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課學習心得體會
德育要注意教育。課程標準對我國的教育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接下來就跟著小編的腳步一起去看一下關於吧。
篇1
當代社會是個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教育要跟上時代的潮流就必須改革.課程改革正順應了時代的召喚,他為中國的教育帶來了生機與活力。
經過對"政治新課程標準"的學習,讓我深刻的體會到過去的教學大綱存在的種種問題.過去的教學大綱要求的太死,對政治的模式、知識點以及知識面都被一個框框僵化了,而且每節課所教的內容死板,必須在當節課完成。老師還必須將完成規定的知識範圍,並不重視學生是否能接受、是否能理解,學生完全是被動的聽課,留給學生討論、自己調研的空間極為有限。對學生的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忽視促進學生髮展的功能;評價單一,基本以書本知識為核心,採用紙筆考試,統一標準。這種評價方式嚴重製約了素質教育的推進,影響了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發展,用這種方式培養出的人,是難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現在的新課標強調充分利用現實情景和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物體進行教學,鼓勵學生從現實中發現深化理論知識。強調學生主動參與,讓他們在日常生活的接觸中,積累經驗,學習理論,昇華認知。只要學生能通過自己的實踐達到理解知識和應用知識的目的,未完成的可在課餘時間繼續.在教學上靈活機動,不必教死書,也不必死讀書.對學生成績及教學的評價也不必單一評價,不只限於筆試。
總得來說,政治新課程標準與以往政治教學大綱相比,在以下幾個方面有突出的特點:
一、以素質教育為宗旨,確定政治課程的目的:
二、以綜合能力培養為目的,設定課程內容與目標
三、重視課程實施者的重要作用,對教師提出具體要求
四、體現素質教育精神,建立新的評價體系
相信實施新課標後,在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國所推行的素質教育會上一個新的臺階。
篇2
通過學習政治新課標並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讓我對思想政治課程改革有了更深的認識,對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有了新的改變,以下是我我學習政治新課標的心得體會:
一、思想政治課程改革的背景
1、從客觀形勢的發展變化看:與時俱進
2、從課程自身存在的問題看:繁、難、偏、舊
3、從貫徹中央8號檔案精神看:搶抓機遇,乘勢而上
二、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把握課程的新理念
1、課程的性質
意義與價值
a.核心價值:這是一門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教育的課程。
b.基本內容:這是一門提高學生認識、理解和參與社會生活能力的課程。
c.培養目標:這是一門培養公民思想政治素質的課程。
功能定位
需要在學科課程的系統中把握。
需要在德育工作的系統中把握。
既要避免德育課程'學科化',又要避免德育工作'課程化'。
2、課程的基本理念
理念之一: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與把握時代特徵相統一
這是靈魂和本質要求
講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
強調以***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
強調貫徹'少而精,講管用的'原則。
強調立足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採用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
理念之二:加強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導與注重學生成長的特點相結合
這是實現課程目標針對性有效性的追求
所謂'引導' ,是出發點,就是要強調鮮明地提供正確的價值標準,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
所謂'特點',是著眼點,就是要強調遵循學生的學習和認知規律,把握好高中階段的成長特點。
所謂'結合',是著力點,就是要專注於貫徹'三貼近'的原則,切實回答'五個如何'等重要課題。
理念之三: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課程模組
這是課程內容整合科學性的追求
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於生活主題之中,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有機結合
既要保持與義務教育階段德育課程的銜接關係,又要區分與高校政治理論課程的遞進層次。
要基於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其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體現高中課程基礎性與選擇性的統一,既強調綜合素質的培養,又提供基於自主選擇的拓展性、應用性課程。
理念之四:加強課程實施的實踐性和開放性
這是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實施的追求
加強實踐環節,拓展教學空間。
面向現實生活,既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又引領'動腦'思考的過程。
不斷充實、拓展和更新課程資源。
師生之間,倡導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學生之間,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理念之五:建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機制
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排隊,而是為了促進學生髮展
探討對思想政治素質進行評價的途徑。
討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的方法。
探討學生、教師和家長共同參與評價的方式。
討多種多樣的評價形式。
學分認定:學時、過程***態度、表現、變化***、測試等,要擬定可行方案。
3、內容標準的解讀方法
通欄:用具有整合意義的主題表達一級內容目標,呈現課程的組織體系。
