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和是哪國人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將相和是一個發生在戰國時期的一個廣為傳頌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有趙國上卿藺相如,趙國大廉頗,趙國國君趙惠王,秦國國君秦始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望大家喜歡。

  

  戰國時期,趙王得到一個奇世好玉“和氏璧”。秦王正愁著沒有機會佔趙國的便宜,秦王當然不會放過這個絕佳的機會了。於是秦王便派了個使者去和趙王說,自己願意用十五座城來換趙王手裡的和氏璧。秦王的心思就像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所以趙王不想去,可是趙王又不敢不去。萬一秦始皇以此為發兵理由,那趙國的百姓就遭殃了。趙王很著急,這時候,足智多謀的藺相如被繆賢推薦上來了,並向趙王表示願意代替趙王走這一趟,並許諾趙王,一定會把和氏璧帶回來的。最終藺相如果然不辱使命,成功帶回和氏璧。

  秦王一計不成又想一計,再約趙王見面。在澠池,這次,藺相如又陪同趙王前往。藺相如沒有讓秦始皇佔到趙王半分便宜。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當時趙國的大廉頗心中不服氣得很,因為他覺得藺相如功勞根本沒有自己大,自己每次都是拼了命去作戰,藺相如就動動嘴皮子竟然官位比自己還高。於是廉頗便想處處給藺相如難堪。藺相如並不和廉頗計較,很忍讓廉頗。當廉頗知道藺相如是為了趙國的安危而不像自己一樣只顧個人的恩怨,心中羞愧難當,便有了後來的負荊請罪的故事。

  將相和的時代背景

  將相和是一個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廣為傳頌的故事。

  戰國時期,七雄並峙,戰火紛紛。各個國家不是在自保就是在侵略,其中最強的要數函谷以西的秦國和函谷以東的齊國。而在這兩個強國之間夾著個趙國。秦國的皇帝也是中國的第一個皇帝,秦始皇早已有稱霸天下的野心,於是和李斯等謀士制定了很詳細的征戰部署。對於秦國來說,齊國無疑是最大的一個威脅,秦國早有滅齊之心,但是齊國也是兵強馬壯,秦國暫時找不到下手的機會,便暫時把目光停留在了齊國旁的趙國,正巧那時秦王聽說趙王得到了一個絕世好玉“和氏璧”,秦王便想佔佔趙國的便宜。於是有了將相和中的完璧歸趙的故事,後來秦王還是不死心,便又約趙王在澠池相會,誰知那一次,趙王又帶了藺相如過去,秦王碰了一鼻子灰,便暫時打消了佔趙王便宜這念頭。

  藺相如經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這兩個事件後,官位已經是上卿了,略高於趙國勞苦功高的大廉頗,這讓廉頗大為惱火,不服氣得很。便處處與藺相如爭高下,為難藺相如,藺相如卻總是躲著廉頗,對廉頗百般遷就和忍讓。藺相如的門人以為藺相如懼怕廉頗,藺相如對門人說,自己連殘暴的秦始皇都不怕,自己會怕廉頗大嗎?藺相如說自己之所以百般忍讓廉頗是因為趙國是在自己和廉頗的共同給扶持下才能得以生存的,自己不能光顧著自己的個人恩怨而棄國家安危不顧。當廉頗聽到這些話後便揹著荊條前去請求藺相如的原諒,二人最終成為至交。

  將相和的主要內容

  《將相和》出自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主要包括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

  戰國時,秦始皇聽說趙國有一塊絕世寶玉“和氏璧”,很想得到它,便派使者去和趙王說自己願意用城池何來換趙王的和氏璧,趙王直接拒絕擔心秦王會以此為由發兵趙國禍及百姓,趙王夜不能寐不知如何是好。這時候,藺相如毛遂自薦出使秦國並且讓趙王放心,他一定會將和氏璧帶回來。

  趙王便派藺相如出使秦國,可是藺相如到了秦國之後,秦始皇只一味盯著和氏璧對城池之事隻字不提,藺相如見勢頭不對便略施小計將和氏璧拿到手裡,然後抓著和氏璧就想往柱子上撞,以此來要挾親王:以池換壁,否則人玉具亡。秦始皇不想揹負背信棄義的罵名,心裡卻又不是真的想用城池換和氏璧,無奈之下只得作罷,藺相如先讓人把和氏璧帶回趙國,而後自己也全身而退。藺相如回來後,趙王大為歡喜,封他為上大夫。而後藺相如又陪同趙王赴秦王的澠池之會,沒有讓秦王佔了趙王半分便宜,趙王回來之後就拜藺相如為上卿。官位略高於趙國征戰多年的老將廉頗,廉頗是個心直口快的豪爽大,心中對藺相如很是不服氣,便常常對人說自己以後若是見到這個文弱書生一定要好好羞辱羞辱他。生活中也是處處想和藺相如一爭高下,藺相如呢對廉頗卻是像老鼠見到貓一樣,能躲就躲,別人以為藺相如怕廉頗,藺相如對隨從們說自己並非是怕廉頗大,而是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自己方能保趙國不被秦國侵略,自己不能為了和廉頗一爭高下而拋國家的安危不顧。

  廉頗後來聽到這些話後,羞愧難當,赤身揹負荊條到藺相如的府上請求他原諒自己。藺相如熱情相待,二人此後成為了好朋友,齊心協力守護趙國安危。

  

觀音菩薩是哪裡人
伊闕之戰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相關知識
將相和是哪國人
蜀漢開國名將馬超是哪裡人
哲學家黑格爾是哪國人
歐亨利是哪國人
柴可夫斯基是哪國人
作曲家門德爾鬆是哪國人
著名音樂家李斯特是哪國人
作家斯威夫特是哪國人
荊軻是哪國人
大仲馬是哪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