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兒吹呀吹教學設計
《風兒吹呀吹》是人教版一年級“品德與生活”第二單元“走進大自然”中的第三課。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教材分析
《風兒吹呀吹》是人教版《品德與生活》第二冊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走進大自然》的第四個主題,它包括“風在哪裡”“風與我們的生活”“與風一起玩”四部分,主要是讓學生從不同方面來感受自然現象“風”的特徵,觀察生活中與“風”有關的現象,感受“風”給我們帶來的樂趣,體會“風”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學情分析
對於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往往對大自然充滿了無限的熱愛,他們想象力豐富,對周圍一切都充滿好奇心,小腦袋裡都裝著十萬個“為什麼”。他們既處在品德行為習慣的形成期,也是品德潛能開發的黃金時期。此時學生的智慧潛能逐漸突顯,並迅速發展。他們喜歡遊戲探究,渴求探索未知的大幹世界,總是會出現許多新奇的想法。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多鼓勵學生,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樂於探究身邊的問題,以便為以後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知道風產生於空氣的流動。
2.情感與態度:觀察與風有關的一些生活現象,感受自然的美,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
3.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嘗試自己動手,用不同的方法制造風來吹滅蠟燭。
活動準備
風車、有關大自然中“風”的課件、蠟燭、綵帶、彩旗、風鈴、風扇。
活動過程
遊戲激趣,引入主題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件玩具,你們想看看嗎?
生:想!
師:那就請小朋友們先把眼睛閉上,等老師數到3的時候再把眼睛睜開,好嗎?
出示五彩的風車
生:哇一一!
師:這是什麼?
生:高興地風車!
師:漂亮嗎?
生:情緒高漲地漂亮!
師:激情調動誰能讓風車轉起來?
生:激動地我!我!我!
師:我們請3位小朋友上臺,比比看誰的風車最先轉起來,而且轉得快!其他小朋友就為自己的支持者加油、助威吧!
三位學生自己想辦法把風車轉動起來了,兩位用嘴把風車吹動,一位跑動使風車轉動。
生:全情投入加油!加油!
師:3位小朋友的風車都轉起來了,而且都轉得很快,所以你們都是勝利者!
師舉起獲勝3方的小手,其他小朋友熱情地鼓掌、吶喊!
分析點評:遊戲是兒童學習的有效方法,對培養兒童的情趣,兒童體驗樂趣、理解規律、學習知識等都是非常有用的。本課以3組競賽玩風車的遊戲形式展開,採用帶有“玩”的色彩而又與學習內容緊密配合的活動方式引出本課學習內容。
探究“風”的成因
師:風軍為什麼能轉起來呢?
生:因為有風。
師:對了。就是因為有風,風車才轉起來了。在小朋友們身邊到處都充滿了空氣,剛才小朋友使勁吹、用力跑,空氣也跟著小朋友們動起來了,這樣就形成了風。風,就形成於空氣的流動。
分析點評:風產生於空氣的流動,這對於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來說相對深奧,理解起來較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以直觀的教具──風車為例,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口吹、跑動等讓它轉動,配以講授的形式,幫助學生體會空氣流動產生風的原理,同時注意了講述的生動性和形象化。
走進生活尋找“風”
師:聽!“風姑娘”來了。多媒體播放風聲,並出示教材30頁~31頁圖畫剛才“風姑娘”和小朋友們玩風車累著了,她想藏在這幅畫裡悄悄地休息休息,我們把她找出來,和我們繼續玩遊戲好不好?
生:好!
師:“風姑娘”藏在什麼地方呢?四人小組討論討論,並說說你怎麼知道“風姑娘’’藏在哪兒的。
集體交流,上臺指說……
生1:“風姑娘”藏在小朋友的頭髮和衣服那兒,因為那個小女孩的頭髮和衣服都被風吹起來了。
生2:柳條被風吹動了,所以這兒有風。
生3:“風姑娘”藏在這兒!還好這個同學用手把帽子捂住了,不然他的帽子就要被風吹走了。
生4:這個小女孩聞到花香了,說明有風。
師:為什麼說“風姑娘”在這兒呢?
生:因為風吹過會把遠處的花香帶過來,雖然我們離花很遠,也能聞到花香。
師:所以小姑娘說了一句一一
生l:齊聲回答我聞到了花香!