左欄:用行為目標的陳述方式表達二級內容目標,通過對內容目標的實施提出行為要求來呈現具體的內容標準;採用不同的行為動詞來表達操作過程***過程性***和預期表現***結果性***兩方面的要求;既反映特定知識的要求,更注重思想政治觀點的把握。具有指令性、規範性。行為主體是學生。
右欄:從內容要點的把握和教學活動的開展兩個方面,對相應內容目標的實施,做出'提示與建議'。具有指導性、開放性和選擇性。行為主體是教師。
例如,描述***行為動詞***幾種消費心理***條件***;比較***行為動詞***消費行為的差異***條件***;辨析***行為動詞***消費觀念的變化***條件***,樹立***行為動詞***正確的消費觀***預期表現***。
在行為目標陳述的句式中,有四個基本要素:行為主體、行為動詞、行為條件和預期表現。
又如,評述***行為動詞***遵循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典型案例***條件***,感受***行為動詞***經濟全球化程序***行為條件***,明確***行為動詞***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預期表現***。
表達結果性目標的行為動詞,更強調明確的指向;表達過程性目標的行為動詞,則往往是體驗性的。
三、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全面實現課程目標
目標分類:情感、態度、價值觀——思想政治觀點是主體;優先設定和實施的課程目標。
能力——認識能力和行為能力的發展;組織和呈現教學內容的主導。
知識——支撐全部課程目標實施的基礎;服從並服務於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三維目標緊密切聯絡,要正確處理,融為一體。
基本觀點確立的路線:——目標的意義從生活的主題中提煉——生活的主
題來自學生面對的問題——問題的內容通過思維活動來呈現——在思維活動中運用知識與技能——知識與技能支撐目標的意義
四、新教材的特點
1、基於案例的思路:
知識來自教師,來自教材。 強化教材的法規性質。***舊***
把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促使其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體現這一過程的方式,就是案例***新***
2、基於問題的思路 :
編寫教材的主要任務是把有關結論加以規範清楚、表達準確***舊***
編寫教材時要關注問題、引發問題、圍繞問題展開敘述,針對問題進行探討。***新***
3、基於情境的思路:
學科概念的表述和呈現,始終是編寫教材的中心環節。***舊***
模擬情境的設計和引入,應成為編寫教材至關重要的環節。***新***
五、新教材的突破
比較1
關注點:是否有明確、權威的定義。定義是否全面、嚴謹,合乎學科規範。
關注點:是否提供了思維路徑和空間。是否促使學生自己得出並表達結論。
比較2
學科知識***概念、術語、原理***+ 論證***觀點、結論***+ 例證***資料、事例***+ 活動設計 = 課文
***學科知識:概念、術語、原理+論證:觀點、結論+例證:資料、事例***× 活動設計 = 課文
比較3
適於接受性的教學程序:' 目標 —— 策略 —— 評價'
適於研究性的學習程序:'活動 —— 體驗 ——表現'
六、學習新課標後的思考:最切身的體會就是教師教育理念和師生角色的轉化!
1、教育理念的轉化
新課程要求教師確立新的教學觀,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慣性,使教學方式顯現多樣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師的概念中,教學就是講課,就是把書本知識傳遞給學生,把學生作為知識的“容器”進行灌輸,“填鴨式”教學是某些教師慣用的教學方法。在新的課程與教學改革中,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於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而不是知識的化身,以權威自居。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起輔導、幫助、引導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學生的控制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教學的目的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要通過討論、實驗、探究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應創設能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
2、要正確認識新的學習方式新的學習方式
主要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就是自己作為學習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責任,有助於弘揚主體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它強調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有助於形成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機,批判的思維品質和思考問題的習慣。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學習方式,能夠更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更能激發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力,更能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大力提倡這樣的新的學習方式,是現實的要求和未來的需要。
總之無論我們多麼習慣和喜歡從前的教學模式,無論有多大的艱難險阻,新課標已經為我們指明瞭新的方向,只有跟著新課標的方向,我們也才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帶者新課程改革濃濃的春意,沐浴創新教育縷縷陽光,花季的雨露和園丁的微笑一齊映進我的視野。新課程改革讓我體會到了教學的生命過程。
篇3
學習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工作中給我提出了極大的挑戰,作為一名一線的普通教師,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至始至終將課改的精神貫穿於我的教學之中。經過努力,漸漸地從陌生走向了熟悉,從戰戰兢兢走向了從容應對。對我來說,新課改是一場對話,一座平臺,更是一把邁向成功教育的鑰匙.
