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哲學的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日益突出,但是各種問題也不斷出現,應該要平衡好科技與哲學之間的關係。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技哲學的心得體會,希望對你有幫助!
科技哲學的心得體會篇一
科技價值的哲學反思
[摘要]當今世界,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日益突出,但與此同時,與科學技術相隨而生的諸多社會問題也日益嚴重,科學技術帶來了希望和嚮往,也給帶來了悲劇和危機,在共享科技成果的同時又不得不共擔其帶來的後果。透過其輝煌的光環,靜心的進行哲學反思,科學的進行價值審視,或許是必須的選擇了。
[關鍵詞]科技 價值 人性化 指向具體化
一百多年以前,恩格斯曾經提到:“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都報復了我們。”隨著時間無情的流逝,這種報復也愈演愈烈,溫室效應、臭氧空洞、水土流失、倫理失序、戰爭災難、酸雨、疾病……從個人到社會、從生存到發展,都讓我們深陷其中,一場“人類拯救”首先從反思開始。
一、科技與價值的背離
科技作為人類的一種重要的活動,從其產生、應用、監督、評價等各個環節都是有著實際的物質承載,這也就在實際上賦予了科技本身必然要體現的價值。其中立性、超社會性觀點是很值得商榷的。事實上,科學技術在生態環境、經濟、政治、倫理道德等各個方面都早已引起了價值異化,使得科技與自然、與社會、與人的價值相背離。
一科技與自然價值的背離
這是科技價值異化的外在表現,這也是我們最直接能感受到的。自20世紀60年代環境汙染開始成為一個全球性的課題以來,人們就開始奔波於尋求救治的良方。然而時至今日,全球環境日益惡化的總體趨勢並未從根本上得到遏制,地球作為我們生命的家園,如今變得滿目瘡痍,使人類的生存空間危機四伏。在影響環境問題的因素中,科技的發展和運用可以說是最直接的催化劑。溫室效應、臭氧空洞、酸雨等危機已經體現了科技因素的巨大負效用,科技嚴重的破壞了自然生態,正在不斷地摧毀我們難以找回的和諧家園。科技與自然價值的背離,造就了科技對自然的強大破壞力,直接地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環境。越是科技發達、運用廣泛的地方,其造成的嚴重後果越是驚人,隨著科技的日益發展,它已經侵入到自然界的每一個角落。科技給了我們美好的希望,同時也把我們一步步逼上絕境。科技還在飛速發展,而環境也在被不斷摧毀,大自然只能在迫不得已的在對人類的報復中期待著人類的幡然醒悟。而對我們人類來說,現在所要做的只是爭取一個改正的機會而已。
二科技與社會價值的背離
讓社會持續發展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套科學的迴圈發展機制來支撐,科技的發展運用應將在這一要求中起到重大的推進作用。事實上,科學技術與社會價值已經背離,形成了相互傾軋、惡性迴圈的局面。這主要是科技所帶來的巨大
物質利益和由此產生的巨大物質力量,使社會形成了錯誤的用來取得、分配和使用社會勞動資料和成果的方式。科技的不平衡發展造成了社會資料和成果的“私有制”,在這一基礎上的社會要想不爆發危機是很難想象的,科技的物質利益在實際上造成了社會的分化和割裂,各區域的力量分別不擇手段、不計後果的去盲目追求,這嚴重的削弱了整個人類社會有機體的總體效力,使得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美好理想變得如此的飄渺而不著邊際。在這種各自為戰、把科技力量特殊化的無數力量中,無法形成推動人類社會健康向前的合力,就像科技的負效應是全球性的一樣,人類社會需要公共的科技力量。
三科技與人的價值的背離
我們所從事的各種活動,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環節,最終都是為了人自身的全面發展。在這一追求中,人們想到了解放、自由,並大力的借用了科技的力量,貫穿人類的整個征服實踐當中。在實際中,人的發展卻又恰恰被科技所侷限住,人在科技發展的過程中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深刻的變革,接連不斷的科技革命在人類文明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地位,它提高了人類的認識和改造能力,把人從各種侷限中不斷地解放出來,正在我們可喜於自身的發展時,卻才發現,我們又陷入了另一種被侷限的困境當中,伴隨著我們所認為的各種提高中,還提高了的是對我們自身的破壞力,我們正在以巨大的代價來換取我們現在的尷尬處境。人所付出的代價就是自己所支配的客體的異化。我們支配機器,解放我們自身的繁重體力勞動,卻變成了機器的附庸,我們的體力、智力的發展開始依附於機器,我們失去了人自身的自由環境,我們的生理遭到了破壞,心理遭到了壓抑,我們的個性和自由被扼殺。科技已經由作為人類擺脫統治的工具轉化為人統治人的工具,這種對人自身主體性的否定性因素使我們異化成了最大的一類“機器人”。迷失了自我的人類,用這迷亂的腳步,什麼時候才能走出發展的迷宮呢?
