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一生的主要成就與貢獻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8日

  王羲之在我國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他的書法被我國大多數人所臨摹。那麼,王羲之有什麼成就與貢獻呢?以下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的主要成就與貢獻,希望能幫到你。

  王羲之的書法成就

  中國的漢字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文字。不像其他民族的文字只具有語言符號的功能,漢字踏上了藝術美的方向,成為表達民族美感的工具。漢字的書法,舉世公認是最高的藝術。有人稱讚它“能顯出驚人的奇蹟,無色而具畫圖的爛燦,無聲而有音樂的和諧,引人欣賞,心暢神怡”。

  在中國書法史上,王羲之是個劃時代的巨匠。無論在生前還是死後,他都受到人們的尊崇,有“書聖”之譽。王羲之的書法成就,不僅在於他能備精諸體,集當時書法之大成,更在於他能自成一家,開創了獨特風格的王派書法。

  漢魏之際,中國書法藝術發展到一個光輝爛燦的階段。人們在漢隸、章草兩種書體之外,又創新了行書與楷書。此後,一些著名的書家蔡邕、張芝、鍾繇、樑皓、韋誕、衛覬.索靖等人應運而出,其中以鍾繇最為突出。他能寫隸、楷、行、草諸體,尤善楷書。鍾繇的書法風靡魏晉,在書苑中居統治地位,王羲之的家族以善書稱著,王導於喪亂之際,猶攜鍾繇的《宣示枯***自隨。據《述書賦》記載,東晉書家中的“八王”,琅琊王氏一門共佔六位。

  這種時代與家風,使王羲之自幼受到薰陶。他七歲開始學習書法,啟蒙老師即是叔父王廙。王廙工章楷,筆力效法鍾繇。十一歲時,王羲之在父親王曠的枕中發現前人撰寫的筆論,私下裡取出閱讀。父親知道後,告訴他說:“現在你年紀尚小,不能理解運筆的法則。等到長大後,我再教你。”王羲之不以為然,他說:“我願意早一點知道,若等長大,那就遲了。”父親只好大致地給他講解了筆論的要點,而王羲之卻已心領神會,從此學力日進。著名的書家衛夫人看到他的字,感低地說:“這孩子一定是學過《用筆訣》的。我看他的筆法十分老成,將來一定能超過我的。”衛夫人名鑠,名書家衛瓘之女,李矩妻。衛鑠師法鍾繇,聲譽極高。由於喜愛王羲之,衛鑠把他收在門下為徒。

  王羲之長大以後,閱歷漸廣,特別是看到李斯的《峰山碑》、蔡邕的三體石經、張旭的《華嶽碑》以及鍾繇的《宣示帖》真跡後,遂改變初學,博採眾家之長,試圖另闢蹊徑,創出自己的書法風格。最初,他的字並不是最好的,庾翼的字就遠勝於他。經過勤學苦練,用心鑽研,王羲之終於熔各家於一爐,篆、隸、草、行、楷各種書體,均有很深的造詣。特別是到中晚年時期,一變質樸的書風,揮灑出一種遒媚勁健、端秀清新的華貴書體,一躍而為一代宗師。

  東晉時期,隸、草、行、楷各體均已大備,比較而言,行、楷因是後出,尚未成熟。王羲之把它們向前推進變化,在書法史上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王羲之的主要貢獻,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開闢了草楷相結合的書法發展道路。當時諸體具備,或以繼承為主,不變舊法,仍以隸法寫楷,即是所謂隸楷***今隸***;或是推陳出新,發展草楷結合的行書。王羲之選擇的是後一種道路。它符合書法發展規律,便捷易識,在繼承前人書法精華的基礎上大膽變化,是書法的實用性和藝術完美性的結合,併成為隋唐以來書法發展的主流。第二是創造了富有表現力的書寫方法。書法是一種形象藝術,如果平板少變就會喪失生命力。王羲之備精諸體,嫻熟各家筆法,在此基礎上大膽地對傳統性的程式筆法進行改革,使其絢麗異常、豐富多彩。他以不斷變化書態和表現不同的手法,避免了千篇一律。唐人李嗣真在《書後品》中驚歎“羲之萬字不同”,確實抓住了王氏變化多端的書體特點。

