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新教育心得體會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3日

  “新教育中國化”運動,它是對19世紀末中國“新教育”制度模仿移植外國教育造成的中國新教育外國化的反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你參考!

  篇1

  用“仰望星空,腳踩大地”來形容新教育是再恰當不過了,因為新教育致力於追求一種理想的教育: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課堂、理想的學生……同時,新教育又是一種紮根實踐,用行動來實現理想的教育創新。這種教育理想,正是對中國教育現狀的深刻思索以及對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點燃了廣大教師的熱情,成為眾多教師創造教育、享受教育、提升生命質量的動力。讀新教育,我的心靈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眾所周知,近年中國正在全方位積極推行“素質教育”。一些教育探索如“主體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挫折教育”等實驗也方興未艾。其實無論哪種教育,它們的指向都是教育的本原和終極關懷,願景都是理想而美好的,關鍵是怎樣找到一條通往理想教育的適宜的實踐路徑。

  在這方面,新教育的六大行動是值得我們關注與實踐的: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築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群。在這六項行動中,我們可以實踐與探索的還有很多很多,怎樣才是有效的?怎樣才是成功的?在不斷的解構與重組中,我們提升的是自己的教育生活品質。

  1、 營造書香校園

  我們語文老師也常有這樣的苦惱:在複習的時候,[蓮 山課件 ]生怕漏掉某篇課文、某個知識點,面面俱到,不厭其煩。可是考試總有遺漏,還考察課外的東西。我們也清楚“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語文的外延就有多大”,但是從長遠來看,我們應教給學生一些受益終身的東西,尤其是在他們的寶貴的青春歲月裡。我想,讀書就是最好的途徑。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一個學校即使什麼都沒有,只有書,也可以成為一個學校。足可見,營造書香校園是一種終極追求。

  我們可以嘗試的行動有:

  ⑴推薦閱讀書目。新教育推薦了張中行先生審定的《中華經典名篇誦讀本》,還有《英文名篇誦讀本》,這些都是很好的借鑑。我們學校也可以推出《古詩文一百篇》、《散文一百篇》等等。在新生入學前和畢業生畢業時,我們應該傳送推薦閱讀倡議,做好銜接,宣傳學校。週六可以開放學校圖書館,讓學生自發到校讀書。

  ⑵開讀書課程。僅僅依靠家庭讀書是不夠的,我們還應該將讀書納入我們的課程體系。時間是可以擠出來的,語文課程可以壓縮,可以調整。另外,中午的時間,也可以開發利用。開放學校圖書館,或者增設讀書自修室,都是一種環境的創設。晚上睡前半小時,也應該配合學習型家庭建立活動開展,培養學生的終身閱讀的習慣。

  ⑶開展讀書節活動。每學期開展一次讀書節活動,為期可以是一個月,發讀書倡議,搞誦讀、演講、讀書筆記展覽等活動,評選讀書明星、書香班級、書香家庭等。

  ⑷創辦文學社。文學社,可以展開讀書指導活動,可以邀請名家入校交流,可以創辦刊物等,成為文學愛好者的活動。

  2、師生共寫隨筆

  優秀教師的價值不是體現在優質課上、領導的表揚上,而是在學生身上,從孩子身上找到的成就感、幸福感,和他們一起相互編織有意義的教於生活,才是教師的價值所在。

  這也正如書中講到的,“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人,他們的成就是不一樣的”。

  日常的工作中,自認為整天和孩子們一起盡情地享受著成功的快樂,共同體驗著成長路途上的挫折與失落。可是很多時候,自己只是激動一下,興奮一刻,難過一陣,後悔一回……也沒有付諸筆端,便不了了之。正像書中所說的那樣“這些‘火花’不久就煙消雲散了”。現在想來,真為曾經流逝的歲月而感慨,真為逐漸模糊的記憶而惋惜。所以,理想的教師應該成為新教育實踐中的“有心人”,要及時地記錄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等。因為,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這成功的背後靠的不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和不懈地追求。

  我們真的應該從原點——學生出發,踐行作為教師的理想。無盡的歲月不會給我們無言的結局,我們的教師一定會書寫著自己的生命傳奇,我們的教室也一定會誕生出卓越的學生。時間會給我們答案。

  班級部落格、班級日記、個性隨筆、學生成長記錄、課堂敘事、班主任筆記等,只要我們的老師拿出火熱的激情,銘記下我們的教育歷程,我想一定會留下豐厚的痕跡。

  3、聆聽窗外聲音

  窗外的聲音,可以給我們更多的啟示。邀請社會名流、企業家,甚至普通勞動者到我們的學校作報告,讓學生有目的地接觸社會,讓學生多通道地聽到成功的聲音。我想,只有開闊視野,才能激發激情,讓學生學有榜樣。惟有開啟校門,走出封閉,我們才能領略更多的精彩,學校才是師生成長髮展的動感地帶。

