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學一做強化宗旨意識聯絡服務群眾研討材料
強化宗旨意識,提升服務群眾的能力。要對群眾有感情,對群眾工作有熱情和激情,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眾、政治上代表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借鑑。
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個人理解,這短短九個字,至少包含了三層意思。一是闡明瞭我們入黨的動機,入黨幹什麼?就是為人民服務。二是闡明瞭我們共產黨員服務的物件,為誰服務?就是為人民。三是提出了明確要求,怎麼樣服務?就是全心全意。
就我個人而言,作為一名黨員,說句實話,在入黨之前對入黨的動機並不十分清楚,那時候想入黨,一方面受我父親的影響,我父親是一名黨員,有時候他拿個什麼優秀共產黨員的榮譽證書回來,我覺得共產黨員很光榮,在心中埋下了渴望入黨的種子;另一方面可能是有點上進心,讀中專時看到同學成為入黨積極分子、工作後看到同事提交入黨申請書,感覺到自己落後了,再說平時的表現好像也不比他們差,因此入黨的願望與日俱增。可以說,入黨之初,“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是模糊的、淡薄的。真正對“為人民服務”有所感悟,還是擔任一支書以後。2005年10月到2008年12月,我下派到村裡擔任一支書,經常跟群眾打交道,與群眾聯絡多了,距離近了,感情深了,自覺不自覺的就想為他們乾點事、幫點忙。這兩年到農工委工作,又參加群眾工作隊,相對而言與群眾的聯絡要多些,現在這種宗旨意識應該說有所強化,入黨動機更加清晰。
個人覺得,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首先要理解“人民”的含義。誰是人民?在座的各位是,到行政中心來辦事的群眾是,在路上遇到的行人也是,一句話,我們看到的、接觸的、身邊的人,都是人民,都是我們服務的物件。其次要弄清“服務”的含義。什麼是服務?服務就是忠誠履職、無私幫助、真情解難。作為人大工作者,幹好本職工作,推動法律法規貫徹實施,督促建議意見辦理落實,督辦來信來訪維護一方穩定,就是服務;當看到別人需要幫忙時,搭把手,比如志輝、萬年同志看到我們有時下班沒車了,主動送一下,就是服務;當看到別人有困難時,伸出援手,像去年大家為謝文華捐款治病,就是服務。其實,服務並不是什麼高深遙遠的東西,舉手之勞而已。再者要明白“全心全意”的含義。全心全意不是虛情假意,不是表演作秀,是一份真心、一縷真情、一絲真意。全心全意為人民,就是要把人民當親人,知其所想,體其所難,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當然,做到全心全意並不容易,像雷鋒一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同志是少之又少的,這樣要求可以,真正做到太難,關鍵是我們要擁有這樣一份心,付出這樣一份情,比如有群眾來人大機關到委室找個人、辦點事向你問個路,我們熱情相待、溫言以對,帶著找一下,幫著聯絡一下,這份心意就到了。
正是有了這樣一些認識,去年的群眾工作,工作隊深入群眾之中,與群眾打成一片,把群眾當自家人,瞭解了他們的需求,體察他們的疾苦,解決他們的困難,才有了請醫下鄉送健康、關愛留守兒童、走訪慰問特困戶、為困難居民捐款等活動。今年以來,群眾工作隊積極為大沖村的產業發展、社會穩定、環境衛生整建等工作出謀劃策,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群眾也是認可的。因此,強化宗旨意識,剛停留在口頭上不行,只樹立在心目中也不夠,害的切切實實轉化為具體行動。
這是本人的一些膚淺認識和感悟,不妥之處,還請批評指正。謝謝。
黨的以來,濟寧市按照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要求,針對部分基層黨組織無錢、無人、無陣地,服務條件有限、服務能力不強等突出問題,實施以農村為重點的“基層黨組織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採取“兩增一扶”增加投入、增強力量、強化幫扶等措施,著力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聯絡服務群眾能力,推動群眾工作方法創新,取得了明顯成效。
抓隊伍強素質,培育服務群眾的骨幹力量。搞好服務,“有人”是前提。圍繞“有人辦事”,濟寧市重點抓好農村黨組織書記、黨員隊伍、基層黨務幹部“三支隊伍”建設,增強他們的宗旨意識和服務能力。一是抓好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著眼於建設服務意識強、服務作風好、服務水平高的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加強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採取“兩推一選”、公開選拔、跨村交流、下派任職等多種方式,從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大學生村官、復退軍人、企業幹部職工等群體中,選拔優秀人才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提高報酬待遇,拓寬進步渠道,鼓勵他們幹事創業、帶頭髮展。從2003年起,專門成立“村官學校”——濟寧市農村幹部學校,開辦農村幹部大專班,培養專業化農村幹部人才。二是抓好黨員隊伍建設。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個別發展物件不符合條件、“家族化”發展黨員和黨員意識不強、作用發揮不明顯等問題,嚴把黨員“關”、“教育關”、“作用關”。