生2:這個小男孩在河邊玩帆船,帆船要依靠風才能行駛,而且河水都被風吹皺了。
生3:遠處房子上的炊煙也被“風姑娘”吹彎了。
生:小姑娘手裡拿著的手絹都飄起來r。
分析點評:在找圖中的“風”的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加深對“風”的感知。先以討論形式,分小組說說“風姑娘藏在哪兒”,再進行集體交流,使學生有機會運用多種方法表達自己對“風”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找到風”的成果,分享交流,鍛鍊表達能力。
師:小朋友觀察得真仔細!“風姑娘”啊,無處不在。她,也藏在我們的教室裡、校園裡、生活中,你能找到她嗎?注意教室的前、後、左、右、上、下,還有窗戶外邊兒。
生離開座位找“風”,然後彙報交流。
生1:“風姑娘”藏在那兒!指著空調上飄動的綵帶說空調有風,把綵帶給吹動了。
生2:這兒有風!指著牆邊微微晃動的一串彩色氣球說沒有風,氣球是不會動的,所以肯定有風!
生3:“風姑娘”藏在視窗的風車那兒!你們看,風車還在轉呢!
生4:那兒,風把窗簾吹動了。
生5:教室上邊的彩旗在動,也有風!
生6:鐵欄杆上掛著的風鈴在響,只有在有風的時候,它才會發出很動聽的聲音。
師:我們一起來聽聽。
請學生靜靜地仔細傾聽風鈴悅耳的聲音。
生:還有窗外的國旗在飄動,說明有風。
師生一起往窗外看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
生:在老師的講臺上也有風,杯子上的熱氣全都往左邊動。因為有風,熱氣才會往一邊動。
師:好!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不是。你觀察得可真仔細呀!
生掌聲鼓勵。
分析點評:本環節旨在把風與學生生活實際切實地聯絡起來,進一步感知“風”。讓他們走下座位,走出教室,走出課堂,充分調動感官,看一看,聽一聽,摸一摸,去觀察、感受與風有關的生活現象。同時也把課堂延伸至課外、課下,課前讓學生自己動手蒐集一些與風有關的資料,讓家長帶學生到公園或街上去感受風。
欣賞大自然中的“風”
師:“風姑娘”逃不過小朋友們的火眼金睛,她誇你們都是細心觀察生活的孩子,決定帶咱們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感受“風”。
隨著教師的敘述,多媒體播放大自然中“風”的錄影片段。
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大海,海風輕拂海面,海浪輕輕拍打著海岸,海鷗從海面掠過,似乎也在感受著海風帶來的清爽;一整片的蘆葦也和著“風姑娘”的拍子跳起了舞蹈……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在北京天安門,紅旗迎風飄揚,看,多麼壯觀!……
師生一同欣賞大自然中的風。
師:大自然的風多美呀!所以古往今來許多著名的大詩人寫下了不少與“風”有關的千古名句,我們語文課剛學過幾首,你們還記得嗎?
師生齊背古詩《春曉》《村居》。
分析點評:欣賞是一種以兒童的體驗為主要學習方式的活動。本課就利用了多媒體讓學生感受海風的清爽、紅旗迎風飄揚的壯觀,欣賞和感受大自然的美。這一環節也注意了學科間的滲透,與欣賞語文學科中有關“風”的千古佳句聯絡起來,讓學生多角度、多層面地欣賞風。
製造“風”
師:噓!請小朋友們和老師一塊兒把眼睛閉上,靜靜地聽,用心去感受,你們感覺到了什麼?
開啟電風扇。
生:風!
師:這風是從哪兒來的?
生:風扇。
師:這風是大自然製造出來的嗎?
生:不是。
師:那是誰製造的?
生:人類!
