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南征孟獲是什麼典故
“諸葛亮南征”是在諸葛亮治理蜀國的史冊上記錄的重要一筆,與此同時,諸葛亮還在南征的時候七擒孟獲,收穫了孟獲這一猛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諸葛亮南征孟獲的典故
“諸葛亮南征”是在諸葛亮治理蜀國的史冊上記錄的重要一筆,與此同時,諸葛亮還在南征的時候七擒孟獲,收穫了孟獲這一猛將。
諸葛亮南征孟獲其實總的說來就是,諸葛亮用兵將孟獲抓住,但是孟獲不服,諸葛亮便放掉孟獲,重新抓住孟獲,最後,諸葛亮七擒七放,使得孟獲最終心服口服的被諸葛亮收服。
“諸葛亮南征擒孟獲”是《三國演義》的重要橋段。但是,畢竟是文學作品,沒有相關文獻來的真實,我們可以來分析一下。首先,諸葛亮在南中平定戰亂的時候,採取的是“攻心為上的方法”,並且,諸葛亮在途中一直採取的都是“儒家的思想”,充分的表示了諸葛亮對待南中少數叛亂的,所謂的“寬仁之心”。同時,也在收復南中人民——“南蠻人”的道路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最後,在孟獲被諸葛亮所降俘之後,更多的是被諸葛亮這種“聰明”、“智慧”、還有這種“仁義”。
可以說,是諸葛亮的這種政策最後使得孟獲歸於自己。這其實埋下了一些隱患,雖然諸葛亮在擒孟獲的時候,採用的是“以夷制夷”的方法,但是其實在威懾力上是大大減小的,最後,為了徹底的使孟獲歸順,白白的浪費了自己的兵力,畢竟,七次戰爭,也是一個不小的數目。
不過,總的說來,諸葛亮最後將孟獲收服,並且,諸葛亮此次南中平定戰亂也是很有成效的。
諸葛亮七擒孟獲的典故
公元225年,諸葛亮率兵入南蠻。而此時南蠻內部剛經歷內訌,高定軍事政變殺了前首領擁護孟獲稱王。諸葛亮派馬忠和李恢兵分兩路攻打南蠻,自己率軍擊敗高定主力部隊,殺了叛軍高定。孟獲退回益州郡。五月,蜀兵渡過滬水,進入雲南,於孟獲交戰,生擒孟獲。
首次抓住孟獲,諸葛亮好酒好肉招待,並且故意讓孟獲觀看蜀軍軍隊實力,孟獲並不服。諸葛亮就放他回去。之後卻找來孟獲副將,稱孟獲把罪名全部怪在他身上。副將十分生氣,諸葛亮故意把他也放了。副將回去後,心中憤憤不平,就把孟獲綁了送至蜀營。孟獲第二次被抓,心裡更是不服,諸葛亮再次放他回去。這次孟獲回去也想出一計謀,其弟孟優假裝來蜀營投降。諸葛亮識破其計,故意灌醉孟優。等到孟獲來劫營的時候,再次被諸葛亮擒住。這第三次擒拿孟獲,孟獲仍不服氣,認為不過是遭人暗算被計謀陷害,並不臣服。諸葛亮仍然放孟獲回去。第四次孟獲以為諸葛亮獨自出來堪察地形,帶兵欲偷襲諸葛亮時候,又中計被抓。第四次孟獲部下感恩諸葛亮寬厚,竟然灌醉孟獲,親自把孟獲送至諸葛亮軍營。第五次被抓的孟獲仍然是覺得被內賊陷害,於是諸葛亮又放回孟獲。
如此反覆幾番,孟獲並不臣服,最後孟獲投奔木鹿大王還有烏戈國國王,兩個大王雖然兵力強勢卻仍然被諸葛亮打敗,孟獲最後終於下跪起誓,永不反叛,效忠蜀國。至此,幾次三番和南蠻征戰,終於收復南蠻人心,保障了以後蜀國南境安寧。
兩軍交戰必有死傷,為此南征回師途上,諸葛亮還命士兵制作了一種食用饅頭來祭奠死去的冤魂。
諸葛亮出戰之前曾有部下阻止,稱南蠻險惡之地,不宜一國丞相出師,以防意外。可是諸葛亮擅長外交權術,人心連結,當時諸葛亮就已有徵服南蠻免除後患之心。在南蠻境內,諸葛亮聞之孟獲在當地破有人心,於是想到制服孟獲,以其來統領南蠻效忠蜀國。於是便有了諸葛亮南征七擒七放孟獲的典故。
孟獲是哪裡人
關於孟獲這一人物是中國三國時期南中一帶少數民族的首領,他曾經起兵反叛蜀漢,後來被諸葛亮七擒七縱並降服。關於他的資料在《三國志》本傳中也沒有任何記載,他的相關事蹟僅在部分史籍中有記載,小說《三國演義》中也對“七擒孟獲”這一事件進行了詳細的描述。
而關於是史上否正真有過此人,一直受史學界的爭議,黃承宗認為,雖然關於孟獲的生卒時間無法考證,但歷史上確實是實有這個人的。他的籍貫和家世,多與南中大姓有關。在雲南昭通著名漢代“孟孝琚碑”是清光緒二十七年在昭通縣縣城南十里白泥井出土的。該碑記載漢代孟姓在歷史上是南中的最著名的兩個大姓之一。
關於孟獲的史料記載非常簡略,在《漢晉春秋》中僅記載了他是一位“為夷漢所服”的首領。他到底是漢人還是彝人?備受爭議,一派史家的觀點認為,孟獲的民族是漢族。而另一派史家的觀點認為孟獲是彝族。但是根據最後的結果來看,孟獲可能是南遷的漢族。
而黃承宗認為,在南中歷史上確曾有楚人王滇記載的一些大姓落籍在南中,其實他們的勢力時有消長,但他們當屬少數人,時間長了與當地民族融合,多數已不知遷徙南中的年代,這種現象在歷史上根本是常見的。這類情況的族屬當然視為當地的土著人。但根據後來,在貴州整理彝文典籍時,也發現了孟氏的譜系記載,所以說孟獲的族別很有可能是彝族。
歷史人物馬謖是怎麼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