一、人教版教材的總體特點
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統領下,全國出現了多樣化的思想品德教材,人教版教材就是其中之一。其鮮明的特點表現在:
1.整個教材體現出先進的編寫理念。①基於“學習論”的德育觀,實現了“由培養論向學習論”的轉變,以幫助學生進行“道德學習”作為教材的主要功能。②基於“生活德育論”,教材走進學生生活。③充分體現當前德育改革的精神,以“主流價值觀引導與自主建構相結合”引領學生過健康的生活。④基於德育美育觀,教材圖文並茂,以美的方式呈現。
2.新穎的總體設計思路。教材根據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標,從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出發,圍繞成長中的我、我與他人、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係,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和國情教育等內容,注重動態教學過程與學生心理認識和行為的變化過程相統一,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
3.獨特的教材體系的構建。教材在結構上採用子模組系統連結方式,每個單元圍繞一個生活主題整合相關內容。
二、人教版教材帶來的教育理念轉變
理念是隱藏在教育行為背後的指導思想。人教版教材體現了新的課程理念,具體表現在:
1.以人為本的全面、和諧的發展觀。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關注教學目標的全面達成;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
2.迴歸生活的生態觀。以前課堂就是生活,現在生活就是課堂。生活即教育,學生生活經驗是教育的起點,是教育的背景。人教版《思想品德》課程關注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內容,基於“生活德育論”,教材走進了學生的生活。
3.教學是課程傳遞和執行的過程,也是課程創生與開發的過程。新課程認為,課程是教材、教師、學生與環境的整合。教師既是課程的實施者,也是課程的設計者。學生是學習者,也是課程的共造者。教師的教學觀應從“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轉變。將社會生活引入課堂,讓課堂走向社會生活。重要的不在於教師的“教”,而在於學生的“學”,以學為本,以學統教,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知識建構觀。
4.立足課堂並超越課堂,教學沒有在下課鈴響中結束。教師的角色應發生相應的變化,教師的角色應該是:合作者、學習者、研究者;組織者、發現者、反思者;引導者、欣賞者、創新者;參與者、開發者、促進者。
三、新課程教學引發的反思
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反思能使教師遠離平庸,教學成功=教學過程 反思;教師成長=教學經驗 反思。那麼我們應該反思什麼呢?
1.反思我們追求的思想品德課堂是什麼樣的課堂——體現正確的價值觀。根據思想品德的特點和課程標準,我們追求的課堂應是思想鮮明的課堂;應是思想理性的課堂;應是思想求真的課堂。
2.反思思想品德課應該怎樣迴歸真實的生活。要實現思想品德課真迴歸真實生活,我們應該改變傳統教學的弊端;建構科學的教學目標,即“三維統一的目標”;要呈現合適的教育內容,真誠面對學生世界。
3 .反思怎樣實現三維目標的統一。應樹立正確的教學任務觀,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從學生已知的經驗、個性特徵出發,建構交流平臺,關注學生的認知過程,讓學生體驗生活、體驗情感,從而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4.反思教師應怎樣與教材對話。教師應以課程標準為尺度認識和分析教材,以教材為藍本,理解和加工教材,以學生為根本,挖掘和構建教材,以自身個性為基礎,創造和開發教材。
5.反思如何使課堂洋溢美的光輝。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做到:寄情山水,豐富美感體驗;潛心藝術,提高審美情趣;閱讀美文,滋養美好品德;品味生活,陶冶美麗心靈。
6.反思思想品德課堂如何突出實踐的特點。課堂教學中應該著力抓好“找”、“評”、“做”、“演”、“動”這幾個環節。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注重學生親身體驗。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充分體現課堂教學“以學為本,以學統教”的實踐觀點。
總之,面對全新的課程,我們的觀念要更新,我們的角色要重新定位。過去的知識傳授者、“道德說教者”應轉變成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同時,面對新課程,讓我努力做一名虔誠的學習者。我擺正了心態,揮手告別過去,認認真真,真真正正地研究教學,以求自我專業的發展。
德育培訓學習心得體會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