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畜牧獸醫畢業論文
畜牧獸醫專業是一個傳統的專業,主要培養直接從事畜禽養殖、疾病防治、飼料生產、畜禽產品加工與衛生檢驗、畜牧業產品開發與營銷的高階應用型技術人才。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下載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下載篇1
淺析基層獸醫方面的問題
摘要:介紹了基層獸醫在畜禽疾病防治中的誤區,包括盲目用藥、不明藥物適應症用藥、不懂得藥物使用劑量和療程、給藥途徑或操作技能不當等內容,並提出對策,以期為基層獸醫防治畜禽疾病提供參考。
關鍵詞:基層獸醫畜禽疾病防治誤區對策
基層獸醫由於受 文化程度的限制,沒有接受過系統的畜牧獸醫理論 教育,因而在基層獸醫 臨床 實踐中存在著許多誤區,影響了畜禽疾病的正確診治,延誤治療時機,造成用藥多、療效差的不良後果。現將基層獸醫在畜禽疾病防治中存在的誤區及對策 總結如下,以供參考。
1誤區
1.1盲目用藥。部分基層獸醫缺乏臨床 經驗,在沒有對動物疾病進行確診的情況下,憑習慣和經驗或一知半解的理論知識,即對病畜禽疾病進行防治,結果往往適得其反;還有的獸醫行醫多年,從不做動物剖檢,不作臨床用藥記錄,又缺乏臨床經驗。他們經常是見病用藥、見病抗菌、見熱就退、見瀉就止、聽病就防、見效停藥。畜禽一發熱,急忙用退熱藥降溫,從沒有考慮畜禽發熱有時是體內的一種防禦反應,有利於增進機體抗病能力,為恢復健康創造條件。濫用退熱藥物會降低畜禽機體防禦能力,造成熱型混亂,掩蓋疾病真相,影響對症下藥。獸醫臨床上濫用抗菌素的現象屢見不鮮,不論何種疾病都離不開抗菌素。實際上有許多疾病根本不需要用抗菌素,如消化不良、中暑、中毒等,使用抗菌素藥物反而使病菌的抗藥性增強,造成腸道菌群失調。見瀉就止是獸醫臨床上的一大誤區,往往沒有考慮畜禽腹瀉也能排除體內病毒及有毒物質,減輕病菌及有毒物質對機體的損害。有的獸醫,尤其是養殖場戶的獸醫人員,一聽到近期發生了某類傳染病,就進行免疫接種。這樣很可能會造成潔淨養殖場的汙染,將病菌帶入養殖場,如禽流感等。畜禽發生疾病是有內因和外因的,只對致病因素進行治療,忽視提高病畜的防禦能力或抗損傷能力是遠遠不夠的。獸醫臨床上有時出現病畜稍好,就停止用藥,這樣容易造成病情復發,甚至轉為慢性病。在烈性傳染病初發期,基層獸醫不及時 報告上級監管部門,希望用藥物治療,結果延誤最佳控制時期,造成疫情蔓延。
1.2不明藥物適應症用藥。相當一部分基層獸醫對獸藥藥理、動物病理及病原微生物特徵,不甚明瞭或全然不知,他們不瞭解每種藥物都有一定的適應性[3]。一味按標籤說明書上“病症”的描述,擅自加大劑量或超劑量用藥,或憑自己的習慣用藥,胡亂用藥,結果造成動物藥物中毒,治療失敗。具體表現在用抗菌藥治療病毒性疾病,用抗陽性菌的藥治療陰性菌引起的疾病。在農村,用青黴素治療豬瘟、新城疫的大有人在。許多基層獸醫常憑自己的習慣用藥,常用的用藥模式是“安、青、地”,即安乃近+青黴素+地米,當這類藥不起作用時則胡亂用藥,從而導致治療失敗的佔多數。
1.3不懂得藥物使用劑量和療程。 部分獸藥法定標準標籤在使用劑量上都是按每千克體重來測算的,但大多沒有標出上限量,這就為臨床使用時導致藥物中毒埋下隱患。有些基層獸醫不 會計算用藥量,難以掌握合理用藥量,1針打下去不見效,2針下去還不見效,則第3針使用加倍量乃至3倍量,這樣往往由於藥害作用加重了動物的病情或加快患畜的死亡。與此相反的做法是用藥量不足,達不到治療效果,還造成病原微生物抗藥性產生,使得治療效果不佳或無效。所謂療程是指用藥物治療的全過程,即針對具體病發生在具體動物身上,需要使用多大劑量,每天治療幾次,應連續治療多少天,方可保證患畜完全康復而病不反覆。在基層,不按療程用藥的情況十分普遍。有的基層獸醫在疾病流行期如豬流感、流行性腹瀉、仔豬大腸桿菌病等高發季節往往顧此失彼,無法保證每個養殖戶患畜的療程;或是基層獸醫對病的應有療程掌握不準,均可導致治療失敗而給養殖戶造成嚴重損失。