  王羲之的書法受到人們的承認和喜愛,逐漸取代鍾書而大行於世。庾翼見到王羲之用章草寫給其兄的信,深為折服,嘆息不已,親自寫信給他說:“我過去有草聖大家張芝的十張章草帖。南渡時丟失了,以為從此再也見不到這樣好的字了。看到你的章草,寫得如此神采動人,使我感覺舊帖又回到了我的面前。”王羲之的書帖墨跡,逐漸被人們視為珍寶。有一次,王羲之到門生家做客,門生設佳餚款待他,殷勤備至。王羲之想以書相報,見室內有一架木幾,非常光滑白淨,於是提筆便寫。其書真草相半,瀟灑飄逸,門生欣喜若狂。為感酬先生,門生親自送羲之回郡。回來時,門生髮現字跡竟被父親刮掉了,懊恨之極,難過了很長時間。另有一次,王羲之在戢山看見一賣扇子的老婦人生意清淡。他走近扇子攤,在一些扇子上面寫了點字。看到老婦人面現慍色,王羲之笑著解釋說:“你就說這是王右軍的字,每把扇一百錢。”老婦人半信半疑,照著辦了,果然被眾人一搶而光。王羲之性愛鵝。他聽說一家養的鵝極善鳴叫,便興致勃勃地去看。不料,那家人為得到王羲之的字,竟然把鵝殺掉做成了款待他的菜,搞得他哭笑不得。山陰縣一道士也養有幾隻鵝。王羲之求購,道士講:“如果你肯為我抄篇《道德經》,這群鵝便白送給你。”

  王羲之對自己的書法成就頗自負,自稱:“我的字與鍾繇相比,不相上下;而張芝的宇,則要排在我之後了。”他寫信給別人說:“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我也這樣下過死功夫,怎麼會落在他的後面?”

  王羲之的真跡沒有能保留到今天。存世的主要是他書跡的刻本或幕本。他所寫的楷書,以《黃庭經》、《樂毅帖》等最有名,行書以《快雪時晴帖》、《蘭亭集序》、《喪亂帖》最出色,草書則以《十七帖》最傳神。其中《蘭亭集序》被後人稱作天下第一行書。當然,關於這一帖的真偽,還是個有爭議的間題。

  王羲之對中國書法藝術的貢獻

  中國的方塊字,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字型,正是這獨一無二的方塊字造就了無數的書法藝術家。從古至今書法名家輩出,酷好書法的文人志士們已經把我國這門獨特的書法藝術發揮到了淋淋盡致的境地,才使我們的藝術瑰寶源遠流長。我國的方塊字實用與審美交相輝映,真實地記錄著書法藝術的美學與理論的特點。中國書法藝術不但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世界人民的瑰寶,是人類的共同財富,擁有永久性的藝術生命力和藝術魅力。

  書法作為中國傳統藝術的精華之一,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受教育的權利有少數統治者壟斷,因此,書法早期的情形就大不一樣,從早期的甲骨文就可以知道,有條件使用文字的總是極少數代神靈而言的巫史。這就給文字本身蒙上了一種神祕感。從早期的甲骨文和秦朝的秦篆***小篆***到後來的隸書,又發展為章草、楷書、今草等。書法藝術的產生和發展是從無到有,從簡單到複雜的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在這極其漫長的歷史程序中,我們的先賢們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對文字有了重新認知,歷代書法酷好者們把規整的方塊字按著自己的意念去書寫,隨著時間的推移,書法家們逐漸把實用的文字逐漸演變併成為一種美學藝術,讓人在輕鬆自然中獲得藝術的薰陶與情趣。

  中國書法源遠流長,而在書法歷史長河中,真正意義上的書法美學體系和規律的總結者建立者應該是王羲之。文字發展到魏晉時代,書法早已脫離了單純的書面文字的功用,變為傳達書家個人魅力的理想載體,這時王羲之的出現,可以說是開闢了表現個人風格的新紀元。

  王羲之出生在世家大族,在上層統治階級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而這些外在的條件,王羲之卻看得很輕,他有名士風度,他敢於蔑視封建禮教,把個人的才情作為最珍視的物件,王羲之對國家意志的樊籬做出了革命性突破。他在創作自己的書作時,沒有“書同文”的大統一的政治使命在身,他關心的是個人存在的終極意義。魏晉南北朝時代是書法藝術發展的鼎盛時期,王羲之在這鼎盛時期得到藝術的灌溉,成位古今書法藝術的一位巨匠。

  王羲之不但是書法家,而且還是一位偉大的書法革新家,王羲之在書法傳承中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他的書法具有古質的風格,唐張懷瓘稱之為“耀文含質”,“動必中庸”。在王羲之以前,漢字書體上承漢魏,已開啟今體草、行、楷書的體式,但以鍾繇、張芝為代表的書體,尚未脫盡隸意,稚拙古樸。王羲之則順應書體發展的趨勢,引入時代審美意趣,在精研鍾、張書體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改革。他將前人在書法理論和實踐上所取得的成就加以總結、消化、吸收、創新,形成了一整套的揭示書法技法和理論內在規律的美學思想和體系,進而形成了一般的理論層面和技法層面上的規律。王羲之還廣泛地從漢魏以來群眾的書法作品中汲取有益的養分,把散見於前代和當世的書法作品中的創作性因素集中起來,經過提純、總結和藝術加工,融合統一在自己新的藝術創造之中,他把漢字書寫從實用引入到一種注重技法,講究情趣的境界。王羲之兼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自此標誌著書法家不僅發現書法美,而且能表現書法美。因此也創造了最富有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