強化組織員辦公室職能,專門負責黨員隊伍建設,主要是把總量控制好、把結構優化好、把質量提上去,更好地發揮黨員聯絡服務群眾的作用。在嚴把黨員“關”方面,實行發展黨員“兩推薦、兩票決、三公示、全程記實”制度、預審制度、“全程問責”等制度,確保新發展黨員質量。在嚴把黨員“教育關”方面,利用遠端教育、電化教育等載體,抓好黨員經常性教育培訓,定期開展黨員“冬訓”。在嚴把黨員“作用關”方面,將每年2月定為集中承諾踐諾月,開展黨員公開承諾踐諾;實行農村黨員積分量化管理,開展民主評議,組織各類為民服務活動,促進黨員立足崗位發揮作用。三是抓好基層黨務幹部隊伍建設。針對基層黨務幹部數量不足,有的黨務幹部對基層情況和黨建業務“兩不熟”等問題,強化剛性要求、硬性約束,做到選優與育強並重、數量與質量並重。明確市、縣黨委組織部直接從事基層黨建工作的人員,分別不少於本單位行政編制總數的30%、35%,鄉鎮街道黨工委專職從事基層黨建工作的人員不少於4人。要求新任組織委員必須具有至少2年以上鄉鎮工作經歷,黨齡在5年以上,並對組織委員分工進行規範,保證這支隊伍建設的連續性和高素質。要求各縣市、區有3名以上的專職組織員,保證黨員有專人管,活動有專人抓。
抓投入強保障,落實服務群眾的經費支撐。一些村級組織“有心服務”但“無錢辦事”,是制約其服務能力提升的主要瓶頸。濟寧市堅持“輸血”與“造血”並重,基本解決了“有錢服務”的問題。一是建立村級黨組織運轉最低經費保障制度。市財政在每年安排2000萬元村黨支部書記報酬補貼的基礎上,每年再安排5000萬元“基層黨組織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專項資金,各縣市、區也配套設立專項經費。2013年,市、縣財政共投入近1.6億元,讓全市3404個集體經濟“空殼村”和薄弱村吃上了“低保”,各村年運轉經費都達到了“每人每年不低於30元的標準”,村級組織工作運轉和為民服務有了基本經費保障。二是大力扶持發展村集體經濟。創新扶持政策,加強分類指導,因地制宜發展集體經濟,增強村級組織自我發展、自我保障的能力。從2013年起,實施“千村集體經營場所示範”建設計劃,用3年時間選擇1000個左右的村,通過整合資源、多方籌資、強化幫扶等措施,建設一批能夠發揮示範帶動作用的標準化廠房、種養殖大棚和門市超市用房等村級組織經營場所,由市財政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進行獎勵,扶持帶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三是規範資金的管理使用。對於村級組織運轉最低保障經費,出臺管理使用辦法,強化督查考核,確保資金落實到位、專款專用。對於村級集體收入,主要用於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民生服務,解決農民群眾生產生活問題,同時加大公開力度,利用報紙、電視、村務公開欄等陣地,定期向群眾通報村級決策事項、財務運轉使用等情況,讓村民看得見、摸得清資金去向,以“公開”提升村民參與發展集體經濟的凝聚力。
抓規範強陣地,建好服務群眾的活動場所。2012年以來,濟寧市全面建立以村級為民服務站點為基礎、以鄉鎮街道黨群服務中心為紐帶、以縣市、區黨員服務中心為主體的縣鄉村三級便民服務平臺,為群眾辦事提供“一站式”服務。一是活動場所建設全覆蓋。確定1743個活動場所不達標村作為重點建設村,採取財政補助、政策傾斜、結對幫扶、社會捐助等多種渠道籌措資金,做好活動場所的新建、擴建、修繕工作,實現了“村村都有達標的活動場所”目標。同時,積極推進縣、鄉黨群服務中心建設。二是活動場所建設規範化。按照黨員活動、村民議事、便民服務、教育培訓、文化娛樂“五位一體”的功能定位,抓好規範化建設,積極發揮活動場所的綜合效益。三是發揮活動場所服務功能。依託村級活動場所設立為民服務站點,推行為民服務全程代辦,實現“生產、文化、衛生、法律、政務、關愛”六個服務不出村,讓群眾真正得到實惠。
抓幫扶強基礎,形成服務群眾的工作合力。針對惠農政策“到戶難”、煩事難事“疏解難”、後進村整治“破題難”,基層黨組織服務手段單一、資源有限等問題,濟寧市開展了以直接聯絡服務群眾為主題的“大規模駐村入戶、面對面談心交流”活動,組織全市機關幹部下基層、轉作風,形成服務群眾的工作合力。一是機關幹部駐村聯戶“兩個全覆蓋”。採取市、縣市、區領導班子成員帶頭建立聯絡點和重點聯絡,市、縣市、區直部門單位確定聯建村,鄉鎮街道黨政班子成員包保後進村,選派機關幹部擔任村黨組織“第一書記”駐村幫扶的辦法,開展機關幹部駐村聯戶工作。二是真心實意為村民辦事解憂。聯戶幹部通過電話聯絡、上門走訪、蹲點調研等多種方式,保持與農戶的直接聯絡,做到“三知四清”知家庭成員、知生活狀況、知生產情況,清楚思想狀況、清楚家庭困難、清楚就業情況、清楚訴求願望,力所能及地為聯絡戶解決實際困難。鄒城市、泗水縣等地建立民意收集分理機制,定期召開專題分析會,形成民意分析報告,有針對性地制定工作措施,並責成相關部門辦理。三是用制度防止下基層出偏差。為避免“走形式”、“一陣風”,專門成立下派幹部管理工作辦公室,建立市領導帶頭督查機制。實行“六個一”有一張便民服務承諾書、一張便民服務聯絡卡、一面便民服務公示牌、一個便民服務意見箱、一部便民服務聯絡電話、一本便民服務記錄簿聯絡服務制度,要求幹部下鄉不擾民,入戶期間自帶被褥,吃住在村,不陪同迎送、不開小灶。“第一書記”人手一套《民情記錄簿》、《駐村幹部“一口清”》涉農政策和黨務知識讀本,使群眾能夠隨時聯絡到“第一書記”,“第一書記”能夠快速瞭解農村情況開展工作。年底對駐村聯戶工作集中考核,將結果作為評先評優、選拔任用幹部的重要依據。
