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人生哲理的文章
人生是一門學問,人生中蘊含著很多哲理,需要我們弄清,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人生,莫要如此執著
看完《林微因傳》,觸動我的並非是人人交口稱讚的林微因,而是她的仰慕者金嶽霖。他對林微因的用情令人欽佩、感嘆和酸楚。掩卷之際,心中不免唏噓:一個著名的哲學家、邏輯學家,一個儀表堂堂,極富紳士氣度的男人,卻為了林徽因一直終身不娶,不離不棄,始終如一。那種愛,何等深刻,何等執著,但更讓人心生遺憾。
其實,人生,莫要如此執著。
對林微因生命中的三個男人,誰能對其愛深愛淺進行評議?都是愛得那麼真摯,那麼深沉。但徐志摩儘管為愛可以拋棄一切,可他依然能不管不顧和陸小曼愛得那麼熱烈,雖然陸小曼始終代替不了林徽因,可他就是這樣愛了。樑思成可以說是呵護、愛戀林微因一生的身邊人,但在林微因離世之後,樑思成又很快迎娶了他的學生。只有金嶽霖,一生一世,對林微因終身陪伴,就連她死後亦守著她的魂魄,沒有絲毫的辜負。
金嶽霖晚年的一段記錄更讓人感嘆。據說五十年代末的一天,金嶽霖把好友請去吃飯,沒有說明理由,好友也不知何故,席間一半,金嶽霖站起身來說,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聞聽此言,望著這位終身未娶的老者,無人不默默落淚。
也許,對於金嶽霖而言,能夠陪伴在林徽因身邊,看她容顏,聽她言語就是一種幸福。只是,如此幸福,終究令人心痛。幸福的愛,美麗的情,應該是雙方共同付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非一方默默奉獻。
樑思成的續絃林洙女士有過這樣的描述:一次林徽因哭喪著臉對樑思成說,她苦惱極了,因為自己同時愛上了兩個人,不知如何是好。樑思成矛盾痛苦至極,苦思一夜,比較了金嶽霖優於自己的地方,他終於告訴妻子: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選擇金嶽霖,祝他們永遠幸福。林徽因又原原本本把一切告訴了金嶽霖。金嶽霖的回答更是率直坦誠得令凡人驚異:“看來思成是真正愛你的。我不能去傷害一個真正愛你的人。我應該退出。”
由此,可以更進一步窺見金嶽霖坦蕩的胸懷,無私的愛。我更希望有著江南才女之稱的林微因能違心趕跑金嶽霖,讓他徹底離開她去追尋自己的幸福。可柔情似水,冷靜睿智的林微因從不辜負任何一個春天,她的生命總是蒼翠蔥蘢,而這,又正是金嶽霖痴迷之處。
在林徽因的眼裡金嶽霖更像是一位親人,只要他在她就會安心。長期以來,他們一直是毗鄰而居,常常是各踞一幢房子的前後進。金嶽霖就這樣心甘情願地默默地守護著心中至愛的女子,用上自己一生的光陰。
都說人間有痴情,可痴情如金嶽霖這般的又有幾人?在加以讚歎之餘,我更想說:人生,莫要如此執著。在給別人幸福的同時,也別疏忽自己,委屈自己。人生,還有另一種方式的陪伴和祝福。
:做人必須要有的兩種心境
一是對生活要有敬畏,而不要什麼時候對生活都無所謂。
生活呈現給不同人的樣子是不同的,有人生下來就在極好的家庭中,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父母在他的成長期已經自覺地幫他把人生修正好了,一路小學中學大學,然後按父母設計好的路線往前走,人生基本呈順境狀。他們體會不到貧窮,體會不到金錢對人生的壓迫感與打擊感。甚至對金錢沒有態度,因為他們的生活中從來不會缺錢。當然,也體會不到人情冷暖,體會不到生活的殘酷與嚴峻,因為父母的成功已讓他成為世界的中心,一切都會圍繞他轉,世界在他眼裡什麼時候都是陽光充足,四處充滿笑臉。
