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下學期教學工作總結
近年來,隨著高中地理課程改革在全國各地的大力推廣,高中地理新課程的實施情況也引起了我國地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範文一
本學期來,我按照教學大綱的精神,認真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工作。教學中,我努力的做到讓學生多動手、多實踐、多討論的方式開展課程。在不斷的摸索教學中,總的來說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現將本期工作總結如下:
一、重視學生課外調查活動的開展
綜合實踐活動大多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多數課程都是學生身邊的事物。在開展課程時,我都大膽的放手讓學生利用課餘的時間進行調查,讓他們通過訪問,上網收集資料等方法來完成課程的學習內容。這樣的學習方法不但讓課程活動活起來,而且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都很高。一學期下來,學生訂立計劃的能力、分析的能力、統計收集的綜合能力都比上學期有了明顯的進步。
二、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創作能力的培養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每一節課中都滲透了許多的動手操作專案,這些專案都是一些非常有趣的小活動,我會與學生一起在網際網路上收集相關的製作材料,並讓學生在假期期間合作完成自己喜歡的專案。一學期下來,我班同學的手工製作與小發明都有了豐碩的成果。製作的人造衛星、小鳥的家、民居等非常精緻。
三、重視把知識學以致用,增強實用性
綜合實踐課程的內容大多很有實用性。例如:有的環節就設計了綠化改造工程。在課後,我都讓學生回家一一對照綠化規範的要求,認真檢查自己家庭的綠化不足,深入思考改進的措施
四、充分發揮學生在課程實施中的能動性
綜合實踐活動它不是“可教的”課程,而是“可做的”課程,是實踐性課程。作為一種實踐性的課程,學生是課程實施的重要主體。為了要突出學生主體,我在活動中努力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學生作為活動主體應有的地位和作用。從活動主題或課題的提出,到活動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動實施,以及活動的總結、交流與評價,都儘可能讓學生自主活動,我則有效地針對學生的實際,進行適當的指導或引導。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活動課程的一種特殊發展形態,在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備受關注,但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現實複雜性大量存在,在實施過程中,我也迷茫、憂慮和擔心,但是我堅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綜合實踐活動會實施得越來越好!
範文二
本學期我擔任高一年級5個班的地理課。由於升中考不考地理,學生的地理基礎較差,把地理當作是副科,對地理學習缺乏興趣,不重視。還有些學生認為地理非常難學。就這些現象我覺得如何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是最主要的,我是一名剛剛任教的老師,對教學工作比較陌生,對如何提高教學效果認識不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積極請教有經驗的地理教師,再根據學生實際,結合備課組的教學計劃,積極完成了教學任務。具體總結如下:
一、認真上好第一節課,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俗話說的好:“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在講第一節課時,教師首先要抓住地理學科綜合性強知識面廣的特點,講好第一節課,這是學生對地理是否有興趣的第一束火花。教師可以提出一些趣味性強易引起學生思考與聯想的問題。從而引起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我在講第一節課時,由於新教材沒有緒論,我也沒急著上新課,我以聊天的形式讓學生了解了高中地理的結構以及地理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關係。在講地理與日常生活的關係時,讓學生先看阿拉伯地區與青藏高原地區人們所穿服飾的不同,以及為什麼南方和北方所建的房子形狀不同,讓學生展開討論這些現象與地理的關係,這樣不僅為學習後面的內容打下了必要的基礎,同時這些現象就發生在學生身邊,是學生有興趣並渴望知道的東西,因而能使學生覺得學習地理能增長見識,非常有用,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二、設計好每一節課的匯入新課部分,適當製造懸念,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在每一節課的開始要特別注意新課的匯入。可採用講故事、做遊戲等趣味較強的教學方法匯入新課,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低壓、高壓與天氣》這一課時之前,我先給學生講述了一個關於三國時期的小故事:“在三國時期,諸葛老師設計把司馬懿及其部下引致上方谷中,然後截斷谷口,實施火攻。諸葛老師在山上見魏延誘司馬懿入谷,一霎時火光沖天,心中甚喜,以為司馬懿此番必死,沒想到天降大雨,火不能著,司馬懿乘機殺出。諸葛老師大嘆:‘謀事在天,成事在天!不可強也。’再通過丟擲問題“葫蘆峪的降水是天意嗎?峪中降水是怎樣形成的?”。這一個小故事不但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從課間的非學習狀態轉移到課堂上,而且對本課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產生了主動學習的心理,積極性被調動起來。
