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家庭教育講座知識介紹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家庭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國小學生思想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身為家長要學習一些家庭教育知識。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小學生家庭教育知識,感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生家庭教育知識

  1、家長應該具有哪些適應時代的家教觀念?

  家庭教育的質量不僅與家長的知識經驗有關,而且與家長的家庭教育的觀念有關。觀念是客觀環境的主觀反映,是對某個事物的觀點和信念。人的每個行為的背後或多或少都有其觀念在起作用。家庭教育的行為同樣與家長家庭教育的觀念緊密相連。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若想獲得家庭教育的成功,首當其衝的是更新家庭教育思想和觀念。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家庭教育觀念,21世紀的家長為什麼會在家庭教育中產生困惑?主要是現在社會變化太快了。現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現代化,我們的家長要在一代人的時間中走完人家現代化國家人們幾代人的路程,顯然是十分困難的。我們應該既把子女當作子女,也把他們當作朋友,當作一個與家長有平等關係的公民。我們必須拋棄“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種陳腐的觀念。

  當前某些家長還存在片面的家庭教育觀念。例如:重養育輕教育;重生理輕心理;重智育輕德育;重做事輕做人。共同的特點是功利性太強。這些錯誤觀念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會產生不利影響。

  與時俱進的家庭教育的觀念可以推動家長去改進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觀念的現代化不能一勞永逸,它是一個動態的、不斷髮展更新的過程。

  科學、民主和開放是三大適應時代的家庭教育觀念。

  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念。

  父母要用科學的心理學、教育學、生理學等理論指導自己的家庭教育。對別人的經驗和常識要進行分析。

  父母應注意在家庭中不能包辦代替,減少孩子的依賴性。當孩子斷然做出某個決定或承諾時,告訴他,要對自己的做法及所能產生的後果負責。這樣可以避免事後不必要的埋怨和牢騷。例如,如果在星期天孩子執意要9點以後起床,那麼在午飯前不能給他吃任何東西。因為吃早點的時間已經過了,如果想吃早點,就必須在8點鐘以前起床。

  民主的家庭教育觀念。

  父母應該向孩子指出,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家長要弄清孩子為什麼不同意某個行為準則,然後耐心疏導,以理服人。如有必要,可以坐下來與孩子一起討論這些準則。

  當您的孩子抱怨您處理某件事情不當或有誤時,您應該放下架子認真反思和敢於對孩子說聲“對不起”,這不但不會失去尊嚴,反而會增加您同孩子的感情。

  家長要注意在生活中尊重孩子,不羞辱孩子,不求全責備,多鼓勵孩子。

  家長還應注意不偷聽孩子電話,不拆孩子的信,不偷看孩子的日記,允許孩子有自己的隱私。

  開放的家庭教育觀念。

  父母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吸取先進的經驗。父母和孩子要互相學習,爭取為社會作出貢獻。

  家庭教育科學性原則

  孩子小剛10歲,個子矮小,偏食。他的話比其他同學多,比其他同學愛動。他上課隨便說話,經常招惹周圍同學,說話聲音高亢尖利,有時還故意衝撞別人,同學們都疏遠他。博士先生,您看他是不是多動症?

  小剛雖然有多動表現,但是他又不是完全不可以自制。當老師提醒或暗示後,一般還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並有一定的改變。多動行為嚴重的孩子注意力、堅持力是很差的,而小剛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能夠較長時間地關注。如演算數學題,特別是思考題,他精神集中,效果好;他打電腦反應快,興趣高,一坐就是一個多小時還不願意離開。這說明他的注意力並沒有障礙,只是一般性多動行為,是可以通過教育,並伴隨著他自身的成長得到改變和提高的。

  存在心理問題的孩子的一些行為表現是超出正常的。

  不成熟行為:衝動而不穩重,自私而不寬容,拖拉而不專心,依賴而不自理。有的人甚至有時舉止幼稚,常出洋相。

  不良習慣:偏食,挑食,上課注意渙散,愛搞小動作,閒時愛啃手指甲,睡時吮吸手指頭。

  情緒障礙:害羞,害怕,焦慮,抑鬱,怯懦,自卑,孤僻,嫉妒,疑慮,自殘,輕生。

  行為品質:惡語傷人,說謊,欺騙,偷竊,攻擊他人,破壞,鬥毆,殘殺。

  小學生的問題行為表現形式有以上多種。歸納起來主要是兩種型別:一是攻擊型,即活動過度,行為粗暴,不能與同學友好相處,學習不專心等;二是退縮型,即很少活動,表現沉默、孤僻、不合群,遇到事情縮手縮腳,膽怯,焦慮等。

  如果有的孩子有這些心理問題,會損害自己的心靈,束縛自己的發展,影響自己健康地成長,所以,是家庭教育中不容忽視的問題。

  當然,這些現象是部分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客觀反映,家長也不必過分緊張。就像生理上有了疾病可以治療一樣,我們也可以採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心理除錯,我們指導孩子學會善待他人,悅納自我,心理問題是可以解決的。關鍵是用家庭教育的科學鑰匙,開啟心靈之鎖。所以我們說,家庭教育一定要遵循科學性原則。