二、科技與價值背離的哲學根源
人類歷史在整個的歷史長河中顯得是那麼的短暫,但就是在這如此短暫的實踐中,人類已經面臨了生死攸關的困境。我們再每前進一步,卻是那麼的艱難。我們該怎樣看待歷史和現在呢?科技作為我們發展的必要力量,為何結果不是我們所預期的呢?個人認為,現實科技和價值的背離在於我們沒有全面的認識科技,科技還只是作為一個“無辜者”在人們的各種爭議中無序釋放,其中在認識上需要提高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我們認識到科技自身價值的兩重矛盾。
一科技的人性化與非人化的矛盾
科技一方面要求提高人類的生存地位和生活質量,體現著突出人類在宇宙中統治地位的作用;另一方面科學技術又要求體現規律,表達除人類之外的綜合訴求,又必然要求淡化人類的統治地位。這一矛盾是科學技術本身實質的價值歸宿,對於沉浸在征服快感的人類來說,顯然是不願看到後者的。於是很好理解,科學技術“偏袒”了人類,同時作為報復也“偏袒”了人類。在人類每一次費勁心思去主宰世界的時候,都遭到了必然的反抗,或許這是一場必須的無休止的戰爭,但我們手中的武器卻終究是畸形的科學技術,從長遠來看,我們要考慮的不應是最後的勝利,而是如何自保的問題了。
科技作為科學成果,其具有著內在的規律性,顯然,僅僅為人是不全面的。其作為一種手段 聯絡的是人 類與自然、人與 社會、人與人。科技自身的這重矛盾決定了在現實當中,科技不是一種統治手段,人類更不能憑藉科技手段取得絕對的統治地位。人的真正 發展程度取決於科技多大程度上用於利益均衡上。而僅僅是服務於人類的征服目的當中,人類或許只能喪失在這個星球上獲得的僅有的一席之地。
二科技指向具體化與要求制衡全面性的矛盾
在人類所從事的各領域的 實踐中,不斷遇到的新問題、新情況、新困難持續的刺激著人們的征服慾望,作為最終的輔助手段,具有鮮明針對性的科學技術應運而生。各種科技的閃亮登場都體現了人們曾經的困苦處境,作為實踐要求和人主觀能動性的綜合結果,從這個角度說,科技的發展史無疑是人類曾經的“患難史”。在這種情況下發展起來的科技,都有著明顯的目的指向,在感於人類作為高等智慧動物的同時,也逐步幻化了人類意識的無窮力量,在那種只怕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極度沸騰心境下,我們沒意識到的是科技還有要求制衡的全面性。科技的發展運用都應當是一個整體機制,這有兩層含義,一是科技要運用於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讓科技在每一個方面都表現出巨大的改造力量,從而綜合全面的不斷改善人類處境;另一層意思是科技的每一次運用只意味著其所指向的單方面的情況改善和問題解決,而其結果只是其所針對的區域性變化,這就要求其他的科技運用來達到與這種區域性變化相制衡的整體佈局。我們所要說的主要是後面這一層。我們現在的科技運用還只是較多的出於功利性目的而強調區域性指向,而作為必須要有的與這種區域性變化相制衡的科技手段和科技運用卻被忽略。這正是我們在運用科技進行改造時留下的最大隱患,而可怕的是這種隱患必然要以強制的方式實現自我調整,即以報復的形式反饋給人類。我們所缺少的就是這種全面的科技運用機制,而不是在我們遭到這種必然的報復之後的彌補性的給予個別的補償。
總之,我們懷著美好的夢想,努力的去奮鬥無疑是正確的,但是在必然性面前,我們要利用的也僅此而已。我們要看到我們還只是處於很長的成長之路的一個低的起點,科技將是我們繼續成長的必須營養,科技為什麼服務,怎樣服務是我們能否吸收營養的關鍵,而一味的把科技人性化和把科技指向具體化正是讓我們“營養過剩”和“營養不適”的根源。
三、科學技術的價值導向
科技將伴隨人類實現全面發展實踐的每一個過程,其帶來巨大的改造力量的同時也表現了相應高強度的破壞力量,因此,在科學技術研究和運用的過程中,必須賦予積極的價值導向,使科學向著有利於人類、社會、自然和諧的方向發展。