例如在講《大規模的海水運動》之前,我引用漂流瓶的故事,提出“為什麼臺灣的小朋友能撿到來自舊金山小朋友丟的漂流瓶”懸念一出,學生精神為之一振,接著就討論開來,好奇心一來,學習的興趣就被調動起來了,後面的東西就好講多了。
三、穿插趣味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大多是喜歡聽故事的,在地理教學中,可以穿插一些相關的趣味小故事,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學生又可以從中獲得一定的知識。例如,在講地理與日常生活的關係時,我講了粵菜與湘菜在不同地域不同氣候條件的影響下形成清淡與辛辣的特點,學生聽得津津有味。通過小故事也使學生明白了氣候與人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四、設計好提問,啟動學生思維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避免出現“滿堂灌”的現象,否則學生昏昏欲睡,根本打不起精神,更別提興趣了。所以在課堂上老師應該啟發學生自己開動腦筋思考,引導他們得出正確的答案。要做到這一點,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設計好提問,由淺入深,啟發學生思考。
五、採用形象直觀的課堂教學,激發學生求知慾
1、要多運用多媒體。多媒體手段給地理教學帶來了生機、帶來了活力,對培養學生地理學習能力發揮了巨大作用。高一學生理性思維能力還不夠強,運用多媒體,能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識趣味化、形象化、具體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講《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這部分的內容時,對學生想象空間的能力要求較高,如果運用多媒體形成三維空間,學生對這部分的知識就比較容易理解;在講《冷暖鋒與天氣》這部分內容時,如果運用多媒體演示冷暖鋒的移動,能更直觀地使學生理解冷暖鋒與天氣的關係;講“地球公轉運動”時,可先播放地球公轉的動態畫面,用箭頭移動顯示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過程,要求學生思考導致太陽直射點移動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再進一步放映顯示正午太陽高度角及晝夜長短變化過程的旋轉畫面,要求學生思考這兩個變化將會導致什麼結果?從而使學生真正理解: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導致了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而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又導致了正午太陽高度角和晝夜長短的變化,這兩個變化就導致了地面所獲太陽熱量的變化,於是便形成了四季的更替。利用多媒體手段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和思維力,幫助識記、理解。始終使學生處於積極的思維狀態,從而使學生學習地理能力大大提高。
2、要充分利用課本中的彩圖。形象生動的畫面,能給學生留下了更深的印象。
六、靈活運用諺語
語言是傳授地理知識,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工具。地理教師教學能力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語言水平的高低。在地理課堂教學中表達準確固然重要,但如果再適當運用一些諺語,可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識,可使地理課堂教學妙趣橫生。例如我在講大陸性氣候時,我引用“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來說明大陸性氣候溫差大的特點,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講鋒面雨時我用“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來描寫鋒面雨,講準靜止鋒時我用“貴陽天無三日晴”來描寫準靜止鋒所帶來的天氣現象。這樣比枯燥地講授教材要好的多。
七、讓學生動手,搞好雙邊教學
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在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我講到南方與北方的建築不相同時,我就叫住北方的學生和住南方的學生把他家房子的特點說出來,並叫學生進行討論,課堂上沒有來得及講的學生,課後還繪聲繪色的給同學們講他們家的房子構造。這種方法,猶如“一石擊破千層浪”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
八、設計好提問,啟動學生思維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避免出現“滿堂灌”的現象,否則學生昏昏欲睡,根本打不起精神,更別提興趣了。所以在課堂上老師應該啟發學生自己開動腦筋思考,引導他們得出正確的答案。要做到這一點,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設計好提問,由淺入深,啟發學生思考。