抓載體建制度,健全服務群眾的長效機制。針對農村留守老人、婦女較多,到鄉鎮辦事不方便的實際情況,濟寧市著眼於把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建設形式多樣的服務載體,在制度和機制層面保證服務的常態化、長效化。一是依託為民服務場所推行為民服務代辦制度。如鄒城市實行為民服務代辦制度,每村建立“一員一室一中心”的民生代辦服務網路,從村“兩委”成員或熱心服務的黨員中選擇1人擔任民生代辦員,專門負責受理群眾委託、代辦民生事務,同時收集民情民意;村村設立代辦室,專門負責接待群眾諮詢和委託;鎮街設立群眾服務中心,組織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財政、經管、計生、新農合、公章監管等部門進駐服務中心,集中辦理為民服務事宜。二是建立黨員群眾聯建聯創制度。根據農村熟人社會的特點,以黨員為紐帶,凝聚村民共同參與,發揚農村群眾守望相助的優良傳統,促進黨員群眾良性互動。三是推行村幹部輪流坐班制度。如任城區每村每天至少有一名“兩委”班子成員在村級活動場所坐班辦公,為黨員群眾提供政策、村務等諮詢服務,處理矛盾糾紛,協調解決群眾實際困難和問題。
濟寧市實施“基層黨組織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打通了聯絡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取得了群眾歡迎、群眾受益、群眾認可的實際效果,推動了農村改革發展穩定。
黨章是黨的根本大法,是全黨必須遵循的總規矩。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要把黨章黨規和系列講話作為學習的基本內容。通過認真紮實的學習,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把黨的群眾路線作為安身立命的根本、行動的指南;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努力提升聯絡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最具幸福感城市貢獻力量。
堅持群眾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對黨員的根本要求。黨章明確規定,黨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發展和保護好群眾利益,是黨章賦予全體黨員的根本責任,黨除了維護好人民群眾的利益之外,沒有任何私利。因此,一切損害人民群眾利益的行為,都是黨章和黨規所不允許的。學習黨章、尊崇黨章,用黨章的規定規範言行,必須把群眾觀點放在首位,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謀福祉,為城鄉百姓全面過上小康生活而努力。
群眾觀點、群眾路線,是黨在長期革命鬥爭和經濟社會建設中的經驗總結。在解放戰爭時期,黨依靠人民群眾,推翻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在建設新中國的偉大事業中,黨廣泛團結和聯絡人民群眾,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偉大勝利。特別是黨的以來,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始終堅持群眾路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巨集偉目標,用新目標、新理念、新實踐緊緊將人民群眾的力量凝聚起來,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強大合力,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人民群眾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美好,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充分顯示出群眾路線的強大生命力。
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努力提升聯絡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首先必須密切聯絡群眾。要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拜人民群眾為師,感情上親近群眾,而不是高高在上,脫離群眾。要大力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工作能力,把服務群眾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想群眾之所想、幫群眾之所需、幹群眾之所盼,團結群眾、帶領群眾,使黨的主張、奮鬥目標符合群眾的根本利益,黨的要求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而要做到這些,就必須紮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著力解決一些黨員黨的意識淡化的問題,著力解決一些黨員宗旨觀念淡薄的問題,著力解決一些黨員精神不振的問題,著力解決一些黨員理想信念模糊動搖的問題,著力解決一些黨員道德行為不端的問題,著力解決黨員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只有堅持“六個著力”,“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才會有的放矢,變被動學為主動學、主動做,從而增強宗旨意識,提升聯絡服務群眾的能力,形成以學促幹、學乾結合、促進發展的強大合力,學習教育也才能收到實實在在的成效。
黨員強化宗旨意識聯絡服務群眾發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