一科技為什麼服務,是實現科技價值的先導
科技的服務物件根本上說不能僅僅表達為為全人類服務,這隻能導致科技的人性化傾向,加速使人類從自然界整個有機體中脫離出來,而這種脫離不是高於自然界,卻是被自然界孤立起來。顯然我們人類脫離了自然界,發展是無從談起的。而這也正是造成我們困境的根源之一,我們只是服務了“科技社會”,卻沒有想到與“科技社會”根本利益一致的“科技自然”。我們所要求的科技的服務物件應該是適合人類發展的所有應然的集合體。這就要求我們把科技的直接服務物件為人類轉變為科技的效果最終為人類,避免把科技人性化單極傾向,或許最後我們才能真正的實現“人性化”。
二科技怎樣服務,是實現科技價值的根本
這主要指把科技作為改造力量運用於實踐的 組織原則。我們應當避免科技指向具體化的傾向,而應該是要有與這種具體化指向相適應的關聯體系,形成全面的科技實施機制。這樣才能避免科技對單方面產生效應後其他方面的不適應,典型的先汙染後治理的彎路已給我們上了深刻的一課。世界作為有機聯絡的統一體,被科技納入改造物件時,必然要求得到全面的科技運用,愈是把科技指向具體化,愈是給我們帶來相關聯的諸多問題,而這種改造各方面愈是同步,愈能全面的實現科技應有的價值。
科技哲學的心得體會篇二
文化哲學視域下的科技文化研究
對科技文化的研究和思考不僅是科技哲學界的焦點問題,也是當前哲學、社會學、文化學等各門學科爭相研究的熱點問題,這種研究熱潮不僅僅是科技文化在當代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的體現,也是科技哲學發展向科技文化哲學轉向的現實需要。楊懷中教授等以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專案“科技文化與當代中國和諧社會建構”的研究成果,在“文化哲學”的視域下對科技文化新的研究路徑進行了有益的嘗試,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其專著《科技文化與當代中國和諧社會建構》一書2008年12月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是在整體性概念和文化哲學視域下思考和研究科技文化在建構和諧社會過程中的獨特功能的一部新的力作。
一、敘事主旨和時代主題的共映
和諧社會構建是時代主題的訴求,因此,作為一種實踐文化,科技文化研究必須凸顯時代主題和弘揚時代文化精神。《科技文化與當代中國和諧社會建構》一書在其開篇中就從本體論、價值論、認識論和活動論的角度闡述了當下社會發展的本質訴求,即和諧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規律,構建和諧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內在必然要求和人的實踐活動的本質訴求。作者從歷史思想源流中探尋和諧之音,從主體性認識和實踐性體悟兩個層面概括了和諧文化的特徵及功能。這些闡釋都使該著作充滿了強烈的現實主義色彩和時代功能,體現了時代主題和時代文化的凸顯與共映。
那麼,科技文化是如何映現和契合我們的時代文化精神?該書給予的解答是:構建和諧社會需要人道主義精神、寬容精神、法治精神、誠信精神、創新精神等文化底蘊的支撐,這是和諧社會構建的現實訴求。而科技文化所蘊涵的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等既是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先進文化建設的基石和先導。在此背景和現實文化的訴求下,科技文化是惟一能適應這一時代背景和滿足這一文化訴求的文化。基於此,作者又創造性地提出了“科技文化是第一文化”的觀點,認為這也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理念的邏輯性蘊涵。“科技文化是第一文化”的論述不僅揭示了“科技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功能的事實判斷、價值評判和在社會發展中發揮其功能的必然性,也闡釋了“科技文化”對人類利益、福祉追求的巨大推動作用以及對人類利益和幸福維度的廣度和深度的拓展。
