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健康心理學培訓心得體會
教師心理健康是教師心理素質的一個重要反映,是教師進行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我深知心理健康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因此從很早以前就比較喜歡研究心理學,只要與心理學學習有關的培訓我都非常願意參加。儘管我是個對概念接受比較慢的人,但從各種培訓中學到了許多實用的方法與策略。並能學以致用,在平時的工作中用自己學習的知識影響周圍的老師、家長和學生,而且也有些許成效。
今年9月24、25日,我以輔修學員身份參加的“東營市勝利教育中心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班”,是由北京教育學院的伍芳輝老師主講的。伍老師給我們介紹的“發展心理學”的相關知識雖然我大都學習過,但仍舊聽得津津有味,再一次的學習,使我對發展心理學有了新的認識,也聯絡到現在所教的孩子們,想到了許多。
一、人一生所犯的錯誤大多是相同的。
小的時候多犯錯,長大了就會少犯錯。當然,這是在我們及時成功干預的基礎上的。懷著這種信念教育孩子,至少對我們教育者或家長來說,是好的。因為我們都知道,當一個人犯錯時,他自身也是很懊悔的,如果此時,對他報以理解,並告訴他正確的做法,他會容易接受並改正;相反,如果是急躁地批評、指責或抱怨,他會更加洩氣,甚至產生逆反,最後得不償失。所以,我們應該樂觀地對待孩子們的錯誤:他們這是在學習、成長。心平氣和地引導他們,往往事半功倍。
再者,這也給許多認為“我的孩子小時候很省心。”的家長敲響警鐘:小的時候省心,長大了必定費心!況且許多事實也的確證明如此。有的孩子小時候“不用”大人陪伴、溝通,自己玩得很好,但是上學後才發現同樣不能與同學和老師溝通;有的孩子小時候很“聽話”,隨著年齡的增長卻不再“聽話”,反而鬧得家長們不得不 “聽話”了。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小細節:幼兒時期,不要總對孩子說:“你要聽話!”而是要說:“你要懂事!”是啊,懂事的孩子是有主見的,自己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的。也只有這樣的孩子才會從錯誤中學習、成長。
二、瞭解、尊重孩子的發展特點,抓住關鍵期。
我們老師和家長往往會為孩子著急:這個字怎麼總是寫顛倒呢?你怎麼總是坐不住呢?你為什麼表達不清楚自己想說的話呢?你學英語怎麼這麼費勁呢?……似乎這些都是孩子的錯。其實不然,孩子的身心發展是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比如說小孩子有時分不清方向,寫出來的字位置顛倒等,那是因為物體通過眼睛呈現在視網膜上的是倒像,從通過傳入神經輸送到大腦的過程中,由於資訊干擾、自身衰減等因素,在大腦中呈現的影象出錯。或者大腦處理正確,但傳出神經在作用到效應器上時,出現了倒轉而導致的。這些問題在經過訓練後,反射弧各個環節協調了,問題就不會發生了。所以單純指責孩子不用功,是會起到反作用的。學習語言也一樣,它是有關鍵期的,比如,第二語言的習得關鍵期是在三歲之前,3-8歲是兒童學習閱讀的關鍵期等。作為家長,瞭解並尊重孩子的發展特點,即使抓住關鍵期,進行適當的培養與引導,是我們的責任!