  王羲之書法主要特點是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美輪美奐,是極具有美的觀賞性的。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賦》中:“翩如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鬆。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一句來讚美一句來王羲之的書法之美。

  王羲之不僅是一位書法家,而且是一位文學家,他的文學造詣很高,他的《蘭亭序》文采飛揚,是文學的經典之作,也是書法史上一段千古傳奇故事: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 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友人謝安、孫綽等41人,在山陰蘭亭行“修褉”盛會,其間諸人流觴飲酒,賦詩酬唱,暢敘情懷。酒至半酣,王羲之已經醉眼朦朧中被友人們要求把當晚的聚會情形書寫下來,是王羲之乘著酒興提筆在蠶紙上暢意揮毫,一氣呵成,千古奇書《蘭亭序》就此誕生。第二天,王羲之酒醒後,看到桌上的《蘭亭序》,就想將《蘭亭序》重書一遍,於是伏案揮毫把原文重寫了一遍,寫完後他看過來瞧過去,卻自感不如原文精妙。他有些不相信,一連重書幾遍,仍然不得原文的精華,自己也嘆為不可企及。看來書法創作和其他文藝創作一樣,是有其偶然性的。在一特定的氛圍、條件下產生的特殊的藝術效果,就是再重複一遍也很難再現原來的面貌、精華。

  《蘭亭序》作為這次雅集的序文,其文心與書藝,都體現了晉人的風骨,是中國文人對人世和自然的感悟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從序文傳達的深沉的歷史感,我們可以想象當時知識分子內心的苦悶。這種“人生不滿百,卻懷千歲憂”的憂患意識,的確使“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而他乘興所做的這篇傑作,也因此成為千古絕唱,字字精妙無比,若有神助。行筆輕重疾徐,迭宕起伏;筆斷意連,法度謹嚴。結體欹正相間,遒媚勁健,長短配合,疏密相間,深得似欹反正、若斷還連之妙。由此,這篇傑作,奠定了妍美流變的新體行書風格,後經千百年的發展而未有大變,顯示了它既深且巨的影響所在。

  王羲之一生對藝術執著追求,孜孜不倦,精益求精,不斷地創新改體,立志超越前人、超越同輩、超越自我。經過幾十年奮鬥與努力,他的書法藝術終於在東晉一枝獨秀,在書法史上獨領風騷,被後人譽為“書聖”。而王羲之的書法理論和作品之所以至今還是我們學習書法的最佳理論支撐和臨摹範本,就是因為王羲之的書法美學體系總結並揭示了書法藝術自身所固有的本質的內在的規律,對於後人學習和研究書法藝術起到了普遍的指導作用,理論和作品指導作用,具有很強的代表性。

  在把王羲之書法推向輝煌的過程中,唐太宗李世民功不可沒。隋唐統一全國後,我們從視覺領域看到了中國封建文化高度繁榮,它一方面依靠空前強盛的經濟實力,使朝廷和民眾在豐衣足食的條件下,進行精神產品的創造。可是人們要尋找自己沒有的東西,就要求是全國性質的而不是地方性的代表風格。這時晉人的書法就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與興趣,古今書法藝術名家雖然很多,但是在書法領域裡,晉人的書藝有其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尤其是引起了唐太宗李世民對“二王”的鐘愛,現在所見的王羲之書跡,絕大多數是由唐太宗組織摹手臨制的。不但唐太宗自己身體力行,心摹手追,唯“大王”之字為是,而當時的書法家諸遂良、虞世南、歐陽詢等都是從這一路風格出來的。唐太宗不但號召士大夫階層習作王羲之書法,還又設書學,以書判取士,楷書為重,由此形成唐代書家狂熱追求“二王”的熱潮。統治者的個人愛好,可以說他所帶動的書法發展的力量是強大的,不可估量的。唐太宗提倡大王,旨在顯示帝王本人的眼力和趣味,所謂“心正筆正”的個性表現說,在一代君王的觀念中確立了書法在視覺藝術中的至尊地位。有了帝王的推崇,使王羲之的書法藝術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輝煌,成為文士們爭相效仿的典範。

