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資水上的毛板船的歷史典故
典故用得適當,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辭效果。能顯得既典雅風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語言更加精練、言簡意賅、辭近旨遠。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歷史典故,歡迎閱讀:
歷史典故 資水上的毛板船
顧名思義,毛板船是一種航運工具,只不過為資水所獨有。說它是船,其實就是一種木筏。這種形似船的木筏用未刨的松木板製成,加工簡易、粗糙,故名毛板船。毛板船頭尖,尾尖而翹。長24米左右,寬3米以上,最重的能裝到120噸,這是一種專門用於裝運煤炭的船。
“要得懶,駕毛板”,毛板船基本上是在資水漂流而下,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和人力。主要原因當然是船體大,無法駕馭。毛板船從開始出發,在灘多水急的資水途中難得停下來,到了益陽,即完成內河航運。毛板船的目的地是漢口鸚鵡洲。在益陽,龍山港和大渡口是主要停靠點。經過數日休整,將顛簸數百里的船體仔細查勘評估一番,然後另找舵師水手,過洞庭入長江達武漢。船到武漢,先賣煤炭,然後將空船賣給拆板廠,拆板廠則將船體拆開,出售松木板。
明清時期,特別是光緒十六年***1890年***張之洞興建漢陽鐵廠之際,湘中地區的煤礦資源得到較大規模的開採,大量煤炭需要外運,於是人們因陋就簡,從簰筏汲取靈感,創新和改進了毛板船。毛板船雖然體積龐大,裝載量大,但此船製作粗糙,易出海事。作家葉夢在《毛板船》一文中寫道:“清末民初,一艘毛板船,從造船到裝煤,成本只需銀洋一千元左右,若能平安抵達武漢可賣二千五至三千銀洋。由於巨大利潤的誘惑,在資水航運中,駕毛板船是最富傳奇色彩的一種冒險行當。”在資水上中游未通公路之前,邵陽、新化、婁底等地的煤炭外運全靠資水上的毛板船。
在資水下游的益陽城裡,毛板船商有三幫:邵陽幫、新化幫和江西幫。這三幫中數新化幫生意做得最大,年放毛板船千隻以上。有關資料顯示,新化幫的和裕莊、乾太莊、遠太莊、楚玉莊、漢玉莊的莊主,都是毛板船商人。清道光年間,玉和莊莊主朱太祥是毛板鉅商,“每放百舟,遇險而補,以航運亨通,安全到達彼岸而致富。”毛板船雖然沒有益陽幫,但本地人也絕不甘人後。“益陽的崔姓、蔡姓、邢姓、向姓等一些識航道、熟水性、觀念現代的人便在益陽的千家洲、青龍洲、蘿蔔洲等地建起了收購點和加工廠,專門收購上游運來的煤炭、礦石、木材和藥材,然後加工成大的毛板船***一種不經刨光的白坯船,卸貨後,船拆開來就是上等木材***,這種滿載貨物而下的毛板船直抵湖北漢口,令漢口人讚不絕口。”①毛板船的興起使益陽的航運業如虎添翼,為益陽帶來了巨大的商機和滾滾財富。“銀益陽”的美名,毛板船功不可沒。
毛板船的每一次航程都意味著生離死別,所以啟航儀式顯得極為隆重。毛板船莊主們深知,每一次開船不亞於一場賭博,不出事則獲巨利,一出事則船毀人亡。開船之際,按照慣例由老闆親自給船上的舵手、水工依次敬酒,鄭重拜託。資水兩岸多的是山峰夾峙的險灘,河水落差大,稍一閃失的話,船就會在瞬刻之間出事。若是捨不得死,怕苦,霸不得蠻,那麼資水上中游山地裡的豐富物產,如木材、煤炭、礦砂、藥材、茶葉就無法運出來。要從山裡走出來,就必須在這條水路上冒險。“一個包袱一把傘,拼死亡命駕毛板”,新化一帶的人所具有的尚武、吃得苦和霸得蠻的品格,不僅屬於那滿眼貧瘠的山石,也同樣屬於資水上漂流的毛板船。駕著毛板船頂風冒雪,日夜穿行,他們闖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清朝鴉片戰爭後,在漢口開埠的近百年裡,資水流域的大量毛板船老闆和簰古佬搏風擊浪,九死一生,不斷積累財富的同時,也創造著一個個人生傳奇。他們許多人上岸後,在益陽城裡找到了棲身之所,過去益陽二堡、三堡一帶就是這些人聚居的地方。
關於太祖彈雀的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