此時,我又想起曾有一位心理學家講過,要給孩子適度的自主權,即使是幼兒,他們也有選擇權。所以,在你認為他們“無理取鬧”時,告訴他們,他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正確的做法,有好的結果,另一個則是錯誤的做法,結果將得到懲罰。即使是小孩子,他們也知道該如何選擇了。當然,這要求我們必須說到做到,不能空許諾。也算是給孩子樹立講誠信的榜樣吧。
另外,我能想到的,就是在對孩子的能力的培養方面,我們也要適度放手,在關鍵期內給予信任和尊重。比如孩子小的時候都很願意幫家長幹活,端個碗啦,擦擦桌子、掃掃地啦,有時甚至會以“大力士”自居,幫你搬桌子、搬椅子,提很沉的菜籃子,或者拿著剪刀、菜刀想要幫你做針線活、做飯……此時,你是怎樣做的呢?如果你是鼓勵他並適當指導、幫助他,那麼恭喜你,你尊重了孩子!可是如果此時他們把事情搞砸了呢?你又會如何處理?如果你先安慰他,表示你的理解和諒解,指導他再做一次,那你就是合格的父母了!我更要祝賀你培養了孩子的自信與能力,你將會擁有一個非常能幹的小幫手!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家長都會要求孩子在學校裡多幫老師乾點兒活,多跑點兒腿,也請求老師在學校裡讓孩子多幹點兒的原因啊。
總之,孩子要到14-15歲才會讓我們覺得突然“懂事”了。因為那時候,他們的大腦發育完成了,已經接近成人的大腦。也因此,他們有了一定的調控能力,對事情有了自己的判斷,會做出自己的決定,會讓你有種他們突然長大了的感覺。但是在這之前,充分理解他們,並堅持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幫助他們吧!現在的辛苦忙碌,是為了今後不再辛苦啊!
的興趣。作為從事心理學教學和老師練就一身過硬的內功,這的確非一日之功。因此,有關方面的培訓,對於提升教師的各方面素質很重要,希望能有更多的機會。
篇2
從事多年的心理學教學,非常高興地看到心理學的地位明顯提高了。這幾天通過倆位教授前面的講課,對心理學精品課程建設有了比較明晰的思路,對於教學中的經驗及問題都有了自己的體會。通過認真聽課、圍繞討論題討論, 與參會教師進行交流,感到收益匪淺。現將培訓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高校心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與同行老師的交流中,普遍感覺到高校心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老師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心理學課程既要有知識體系又要有案例討論,課時少***只有54課時***,所以經常不能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心理學概念及相關知識的缺乏,要討論出東西來困難很大。
2、許多學校將公共心理學合班上課,班級人數多,不便於師生互動,更多地採用講授法,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效果不理想。
3、各個學校的教學條件不一樣,師資隊伍建設、軟體硬體的配備等方面都不盡相同,教學質量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4、心理學課程應該將心理學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在學術資源獲取方面,重點高校獲得和參與研究課題機會較多,一般普通院校相對機會較少。心理學研究成果要想轉化為教學內容的困難太多。
二、對這次高校教師培訓工作的建議
1、課程的安排上能不能更多的講述關於實踐操作的內容,使課程更具體。心理學課程內容比較抽象、枯燥,學習起來沒有興趣,常常會死記硬背,並沒有真正理解心理學理論的精髓。心理學的教學關鍵在於深入淺出,這就需要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而這一點,對於年輕的教師來說是很難做到的。希望以後的培訓在這方面應有所加強。
2、最好能安排精品課程的示範課,讓我們能真切感受到現場教學,如臨其境地感受到主講教師的風采。心理學教學的最大難題在於學生很難理解教師和教材講授的內容,這樣學生困惑久了就容易對學習心理學失去興趣,甚至放棄心理學的學習。而教師要把抽象的內容講解明白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去備課、上課,若課堂效果不好,教師則同樣會失去教學的耐心和責任心。精品課程主講教師能否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方面給予引領、示範。
3、公共課心理學的教學內容太多,在教學計劃中,很多內容都是作為自學內容來處理的,這也是我們在教學中感到很困難的。如何有效地指導學生自學,不使“自學”變成“不學”,我們也希望得到主講老師的指點和同行的交流。
4、在使用培訓的系統過程中問題較多,進入比較繁瑣,能否更簡化些。
三、提高心理學教學效果的想法
1、作為老師,一方面要以高度的勤奮鑽研精神,利用發達的網路資源,查詢資料,備好每一次課;另一方面通過各種培訓活動,學習和借鑑他人的教學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這次國家精品課程培訓是我們知識更新、提高教學水平的極好途徑。