  現今,王羲之傳世墨跡,廖若星辰,真跡無一留存。雖然真跡沒有了,但遺留下來的摹本傳世種類很多,這些摹本墨跡也都是各朝代著名書法大家的摹本,還是有王羲之的神韻精髓之處。讓人惋惜的是,唐太宗對王羲之書法的喜歡到了痴迷的境界,人所共知造詣最高的《蘭亭序》隨唐太宗一起入昭陵殉葬。現傳世的《蘭亭序》已非王羲之真跡。

  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書《黃庭經》、《樂毅論》、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蘭亭集序》、《初月帖》等。大家都知道,在此就不再多說。《蘭亭集序》是他一生中的典峰之作,以後的作品都沒有超過《蘭亭集序》的藝術水準,《蘭亭集序》為歷代書法家所敬仰,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是率先把中國書法藝術從實用功利的目的中解放出來的人,而他選擇書法作為個性表現的最佳形式,有力地說明在中國文化傳統中的主導作用。由於最高統治階層對王字的推崇,發展出了北宋以後的“帖學運動”,以擴大王羲之的影響。從“帖學”可以說明視覺文化在普及過程中的利弊得失,他們和王羲之本人已無關係。不管人們離王字的真跡有多遠,王羲之已經成為晉人書法的化身,成為後來每個喜歡書法藝術的人的理想偶像。

  王羲之不僅完成了漢字書體的定型,而且完成了中國書法藝術變質為妍的重大轉變。王羲之的書法對古今中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王羲之的書法藝術是人類的共同財富,王羲之的書法不僅在國內,而且在海外也受到人們的喜愛和崇拜。隨著中國政治、文化的高度發達,國外颳起了一股“中國風”,“中國味的新風尚”。隨著中外文化藝術交流的發展,中國書法在世界上影響越來越大,書法藝術引起外國人的極大興趣,因此,國外對我國書法藝術的研究不斷掀起高潮。在日本、韓國及東南亞等國研究中國書法的學者對王羲之一直是頂禮膜拜,奉若神靈。而且有相當多的人是寫“王書”的高手或研究家。書法藝術不僅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瑰寶,具有不朽的魅力,而且在世界書法史上也享有不朽的地位,為世界上眾多的國家、眾多的民族所喜愛,在世界上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日本、韓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對中國書法藝術都十分推崇。由此可見中國書法不僅大受歡迎,而且得到廣泛而且深入的研究。

  天下第一行書的書法介紹

  《蘭亭序》晉朝人叫《臨河序》,後人又稱為《修禊序》、《禊帖》、《蘭亭詩序》,計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據說,東晉永和九年***公元三五三年***三月三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山陰蘭亭流觴飲酒,賦詩唱和。王羲之面對良辰美景、高朋摯友,用蠶繭紙、鼠須筆,乘興寫下了這篇“遒媚勁健,絕代更無”的序文,王羲之回家後又重寫了數十遍,皆不如原稿,所以他自己也特別愛重,交付子孫傳藏,傳至王羲之七世孫智永,無嗣,交弟子辯才儲存,唐太宗李世民酷愛王羲之書法,千方百計得到了《蘭亭序》,常常“置之座側,朝夕觀覽”。貞觀十年***公元六三六年***,讓馮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等書家摹拓十本以賜近臣,死後把真跡帶進昭陵作為陪葬品。所以我們至今已經無法看到《蘭亭序》的真跡,只能看到下真跡一等的唐摹本。唐摹本中最逼真的是馮承素摹本,因帖前後印有唐中宗李顯年號“神龍”各半之印,故又稱為“神龍本”。郭天賜謂“神龍本”“筆法秀逸,墨彩豔發,奇麗超絕,動心駭目”。

  《蘭亭序》結體欹側多姿,錯落有致,千變萬化,曲盡其態,帖中二十個“之”字皆別具姿態,無一雷同。用筆以中鋒立骨,側筆取妍,有時藏蘊含蓄,有時鋒芒畢露。尤其是章法,從頭至尾,筆意顧盼,朝向偃仰,疏朗通透,形斷意連,氣韻生動,風神瀟灑,所以明末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說:“右軍《蘭亭序》章法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大或小,隨手所出,皆入法則,所以為神品也。”最難能可貴的是,從《蘭亭序》那“不激不厲”的風格中,蘊藏著作者圓熟的筆墨技巧、深厚的傳統功力、廣博的文化素養和高尚的藝術情操。
 

王羲之的藝術風格
王羲之的重要經歷
相關知識
王羲之一生的主要成就與貢獻
王羲之的主要成就
法國哲學家伏爾泰的主要成就
阮咸的主要成就
畫家韓幹的主要成就是什麼
達芬奇的主要成就是什麼
魯本斯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水蛭的主要成分與功效
桃膠的主要成分與作用有哪些
麥克斯韋的主要成就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