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總複習提綱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26日

  我國地大物博,不學好地理怎麼去看祖國的美好山河?想考個更好的地理成績,請看下文,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人教版地理總複習提綱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人教版地理總複習提綱一

  第四章 中國的經濟發展

  1. 農業是指利用動植物等生物的生長髮育規律,通過工人培育來獲得生活和工業生產所需的動植物產品的各部門;包括種植業、畜牧業、水產業、林業等主要部門。農業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物質生產部門,為人類提供衣、食、住等物質資料,為工業提供原料和市場;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

  ※2.我國農業東西部差異東西部以400㎜等降水量線為界:西部地區天然草場廣佈,以畜牧業為主,那裡有我國四大牧區四大牧區:內蒙古牧區,優良畜種是三河馬與三河牛;新疆牧區,優良畜種是新疆細毛羊;青海牧區,優良畜種是灘羊;西藏牧區,優良畜種是犛牛;因為降水稀少,種植業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綠洲。種植業、林業、漁業主要分佈在我國東部。其中,東部半溼潤的平原地區以種植業為主;林業集中分佈在東北、西南和東南;東部沿海地區是我國海洋捕撈和海洋養殖的基地;長江中下游地區是我國淡水漁業最發達的地區。

  ※3.我國農業的南北差異:

  農作物熟制 耕地型別 農作物

  糧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棉花

  北方 兩年三熟華北一年一熟東北 旱地 小麥 花生

  黃河中下游 甜菜

  東北平原 三大棉區:新疆南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

  秦嶺—淮河

  南方 一年兩熟至三熟 水田 水稻 油菜

  四川盆地、雲貴高原、長江中下游 甘蔗

  南部沿海

  4.造成我國農業生產與農作物分佈差異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條件氣候、地形、土壤等和社會經濟條件。

  ※5.我國的九大商品糧基地:三江平原、鬆嫩平原、成都平原、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淮平原、太湖平原、鄱陽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6. 我國農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主要農產品產量位居世界前列,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能力有了明顯提高,實現了農產品供給由長期短缺到總量基本平衡,豐年有餘的歷史性轉變。

  我國的農業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面臨人口增加、耕地不斷減少、水土流失、自然災害、環境汙染等問題嚴峻挑戰。人口和資源的矛盾將長期困擾我國的農業。因此,防止濫伐、濫墾、超載放牧;實行退耕還林、退耕還草,植樹造林、種草等都是十分艱鉅的任務。

  發展農業要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低耗的可持續農業,是21世紀世界農業發展的方向。

  7.工業是指採掘自然資源、對工業品原料和農產品原料進行加工,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生產工具、技術裝備和原材料,為人民提供日用品的產業。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部門,工業水平標誌著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工業部門按產品型別可分為鋼鐵工業、機械工業、造船工業、紡織工業、石油工業、化學工業、電力工業、電子工業等;按產品用途可分為輕工業生產生活資料的工業和重工業生產生產資料的工業。

  ※8. 我國工業的地理分佈:沿線、沿江、沿河、沿海

  沿鐵路線分佈;京哈、京廣、京滬等鐵路沿線,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國意義的工業基地。

  沿江沿河分佈;黃河流域是能源開發的重要工業帶,長江沿線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漢、重慶攀枝花等城市為中心的沿江經濟發達地區。

  沿海分佈;沿海地區集中了長江三角洲、遼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區,以及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等工業最發達的經濟核心區。

  ※9.四大工業基地:遼中南——北方以重工業為主的工業基地,京津唐——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滬寧杭——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珠三角——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10.影響工業分佈的條件:礦產資源、交通運輸、消費市場、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勞動力成本以及所在地區的農業基礎等。

  11.高新技術產業以電子、資訊類產業為支柱;其佈局一般依託於沿海發達地區或內陸的大城市,呈現出大分散、小集中的點狀分佈特徵。北京、上海成為我國高新技術核心地區。

  12.我國工業的發展:西部地區礦產資源豐富、人口少、交通不便、工業基礎薄弱、資源和工業配置不合理和東南沿海地區支柱力量雄厚、市場經濟發達、經濟水平高、礦產資源缺乏互補;沿海側重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內地多發展與軍工有密切關係的產業,邊境地帶發展以邊境貿易為主的產業。

