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是怎麼死的
戴望舒是一個愛國主義戰士,還是非常著名的詩人,翻譯家,他的代表作《雨巷》,那他是怎麼死的呢?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戴望舒之死,希望對你有幫助。
戴望舒之死
1949年初,戰爭到了最後時期,戴望舒人在香港,總是聽到人民解放軍即將勝利的訊息。由於他曾經蒙受了侵日的不白之冤,他決定回到北方,洗清自己的嫌疑。當時好友卞之琳也由英國返回國內,在香港下機,戴望舒知道之後,約他一起回北京,當時香港的朋友擔心他的安全,勸他不要去,但是戴望舒說:“我思念故土的心一刻都沒法停留,我要回到北方,死的時候也能光榮一點。”於是友人不再相勸,戴望舒拖著病體和卞之琳回到了北京,回到北京沒多久的戴望舒便死了。
回到北京之後戴望舒,因為他詩人的名氣和才華,他被安排到了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國際新聞局工作,主要乾的也是戴望舒對口的法文翻譯。能夠獲得這個工作,戴望舒很是欣慰,他決定改變以前的生活和寫作方式。但是生活出現轉機,身體卻每況愈下。北方寒冷的天氣讓他的哮喘越發嚴重,上個樓梯都要不斷地喘氣。他的醫生建議他做手術,他也聽從了,但是並未見好轉。由於手中忙著《論人民民主專政》的法文翻譯工作,他提前出院,自己給自己注射***。為了能夠早日好轉,他加大了劑量,1950年2月28日上午,戴望舒因藥物中毒離開人世。
戴望舒和穆麗娟的故事
穆麗娟是戴望舒的第二個女人,1935年,戴望舒從法國歸來,他的初戀施絳年移情別戀,這讓他承受了莫大的痛苦。為了能夠讓他從痛苦中走出來,好友穆時英將自己的妹妹穆麗娟介紹給了戴望舒,戴望舒和妻子穆麗娟不久成婚。
1935年4月,春暖花開,回到上海的戴望舒再也沒法住在施蟄存家裡了,他搬到了穆時英附近的公寓。對於戴望舒的感情遭遇,好友深表同情,為了能夠讓這個詩人從絕境中走出,穆時英很仗義的說:“你不要這樣氣餒,施蟄存有個妹妹,我也有啊,而且我妹妹穆麗娟比她還漂亮。”有了穆時英的牽線搭橋,戴望舒見到了穆麗娟。第一眼見到穆麗娟,他以為自己遇到了《雨巷》中的女子,像柔弱的丁香花。
當年冬季,兩人在上海成婚,雖然戴望舒比穆麗娟大了十三歲,但是穆麗娟仍然愛上了戴望舒,併為他生了一個女兒。由於時局變化,兩人不得不到了香港避難。
戴望舒和妻子穆麗娟在香港住在林泉居,依山而建,鳥語花香,恩愛的一家人本應愜意棲息。戴望舒請了兩個保姆,一個帶孩子,一個做飯,他和穆麗娟學學英語,看看電影,辦辦沙龍,讓林泉居成為當時香港文人的聚集地。但是這個讓人羨慕的三口之家卻沒有繼續走下去,根源就是戴望舒是一個沉浸在詩文中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過問家中事,與穆麗娟的交流也很少。因為戴望舒扣了穆時英的奔喪電報,穆麗娟一氣之下回上海,帶著女兒,離開了性格不合適的丈夫,戴望舒和妻子穆麗娟最終離婚。
戴望舒楊靜的故事
戰爭的硝煙蔓延到了香港之後,戴望舒作為一個抗日愛國人士,被捕入獄,在獄中經歷了老虎凳辣椒水的酷刑。戴望舒在好友的營救下出獄,但是此時一身病,為了養病他住在葉靈鳳家,在休養期間,認識了做印務員的楊靜,這是戴望舒生命中的第三個女人。
戴望舒和楊靜之間的年齡相差20歲,楊靜是一個特別有主意的人,她喜歡上了戴望舒,不管自己才16歲的幼小年紀和父母的強力反對,兩人衝破層層阻力結婚了。
新婚初期,戴望舒和楊靜的感情還是很穩定的,這個小巧的江南女子給了戴望舒生命中的另一種靈動。但是楊靜畢竟年輕,她是一個任性好動的女子,但是戴望舒已經不是激情四射的年輕人了,他更希望有一種穩定的生活方式,就像林泉居一樣。婚前的缺乏瞭解還是讓戴望舒個楊靜產生了裂痕。
楊靜是一個不能共患難的人,當時在香港的戴望舒寫詩做編輯,有著不菲的收入,家中豐衣足食,有房有車,這給了楊靜很大的滿足。兩個女兒相繼出世,兩人卻總是因為瑣事吵架。1946年,楊靜和戴望舒回了上海,這時候戴望舒的收入急劇下降,戴望舒在獄中落下的病情加重,他寧死不屈的名節還被別人誤會。這個時候楊靜不僅沒有盡到一個妻子的責任和義務,她居然紅杏出牆,和一個年輕男子混跡在一起。楊靜最終絕情而去,兩人離婚,兩個女兒一人一個。
徐志摩的愛情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