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博弈論的高考試題評析
例題:
2007年高考文綜北京卷第40***3***、***4***題:
下表顯示了A、B兩國在國際貿易博弈中的策略選擇及其結果。“打貿易戰”策略指大規模地採取高關稅及不合理的非關稅壁壘等行為,阻止別國產品進入本國市場。“不打貿易戰”策略指遵循世界貿易組織規定的各項基本原則,進行公平、自由的對外貿易。
***1******2***略
***3***分析說明上表。***2分***
***4***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應該選擇不打貿易戰,追求第四種結果。請說明這種選擇的經濟學理由。***8分***
答案:***3***在國際貿易中,如果雙方選擇打貿易戰,則雙方利益都受到損害,如果一方選擇打貿易戰;另一方選擇不打貿易戰,則一方獲利一方受損,但不能獲得最大利益;如果雙方都選擇不打貿易戰,則雙方利益最大化。***用其他方式解讀表格,言之有理,酌情給分***
***4***①公平自由的國際貿易符合市場經濟競爭性的要求,使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接軌,讓國內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可以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②公平自由的國際貿易符合市場經濟開放性的要求,可以突破國內市場狹小的界限,同其他國家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實現資源在世界範圍的優化配置;③公平自由的國際貿易是生產社會化特別是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可以推動良好世界經濟秩序的形成;④公平自由的國際貿易體現了我國對外經濟貿易中平等互利的基本原則,可以使雙方都能獲得各自利益。
評析:
博弈論是一門研究決策者在多個可能的行動方案中進行選擇的邏輯決策科學。最早的博弈論思想產生於中國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孫子兵法》中論述的十三篇軍事思想和治國戰略,便閃爍著博弈論的光輝。100年後孫武的後代孫臏,演繹孫子兵法,用於田忌賽馬,可以說是最早的博弈論案例。1944年由馮·諾意曼和摩根斯特恩出版的《博弈論與經濟行為》一書成為博弈論的開篇之作,同時也使博弈論成為一門科學。1950年和1951年,納什的兩篇論文《N人合作博弈的均衡點》及《非合作博弈》,給出了納什均衡存在定理,揭示了博弈均衡與經濟均衡的聯絡,奠定了現代非合作博弈論的基礎。1994年,納什、海薩尼、澤爾騰三位博弈論專家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1995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盧卡斯也是博弈論專家。在現實生活中,博弈可以說無處不在,除了經濟領域的廣泛存在外,國際問題、軍事領域、現代企業管理、教育、社會問題、農村問題,甚至家庭生活都存在著博弈。
囚徒困境是博弈論的著名案例,最早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家曾克1950年提出來的,大致內容是:被指控共同參與某項犯罪的A和B,被檢察官分隔開來提審,兩人面臨如下選擇:
1、如果他們都不坦白,那麼根據已有證據,兩人都將判1年的監禁;
2、如果兩人都坦白,每人將判5年監禁;
3、如果一人坦白,另一個不坦白,那麼坦白的一人將被釋放,而另一人將被判10年的監禁。
從上面的結果看,A和B兩個都不坦白要比兩個都坦白得好,而實際結果是,兩個都坦白了。這是因為,假定A選擇坦白的話,B最好是選擇坦白,否則將被判10年監禁;假定A選擇不坦白的話,B最好還是選擇坦白,因為坦白可以使其不獲刑。因此,不論A是否坦白,B都會選擇坦白;反過來也一樣。結果,兩個人都選擇了坦白,各被判刑5年。
被判5年的結局被稱為“納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每一方在選擇策略時都只是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而不考慮任何其他對手的利益。這種策略組合由所有局中人的最佳策略組合構成。囚徒困境反映了個人理性和集體理性的衝突──以自己的最大利益為目標,結果是無法實現團體最大利益,同時也揭示了個體理性本身的內在矛盾──從個體利益出發的行為最終也不一定真正實現個體的最大利益。這個博弈在經濟學上有著廣泛的應用,在市場競爭的各個領域和方面,軍備競爭,在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等,普遍存在類似於囚徒困境的問題。
傳統經濟學認為:經濟學只需關注如何讓每個求利者能夠自由參與儘可能展開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只要市場機制公正,自然會增進社會福利。亞當·斯密在其《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中描述市場機制:“當個人在追求他自己的私利時,市場的看不見的手會導致最佳經濟後果。”自利會帶來互利。但是囚徒困境的結果,恰恰表明個人理性不能通過市場導致社會福利的最優。每一個參與者可以相信市場所提供的一切條件,但無法確信其他參與者是否能與自己一樣遵守市場規則。在一個集體裡,有可能每個人的選擇都是理性的,但對於整個集體來說其結果卻不是理性的。
這道題要求師生在平時學習過程中不能僅僅侷限在課本內,要適時利用教材聯絡現代科學的新技術、新進展。
高考狀元支招語文科複習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