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數學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2日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善於激勵喚醒和鼓舞。七年級數學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學反思有哪些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解一元一次方程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二節內容,主要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會用合併同類項解一元一次方程,它是數運算的深化與提升,是對學生運算能力一個較高層次的要求。

  教學過程為:第一步用阿爾-花拉子米的《對消與還原》引入課題。第二步,通過實際問題的探究,體會用合併同類項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第三步,通過“思考”讓學生體會“合併同類項”的作用。第四步,通過例1掌握解題過程的規範書寫。現對本節課的教學情況進行如下的反思。

  一、成功之處

  1、由數學史創設情境,引入課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通過問題1的探究、交流,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

  3、通過例1規範學生解題過程的書寫,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4、採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營造了寬鬆、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學生學習積極性較高。

  二、不足之處

  1.對課本“思考”內容處理不到位。沒有使學生認識到合併同類項是一種恆等變形,它使方程變的更簡單,接近“x=a”的形式。

  2.教學過程中,對問題1處理時沒有強調建立等量關係的依據,即“總量等於各部分量的和”。

  3.同類項有兩類,即:未知數的一次項和常數項,強調的不夠。

  三、學生在運算中存在的問題

  1.計算不細心出錯。有的學生計算時,急於求成,粗枝大葉,導致計算錯誤,計算能力不達標。

  2.計算過程書寫不規範。如“3x=6”,有的學生算成1x=2,忽略未知數係數為“1”時可省略。有的學生最後算成“2=x”,書寫格式不規範。

  3.對計算器有依賴性。經常大量使用計算器,降低了口算、筆算能力。

  四、提高計算能力的幾點思考

  1.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切忌粗枝大葉、急於求成。

  2.重視解題過程的規範書寫,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3.合理的使用計算器,提高口算、筆算能力。

  4.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提高解題技巧,減少計算量,降低出錯率。

  二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會了運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礎上學習的,但是在解題過程中,書寫理由太費勁,移項的出現使得解一元一次方程有了更簡潔的表示方法和解法,但是移項實際上就是等式的性質在等式的兩邊同加夥同減同一個代數式,所的結果仍然是等式的另一種說法,因而移項概念的得出與運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在前置自學中設計了運用等式的性質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幾個題目,並讓學生課間做到黑板上,為學生自主探究移項概念做好了鋪墊工作;因為這節課的重點是移項法則的應用,因而我又設計了幾個鞏固移項概念的題組,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等多種方式來解決問題,對移項的概念和法則加深理解和應用;然後自學課本例題,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驟和算理,並加以鞏固應用,讓學生體會出解題步驟的簡潔性並通過達標測試中的應用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解一元一次方程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重要性。

  我在設計問題時,本想在匯入新課時設計一個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問題,最後在學習完解一元一次方程後,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這個問題,但是考慮到時間問題沒有設計,因而對於加強學生學習數學的應用意識做得還不夠好。

  三

  本節課的流程:先利用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從而引出了移項的概念,然後讓學生利用移項的方法來解方程,當然今天是第一次接觸這部分內容,所以在方程的選擇上,都是移項後,同類項的合併比較簡單,與前一節內容相比較,可輕易感受到這種解法的簡潔性;講解完成後,進一步給出了練一練的幾個方程,讓學生動手去做;仔細觀察學生的練習過程,出現了很多困難。

  總結一下,學生做題過程大致有以下幾種比較常見的情況:①含未知數的項不知道如何處理;②移項沒有變號;③沒移動的項也改變了符號;①、②兩種情況出現最多;針對以上情況,利用課堂時間,先讓有困難的學生說一下自己在解題過程中出現的困難,讓其他同學幫助他找出錯誤並加以解決,這樣更能促進同學間的相互進步。再讓學生總結注意點,教師進行點撥。最後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進行了小結,通過小結教師能很好地看出學生的知識形成和掌握情況。

  總的來說,雖然課堂上同學們總結錯誤點總結的不錯,但學生對解方程的掌握仍浮於表面,課堂上有針對的練習做得太少,課後作業中的問題也就出來了;第一,解題中部分同學仍採用原來的等式性質進行,沒有理解解方程的過程是從等式性質引伸出來的,而不是等式性質的簡單重複;第二,移項時符號還是一個大問題:移項時,有的是忘記改變符號,而有的是根本就沒有要改變符號的概念,雖則在課堂上我特別作了強調,但少數學生沒有聽進去,沒有把它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作為本堂課的難點,也就是解方程過程中的移項變號問題,既然還有部分學生沒有掌握好,那一定是在教學中的某些環節出現了問題,我反覆思考,認為:雖則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出來了,但學生的主體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移項變號的法則不應是讓學生記住其概念,而應是讓學生在探究中去理解和掌握,在課堂上應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討論,去練習,教師有針對性的給學生中出現的錯誤予以糾正,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真正掌握好這一知識點。所以總的來說,這課堂沒有真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首先在備課這一環節上,備課就是備學生,要充分朝學生方面考慮,有針對性地對教學重點和難點設計題型;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地探討和交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作用;再者,要有針對性地佈置適量的練習,讓其鞏固,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想:對於本堂課沒有完成的任務和存在的問題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及時的進行解決,認真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及時反饋學生學習的資訊,注重課堂教學效果,充分把握好課堂45分鐘,向課堂要教學質量,要效果。

七年級數學不等式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初一數學等式的性質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九年級數學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學反思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學反思
初三數學二次函式與一元二次方程教學反思
初三數學一元二次方程教學反思
初中數學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人教版_一元二次方程專題練習
七年級數學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學反思
九年級數學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學反思
人教版九年級數學一元二次方程與二次函式複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