  家庭教育的關鍵

  陪伴

  父母再忙也要抽時間陪孩子

  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吃飯,在一起說話,交流和學習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西方心理學有個很有意思的研究發現,孩子的詞彙量和父母在家庭交流,尤其是和在餐桌上交流的詞彙直接相關。

  父母在談論政治,孩子可能今後會對政治感興趣;父母在抱怨,孩子可能就有了抱怨的情緒。很多父母以為跟孩子多說話沒有什麼意義,實際上父母說的東西,即使孩子今天不懂,也會成為他大腦裡的重要組成部分。

  更重要的是,陪伴和共同生活會決定整個家庭是否擁有共同的命運。新教育改革提出

  一個主張:共讀,共寫,共同生活。基調就是陪伴。

  一個父親是當地很著名的企業家,很忙,不是請人家吃飯,就是人家請他吃飯,跟自己的女兒沒有很多接觸。孩子上了小學後,因為參加新教育實驗,新教育實驗的老師會定期給孩子父母親寫信,每週一封信。其中一項就是要求父母和孩子一起讀書,不僅是母親讀,父親也要讀。

  這個父親5年裡和孩子一起讀了184本書。他說一開始沒感覺,讀了一個月之後,發現閱讀比喝酒有意思得多,就開始主動拒絕應酬,跟孩子一起讀書。他說:“這5年裡,孩子上了小學,我上了大學。”後來他跟孩子在一起無話不談,而媒介就是書。

  父母再忙也應該想辦法陪孩子,哪怕時間很緊張,哪怕做做樣子。回到家,很多父母打遊戲,看電視,這很正常,但是要想讓孩子走得更好一些,就必須剋制自己的行為。

  閱讀

  我有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閱讀的種子是在家庭裡播下的。《朗讀手冊》引用了一首詩:“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是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讀書給我聽的媽媽。”閱讀是讓孩子有豐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閱讀能力、閱讀興趣、閱讀習慣的培養是從家庭開始的。

  童年的祕密我們遠遠沒有發現,童書的價值我們遠遠沒有認識。童書把人類最美好的東西,都悄悄地藏在一個個人物、動物的命運裡,藉此構建起孩子的價值觀。最初的閱讀是親子共讀,是父母讀給孩子聽,因為孩子不認字,閱讀更多的是從圖畫入手。兒童最初是通過圖畫認識這個世界的。童書不僅有價值薰陶的作用,還有治癒的作用,孩子要解決什麼問題,都有相應的圖書,之後比說一萬句教訓的話都有用。

  最重要的是,兒童時期一旦養成了閱讀的習慣,今後會主動找書讀書。

  閱讀是有胃口的,一開始讓孩子吃肯德基、麥當勞,慢慢的,其他東西就不愛吃了,他只對肯德基、麥當勞感興趣,他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其他好東西。讀書也是這樣,讀了一些糟糕的書,對其他的好書就沒有鑑賞力了。

  習慣

  教育是否成功在於有沒有好習慣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衡量教育是不是成功就看有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體育不是看跳多高,跑多快,打球多好,是要看有沒有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如果體育成績優秀,但大吃大喝不鍛鍊,身體也很糟糕,這不叫體育成功。教育就是要養成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心,不斷地自主學習,不斷為自己充電的習慣,而不是讀書時拿100分,到了社會上連書都不看。

  新教育改革有一個行動叫每月一事,每個月讓孩子做一件事,培養好習慣。比如,這個月學會吃飯。吃飯裡面有很多習慣要培養,不僅僅是禮儀還有很多和習慣相關的東西。比如學會走路,走路也有習慣,當然在習慣的背後還有很多準則性的東西,我們說不闖紅燈,意味著要遵守規則,遵守規則就是一個習慣。心理學研究發現,一個好習慣養成需要連續21天不斷的訓練,家庭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我的父親給我最大的禮物就是讓我養成了早起的習慣,每天早晨5時起床寫毛筆字。雖然最後我的毛筆字寫的並不怎麼好,但是每天早晨5時起床成了一生的習慣。現在他每天上午8時左右離開家去上班。這當中有兩三個小時可以用來閱讀寫作。一個人每天有兩三個小時的閱讀寫作時間,很奢侈,一般人做不到。朱永新每天早上堅持給父母親寫一段文字,幾年積累下來,出了4本書。他堅持每天早上在自己的微博“一言難忘”欄目裡原創,摘一段話,然後講自己對這段話的理解。已經堅持3年了,商務印書館將把他這3年寫的東西出了3本書。


小學生健康教育知識
小學生國防知識教育
相關知識
小學生家庭教育講座知識介紹
小學生家庭教育
小學生家庭教育初探論文
小學生家庭教育論文
小學生家庭教育試論論文
小學生家庭教育故事
如何去教育小學生_家庭教育方法
如何去教育小學生_家庭教育方法
小學生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
小學生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