九、注重教學反思,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寫隨筆和記錄。這些日記、隨筆、記錄是思考及創造的源泉,是無價之寶,是教師搞教科研的豐富材料及實踐基礎,是教師對付新課程改革所帶來的挑戰的尚方寶劍,可見反思的重要性。
一堂課下來,我們總能發現不足,找到改進的地方,但是每一堂課也都有它的精彩之處,這就是課堂的“亮點”。好的方法,好的問題,好的習題,精彩的教學片段等等,這些都是教師的財富,我們應該把它們收集起來,久而久之,我們將收穫到一個沉甸甸的碩果。這對於我們教師的專業成長是十分有利的。
綜上所述,興趣作為一種教學手段,能使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學習。通過教師的激發,引導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由此形成教與學的良性迴圈,達到學生學習意識的轉化,樹立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更好地提高地理教學的目的。
總之,通過同事們的熱情幫助和自己的努力,圓滿完成了本學期的各項教育教學工作任務。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將繼續學習新課程,繼續積極製作多媒體課件,不斷充實完善自己。
範文三
時間很快,一個學期就要結束了,回首這一學期,收穫頗多。高一年級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我們一方面努力實踐新課程改革的思想理念,探索新課程改革的種種問題,同時我們也不乏困惑。
一、前一階段教學工作的回顧
1.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暑假新課程培訓活動,加強理論學習,努力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新課程改革對學校、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必須加強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教師觀和質量觀等。
2.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改變教學方法與手段。新課程注重“師生互動”、“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等教學原則,雖然所帶的五個班的學生普遍比較差,但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改變過去教師“一言堂”的局面,設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通過適時表揚和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3.結合學科特點,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新課程改革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體到地理學科而言,主要表現在自學能力、地理圖表的分析、處理能力、空間思維能力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特別重視上述能力的培養。
二、存在的問題
1、新課程地理教材正文簡短,有的只有幾句,許多知識點到為止,留給教師發揮的餘地過大***變相地加重了教師負擔***;同時,新課程標準要求不具體,講多深、講多少,很難把握。
2、新課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學習,以學生為主體,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學生很活躍,但由於活動過多,一節課很難講完,出現了地理教學任務重、課時不足的現象。
3、學生普遍感到地理難學,而且地理知識缺乏系統性,比較零散。許多老師說:地理新課程教起來困難,學生學起來更困難。
4、學生參與課堂活動面小,學生在應試的路上跑慣了,只知道解題解題。面對在觀察→發現→猜想→論證的新思路上學習,感到陌生不適應。因此,要在課堂上開展“活動”、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還十分困難。
三、今後教學的幾點想法
在課堂上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展示自己對問題的解釋,運用證據和共同探究的策略,通過學生小組合作、不同組之間進行答辯等形式,讓學生自己尋求合理的答案***非惟一性***,教師在其中主要起點撥引導的作用。對於實驗等花費時間長這一點,可以嘗試在課前就對學生說明該實驗的目的、操作過程,提前準備。
針對知識缺乏系統性、零散的情況,我們要學會總結,及時對所學知識點進行梳理歸納。針對難學這一點,在平時的地理教學中,我們要儘可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心理上預先讓學生喜歡它,儘量發現學生某方面的優勢,並不斷強化其學習地理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把課程標準分解,剛開始要求放低一點,讓學生嘗試到成功,興趣就會越來越濃;高一的學生年齡較小,多數學生才十五、六歲,所以要注重語言的表達方式不能成人化,以引起學生共鳴。通過上述做法,學生的興趣得到培養,教師教起來容易,學生學起來也就不難了。
作為教師,在新課改試驗的第一年,我們要不斷的摸索,要勇於創新,不斷完善自己。
初三地理學科教學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