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思路的新追求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8日
     摘 要:傳媒業人才需求的變化,推動著新聞傳播教育人才培養思路的變革其發展方向為構建寬口徑複合性的培養平臺與開拓複合型人才培養通道。
  關鍵詞:新聞傳播人才;綜合性;複合型;培養平臺

  觀察近年人才市場的需求態勢,可以發現,傳媒業對人才的要求顯現出若干特點。一是對高階人才的渴求,熟悉媒體且懂經營懂管理的中高層人才受歡迎;二是對人才素質能力的要求繼續提高,具備複合特點正成為一個準人的門檻;三是應用型人才需求量仍然很大,尤以廣告、創意、策劃、設計類職業人才需求為主。同時,傳媒業對人才的實踐經歷的要求正在強化,地方媒體對人才的需求發展使其在人才市場所佔比例正在增加。
  傳媒業人才需求的這種演變特點提示我們,新聞傳播教育的發展思路,必須以適應傳媒業的需求變化為出發點,以現代新聞傳播教育理念為前導,全力推進人才培養方向和規格標準的改革。
  
  一、傳媒業的發展推動著新聞傳播人才培養規格與標準的變化
  
  從傳媒業的角度看,多媒體新聞平臺正在成為21世紀資訊服務行業的支柱與基礎,反映在新聞人才的素質能力上,它要求從業人員集採、寫、編、評、攝、播以及網路傳播製作能力於一體,同時又能具備某一報道領域的專長。這是社會迅速發展的必然要求。如今,傳媒業的發展越來越依託高新技術的發展,越來越依賴專業人才團隊的群體競爭力。在這個團隊之中,協調與合作,跨類與“相容”,是其主調。各傳媒的原專業領域界限被超越,各部門領域間形成大量的交叉結合部,這一發展趨勢改變了傳媒業對專業人才的衡量標準。這種改變體現為,新聞傳播人才的知識結構定位既要重視其結構的穩定性,又需關注其知識結構的應變性和交叉性。適應性、應用性、交叉相容加上可持續發展的後勁都成為用人單位的關注焦點。
  反觀高等教育為傳媒業提供的人才,以往畢業生的培養方向和規格與用人單位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為專業口徑偏窄、綜合素質與適用能力、創新能力及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有所欠缺等方面。今天,傳媒業的不斷髮展給高等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課題,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思路必須適應發展的需要而進行變革。
  一是需要重視人才的跨媒體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順應國內傳媒業跨媒體整合的發展趨勢,關注傳媒擴張中的“一體化”模式,即跨媒體、多層次、立體化的媒體運作將成為傳媒業經營的大方向,確立人才培養的跨學科、跨專業、綜合性新思路。
  二是需要確立具有複合與交叉“相容”特點的新聞人才培養規格的基本要求。應立足於培養綜合性、複合性應用人才,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具有廣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複合型人才。
  
  二、構建凸顯綜合性複合性特點的培養平臺培養應用型人才
  
  綜合性、複合性應用人才對培養平臺的要求是全新的,不可能照搬本科教育的傳統平臺。
  整體上,新的培養平臺趨向於綜合性與複合性,並具有多學科支撐的背景。譬如廣告專業,需要在資訊傳播與市場營銷之間尋找對接點,與科學和藝術之間尋求平衡點,因此,培養平臺應有利於培養學生具有跨學科跨專業綜合性的知識基礎和素質,有利於學生形成遷移性、發展性的能力。它的基本思路是以完全學分制為前提,以課程模組組合為基點,構建培養平臺的大框架。“通識課程模組+學科基礎課程模組+專業方向課程模組+實踐模組”是整體設計思路。與傳統培養平臺比較,顯然,寬口徑、複合性是這一平臺突出的特徵。
  當前關鍵的問題,是具體的課程組***模組***的選擇與設計。在原則把握上存在若干焦點:首先,應體現人本性,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基礎厚實,雜中求專,有利於專業大類招生,學生根據社會需求和興趣特長自主選擇專業發展方向。其次,課程組合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應變性,每個模組由必修與選修學分課程組成,剛性和柔性設定並存,以增強教育對社會需求變化的適應性,避免新聞傳播教育相對於傳媒實踐的滯後性。同時,有利於各高校依據地方需要和自身特長設立更多特色課程。三是注重科學性,通識課程口徑既力求寬一點,同時又要重點關注學科共通能力的培養,如資訊蒐集與處理能力、發現能力及創新思維能力等。通識課程模組和專業基礎課程模組所涵括的學科理論和基礎知識,既能適應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需要,又能為學生形成應用能力鋪墊厚實的知識學養基礎。
  完整地把握上述原則,是構建新平臺必須解決好的課題,在目前的實踐過程中,依然存在諸多需要不斷完善的環節和問題。
  