1.4給藥途徑或操作技能不當。 給藥途徑指的是給動物用藥的方式,如口服、肌內注射、靜脈注射。相應的藥物要選擇不同的用藥方式,用藥途徑直接影響到治療或預防效果。給藥途徑不當,可導致動物藥量不足,達不到防治效果或藥量超量而藥物中毒。例如通過飲水給藥,如果藥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則動物喝到上面水的藥量不足,喝到底層的可能引起中毒。如動物的消化道疾病用藥一般多用口服的方法,患畜的肌體炎症多用肌肉注射用藥,而家禽的用藥則多用飲水或拌料的方式給藥,如豬的味覺、嗅覺較發達,苦味或刺激性味大的藥用口服,則豬不願吃下。還有的藥物本身不宜在消化道吸收如某些抗菌素則不能口服,某些刺激性大的藥液不宜作肌肉注射等。家禽防疫的疫苗則根據免疫程式和具體疫病,多使用滴鼻點眼、飲水或肌注等不同方法。防疫時,如果操作技能不當,則不能發揮疫苗應有的作用。比如,在給雞點眼免疫時,如果點眼後隨即放雞,疫苗很有可能很快被雞從眼中甩出;在注射疫苗時,漏液或注射部位不正確,打飛針或注入脂肪等,也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
2對策
2.1加強基層防疫機構建設。根據經營性服務和公益性職能分開的原則,積極推進鄉鎮畜牧獸醫站改革。由縣級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按鄉鎮或區域設立畜牧獸醫站,人員、業務、經費等由縣級獸醫行政主管部門統一 管理,承擔動物防疫、檢疫和公益性技術推廣服務職能。要將原由鄉鎮畜牧獸醫站承擔的診療服務等經營性業務進行科學界定,並與公益性職能合理分離,使其走向市場。鼓勵和引導鄉鎮畜牧獸醫站分流人員創辦經營性獸醫服務實體。
2.2加強鄉鎮獸醫從業人員技術培訓。如今的基層獸醫技術人員,不僅承擔了畜禽疾病診治任務,還肩負著新技術推廣、法律宣傳、疫情調查和向上級通報疫情的責任。由於獸醫 社會地位偏低且專業性特強,難以從社會上吸納到所需要的優秀人才,不得不採取“近親繁殖”和“自我膨脹”的方式解決,“子承父業”、“半路出道”的現象比較多見。他們之中大部分沒有經過專業知識培訓,對新知識和新技能的吸納能力較差,不對其進行 職業道德和專業技能的培訓,很難適應新時期動物防疫 工作。因此必須加大鄉鎮獸醫和防疫人員的技術培訓力度,提高獸醫業務綜合素質,確保重大動物疫病防疫工作的質量。應該在行業中逐步推行官方獸醫制度,逐步實行執業獸醫制度。各地要通過成立獸醫行業協會等方式,實行行業自律,規範從業行為,提高服務水平。
2.3切實加強獸醫行業工作能力建設。要重視和加強獸醫教育,保證人力資源儲備,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加強獸醫科學研究,完善動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風險評估機制,提高科學防治水平。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國際獸醫事務,跟蹤研究國際動物衛生規則,及時調整和完善國內相關政策。
下載篇2
試探畜牧行業統計的資料質量管理有效措施
畜牧業統計資料是科學分析趨勢、 研判畜牧業生產形勢、制定相關政策的重要依據,而資料質量是畜牧業統計工作的生命, 是貫穿於畜牧業統計整個過程的靈魂。 目前,判斷資料質量的高低,從使用的角度看,主要由三個方面決定,即: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 圍繞資料質量的“三性”,多次與相關部門溝通交流, 結合當前工作開展的情況,筆者認為,作為農業部畜牧行業統計的資料質量管理部門,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一、要樹立資料質量意識,賦予資料質量管理新的內涵
