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作曲家舒曼的生平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舒曼,德國作曲家,音樂評論家,曾在萊比錫大學學法律,19歲起師從維克學鋼琴,1834年創辦《新音樂報》,刊發了大量評論文章,成為當時德國音樂藝術生活中革新與進步藝術傾向的喉舌。舒曼生性熱情敏感,富有民主主義思想。下面是。

  人物生平

  舒曼1810年出生在德國薩克森的小鎮茨維考,他的父親開著一家書店兼營出版。童年的舒曼最大興趣是文學而不是音樂,並且熱衷於寫作小說和散文。偶爾也搞一些音樂活動,12歲的時候舒曼組織了一個小型的管絃樂隊。之後出於對文學的熱情,又組織了一個文學社,並開始寫作關於藝術和詩歌的論文。

  青年時期的舒曼被青春期的苦惱折磨著,他的父親積引導他音樂方面的發展,然而舒曼的母親希望兒子能學習法律以便將來能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舒曼的父親死後,他果然如母親的願望,去了萊比錫和海德堡學習法律,直到1830年舒曼聽了一場帕格尼尼的演奏會,從此就立志要成為一名鋼琴家。舒曼全心投入成為鋼琴家的練習中,因為起步太晚,舒曼強迫自己大強度長時間的練習,據說他自己還發明瞭一種機械來鍛鍊手指的肌肉。這種錯誤的練習法使他右手的中指完全麻痺,成為音樂家唯一的希望就只有往作曲家的道路上走了。然而之後舒曼並沒有放棄鋼琴,鋼琴的創作始終是舒曼的作品中最重要的一格部分。23歲時期創作了自己第一部的傑作,同一主題和十二個變奏的《交響練習曲》,之後是1834年至1835年間創作的《狂歡節》,是一部由二十一個樂章組成的鋼琴傑作,也是舒曼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1836年,舒曼26歲時,仍然沒有停止學習鋼琴,這時在維克教授處學習的時候舒曼結識了教授的女兒克拉拉,但遭到維克教授一家人的反對。後經過他不懈努力,1840年終於在萊比錫郊區的Schönefeld鎮與克拉拉結婚。之後舒曼投身於藝術評論的寫作,創辦了一份音樂評論雜誌,並用弗羅列斯坦和尤斯比烏斯作為自己的筆名,這兩個人的觀點體現了作者本人的思辨統一。

  1850年舒曼搬到杜塞爾多夫,任樂隊指揮。1854年曾一度投萊茵河自殺,幸被船伕救起。之後他被送入波恩一家精神病院。1856年舒曼因晚期梅毒感染死於波恩。舒曼和克拉拉的墓地均在波恩。

  音樂創作

  舒曼的創作思想和實踐始終強調音樂情感表現的目的和意義,具有十九世紀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他的創作和音樂評論,對德國的浪漫主義精神以及民族樂派的音樂家有著深遠影響。他稱自己忱於幻想的“音樂家”,認為音樂即心靈的表現、感情的流露。藝術歌曲集中體現了舒曼的浪漫情懷和風格,深厚的文學修養使他精心選擇詩作並深刻理解其內容,用凝練而準確的手法將不同歌曲的已經塑造出來。

  舒曼用音樂寫出自己對世間一切事物的情感體驗。他1834年創辦的《新音樂報》的目的,也是想通過報刊的音樂評論,進一步論證這種感情為藝術之魂的觀念個主張,並宣揚和捍衛歐洲的音樂傳統。50年代,舒曼將他發表於《新音樂報》上的文章編輯出版。這本文集的序言為他的“音樂評論”開宗明義:“使讀者注意某些已被現代潮流所淹沒的文化現象。”具體詮釋他對評論音樂高低褒貶的標準,同時表明自己所追求的藝術目標。舒曼的樂評代表了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家的特徵,具有極為精到的專業眼光,而分析觀察音樂時的敏銳,是以廣博的文化修養為根基。

  作品介紹

  《曼弗雷德》序曲英國詩人拜倫的哲學詩劇《曼弗雷德》的主人公,是一個對人生和人類都感到失望的人。他懷疑知識、科學,鄙視芸芸眾生的命運;他遠離愛情,寧願忍受折磨和熬煎,獨自過著高傲孤寂的幽居生活。與此同時,他也摒棄宗教,否定上帝,否定現存世界中的一切秩序,表現出一種任何反動勢力都不能使之屈服的堅韌不拔的反抗精神。曼弗雷德的形象是對當時那種偽善的社會產生深刻的失望以及悲觀哲學思想的混合體,他同舒曼的內心世界有著某些相近之處,因此對舒曼具有特別大的吸引力。舒曼為拜倫的這部詩劇寫了十六段配樂,包括一首序曲和十五段合唱、重唱、朗誦伴奏和器樂間奏。其中最傑出的是它的序曲,可以說,這首序曲是舒曼最有才氣的作品之一。

  舒曼的《曼弗雷德》序曲以其構思深刻、和聲新穎以及如詩一般的形象和有力的心理刻劃取勝。像舒曼的其它作品一樣,這首序曲也有較多的主題,用以從不同的側面去刻劃曼弗雷德的性格。

  序曲開始時,全樂隊奏出三個強有力的切分和絃,給音樂蒙上一層神祕的色彩。這段引子的主題描寫曼弗雷德黯然的沉思,或者說絕望的神傷***片段1***。

  奏鳴曲形式的呈示部的第一主題,體現出曼弗雷德激動、熱情、苦惱、絕望等各種情緒和內心所受的折磨。序曲的第二主題由小提琴聲部奏出,表現出主人公溫柔的一面,在情緒上不同於第一主題,但仍然籠罩著陰暗、憂鬱的迷霧。

  曼弗雷德的基本形象在這部序曲中有著真正的交響式發展,他憤世嫉俗的神態、慌亂不安的憂鬱情緒、懷念戀人的憂愁、內心的種種矛盾衝突,都以磅礴的氣勢體現出來。曼弗雷德的結局是悲慘的,他竭力尋求的"忘懷"始終無法覓得,他在詩劇結束時終於平靜地死去。經過序曲的引子主題再現,全曲結束。

日本偷襲珍珠港的真相是什麼
用瞑目一詞怎麼來造句
相關知識
德國作曲家舒曼的生平
德國作曲家舒曼的故事
德國著名作曲家舒曼的簡介
作曲家舒曼的一生是怎樣
德國作曲家貝多芬的作品
作曲家舒曼是什麼派的代表人物
作曲家舒曼是誰
作曲家舒曼稱號是什麼
作曲家舒曼生平資料簡介
德國作曲家亨德爾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