塔”之名,則和“大雁塔”的名稱有關。

  公元652年唐代永徽年間,朝廷資助在長安大慈恩寺內西院建用於安置玄奘由印度帶回經籍的佛塔,此塔名雁塔。公元707年唐代景龍年間,朝廷資助在薦福寺內修建了一座較小的薦福寺塔。後來,因塔形似雁塔並且小於大雁塔,故薦福寺塔叫作小雁塔,而大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一直流傳至今。 小雁塔雖不及大雁塔規模巨集大,但這裡環境清幽,風景優美,在古城中別有一番韻味。

  雁塔是密簷式方形磚構建築,初建時為十五層,高約46米,塔基邊長11米,塔身每層疊澀出簷,南北面各闢一門;塔身從下往上逐層內收,形成秀麗舒暢的外輪廓線;塔的門框用青石砌成,門楣上用線刻法雕刻出供養天人圖和蔓草花紋的圖案,雕刻極其精美,反映了初唐時期的藝術風格。 塔的內部為空筒式結構,設有木構式的樓層,有木梯盤旋而上可達塔頂。

  明清兩代時因遭遇多次地震,塔身中裂,塔頂殘毀,僅存十三層。由於小雁塔的造型秀麗美觀,各地的磚石結構密簷塔大都仿效建造,在雲南、四川等地區的唐、宋時期的密簷塔雖各具地方特色,但仍可以看出與小雁塔的繼承關係。

最新的陝西寶塔山導遊詞範文
最新的陝西半坡遺址導遊詞範文
相關知識
最新的陝西小雁塔導遊詞範文
最新的陝西大雁塔導遊詞範文
最新的陝西華清池導遊詞範文
最新的陝西兵馬俑導遊詞範文
最新的陝西翠華山導遊詞範文
最新的陝西金絲峽導遊詞範文
最新的陝西鐘鼓樓導遊詞範文
最新的陝西黃帝陵導遊詞範文
最新的陝西法門寺導遊詞範文
最新的陝西老君山導遊詞範文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