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編寫教案是開展教學研究、提高教學研究能力的過程.教學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是通過合理的方式把以教材為主體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並達到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目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僅供參考。

  一

  綠色蟈蟈

  一、學習目標

  ① 速讀課文,能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內容。

  ② 能體味文中的美詞佳句,並說出其作用。

  ③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二、學習重難點

  培養學生閱讀文章、概述內容的能力,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

  三、課前準備

  教師可閱讀有關法布林的傳略及法布林寫的《昆蟲記》,並製作相應的課件,製作有關昆蟲特別是蟈蟈的動畫形象,給學生以直觀的形象理解。學生注意本課的語言積累,並注意觀察,準備向同學介紹自己最熟悉的一種小動物。

  四、教學內容

  《綠色蟈蟈》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寫的一篇科學觀察隨筆。文章把綠色蟈蟈放在大自然的環境中介紹,介紹了它的外表特徵、生活習性。閱讀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學知識,而且可以體味到濃厚的文學色彩,從中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更好地理解、體味說明文的情趣。

  五、自學設計

  1、情景匯入

  同學們,也許你還記得童年時看螞蟻搬家時的情景吧?也許還記得在夏夜裡在草間提著燈籠捉螢火蟲吧?還有唱歌的知了、飛舞的蝴蝶,這些大自然的小昆蟲。也許你已經從各類文章中體會到蜜蜂、小鳥等各類小動物生活情趣,這些美好的昆蟲、動物也許都是伴隨你成長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訪一位昆蟲朋友??綠色蟈蟈。

  2、出示目標並板書課題

  課題:綠色蟈蟈 ’

  3、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a.綠色蟈蟈外表有哪些特徵?

  b.作者主要寫了綠色蟈蟈的哪些習性?

  以上要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學生自讀,小組討論發言,教師也可參與討論,並及時點撥指導。

  教師指導明確汐L表特徵??“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習性寫了蟈蟈的叫聲和食性。

  4、重點研讀,質疑問答,合作交流

  學生可再讀課文,並對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見解或疑問。教師也可引導學生學習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歡的美詞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擬人手法的運用等。

  學生依據問題組,自由質疑。

  a.你最喜歡文章中哪個段落?為什麼?

  b.你最喜歡哪個詞語或哪個句子?為什麼?

  在學生的討論研讀中相互補充,共享品味賞析的樂趣。教師可總結指導。

  也許有的同學喜歡“竊竊私語”、“津津有味”、“酷愛甜食”“毫不猶豫地都接受”這些擬人的寫法,給人以親切自然的形象生動的感受;也許有的同學喜歡“蟈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釣,它們之間從不爭吵”這擬人化的描寫,它親切自然,充滿了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在學生暢所欲言的基礎上,教師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文藝筆調生動;語言傳神形象;擬人貼切自然;比較突出特徵。

  5、拓展延伸,應用反饋

  請同學們靈活運用本文的寫作特點或語言生動,或運用擬人……等說說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課後練習]

  a.讀讀法布林的《昆蟲記》節選本。

  b.以自己熟悉喜愛的小動物為內容寫一篇小短文。

  6、資訊反饋:

  二

  月亮上的足跡

  一、學習目標

  ① 速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② 理清文章思路,瞭解人類登月的知識。

  ③ 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二、學習重難點

  速讀課文,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理清文章思路,從中瞭解有關人類登月的知識。

  三、課前準備

  教師 可帶領學生參觀天文館,瞭解有關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識。

  學生 可以閱讀有關的書籍,如《航天時代》、《宇宙奧祕》、《十萬個為什麼》等等,也可以網上查詢有關月球的資料,為更好地理解課文做準備。

  四 、教學內容

  這是一篇紀實報道。作者用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通過閱讀,讀者定能體會到那登月全過程的驚心動魄、登月成功後的喜悅以及作者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讚美。文章所記

  敘的準備、升空、登月、返航四個部分清晰流暢,結尾阿姆斯特朗的話“這一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留給讀者以無窮的回味,可以從中悟出人類登月的偉大意義。