  13.交通是經濟發展的“先行14.現代交通運輸五種基本方式:鐵路、公路、航空、水運和管道運輸。從運輸價格上看,空運最高,陸運其次,水運最低;從速度來看,飛機最快,火車汽車次之,船舶最慢;從運量來看,火車,輪船最大,汽車次之,飛機最小。

  ※15.鐵路是我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

  重要的鐵路線:五縱三橫“縱”:京哈-京廣、京滬、京九、焦柳、寶成-成昆;“橫”:京包-包蘭、隴海-蘭新、滬杭-浙贛-湘黔-貴昆、青藏線、大秦線、南昆線等。

  重要的鐵路樞紐:北京、鄭州、徐州、株洲、蘭州、成都

  16.我國公路交通網由國道、省道、縣鄉道組成,基本實現每個縣城都通汽車;高速公路總里程居世界第二位。

  17.我國航空業發展迅速,運輸總週轉量居世界第十位。北京、上海、廣州等是重要的航空港。

  18.我國的水路運輸按航行區域可分為遠洋運輸、沿海運輸、內河運輸和湖泊運輸。沿海各大海港中,大連、上海和廣州是我國的海運中心。

  19.生活在不同地區的各個民族,由於地理環境、歷史差異、風俗習慣不同,在飲食文化、建築藝術、節日慶典、衣著禮儀等方面呈現出不同的特色,形成多姿多彩的中華文化。

  20.我國地理環境複雜,氣候型別齊全,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有世界自然遺產、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多種;但要注意充分保護和合理利用,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人教版地理總複習提綱二

  第一章?遼闊的疆域

  1、從東西半球看,她位於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她位於北半球。

  2、從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3、從緯度位置看,大部分位於屬於中緯度地區,屬於北溫帶,南部少部分位於熱帶,沒有寒帶。

  4、我國陸地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

  5、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千米,相鄰的國家有14個。

  6、我國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分別是日本、韓國、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7、我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8、渤海有我國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東海有我國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

  9、全國的行政區域,基本分為省、縣、鄉三級。

  10、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11、我國總人口為12.95億,人口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速度大

  12、為了使人口數量的增長,同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條件相適應,我政府把實行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13、我國人口分佈不均,東部地區人口密度大,特別是東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區人口密度小。

  14、我國人口分界線是黑龍江省黑河市到雲南省騰衝市。

  15、我國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積最大的新疆省。

  16、在我國各民族中,漢族人口最多,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

  17、漢族的分佈遍佈全國各地,以東部和中部最為集中,少數民族的主要分佈在西南、西北、東北地區。

  18 各民放分佈具有大雜聚,小聚居的特點。

  20、我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建立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民族鄉等。

  人教版地理總複習提綱三

  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

  21、我國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為主,東部則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地勢的特徵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

  22、第一階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

  23一、二階梯的分界線是崑崙山、祁連山、橫斷山,二、三階梯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24、四大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雲貴高原 ,

  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柴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 ,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三大丘陵東南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

  25、黃土高原的特徵:質地疏鬆,缺乏植被覆蓋的地方水土流失嚴重,溝壑縱橫,內蒙古高原的特徵:地面平坦,一望無垠,青藏高原的特徵牧草如茵,山巔白雪皚皚,冰川廣佈.雲貴高原的特徵:地面崎嶇不平,農田多為重重疊疊的梯田.

