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藝術文化隨筆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7日

  中西方藝術觀各有特色。你想知道的話,就來讀讀隨筆瞭解一下吧。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中西文化差異看剩女現象

  兩週前,網上瘋傳了一個視訊,叫“她去了相親角”。這個視訊是一個化妝品品牌做的,主要說的就是以上海地區為代表的中國剩女現象。很多人都說特別感動,我看完也覺得有點熱淚盈眶。

  不過,感動之餘,我又想了想,這個視訊到底想表達什麼呢?我發現,它只是說明了一個社會現象--“剩女”,並告訴大家應該如何對待這個問題,但沒有提到的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

  我覺得,對於一個社會問題,只有理解了它的形成因素,才能真正解決好這個問題,而不是僅僅被動地去應對。根據這個觀點,我自己也想了想剩女現象為什麼會在中國如此顯著。

  除卻人口學的解釋,我想從身邊的事例出發,跟大家聊一聊中西方文化差異及其與剩女現象形成的關係。

  在我過去這麼多年的求學、生活和工作經歷中,我所聽到和感受到的兩個現象是:一、海歸群體中的剩女現象更加嚴重,二、中國女性在海外的適應能力往往比男性更強。這兩種說法都只是大家的“經驗之談”,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把這兩點聯絡在一起看,不難發現,剩女現象與中西文化差異是有一定關係的。

  中西文化是一個很寬泛的話題,在這裡,我覺得西方價值體系中的“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與“平等觀念”***equality***與剩女現象最為相關。

  從這兩個維度上看,美國比中國更加重視平等和推崇個人主義,而中國社會則更講究等級制度和集體主義。

  先說平等問題。我覺得在中國,不光男女之間有很多性別不平等的地方亟待改進,在許多小細節上也能看出中國社會方方面面的等級觀念。比如說,我們提倡的“尊老愛幼”,某種角度看,就體現著一種以年齡劃分的不平等觀念,再比如“母慈子孝”,其實也包含了一種親子關係中的不對等。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過,在國外,很少有人跟別人聊天時會稱呼自己的子女“My son”或“My daughter”,而都是直呼孩子的名字。但在中國,父母們卻很少稱呼孩子的名字,而往往說“我兒子”、“我女兒”。雖然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背後卻也體現出一種差異。西方文化語境下,名字代表的是一個人個體,需要被尊重和平等對待,而以“我的”來稱呼則多少有些從屬意味,這或許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中國家長喜歡把自己的意見強加在孩子身上,因為他們還沒有意識到其實孩子也是需要平等對待的獨立個體。

  再說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中國曆來都十分重視集體主義,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都帶有一種要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色彩。 在國內,你常常可以看到女孩子們手拉手走在一起,很多小女孩在學校甚至要相約一起去上廁所。這在國外簡直不可想象,除非兩個人之間有什麼特別的關係,否則女孩子們之間都很少手拉手。還有,中國的家庭中,夫妻雙方很多事情都是一起做的,彷彿形影不離才是恩愛的體現。但在西方國家,結了婚的兩個人也常常各幹各的,尊重彼此不同的興趣愛好和朋友圈,相對獨立地生活在一起。

  瞭解到這兩點後,回到我們的剩女問題上,或許你就會發現剩女現象集中體現了中國社會許多根深蒂固的文化價值觀和傳統理念。

  受過現代教育和西方教育影響的學生們往往更習慣追求平等和個人幸福,他們在家中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而不是被安排,在生活中也會更加獨立自主。或許這些觀念上的變化導致了越來越多的剩女出現,在父母們想著“趕快嫁人,好有個著落”和“再不生孩子就晚了”的時候,很多剩女想的卻是個人成長和“我不需要別人帶給我幸福”的獨立自信。

  中國正在進步,很多傳統觀念和主流思潮也在發生變化,我並不是要宣揚西方的思想就是好的,但是,我覺得人類的進步一定都會向著越來越趨於自然的方向發展。每個人,無論你的性別是什麼,社會地位和角色如何都是生而平等的;每位女性,無論你是家中的女兒、女朋友還是妻子,都應該作為一個個體而發展。

  我想,當我們每個人被一種剩女思維所主導的時候,如果去想一想這種思維背後是何種價值觀在作祟,或許就會產生不同的想法,而有朝一日,當我們全社會都能意識到剩女現象背後的主導觀念時,或許我們的剩女問題也就能迎刃而解了。

  拓展閱讀一:中西文化比較之隨筆

  1.關於信仰,我雖然是一個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很深的人,但我同樣喜歡西方文化。中國文化是一個“恥感文化”;西方文化是一個“罪感文化”;所以中國人好面子,含蓄內斂;西方人率直爽快,外向。中國人的信仰是“現實",即“此岸”世界;西方人信仰“彼岸”世界。所以中國文化是“勢利文化”;西方文化是“審美文化”或“真理文化”。從人類的精神高度來看,西方人的精神走得遠,走得深;中國人走得近,走得淺。西方人常常在精神的深淵裡糾結,中國人常常在世俗的漩渦中糾纏。西方人愛寫《懺悔錄》;中國人愛寫《厚黑學》;西方人常追求人生靈魂的昇華;中國人只求此生能光宗耀祖。中國學生上學常為家長的面子,西方孩子上學常為自己的愛好。為什麼中國會出現家長打死孩子的慘劇,那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經典表現表現。

  2.西方文化的儀式感強,東方文化神祕感強。儀式感能令我們在自由和秩序間達到一種平衡,更有意識地去感覺、珍惜生活中的特殊時刻。神祕感卻滋生出很多見不得陽光的東西。讓我們在很多時候無所適從。

  3.西方文化是個人主義,強調自我,張揚自信,但也太自我,太自私,常常不可一世。東方文化是集體主義,強調服從,強調他人,但又太沒自我,太藐視個體的生命。

  4.中國文化的勢利性,讓中國人很現實,一切圍繞需要,人的行為隨現實的需要而改變,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之謂也。西方文化的窮究真理性,使西方人在人文和自然兩大領域出了無數的大師。自然科學領域有愛因斯坦,巨集觀意識形態有馬克思,微觀意識形態有弗洛伊德。

  5.中國人“及時行樂”,“今日有酒今日醉”。西方人“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6.救贖精神是捨己為人的犧牲精神;原罪意識可以促人反省而杜絕狂妄;博愛精神則是一種惻隱,一種大同情,一種人對自己同類的悲憫之心。

  7.中國文化中,救贖被稱為“義”,原罪稱其為“慎獨”,博愛則是“惻隱”。

  人類文化其實是相通的。沒有誰好誰不好,只是別走極端,更別想讓誰取代誰,這才是人類文化存在的最佳狀態。

愛在中秋隨筆
綜合實踐課隨筆
相關知識
中西方藝術文化隨筆
漫談中西方送禮文化的差異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異論文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異對比論文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異淺談論文
中西方禮儀文化的差異有哪些
中西方園林文化差異
關於高中傳承傳統文化隨筆作文
西方藝術哲學史論文
中西方美術的融合與當代工藝美術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