而對大多數窮寒家庭出生的人來說,生活則完全是另外一種呈現。我記得自己在上大學時,幾乎吃不飽肚子,不得不拿自己的細糧票去換班裡女生的粗糧票,而那個時候我們一月只有23斤細糧,一天不足一斤,放在今天或許還嫌多,但在那個年代,人的肚子幾乎是靠主食來填飽的。所以那個年代給我留下的印象不只是飢餓,還有成長中的不公平,還有人與人之間天生俱來的差距與不平等。所以我一生都不會認為人與人之間有完全意義的公平、平等存在,那完全是一種對殘酷生活不負責任的說法,一種不切實際的妄想。在不平等中努力去做好自己,實現自己有限的夢想,將自己的人生儘量打造得像點樣子,這才是出身低寒者應該有的人生態度。
二是要有一顆善良之心,不要處處抱以冷漠或麻木
這個世界越來越冷漠也越來越無恥,冷漠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有人與世界的關係。在我們眼裡,人與人之間是危險的,不可信任的。人與世界是對立的,有時甚至是不可調和的。打小我們就受到教育,天天被強行灌輸進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不要被陌生人的笑臉所迷惑,不要輕易去相信誰,更不要隨便相信這個世界。拒絕和懷疑是我們文化的主流,溫暖和靠近則成了一種奢侈。於是我們對世界總抱以猜測和質疑,我們篤信人情冷暖,笑臉虛假。我們所堅持的也是對我們傷害最重的,以至於今天,我們已經無法對這個世界抱以微笑,無法對同類暢開心靈,暢開溫暖。我們的善良被關起來,成了困在我們內心的獸。而放出去四處咬人的,卻是冷漠、麻木、過度的自私與無所不在的猜疑。
真的,多點善良,多給別人點溫暖,少點冷漠與自私,世界就會變成另番樣子。說到底世界是因我們的態度而改變著態度,世界也是因我們每一顆心的暢通而變得暢通。
:年輕人,別老想著突破自我
有個小朋友給我發訊息,Ta先問我人際關係到底重不重要,然後又問:木頭姐,智商和情商不高的人,到底能不能突破自己?
從我個人角度出發的話,標準答案是這樣的:
人際關係能處理好當然好,暫時處理不好也不要過多煩惱;
智商和情商很差的人不多,大部分人是中等水平。突破自己是什麼意思?是要把自己變成另外一個樣子嗎,從內向變得外向,從善談變得沉穩,這樣嗎?!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我建議,還是不要突破自己了。你現在就挺好的。
說實話,我認為大部分人都很難突破自我,超越自己。
而那些什麼“戰勝自我”、“超越自己”基本上都是在打雞血,給你一對已經功成名就的人的例子,給你說他們就是超越了自我才成功的;
你跟著喊幾句口號,熱血沸騰,激動幾天之後又故態復萌,該偷懶偷懶,該拖延拖延,該內向內向,該浮躁浮躁,解決不了問題。
如果你對現在的自己不夠滿意,你要做的不是改變或突破自己,而是要嘗試著找一些方法,做一些事情,讓自己變得更好一點,成為那個所謂最好的自己。
等你變成了你自己喜歡的樣子了,你想的就不是如何突破自己了,你會發現你很喜歡你自己,從個性到性格,從為人處世到言談舉止,你變得有自信,變得更開闊。
你發現自己挺好的,根本不需要突破。
從前讀過太多勵志偶像的故事了,說他們克服了性格上的弱點,戰勝了天生的軟肋,成就了一番偉業,名垂青史。
比如說有個人口吃,他就拼命地練習演講技巧,然後成了一個非常卓越的演講大師。這種故事看的時候激動人心,讀的時候令人嚮往:哇,只要我願意,我也可以戰勝自己,完全成為另外一個人,成就一番偉業!