  三、開拓複合型人才培養通道
  
  依據傳媒業人才需求變化的趨勢,新聞傳播教育不能不兼顧兩頭,即重視應用型人才與複合型人才的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本身強調其培養平臺的綜合或複合性,但與複合型人才的社會標準或要求仍有差別。“真正意義上的複合型人才,必須對不同的專業具有夠得上‘專業水準’的知識和技能,並且能夠有機地整合不同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從而在實際工作中具有廣泛的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董天策先生歸納了兩種複合型人才的培養思路,一是垂直水平復合,通過跨學科專業的本科+研究生教育來實現;二是本科層次的橫向水平復合,以推行主輔修制、雙學位雙專業制來實施。應該說,這樣的思路富有啟發性。
  基於上述認識,暢通應用型與複合型分流的培養通道具有現實的意義。一方面,傳媒業需要大量的應用型人才,尤其是地方或基層媒體單位,以及正在發展中的民營類單位。改變以往新聞類畢業生眼睛向上的觀念,培養“下沉式”的人才,這就要求我們高度關注以就業為主導的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另一方面,用人單位對複合型高階人才的需求,促使我們積極探索複合型專業或專業方向的建設,並適應研究生層次的複合型培養模式,為學生提供“深造型”教學計劃。兩個通道並行,新聞傳播教育這盤棋才能走活。
  立足研究生層次的垂直水平復合培養模式培養複合型人才,廣受用人單位認可,無疑是發展的重點。只是受培養規模等主客觀因素限制,目前還無法滿足社會之需求。因此,開拓本科教育階段的複合型培養通道成為現實需要。
  在目前情況下,本科教育階段實施複合型培養的困難比較大,多數高校的條件尚未完全成熟。這其中的關鍵在於複合型培養平臺與我們前面所涉及的寬口徑複合性平臺的構建並非一碼事,它需要一個完整意義上的跨學科專業的培養平臺。表現在課程模組的設定組合方面,它至少需要提供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專業課程模組及組合,為學習者創造攻讀雙專業或雙學位學習的選擇空間。這其中涉及的要素性難題不少。
  嘗試建設複合型專業或專業方向,是開拓培養通道的一種試驗性思路。綜合性、多科性高校發揮自身優勢已經或正在這方面進行探索。英語新聞、財經新聞等專業***專業方向***名稱的出現,就是其嘗試的產物。複合型專業的建設需要考慮兩個不同專業的有機整合,其整合的程度往往決定著新專業的成敗。形成一個新的專業的教學體系,遠非“1+1”那麼簡單,其中融會和不斷調整優化需要一個過程。當前,跨學科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和交叉性新課程的建設在此類專業的發展中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
  實行雙專業雙學位制、主輔修制是另一條培養途徑。它不需要花費相當的代價建設新的複合型專業,只需開放現有專業,為學生提供自主選修的空間。因而,從理論上講這一思路具有較高的可行性。然而,實踐過程中涉及的難題也不少。一是學制,必須以彈性學制為實施的前提。以目前高校的實際情況看,受就業壓力的影響,學生有保證的學習時間已被不正常地壓縮到3年或多一點,完成本專業的學習任務已屬勉強,遑論再學一個新專業。因此,學校須積極努力為彈性學制爭取一個相對寬鬆的社會環境。二是學校教育教學資源條件的制約,連年擴招後本科教學資源已十分緊張,如何優化配置挖掘潛能成為亟待破解的難題。擺脫資源緊缺窘境的視野應該更開闊些,未來的走勢,應該是推進跨地域高校間學分互認,在更大範圍內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思路的變革實踐,機制創新的問題始終繞不開。新的培養思路和培養模式呼喚新的機制,按照新的培養思路促進執行機制的改革創新,才能實現新聞傳播教育在人才培養道路上快速健康持續的發展。

案件分析報告範文優秀範例
探討新聞傳播專業畢業論文
相關知識
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思路的新追求
建築行業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
淺析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與對策論文
基於人才培養方案的五年制高職和三年制高職教育對比研究論文
機械電子工程人才培養創新模式研究
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創新人才培養
論應用型本科電子商務創新型人才培養專案
試論高職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新思維
新時期高職機電專業人才培養課程設定探究論文
試論外國文學教學與全球化創新人才培養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