  五、自學設計

  1、新課匯入

  ① 可用大螢幕出示航天飛船的登月資料圖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畫面導人新課。

  ② 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關月亮的古詩歌導人。

  總之,導人旨在引起學生閱讀本課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月亮的傳說、月亮的神祕是人類的嚮往,什麼時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變成現實,1969年7月21日,人類終於登上了月球,那驚心動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悅,在今天的課堂上,我們依然可以領略。讓我們共同欣賞美文《月亮上的足跡》。

  速讀課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學生速讀課文,瞭解文章內容。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並提出思考題,把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學習

  a.快速默讀課文不指讀,不動脣,不回讀,並找出登月過程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b.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c.登月全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d.試將登月全過程畫一張示意圖,並簡要說明。

  ②合作探究

  以上問題可以由小組討論完成,討論中教師可巡視指導,並參與討論。

  然後由學生各組代表發言,並由其他組的學生補充,發言後教師可以總結評點:本文真實地記錄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登月全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登月準備??飛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歸來。

  2、研讀賞析,激發興趣,品味語言特色

  ①自主學習

  教師指導學生相互質疑並共同探究,深人體會。

  a.宇航員從登月到返航經歷了多長時間?登月全過程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7.

  b.宇航員登月後做了哪幾件事?

  c.人類登月有什麼意義?課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寫作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請舉例說明。

  ②合作探究

  對以上問題,小組研討並在教師指導下達成共識: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來回歷經76萬公里,歷時95個小時。宇航員登月採集月壤和月岩樣品,樹立紀念碑,安裝攝像機,安裝太陽風測定裝置、月震儀,插上美國國旗,與尼克松總統通話等。課文最後一段揭示了其偉大意義。

  可讓學生齊讀並深刻體會,教師可以總結過渡:“阿波羅”登月計劃成功,使人類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人類開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現代科學技術已達到向外層空間發展的水平。這既是人類巨大的飛躍,也是人類邁出的第一步。對這樣一次事件的完整敘述,寫法上有什麼特點呢?學生可以發言並舉例。教師可以幫助歸納:語言方面??①恰當的描述;②用數字說明;③敘述中有議論。此三點可各舉一例,並分析作用,教會學生在寫作中應用。

  3、拓展延伸,聯想和想像

  可以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看第99頁的插圖,引導想像

  ① 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麼?那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② 科學家為什麼要蒐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 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員會有什麼感覺?

  ④ 文中寫道,“返航時,宇航員將登月艙甩在了太空”,這樣做合適嗎?

  教師可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許學生有不同見解和幻想。教師也可以做調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頭和高山,沒有空氣和水,一片荒涼死奉;科學家採集土壤、岩石是為了科學研究、開發並利用月球;宇航員的高空感覺,是失重、頭暈、嘔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類的一大隱患。

  4、總結

  登月成功是人類的一大壯舉,是人類聰明智慧的結晶。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國航天技術到目前仍無法登上月球。但隨著我國神州三號飛船的發射成功,五星紅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為期不遠了。願大家努力學習,長大能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做出貢獻。我們也期待著我國的登月計劃早日成功。

  5、延伸練習

  ① 假如你駕駛著宇宙飛船登月,你有什麼感受?你會做些什麼?展開想像,寫一篇小短文。題目為《我駕飛船登月》。

  ② 自學“讀一讀,寫一寫”練習中的詞語,並在寫作中儘可能地使用。

  六、板書設計

  學生畫的登月圖可用實物投影儀顯示,讓學生自行講解,鍛鍊學生裝的聯想及表達能力,也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教師也可做圖,讓學生進行比較學習。

  七、資訊反饋:

  三

  山市

  一、學習目標

  ① 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② 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③ 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二、學習重難點