  26、山區常見的自然災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27、開發利用山區的時候,要特別注意生態環境建設。

  28、山區包括山地、崎嶇的高原和丘陵約佔陸地面積的60%。

  29、冬季,我國南北氣溫差別很大,夏季,大多數地方普遍高溫。

  30、1月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佈。

  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龍江漠河 ,夏季最熱的地方是新疆吐魯番 。火洲

  32、號稱我國“三大火爐”的是重慶、武漢、南京 。

  33、我國從北到南劃分為5個溫度帶是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 。還有一個地高天寒、面積廣大的 高原 氣候區。

  34劃分溫度帶主要指標是活動積溫 。

  35、我國年降水量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

  36我國降水最多的地方是臺灣的火燒寮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魯番盆地的托克遜 。

  37、一個地方的降水量和蒸發量 對比關係,反映該地氣候的溼潤程度。

  38、乾溼地區的劃分是依據氣候的乾溼 程度,我國四個乾溼地區是 溼潤地區,半溼潤地區、半乾旱地區、乾旱地區。依次表現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39、我國南北溫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緯度位置,冬季風

  40、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42、季風氣候的最大優點雨熱同期,是但它會帶來一些災害性天氣如寒潮、水旱災害、颱風,洪澇。

  43、我國最大的內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來自於崑崙山、天山的冰雪融水 。外流河如長江,河水主要來自於天然降水。

  44、世界上最長,開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運河。

  45、黃河發源地巴顏喀拉山,注入渤 海。

  46、具有“塞上江南”美稱的是寧夏平原 。

  47、黃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 ,中下游的分界是孟津。

  48、黃河下游河床逐漸抬高,成為“地上河 ”

  49、黃河在流經中游 河段後,產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經的地形是黃土高原 。

  50、長江發源於唐古拉 山脈,注入東 海,它是我國長度 最長、水量 最大、流域面積 最廣的河流,有“水能寶庫 ”和“黃金水道 ”之稱

  51、長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湖口。

  52、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游 河段。宜賓 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

  53、有“九曲迴腸”之稱的是荊江 ,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彎取直。

  54、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洪水的三個主要來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陽湖兩大水系,北面的漢江。

  55、對於可再生資源,如果利用合理,並注意保護和培育 ,便能實現永續利用,對於非可再生資源,我們應該十分珍惜和節約使用 。

  56、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是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57、根據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狀況把土地資源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設用地。

  58、我國人均土地資源佔有量小,且各類土地資源所佔的比例不盡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 少、難利用土地多、後備土地資源不足,特別是人 與耕地的矛盾尤為突出。

  59、我國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佈在氣候溼潤的東部季風區 ,草地主要分佈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內陸地區。

  60、土地資源的人為破壞現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亂佔耕地。

  61、土地資源的一項基本國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

  62、地球上的水,海洋水佔97%,淡水資源 佔2.5%

  63、地球上的淡水資源,絕大多數為兩極和高山的冰川,其餘大部分為深層地下水。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 。

  64、我國水資源總量少於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位於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計算,則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65、從時間分配看,夏 季降水集中,冬春 季降水少。有效調控徑流和水量的季節變化的措施興修水利工程水庫。

  66、從空間分佈看,我國水資源南豐北缺,特別華北和西北 地區缺水最為嚴重,進一步加劇了北方的缺水狀況。解決水資源地區分佈不均的有效辦法之一是跨流域調水 。

  67、南水北調工程就是把長江 水系水調到缺水嚴重的華北、西北 地區。

  68、針對我國水資源嚴重緊缺的問題,節約用水尤為重要。

  69、經濟發展的“先行官”是交通運輸。

  70、歷史上我國著名的四大“米市”是無錫、蕪湖、九江、長沙。

  71、在各種交通運輸線中,鐵路運輸是我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西藏省目前沒有鐵路線。

  72、貴重或急需的貨物而數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運送。

  73、容易死亡或變質的貨物,多采用公路 運送。

1.初中地理總複習提綱

2.九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複習

3.地理高考總複習提綱

4.高考地理複習提綱有哪些

5.人教版初中地理複習主要知識點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複習教案有哪些
人教版地理中考複習資料提綱有哪些
相關知識
人教版地理總複習提綱有哪些
初中地理總複習提綱有哪些
人教版高一物理總複習提綱有哪些
人教版小語文總複習提綱有哪些
高考地理總複習計劃有哪些
高一地理總複習資料有哪些
人教版八年級複習資料有哪些
人教版八年級複習資料有哪些
人教版高中地理複習提綱有哪些
人教版八下地理複習提綱有哪些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