講真,我們大部分人很難實現這種質的飛躍,這種恆心、毅力和堅持,不是常人所能及;而且質的飛躍看似一瞬,實則是特別漫長的過程,充滿了跌宕起伏,更有很多晦澀曲折,灰心喪氣,恨不得分分鐘舉手投降都是有的。
譬如《國王的演講》裡的國王喬治六世,他本來沒打算要當國王的,是因為哥哥愛德華八世不愛江山愛美人,他被推到了國王的座位上。
作為一國之君要公開演講,而且他兒時因為口吃備受父親輕視,這一切都逼著口吃的他去改變——外力的作用實際上大於他內心的動力,迫不得已而為之。
十幾歲的時候,我特別渴望能夠變成一個伶俐聰慧性格溫順廣受歡迎的女孩,有幾個孩子不希望自己這樣呢?
但我有內斂、靦腆的一面,見了生人不好意思說話,不熟的人也不好意思,陌生環境裡我會尷尬得六神無主,沒有存在感,又裝作誰都不care的樣子。
所以,多麼希望能夠突破自己個性中這種令人厭惡的部分啊,希望自己能夠左右逢源,長袖善舞。
可是這種改變非常痛苦,你要強迫自己說很多你不想說也不願意說的話,強迫自己跟不喜歡的人打交道因為你想有個好人緣啊,你要強迫自己隱藏自己的個性,而變成一個沒有稜角的溫潤的棉花團兒……
我每次在盤點一個學期整體表現,發現不盡如人意後,就決定要“突破自己”;可是每次開學不到一個周,我就繳械投降:算了吧算了吧,我還是該幹嘛幹嘛吧,強行改變自己的個性,拗出連自己都不認識的姿態,自己很累別人看著也很彆扭啊。
所以,就這樣吧。
從十六七歲到現在,將近二十年裡,我個性裡的東西其實沒怎麼改變,還是有一部分很靦腆很內向,見了人生不愛說話,在陌生的環境裡會覺得尷尬;
而另一方面,我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兒做得一點點好起來,看著自己一點點成長,這種感覺真的很好啊,讓我慢慢相信“我不錯啊,我挺喜歡我自己啊,你喜歡就喜歡,不喜歡我就拉倒啊”。
沒錯啊,變得自信了。
當你變得自信,性格中原來那些你認為是負面的因子,就會慢慢消失不見,你可能還是內斂的,但你不會因為自卑而不發一言;你可能還是個性很強,但你不會在失敗的時候把所有的問題都推給你的個性——有個性多好啊,世界上平庸的人那麼多,就缺你這種有個性的呢。
突破自己非常非常難,但是讓自己變得好一點卻並不難——做你喜歡的事情啊,努力讓自己生活得更好啊,工作儘量做到你能力內的最好,你越來越多擁有美好,你對自己的那些質疑、不確定甚至厭惡就會少很多。
小朋友們特別愛問的問題,不是如何突破自己,就是怎麼改變命運。
你們的問題都太大了。
看上去恨不得人人都成為喬布斯或者馬雲,恨不得一個個都要飛上枝頭變鳳凰,至少也得衣錦還鄉光耀門楣。
心懷大志當然是好的。但我還是建議:從做好一點小事兒開始,從把自己變得更好一點開始,從漸漸成為喜歡的自己開始。
你在這條路上越走越會感受到,漸漸充滿自信,漸漸內心廣闊,漸漸有自己對成功的理解,漸漸擁有對幸福的深入理解……真的是這樣。
有時候我也會想,我到底算不算是改變了命運?
我覺得我算啊。
我實現了小時候的夢想啊,我寫字,出書,有時間和能力去旅行,買我喜歡的東西,和我喜歡的朋友交往,最最重要的是,我擁有自己喜歡的生活,這就是成功和幸福啊。
這不就是改變了命運嗎?
而這個過程中,我並沒有真正突破自我啊。我的個性跟從前相差無幾,心境卻截然不同。
這些年做的事,讀的書,一點點都滲透進了生命裡,儘管沒有突破自我,可也在變得更好不是嗎?!
所以,年輕人,別老想著突破自我,也別總想著做什麼豐功偉業。
先把眼前的事兒做好再說,學好你一直唸叨想學的英語,做好你手頭的這份實習工作,想寫東西就趕緊開啟電腦開始寫別隻是嘴上說說……
明明你需要的不是突破自我的方法,而是放下過多想法拾起一點小事兒認真做好的勇氣罷了。
致高三的勵志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