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穿的白大褂如何清洗
醫生、教授、實驗室工作人員......這些職業好像都需要經常穿白大褂工作。白大褂的確看上去很高大上的樣子,但是又長又容易髒,你知道這些白大褂怎麼洗白的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白大褂怎麼洗白,希望能幫到你。
?
1、84 消毒液和水以1:20 的比例配製成溶液,將“白大褂”浸泡過夜後, 再進行常規清洗,晾乾。
2、 如果選用漂白液,同樣還可以採用這個方法來清洗實驗服了。 錳酸鉀和草酸結合使用 高錳酸鉀***K2MnO4***,也叫灰錳氧、PP 粉,是一種常見的強氧化劑,常溫下為紫黑色片狀晶體,常用來殺菌消毒,在實驗室和醫藥方面比較常用。
3、將“白大褂”在水中浸溼,加入高錳酸鉀***一件衣服5 克即可***,浸 泡10~15 鍾後,我們會看到櫻桃紅色的實驗服上面有斑斑點點,不用擔心,繼續 往下做就是了。用清水洗幾次後就可以加入草酸了,這時就會看到那些櫻桃紅色 和斑點都不見了,繼續搓洗,再用清水洗幾次。
醫生為什麼要穿白大褂?手術服怎麼又是藍色的?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醫生要穿白大褂?進了手術室怎麼又換成藍色或綠色的?
灰長袍到白大褂:從保護醫生到保護病人
在 20 世紀前,歐美醫生的穿著都很紳士。戴著高聳禮帽,穿著灰色長袍,穿行於早期的醫院裡。那個時候,現代微生物學與消毒的概念尚未建立,醫生的這身打扮完全是為了「保護自己」——避免血跡、灰塵等汙染藏在長袍下面的衣服。灰色的長袍,也可以讓汙漬不那麼明顯。
而在中世紀的歐洲,醫生們還會佩戴「鳥嘴面具」,一身從頭到腳的灰色或黑色長袍,看上有點兒嚇人,卻是人類與瘟疫鬥爭的歷史見證。
白大褂穿在醫生身上,只不過百餘年曆史,被視為「乾淨整潔」的象徵。
有一種說法是,英國的外科醫生約瑟夫 • 李斯特,最早對外科手術消毒進行了推廣。從他開始,白大褂才逐漸流行起來。如今,美國有不少醫學院在學生畢業時,進行「白大褂授予儀式」。這個儀式極為莊重,象徵著醫學事業的開始。
顯而易見,白色是最容易被弄髒的顏色。只要一點兒血汙或灰塵,純淨的白色就會顯得難看,這就促進了白大褂的清洗和消毒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護病人」的作用。
有機會不妨注意醫生身上的白大褂,瞧瞧領口、袖口是否黑汙,質地是否挺括吧。
當然,也有醫生抱怨:「現在的白大褂不好看,千篇一律,沒有特色,醫院裡到處都晃著穿白大褂的人」。但也有很多醫院或科室在白大褂的細節上做足了功夫。比如在口袋部位繡上醫院的圖示,標註清楚科室、姓名等。
手術服:緩解醫生視覺疲勞
可到了手術室,醫生卻又換了一套衣服,還是藍色的,這又是為什麼?
醫生進入手術室後,會換一套刷手衣或洗手衣,英文叫做 Scrubs。這套衣服算作手術室裡的「睡衣」,寬鬆舒適,簡便易穿。如果你喜歡看醫療美劇,《實習醫生格蕾》裡的醫生們,裡面就是一套海軍藍的刷手衣,外面再套一件白大褂。
顧名思義,刷手衣或洗手衣是醫生上手術檯前進行洗手消毒的衣服。 一直以來,刷手服保持著自身獨有的簡潔樣式。短袖 V 領上衣,寬鬆易解褲子,易洗耐磨,透氣性好,手感舒適。在刷手服外面,再穿一件手術衣,這便是外科醫生上臺的標準形象了。手術衣與刷手衣的顏色相仿,多集中於淺藍、綠色等色系。
既然白色代表著潔淨,手術時為何一身藍綠?在解釋前,請看下面這幅圖片。
請盯住左側圖片的黑點至少 30 秒,然後快速將眼睛移到右側白色區域的黑點處。此時,你會「看到」一個不同顏色的圓圈——藍綠色。如果你在看完左側圖片後快速閉眼,也會出現這一現象。
在心理學上,這叫做「後像視覺效應」。也就是說,如果長時間看一種顏色,當你轉移視線看別的地方時,會看到與剛才那種顏色的互補色。比如說,紅對綠,藍對橙,黃配紫。
醫生做手術時,會專注地盯著血紅色的組織或器官,為了減緩「後像視覺效應」帶來的綠色困擾,只要使用同樣的顏色就能立馬緩和。因此,採用淺藍色或綠色手術衣,不容易引起視覺疲勞。如果你有機會進入手術室,不妨注意手術室的牆壁顏色。不出意外的話,大多是淺淡的藍或綠色,這也是出於緩解醫生視覺疲勞的目的。
另外一個原因是,當長時間盯看紅或粉色的器官時,大腦容易疲勞,進而對紅色產生「模糊」的視覺,無法看清。不時地將目光轉移到綠色上,則能保持大腦對紅色的敏感性,也能確保手術刀的準確走位。
白襯衫應該要怎麼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