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後的顏色說明什麼
許多人對於拔罐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實,拔罐後留下的印記是一種語言,傳達人體的疾病所在。以下是小編整理了拔罐後的顏色說明,一起來了解吧!
拔罐後的顏色說明:
如果罐印紫黑而黯,一般表示體有血瘀,如行經不暢、痛經或心臟供血不足等,當然,如患處受寒較重,也會出現紫黑而黯的印跡。如印跡數日不退,則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多治療一段時間。如走罐出現大面積黑紫印跡時,則提示風寒所犯面積甚大,應對症處理以驅寒除邪。
罐印發紫伴有斑塊,一般可表示有寒凝血瘀之症。
罐印呈散紫點,深淺不一,一般提示為氣滯血瘀之證。
淡紫發青伴有斑塊,一般以虛症為主,兼有血瘀,如在腎俞穴處呈現,則提示腎虛,如在脾俞部位則系氣虛血瘀。此點常伴有壓痛。
罐印鮮紅而豔,一般提示陰虛、氣陰兩虛。陰虛火旺也可出現此印跡。
罐印呈鮮紅散點,通常在大面積走罐後出現,並不高出面板。如系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則預示該穴所在臟腑存在病邪。***臨床中有以走罐尋找此類紅點,用針刺以治療疾患的。***
罐印灰白,觸之不溫,多為虛寒和溼邪。
罐印表面有紋絡且微癢,表示風邪和溼症。
罐體內有水氣,表示該部位有溼氣。
罐印出現水泡,說明體內溼氣重,如果水泡內有血水,是熱溼毒的反映。
拔罐區出現水泡,水腫水氣過多者,揭示患氣證。
出現深紅、紫黑或丹痧,或觸之微痛兼見身體發熱者,提示患熱毒證,身體不發熱者,提示患淤證。
皮色不變,觸之不溫者,提示患虛證。
吸拔後沒有罐跡或雖有但啟罐後立即消失,恢復常色者,則多提示病邪尚輕。當然,如取穴不準時也會拔無罐跡。也不能以一次為準,應該多拔幾次確認是否有症症。
中醫拔罐要注意哪些
拔罐五大注意事項必知:
1.防止感染
起罐後,面板區域性如出現潮紅、瘙癢,不可亂抓,經幾小時或數日後就可消散。如果出現水泡、水珠、出血點、淤血等,均屬正常治療反應。水泡輕者只需防止擦破,待其自然吸收即可,水泡較大時,可在水泡根部用消毒針刺破放水,敷以消毒紗布以防感染。
2.避免燙傷
引火物不要掉入罐中,更不要在罐口處灼燒,以免燙傷。
3.不宜部位
面板破損處、面板瘢痕處、面板有贅生物或骨突出處均不宜拔罐。另外,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拔罐的瘢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
4.拔罐時間
病情重、病位深及疼痛性疾患,拔罐時間宜長;病情輕、病位淺及麻痺性疾患,拔罐時間宜短。肌肉豐厚的部位,時間可略長;肌肉薄的部位,拔罐時間宜短。氣候寒冷時拔罐時間適當延長,天熱時相應縮短。
5.保暖
拔罐均要在脫衣服後才能操作,所以治療時應避免有風直吹,防止受涼,保持室內的溫度。
拔罐後注意事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