  反覆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聯想及想像能力。

  三、課前準備

  教師可蒐集有關資料做成多媒體課件。導人中或結束時能講清“山市”形成的原理。學生藉助工具書認識生字詞,反覆閱讀。愛好美術的同學可用繪畫展示“山市”的美景。

  四、教學內容

  《山市》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寫的一篇文言文,描繪的是山中蜃景,與“海市蜃樓”相似。文中描繪了從山市開始出現到最後消失的變化過程,給人以神奇而又壯麗的感覺。文章語言精煉生動,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像,去揣摩、理解。通過研讀對這一現象進行適當探究。

  五、自學設計

  1、恰當匯入

  ① 可以由“海市蜃樓”的畫面或圖片導人,也可以播放有關的錄影,渲染氣氛,引導學生進入狀態。

  ② 也可以講傳說、講故事,創設情景,引起學生的興趣。許多人都聽說過海市蜃樓,卻無緣目睹這種神奇。有道是“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為我們寫下的《山市》,描繪了山中蜃景,與我們所說的海市蜃樓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種科學現象,它到底有怎樣的奇觀呢?讓我們走進這山市,去感受這山市的奇妙吧!

  出示目標並板書課題。

  2、課題:山市

  3、學習目標:a.學習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b.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批麗的幻景。

  c.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道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

  4、整體感知

  教師引導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習文言文,“研討與練習”所列字詞:孤塔聳起插青冥 碧瓦飛甍 歷歷在目 風定天清 一切烏有 直接霄漢 黯然縹緲

  檢查預習,大螢幕出示字詞,學生識記。

  自學課下注釋。

  教師導讀:閱讀文言文須掌握合理的方法步驟。方法適當,可以提高閱讀效率。大螢幕出示方法

  ①通覽全文,瞭解全貌 ②逐詞逐句,通懂其義

  a.識記生字詞 a.分析理解詞語

  {b.斷清句層次 {b.省略補出翻譯

  c.朗讀按標點 c.精讀分析理解

  d.難句村出來 d.畫批圈點小結

  對以上方法加以解釋指導,引導學生懂得好文不厭百回讀,在誦讀中理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文多誦讀的道理。引導學生“初讀通語句,再讀明大意,三讀有感悟,四讀品內涵,五讀得啟迪”,在誦讀中展開聯想和想像。

  自主學習

  ① 學生在自由誦讀和教師的學法指導下,自由地進行初讀、再讀、三讀後開展競讀。每小組推薦同學進行朗讀比賽,各組對每組參讀的同學進行評價。教師參與學習過程。

  ② 學生看註釋講內容,直譯即可。各小組互相幫助,理解句子的含義。

  ③ 學生講述內容後,各組之間相互質疑,相互解答。教師適時點撥,並加以補充。

  5、探究想像

  學生討論後可自講:

  ① 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② 結尾的作用是什麼?

  ③ 怎樣欣賞感受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學解釋其中的道理?

  ④ 想像一下,山市是怎樣一幅神奇的畫面。

  學生相互研究討論後,教師可幫助明確。

  縱觀山市的出現分三個階段:初現孤塔宮殿,再展城郭恢巨集,又看危樓出現。結尾照應開頭,這裡說的“山市”跟“海市”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麗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難得出現,少數人偶遇,多數人難得一見。此是作者根據目擊者的敘述所寫,令人回味無窮。

  讓學生想像一下,山市到底會是一幅什麼美景呢?可以讓繪畫好的同學畫出,在班裡展示欣賞。然後總結補充:其實,美的東西也許留在想像中會更美,想有多美有多美,正是:此時無畫勝有畫。

  5、拓展練習

  ① 請用自己的話向家長描繪一下美麗神奇的山市。

  ② 繼續收集有關山市或海市蜃樓的故事。

  ③ 可以讀讀蒲松齡的其他文章,瞭解其創作風格。

  6、資訊反饋:

新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語文版七年級上冊教案
相關知識
語文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
湘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
湘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濟南的冬天課時特訓答案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複習測試題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期中考試試卷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本古詩詞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課後古詩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綜合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