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陶淵明的經典散文
陶淵明的飄淡,即使到了今天,也仍能從幾頁文字中讀出,一種隱逸之美。他就是隱士,在殘破簡陋的草廬裡也能飲酒賦詩自得其樂的人。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回到桃花源的陶淵明
棄彭澤微官,鬆翠菊黃,琴書而外醉三鬥;開田園詩派,韻真辭樸,千百年來第一人。
——題記
家,是安樂窩,是避風港,那裡有天倫之樂,有濃濃親情。你浪跡天涯海角,不管是得志還是失意,家都使你魂牽夢繞。
陶淵明,我國田園詩派的開創者,在經歷了八十一天的官場生活後,亦然決定擺脫官場的束縛,回到自己那魂牽夢繞的家,享受天倫之樂。
回到桃花源的陶淵明,是快樂的,他歸心似箭,“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他興奮異常,“乃瞻衡宇,載欣載奔。”
回到桃花源的陶淵明,是悠閒的。他悠然自得,自娛自樂,“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他成日“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不是還觀賞“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風而知還”的景象。
回到桃花源的陶淵明,是自由的。他“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回到桃花源的陶淵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昇華,筆下所寫的都為真性情。試問,有誰能發出“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這樣的感慨。
回到桃花源的陶淵明,是我所羨慕的。他有膽識,也有勇氣辭去官職,歸隱田園。即使他家境貧寒,也決意不再答應做官。這份堅持,讓我感動。
陶淵明的一聲,平淡無奇,色彩繽紛。他雖在政治上沒有什麼大的成就,但卻留下了無數傳頌千古的詩句。陶淵明筆下所出,都包含了他對大自然的喜愛。讓人讀著親切,回味無窮。
陶淵明,一個敢於追求自我的人。喜歡他,不僅喜歡他的詩,他的詞,更他那句句中透露出的自然清新的味道。這種味道令我著迷,也令我向往。
陶淵明所做的一切雖已成歷史,依舊受人們喜愛。這就是自然的影響力。從古至今,沒有一個人不向往大自然,沒有人不熱愛樸素的生活。
這些,只有陶淵明做到了。他真是“韻真辭樸,千百年來第一人。”
:讚美陶淵明
天性所致,喜歡自由天然的東西,對於生活的要求很簡單,大膽的追求自己想要的,不管不顧他人的眼光,在恬適、寧靜的鄉村,他不需要原則,不需要規定,不需要框架,一顆真摯的心,足矣。
對於陶淵明,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我是十分欣賞景仰的,曾作過幾年小官,卻還是欣然於回家的感覺,不被名譽、世俗、官場、財富矇蔽雙眼,而是朝著生命裡最真實的東西步步貼近,在權貴們爭先恐後地想擠進那個官人的世界時,他卻在一旁冷眼相望,這位潔身自好的五柳先生,早已超脫世俗,進入到他的那個“桃花源”的夢境裡去了,他不喜歡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不喜歡爭權廝殺,在官場被黑暗氣息所束縛,乾脆一走了之,不再爭名奪利,來到人間仙境,開開心心地去享受“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美好景色去了。這樣的淡泊、恬雅,這樣的熱誠、感性,在於他把生命的一切都當作自然的風景,以欣賞的心態,一一平淡看過、走過,最終迴歸到他心靈的歸屬,還是這個無窮的自然。
他從不貪戀物質生活,反而對精神生活有更高的要求,“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他就像一顆種子,活在繁花綠葉當中,受到大自然的庇護,洗心則淨,每日遊走在歲月的最前頭,不會為生存而絞盡腦汁,更不會為功成名就而作踐自己,這種逍遙不會有孤獨,修養身心,使他能清醒的活在那個醜惡的世界,只有他在享受當下最美的物質資源。
對於我們現在的蝸居,陶淵明的隱居要更顯得舒適得多,他把他得期望和慾望都投放在大自然中,樂此不疲地,享受著自然帶來的作用,
他始終有一種信仰,那是一種強烈鮮明的感覺,無法猜測他的深度,這是不能被人所窺視的,只有親身經歷、體驗後才知道,那是生命的真實意義,那些形同虛設的官場生活,簡直就是人生的祭品,只會讓人更加迅速地接近死亡。
我一直堅信陶淵明從未逃避,他的才華、他的胸襟、他的思想、他的情感,永遠都留存在世間,從未離開,只是方式不同,他所習慣的是那種更加平易近人的自然,那種與生俱來的親切感,也只有這樣志存高遠的人,才擁有得來。
現在的社會,不知何時才會出現“陶淵明”,他就像是一種科學規律,等待人們去進一步發現和了解,他擁有的高度,在這個生活千篇一律的社會中,更是難以突破。追求奢侈,過充滿黃金的生活,有勞斯萊斯,在好的地域買一套能背跨幾代人的房子,擁有精緻的商業頭腦,努力賺錢,進入上流社會,信奉“有錢才是硬道理”讓名牌打包自己,一夜暴富,這是諸名年輕人所夢想的,那麼如果沒有這個城市呢?如果哪天自然災害把這一切都毀了呢?你的人生追求還有價值嗎?每天忙到虛脫,健康、幸福、快樂,這些還是我們原來最本質的需要嗎?天真、善良、淳樸、堅強、誠實,這些還是這個世界上最最偉大的本性嗎?世界的顛覆者依舊是上述中的我們,依舊是“陶淵明”的所作所為,他應該能給我們或多或少地啟導。
陶淵明在那個社會沒有為政府帶來多大的價值,但我覺得,他的生活本身就是他最寶貴的價值,他的人格與處世態度更是我們將要為當代世界創下的價值。
:歸去來兮看陶淵明
喜歡陶淵明的生活方式並非一兩天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一直都很羨慕。
原因在於他的淡,淡泊名利。想來他的才華是毋庸置疑的,不然這一篇篇流傳千古的作品能如此聲名遠揚?但他卻隱於田野鄉村,而並非像世人一樣將光芒放射得耀眼。僅從這一點便可以得知,於他而言,這名利不過是世人間互相爭奪來,爭奪去的一個幌子罷了,是毫無意義的。
當一個隱者,這種感覺應該更不一般。閒雲野鶴般自由自在,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臉色度日,那種悠然,那種坦然,自然也是普通人無法比擬的。他就有此先見之明,遠離那汙濁不堪的俗世,來到這悠閒自在的世外,過著這樣羨煞世人的生活。果然樂極!
那就是“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的心境了吧,也許在他心中,重要的並不是居廟堂之高時的錦衣玉食,而是處江湖之遠時的田野風情吧!作文
儘管陶淵明如此地想“獨善其身”,但他心中仍放不下“兼濟天下”,否則它早已解脫,何苦又來“舉杯澆愁”呢?
這樣就是這個想滿足於田園樂趣、而又企圖幫助那些有著痛苦生活的人民,的一個“大寫的人”,心中充滿了無限的苦悶。作文
即使他不為五斗米折腰,即使他遠離這凡塵俗世,他那顆“金子”般的心靈卻依然無法歸於平靜。
也許就是因為這樣,他始終無法極樂般逍遙自在,但率性自然,灑脫無羈的陶淵明確實讓人由衷羨慕的,在像我這樣的後人心中也是不可磨滅的。
有關蝴蝶的經典散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