師:對,我們人類是非常聰明的,可以自己製造風,風扇就是我們人類智慧的結晶。小朋友們,你們也可以自己動手製造風,你們看看這是什麼?出示蠟燭,並點燃這下“風姑娘”可要出題考考你們啦!誰能自己動手製造風,使燃燒的蠟燭熄滅?注意了,你可以用你身上的任何一個器官,任何一件東西,做任何一個動作來製造風,我們比比看,誰的方法和別人的不一樣,誰的方法最特別。
四人小組討論後集體交流,並請學生上臺演示方法。
生1:用嘴吹滅蠟燭。
生2:用書能扇出風,使蠟燭熄滅。
生3:直接把蠟燭拿到空調視窗,使蠟燭熄滅。
其他同學情不自禁地為這一方法鼓起了掌。
生4:脫下外衣,用外衣扇動使蠟燭熄滅。
生5:扇動扇子使蠟燭熄滅。
生6:用手使勁扇動,使蠟燭熄滅。
生7:取下頭上的帽子,用它來製造出風,讓蠟燭熄滅。
生8:今天外邊很大的風,我把蠟燭伸出窗外,它就熄滅了。
生9:把蠟燭拿到門邊,門一開一關能製造出風,使蠟燭熄滅。
生10:拿出口袋裡的氣球,使勁吹大,然後把氣球口對準蠟燭,讓它熄滅。
分析點評:本環節旨在培養學生對自然現象──風以及與之相關的生活中的問題開展探究的興趣,學習用觀察、比較、小實驗等方法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讓學生自己動手製造風來讓燃燒的蠟燭熄滅,目的在於在讓孩子瞭解風這種自然現象的基礎上,發展兒童的創造性和動手能力,讓兒童能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自己動腦動手製造風去熄滅蠟燭,去探究、解決問題,增加對風的瞭解,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並在此過程中充分展現和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創造帶來的歡樂。
和“風”做遊戲
師:小朋友們的點子可真多,“風姑娘”直誇你們呢!她很開心,要和小朋友們一起做遊戲。現在清你們把和“風姑娘”有關的玩具拿出來,咱們一塊兒到操場上和“風姑娘”做遊戲吧!師生一起到操場盡情地放風箏,玩竹蜻蜓,玩風車……
師: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塊兒學習了“風”的形成,一起尋找“風”,欣賞“風”,製造“風”,還和“風姑娘”做了遊戲。“風姑娘”還有很多有趣的知識呢!她等著小朋友們用自己聰明的頭腦,智慧的雙眼,勤勞的雙手去發現!
分析點評:開展與風相關的遊戲,進一步讓學生體會風帶給人們的快樂。
風兒吹呀吹教學反思
《風兒吹呀吹》是人教版一年級“品德與生活”第二單元“走進大自然”中的第三課。該單元的單元目標是讓學生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自然的美;通過各種活動理解活動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培養探究自然現象的興趣。
鑑於這些目標,我採用的是自然實驗教學方式,增強教學中的活動性和開放性,注重創設情景。設計了一個虛擬的人物“風姑娘”,用新穎的課件展現在學生面前。整節課以“風姑娘”貫穿,讓學生與“風姑娘”進行對話,共同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本課重點是讓學生在實踐中親身感受到風的存在,體會風帶來的快樂與危害,使學生認識風有力量,瞭解風的作用。並通過動手實踐學會製作紙風車。激發學生對自然現象的探究興趣。本著品德與生活課的課程標準:“熱愛生活”、“初步瞭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樂於參加有意義的活動”和新課程理念,在本課中設計多種活動,我儘量利用活潑多樣的活動來展示“風”這一主題,讓兒童主動參與活動,不斷在活動中體驗和感悟,獲得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同時,不同的活動形式,展示主題的深度也不同,能讓具有不同生活經歷和理解能力的兒童都學有所得。整節課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變。我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兒童活動的引導者、支持者和傳授者。
課一開始,我通過讓學生猜謎、與“風姑娘”交朋友等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後我沿著談風、找風、用風、玩風的思路來設計本課的活動,在談風這個環節中,我利用了學生喜歡的謎語形式作為匯入,學生在快樂的猜謎活動中,走進本課,同時對風有了初步了認識。
在接下來的找風環節中,我則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情境,讓學生們用語言去描繪他們感覺到的風,這時學生們用他們的眼光、童真的語言來找風,有的說風吹在臉上癢癢的,我找到了風;有的說我的頭髮飛起來了,我找到了風;還有的說紅旗飄起來了,水起波浪了,小帆船走了......在這個環節中,不但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觀察力和嚴謹的思維能力,同時也喚醒了學生的已有生活閱歷,使學生在觀察中互相產生感悟和共鳴。在找風活動中,我引導學生用多種感官去看、去聽,孩子們通過親身參與、直接體驗去獲得對風的感知,教學重點得以突破。玩風的過程中學生一起動手做了紙風車,學生們在玩的過程中又學會了一門小技巧,特別的是在製作過程中,使孩子們的感情更融洽了,在實踐活動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教學難點在孩子們的玩耍中輕鬆解決。
總之通過本課的教學,我感受最深的是課堂中我們要設計多種活動,這樣不但能激起學生們的興趣,更給了學生不同的鍛鍊機會,特別是這樣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穫,還可以讓學生們看到自身的長處與不足,互相學習,互相進步。就像本課當中,有的孩子表達能力很好,所以在前半節課中表現非常活躍,可是也有些學生卻只能聽,但是在後面的動手操作中,有些學生卻找到了自信,很高興的去幫助別人。
七年級下冊生物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練習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