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漕運博物館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坐落於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漕運廣場內漕運總督署遺址附近,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簡介

  坐落於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漕運廣場內漕運總督署遺址附近。作為"運河之都"的淮安,為展示漕運文化而籌建。淮安漕運總督署遺址是2002年中國重大考古發現之一,漕運博物館建與漕運總督署遺址相整合,向世人完整地展現漕運古蹟和歷史。

  作為明清兩代融"漕、河、鹽、榷"四大重地於一身的淮安繁華一時,康熙、乾隆六次南巡均駐蹕此地,漕運是明清時期我國經濟的大動脈,是當時交通運輸、物資流通、經濟往來的主要形式。當時國家管理漕運的最高機構--漕運總督署就設在今天的淮安區。

  二、建築構造

  東南大學建築規劃設計院經深入調研後,設計了兩套規劃方案。兩套方案是作為一個新景點進行策劃的,一古一今,各有千秋,但總的原則是以地下為主,地上一層,總高度不超過楚州***今淮安區***古城標誌性建築--鎮淮樓,不破壞周邊整體空間效果。本次規劃設計的兩套方案中,一套方案具有古典風格,地面建築以明清時期建築風格為主,與漕運總督署遺址公園周邊建築、環境相協調,其建築面積為5170平方米,地面建築總體為"品"字形佈局。而另一套方案具有現代氣息,其地面建築採用現代建築風格,並在其中融合了部分傳統建築元素,總建築面積為4678平方米,地面建築總體為"正"字形佈局。

  三、歷史背景

  江蘇淮安位於京杭大運河畔,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古便有'襟吳帶楚客多遊,壯麗東南第一州'之美譽。人傑地靈的淮安除了名勝古蹟眾多,人文薈萃外,歷史上的南糧北調、北鹽南運,都途經楚州。追溯歷史:自隋代起,朝廷便在淮安設立漕運專署,宋代東南六路的糧食由淮水入汴水而至京師。到了明清時期,朝廷在淮安設立漕運總督公署,以督查、催促漕運事宜,主管南糧北調等漕運工作。漕運總督公署是朝廷的派出機構,總督一般由勳爵大臣擔任,權力顯赫,不僅管理漕運,而且還兼巡撫,因此也稱漕撫。公署機構龐大,文官武校及各種官兵約兩萬多人,下轄儲倉、造船廠等。位於楚州***今淮安區***城市中心的漕運總督公暑是歷史上主管全國漕運的機構。隨著歷史的變遷,這一建築規模巨集偉、具有較高歷史價值的官署逐漸被毀壞,遺址也長年湮沒於地下。2002年,在城市的建築施工中,漕運大堂、二堂及其附屬建築遺蹟被相繼發現,並出土了大批的建築石刻。漕運總督部院遺址暴露後,遂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重視,並於2000年10月被江蘇省政府公佈為第5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為了使這一歷史上重要的遺蹟得到充分的展示與保護,進一步較為完整的研究古代的漕運史,國家有關部門決定在原先漕運總督部院遺址建設漕運廣場的基礎上新建一座中國漕運歷史博物館。

  四、主要展品

  漕運博物館於2008年開工建設,總建築面積6300平方米,分地面主體兩層。地面建築採取我國明清時期建築風格,總體為"品"字形佈局,東側建築為臨時展廳,西側為多功能報告廳,中間是門廳及服務空間。地下區域性一層,面積5000多平方米,有三個展廳和辦公配套用房及文物庫房。在這裡,集中陳列了古代漕運***運河水上運輸***工具及附屬遺留物品,漕運總督府內工作與生活用品,曾經擔任漕運總督及其他漕運官員***如唐代副宰相劉宴、宋代范仲淹、明代的李三才、史可法,清代的施世倫、琦善、段祺瑞等***的信函、書札,墨跡及生活用品,以及歷代有關漕糧流通的記錄、證券、量具、代用品。

無錫地圖
四川歷史地圖
相關知識
中國漕運博物館
中國武術博物館的介紹
中國竹子博物館簡介
中國西瓜博物館
中國客家博物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
中國紫檀博物館簡介
中國股票博物館
中國消防博物館
中國文字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