2、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是活躍心理學課堂教學的一個好形式,可以把文字案例、視訊案例、圖片等資料連結在課件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次來參加培訓,看到了主講教師演示的課件,很受啟發。我們也可以借鑑和應用,真正做到優質教學資源的廣泛應用和共享。
3、組織學生對當前社會、教育的熱點問題進行探討。這些問題往往都是心理學領域中的一些前沿問題和新生事物,如何理解和評判需要深厚的心理學理論功底。所以,個人認為,選擇案例應以鍛鍊培養學生的應用心理學理論知識為主,從提高學生教育教學技能出發。
4、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形式很多,但效果怎樣卻因各個高校的教學條件以及學生和教師素質有很大關係。在姚教授的講座中,他也提到了這個問題。我們教師要想在這一點上做好,最重要的就是要關注現實,關注生活,從生活中尋找心理學。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介紹一些典型案例,增加課程的生動性,吸引學生,增加學生
篇3
上週五下午,我們很有幸得到進修學校對我校教師的心理學培訓,這次心理學培訓帶給我的感悟和思考將會陪伴我以後的學習和工作,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實際感受,理論聯絡實際的談談我學完教師心理學的一些切身感受。
首先,在教師心理學中我們學習了教師的動機心理,包括需要動機、幸福動機和成就動機。
人是作為個體而存在的,因為個人存在的需要,所以產生了我們豐富的心理活動,正如馬斯洛需求理論中所描述的那樣,個體成長髮展的力量是動機。而人的動機根據其所處的環境和地位又是各不相同的,最初的需求是生理的需要,人為了活下去,必須去滿足吃、喝、穿、住等基本需要,這是人最本能的需求,也是作為一個生物所必須去實現的。這是心理學最基本的有關需要的理論,所以,教師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一個分支,也遵循這一規律。教師最基本的需要也是最重要的需要就是教師的生存需要,即指當一個人選擇教師作為其職業時,無論他對這個職業有多麼崇高的追求和熱愛,其前提都必須是他能依賴這個職業生存下去。這給我很深刻的感受,在如今這個物慾洪流的社會,真的深刻體會到理想是豐滿的,顯示是骨幹的,那些把教師當做自己一生最高的理想的年輕人在殘酷的現實條件下將會很難繼續自己的理想。另一個就是教師的認知需要,表現為教師虛心求知,刻苦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教師的認知需要是其個人生命成長髮展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在這種內在需求的推動下,教師能夠對自己進行認真、持久的內部反省,從而對自己產生客觀的認識,充分發揮自己的知識、才幹,以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承擔和尊重,保持自信和從容。這些從最基本的方面規定了一個教師的需要。給教師們規定了基本的行為規範。
其次,教師的情緒和情感一章也給了我很大的感觸,相信情緒和情感這些名詞大家都不陌生,最早在普通心理學中,我們就習得了情緒和情感的定義,它指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是人的需要是否獲得滿足的反映。教師雖然是一種職業,但更本質的他也是一個個體,他具有所有個體一樣的情緒和情感,然而,除此之外,教師所必須具備的情緒情感要遠超過普通人,因為他的職業決定了他必須熱愛他的學生,熱愛他的事業。當然我們知道,教師在教學和管理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的突發事件以及一些比較棘手的問題,比如學生的青春期叛逆,這個時候教師必須做的是站在一個冷靜的角度思考與處理這個問題,既要考慮當事人的感受也要能警示其他學生,這些普遍的來說就是教育機智。
其實,教師心理學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書本上的那些東西,更重要的還是我們從中感悟到的,我們所形成的自己的思想或者說課堂教學對我們思想和行為的影響。這門給我印象最深的應該算是胡老師採取的學生課堂教學,而且還錄影了,這其實類似於普遍意義上的微格教學。我們很清楚,學校雖然為我們提供了微格教學的平臺,但是學校有這麼多學生,保數量就很難保質量,同學們都只有一次微格教學的機會,這實在起到的效果不大。然而教師心理學的課堂上老師為我們提供了這個機會,讓我們同學自己準備教學內容,自己講解,再讓沒講課的同學評價,完成一整套的課堂教學,之後再反饋給我們自己。無可厚非,這種教學方式很大程度上的把我們完全的融入到了課堂教學中,其效果是明顯的。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學習心理。
小學心理健康教年度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