不同的發展時期, 對統計資料質量有不同的標準。 黨的報告提出“四化同步”,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在這個新時期,作為統計資料質量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除了要樹立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責任意識外, 針對當前畜牧統計資料質量要重點做到:
一要建立健全畜牧業統計資料質量控制相關辦法
畜牧業統計資料質量控制要貫穿於統計工作的全過程, 因此必須對畜牧統計報表指標的設計、村級防疫員的資料採集、縣級統計員彙總稽核網路上報、部級統計人員的稽核彙總、專家團隊的統計分析報告、統計服務、統計監督等各個環節進行系統優化。重點關注兩個方面:一是要合理設計統計指標, 並把評判資料指標的合理性貫穿整個統計過程,爭取做到“所見即所得”;同時使制定的指標範圍全、分組準,指標含義的解釋和計算方法要準確。 二是要著手建立長效的資料質量評估辦法,每季對主要統計指標的資料質量進行會審、評估,評估可主要採取生產形勢判斷法、相關指標驗證法、歷史資料對比法等方法。
二要解讀好畜牧業統計資料
只有對統計資料進行分析解讀,才能對政府制定政策、預判生產形勢提供實實在在地資料支撐。
三要服務好畜牧統計物件
目前農業部每年用於畜牧統計調查養殖戶的財政資金還比較少,只有做好服務,將統計上來的資料進行加工分析,並將有指導意義的資訊及時推送給養殖戶,對其生產有參考、指導作用,這樣才能調動被調查的畜牧養殖戶上報資料的積極性和有效性。
二、要創新基層畜牧統計人員培訓的內容和形式
農業部從 2008 年實施畜牧業“百場廠千村萬戶”監測計劃以來,已走過了近 6 個年頭。 畜牧業統計從統計的內容、 報送的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從資料統計的頻率來劃分,有價格週報、生產月報、專業年報,還會適時啟動應急日報。 統計的畜禽品種已覆蓋到生豬、蛋雞、肉雞、奶牛、肉牛、肉羊等六大品種。資料上報的方式也從通過桌上型電腦網際網路上報發展到現在的桌上型電腦網際網路上報和手機移動網際網路上報並存。
針對當前縣級統計人員的現狀,要以培訓為抓手,創新培訓內容和形式。 一方面邀請熟悉畜牧生產一線的專家現場授課,另一方面通過建立六大畜禽品種的 QQ 群,適時討論交流,在增強畜牧統計人員學習主動性的前提下,著力提升縣級統計人員的畜牧統計業務素質,使他們熟練掌握畜牧生產的基本生產常識以及統計新知識、新方法,特別是現行統計分析技能和計算機應用技術。 同時,在日常資料報送過程中注重加強統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樹立畜牧統計行業職業道德的優秀典型。
三、要建立畜牧業統計資料質量的保障制度
制度是推動工作的重要保證,為了確保資料質量,必須建立和完善相關的制度體系。 調研核查制度和考核制度是提高資料質量的重要保障。只有建立定期的調研核查制度, 才能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深入養殖戶,瞭解畜牧生產真實情況,修正畜牧統計誤差,使得通過統計分析預判的畜牧生產形勢更趨於反映畜牧生產的實際狀況。縣級統計人員不能僅僅作為畜牧統計資料上報的二傳手, 要至少每一季度都要深入基層核查資料、檢查指導工作,及時發現新情況。 部級、省級統計工作人員要有隨時下基層調研核查資料的思想意識,要把資料質量作為一項經常性的工作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問題,及時調研,及時建立相應的措施。 同時,畜牧行業統計的資料質量管理部門還要按照 《農業部畜牧統計監測管理辦法》的要求, 積極配合農業部做好每年定期對各省區、市畜牧獸醫主管部門統計監測工作以及固定監測點統計監測工作的考核。考核重點是對上報資料的質量進行考核,其次對基礎工作完成情況進行考核,最後對促進統計監測相關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考核。
有關畜牧獸醫專業畢業論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