科技文化與時代主題的共映在該著作中亦有鮮明的體現。作者從哲學、科技哲學、文化學、社會學、管理學等跨學科的研究和多維度的透視中,揭示科技文化的內隱奧祕。在廣度上從整個人類文化的發展背景和時代主題之需中,來考察和研究科技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所蘊涵的“和諧因子”,以及如何發揮出這些“和諧因子”的作用來獲得其在和諧社會構建中形式與實質的統一性;在深度上,試圖探尋可稱為科技文化之根或科技文化之魂的更深層面的東西,通過闡釋和諧社會的文化底蘊和與之相適應的文化精神,明確提出科技文化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最重要的資源。
二、在追問與反思中定位科技文化的價值
科技文化與人文文化的二元分裂,一直是現代科技發展與和諧社會構建所面臨的最深刻的困難或危機。因此,追問和反思科技文化與人文文化的分裂與融合問題是文化哲學研究的使命。在《科技文化與當代中國和諧社會建構》一書中,作者對20世紀以來的科技文化與人文文化的分裂現象進行了系統地回眸,並對置身於其中的根源及其來龍去脈進行了深入、全面的追問和反思。作者以對科技文化與人文文化的分裂表現及其根源進行批判性地解析為其切入點,通過對二者內部結構、思維方式、文化價值、教育模式等之間的差異的追問,來判斷現實社會發展的文化維度上的“問題”及其文化發展的新動向,確立了科技文化與人文文化融合的必然性、可能性及其實現路徑,從而回歸到和諧社會構建的本質層面上。通過這種追問和反思,來定位科技文化的價值,從而又回到“追問與反思”的原點,凸顯出科技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基頻能在實現社會和諧發展中提供精神資源與營養,為和諧社會構建提供正當的文化尺度、文化框架與文化支撐,最終為和諧社會的構建與發展,提供可資依託的精神家園。
該書也從文化現代化的角度反思了現代化建設的深層維度,提出“文化現代化不僅是社會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社會現代化的先導和靈魂,沒有文化的現代化也就無所謂社會的現代化”。這一觀點不僅豐富和發展了“現代化”的概念,也為解決現代化的出路規避了新的思維和路徑。作者還認為,和諧社會構建呼喚以科技文化為核心的先進文化體系建設,和諧社會的構建必須建立在以科技文化為基頻的豐厚的文化底蘊上,需要融科技文化與人文文化於一體的現代化文化的支撐。在此基礎上,作者提出科技文化與人文文化當代融合的最高境界是走向和諧文化,建設和諧文化,消除和諧的障礙因素,促進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相處。該書作者在對科技文化的反省和洞見的過程中,把科技文化在人們的認識境界中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追問與反思的結果是科技文化與人文文化是共生、共變的。作者在“文化哲學”視域下進行的科技文化研究,以促進和諧社會構建為路標,以對科技文化的價值定位,將科技文化內在於和諧社會的構建之中。也正是作者這種反思追問和批判的現代精神,不僅張揚了一種深刻而又獨特的學術體悟和文化關懷,也充分展現出在當代社會和文化境遇中作者的某種文化情感和價值取向。
三、以“科技文化的本土化”來架構其發展戰略