  在組織聆聽窗外聲音時,我們可以請進來,也可以走出去。利用家長委員會這個平臺,聯絡實踐基地,讓家長關心教育。我們還可以利用一些節日或紀念日,邀請相關專業人士到校進行專業引領。我們還可以組織一些社團,邀請相關專業人員進行專業指導。我們還可以利用一些交流平臺,加強對外合作。

  4、構建理想課堂

  曾經有人把傳統的“老師苦教”比做插秧。多年來,農民把秧苗插的密上加密,以為付出的勞動越多,就會收穫的越多。可是這樣既折磨著秧苗的根系,又沒給他們留出足夠的生長空間,破壞了秧苗自由生長的規律。於是秧苗們擁擠著,無奈著,無法發展。後來人們發現了“拋秧”的方法,減少了勞動量,卻保護了秧苗,給他們帶來自由生長的歡快,也當然地帶來了高產。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說:沒有人能教會任何人任何東西。也就是說學生學會任何東西,最終都要通過自己的內化,這個最後的過程並不是老師完成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的知識的獲得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學。

  試想,一層樓面,十幾間房子內,集成了各類學科的各種圖片、實物、儀器、模型,學生們在這邊可以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可以探索科學世界的奧祕,可以動手製作各類航模。或看,或聽,或思,學生知識與能力、實踐和操作將得到全面的培育。

  因此,教師的核心任務,不是自己“教”,而是組織學生“學”、服務學生“學”。他要為學生創造生機勃勃的、令學生“忘我”的課堂。

  學校教育是為了一時之需還是終生之用?可為什麼“中國的學生在校學的很多東西一輩子都用不上”?學校教育應多交給孩子一生有用的東西,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認真地思考哪些是一個人一生需要的。我想,除了上述的行動外,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很多……

  篇2

  認識新教育,我領略到了新教育專家的風采,感受到了新教育所散發出的無窮魅力,彷彿整個人也起了質的變化,對學生、對課堂、對自己的工作也有了新的認識。

  一、讓人感興趣的兒童課程

  “晨誦—午讀—暮省”***包括晨誦、讀寫繪、整本書閱讀***這一兒童生活方式課程是新教育實驗開發較早也是迄今為止最為成熟的一個專案,從粉紅到深藍,從毛蟲到蝴蝶,專家為我們清晰地呈現了一個和孩子同步成長的閱讀路徑。無論是那些開啟黎明的美麗詩歌,那些精彩有趣的繪本故事,還是那一本本被反覆甄選出來的經典著作,都被孩子們、甚至我們老師深深的喜愛、著迷。讓孩子們能在他們的童年和這些美好而永恆的經典相遇,讓這些經典為孩子們鋪展一個豐厚廣闊的智力背景,這正是兒童課程的真正價值所在,也是我們學習感受最深的一點。

  二、吸納有效框架精髓,匡正我們的課堂

  “構築理想課堂”也是新教育實驗的核心專案,目前他們以藉助有效教學框架提高教學效率為主。隨著學習的深入,有效框架的輪廓逐漸清晰起來,課堂三大核心要素,教材、教師、學生三者在框架中得以突現。用教材教什麼,即你為這節課制訂怎樣的目標;圍繞核心目標教師安排哪些策略,即教師的教學板塊組成;學生在每個板塊中的個體表現,即學生的學習清單。我們的課堂即圍繞“有效”二字做文章,課堂有效,這節課就是成功的;課堂無效,這節課就是失敗的。

  三、教師專業閱讀, 促進專業成長

  在學習中,我們不難感受到,張碩果老師、王羽校長的講座之所以能吸引人,他們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為他們好讀書,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並將讀到的悟到的實踐於自己的課堂,反覆磨練。而每一個老師要取得成功,獲得專業的進一步發展,名師是目標是方向,名師的成名祕訣更是學習的指路航燈。深厚的文化底蘊來自讀書,來自不斷地學習實踐。只有引導教師明確讀書是永久的真正意義的備課,實踐反思與讀書相結合,才能幫助教師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張和思路,教師專業才能發展。但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不難看到,有的老師雖然會教書,但不喜歡讀書,“沒有時間!”這是很多教師給出的不閱讀理由,他們靠的是一年一年在教學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傳道、授業、解惑;有的教師迫於考試壓力和業績考核,只關注教參,而排斥其他讀物。由此帶來的是教師教學的程式化,教師人文與科學素養的低迷以及愈來愈嚴重的職業倦怠現象,日益成為教育質量提升的“瓶頸”。

  所以,我認為,新教育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成長。以前,我們只知道學生成長,從來沒有人把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這樣真真切切地擺到大家面前。新教育,就是這樣一個注重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教育,他注重的是教師這樣一個鮮活的成長。

學習五觀教育心得體會範文
新教育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相關知識
學習新教育心得體會
最新大學安全教育心得體會範文
黨員教師學習新黨章心得體會
優秀教師學習新憲法心得體會
優秀教師學習新課標心得體會_心得體會
教師學習新課標心得體會3篇
學習新黨章心得體會計劃生育3篇
優秀教師學習新課標心得體會
教師學習新黨章心得體會範文3篇
小學家長教育心得體會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