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盡瘁成語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4日

  成語是我國獨有的文化,可與古詩詞相提並論。它有著獨特的魅力,它既具有豐富的內涵,深遠的意義,又有妙趣橫生的典故和靈活多變的語言環境。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的主人公簡介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的典故

  漢末,曹操的兒子曹丕廢去漢獻帝,改國號為魏,自己做了皇帝,即魏文帝。這時,佔據四川一帶的劉備,也宣告登基,即歷史上所稱蜀漢的“先主”。劉備以諸葛亮為丞相,定都成都。於是,連同江南***江東***的東吳,就正式出現了魏、蜀、吳三國的局面。***參看“三顧茅廬”***

  不久,劉備去世,劉備的兒子劉禪襲位為“後主”。諸葛亮繼續任丞相,並受封為“武鄉侯”,蜀國一切軍政大權,都握在他手裡,由他裁決。諸葛亮是一貫主張聯吳伐魏的,這時他仍然一面和東吳結好,一面南征孟獲,平定南中諸郡,以消除後顧之憂,然後充實軍備,練兵習武,積極準備北伐魏國。出兵的時候,曾上表後主,力勸聽信忠言,任用賢臣,這就是後來流傳的《前出師表》。可是這次北伐,沒有完成,就暫時退兵回蜀。過了一些時候,諸葛亮又發動了第二次北伐,當時蜀國臣子官員中,頗有反對興師伐魏的,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當時局勢,說明蜀漢與曹魏勢不兩立,必須北伐。這就是後來和《前出師表》同樣流傳的《後出師表》。

  諸葛亮的前後兩次出師表,所表現的忠貞氣節,使文章被人千古傳頌。

  的啟示

  貢獻出全部力量。盡瘁:竭盡勞苦。

  的延伸

  【漢語文字】鞠躬盡瘁[2]

  【漢語拼音】 jū gōng jìn cuì

  【字詞解釋】鞠躬:彎著身子;瘁:勞累。盡瘁:竭盡心力。指貢獻出全部精力。

  【相關語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竭盡勞苦地貢獻一切,到死為止。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表示為了國家,決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深刻地表現了諸葛亮對國家的忠心耿耿。

刻舟求劍成語故事
精衛填海成語故事
相關知識
鞠躬盡瘁成語故事
鞠躬盡瘁成語典故
江郎才盡的成語故事
關於一網打盡的成語故事
關於前功盡棄成語故事
關於前功盡棄成語故事
鞠躬盡瘁的故事
江郎才盡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江郎才盡
鳥盡弓藏的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