對“科技文化的本土化問題闡釋”是《科技文化與當代中國和諧社會建構》一書的另一創新點。科技文化是西方近代科技發展的產物,在中國它屬於“舶來品”,如果真正讓科技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獲得生機和活力,則務必賦予它“本土”的形態,使之與“中國文化”中積極的因素進行有機地融合,否則“科技文化”將只能徒有華麗軀殼地存在於中國社會的生活和文化領地上。因此,置身於社會轉型的中國,要想推進社會的持續發展,加快現代化建設程序,就必須建設具有中國文化傳統的融科技文化與人文文化於一體的現代化文化。在作者看來,中國傳統文化慣性中的消極因素對科技文化創新體系的障礙,對科學技術與科學理性精神的片面理解,現行體制機制和政策中的諸多弊端等都不利於科技文化在中國的傳播、發展和普及。因此,在架構科技文化的發展戰略時,必須以“科技文化的本土化”策略來實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換,著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文化體系。
該書在闡釋科技文化的“本土化”時,並未在理論上把科技文化的“本土化”固定化、靜態化。作者從中華文化的複雜底質中探尋與科技文化所秉承的要素一致的和諧因子,並致力於尋求能夠融合未來視野,具有世界胸懷和開放品格的科技文化“本土化”策略和可行的操作路徑,這不僅是科技文化的內在理論品格要求,也是作者致力於科技文化研究的目的與歸宿。
科技文化的本土化實踐是一個文化重構和創造的過程。在闡述科技文化的本土化重構和創造的過程中,作者還提出了一系列諸如全方位弘揚和普及科學精神,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結合,發展科技文化產業,營造科技文化與科技創新良性互動的文化氛圍等兼具“本土化”和開發視野的戰略措施,對於和諧社會構建過程中的科技文化支撐體系的建設,提升中國的“文化軟實力”都具有一定的指導價值。
總之,《科技文化與當代中國和諧社會建構》一書,給人視角新穎,文筆精練,論述精闢,別開洞天,耳目一新的感覺,具有前瞻性,是近年來學術界研究科技文化和科技文化本土化等問題的一部力作。當然,對於和諧社會構建這一巨集偉工程,一本著作不可能窮盡其中的所有問題,在有些方面,該書的論述尚屬破題之見,或者尚未充分涉及。它的成功主要在於其巨集觀的視角和對時代主題的關照,它的價值主要在於其對今後的科技文化的實證研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借鑑。
學習科技哲學心得感受篇三
學習科技哲學心得感受的精彩內容如下:
近期通過學習《科學技術哲學導論》,深深感到人類在二十世紀通過發展科學技術,從而給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很大改變,從此也給人類帶來了許多的不安,特別是資源的大量消耗,環境的汙染,使大自然到了不能承受的地步。
雖然,世界各國已經開始重視這些問題,但是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當前一些國家,一些人佔有的物質資源過多,並且他們的慾望還在不斷的擴張,如果各個國家,每個人都這樣下去,資源枯竭的趨勢就會加快,環境汙染的速度就會加快,最後造成的結果就是生物滅絕的速度加快,最後殃及人類本身。
所以說,人類應當樹立危機感,不能無限制的佔有大量的資源,應當適當的給予限制,以緩解資源的危機,環境的危機,也就是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走科學發展的道路,這是人類發展唯一正確的道路。這樣最終受益的將是人類本身。
>>>下一頁更多精彩“學習科技哲學心得感受”
哲學英文短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