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勵志小故事集錦***3***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6日

  經典勵志小故事篇8:“吊絲”需要穩穩的奮鬥

  2013年9月可以說是“張譯月”,先是與海清搭檔主演的電視劇《抹布女也有春天》熱播,這部劇還沒播完,與孫儷主演的《辣媽正傳》又在各大衛視黃金檔播出,網友大呼“老公不夠用”,“張譯很搶手”。有網友說:“國產婆媳劇是被張譯壟斷了嗎?每次換臺就看他換個老婆。”一時間,張譯被譽為“中國好老公”。

  可是,初見張譯的人,會納悶他怎麼會是演員,又怎麼會這麼紅?因為他的外形淳樸無心計,而且性格太過內斂。但就是這樣的張譯卻用他精湛的演技,將那些小俏皮、小心思、真情流露處演繹得淋漓盡致,有時候你都會覺得那是鏡子中的另一個我,那麼真實。這個“小眼睛男人”用他穩穩的奮鬥,終於贏得了眾人的認可。

  “吊絲”戰士,很單純

  從《士兵突擊》中的史今、《我的團長我的團》中的瘋魔太爺孟煩了,到《新上門女婿》裡那個挑戰強勢丈母孃的一根筋女婿田衝、《北京愛情故事》裡的奮鬥男石小猛,再到《抹布女也有春天》中的吳桐、《辣媽正傳》裡的新好男人的代表元寶,他的角色千變萬化,卻無一不讓人印象深刻。

  正如美好的故事都離不開曲折,張譯的演員之路也不是水到渠成的。他並不是那種十分熱愛表演一早就立志成為演員的人,相反,甚至有相當一段時間還瞧不起表演。

  自從張譯出生,父親就玩命挖掘他的優點。聽人說他嗓子好,就讓做音樂老師的母親教他識譜,唱不同民族風格的歌曲。一有親友聚會,就逼他當眾唱歌。

  偏偏張譯從小臉皮薄,怯場,一上場就口乾舌燥,手心冰涼。每每在大家掌聲雷動兩三次後,都只聽見爺兒倆相互指責的聲音,而不是他的歌聲。直到現在也是如此,每每登臺前5分鐘,張譯都會有“瀕臨死亡”的體驗,腿抖,手抖,麥克風抖,把麥克風靠在前胸,衣服抖。他說,害怕露臉,這是不自信的緣故。

  雖然膽小,但兒時,張譯的理想是成為一名播音員。高二,試著考了一次北京廣播學院,專業第一,有了自信;高三再考,被少數民族同學加分佔了名額。17歲,理想破滅,手裡握著居委會大媽送來的“待業青年證”。

  兩年後,去北京參加文工團表演類學科的考試。他找來一輛破自行車,騎車到北京廣播學院,想看看自己痴迷了5年的地方究竟神聖在哪裡。一路逆風,騎了兩小時,整個人像一隻帆。

  在廣院,張譯把教室走遍,趴在後窗看著老師們講課。來回走,連廁所也沒放過。最後走出大門,一拍胸脯,“廣院,不過如此!”騎車回去,又是逆風,“揚帆”3小時。回到駐地,大病3天,廣播夢就此斷了。

  待業了一段時間,來了一個機會,他上了哈爾濱話劇院的自費學員班,學費3萬元。話劇在他的少年期留下過驚恐的回憶,那齣戲叫《賴寧》。他坐在第一排,看到演員化得紅紅白白的面孔,表現山火襲來時放起了乾冰,煙霧瀰漫到觀眾席,很冷。這個印象一直延續到一年後觀賞了另外兩部話劇:《地質師》和《一人頭上一方天》,他為話劇第一次流下了眼淚,才知道話劇不都是那樣的。

  1997年,北京戰友文工團20年來第一次招生,張譯蠢蠢欲動,但有人告訴他,軍藝畢業後無非也是分配到“紐西蘭”***新疆、西藏、蘭州軍區文工團***。可張譯還是義無反顧地去報名了。他清楚地記得怎樣換乘公交、地鐵和黃“面的”。穿過一片麥田和垃圾場,吃了滿口黃土,春天,張譯經過一通土路顛簸來到戰友文工團所在的八大處,綠門綠窗紅牆灰地和綠軍裝。想想他的單位,緊鄰市中心索菲亞大教堂,有著天鵝絨幕布的哈爾濱話劇院,張譯簡直要退縮了。

  考完試回到哈市,又要交學費了,他們家已經欠賬3。5萬元,為了躲避老師追討,張譯每天上課晚來早走,幾次還是被班長堵上。等待了兩個月,他忍不住打電話給戰友文工團,那邊告訴他:你聲音不錯,其他差點,我們還有兩個自費生名額。

  這個自費生學費一共4500元,相當於話劇院一年的學費,但自費生不但沒有津貼,還要交幾千元的置裝費,從茶缸到鞋墊,都要自費,家裡又欠了一大筆外債,張譯成了“吊絲戰士”。他表現得極為勤快,16個學員裡有兩個自費生,他這個自費生頭半年就當上了班長。大年三十拴著繩子通垃圾道和廁所,用自己的臉盆倒完糞便和灰土,晚上拿開水、洗滌劑、二鍋頭三遍消毒後繼續用這盆包餃子。

  新兵頭一個月不讓洗澡,第一次進澡堂時看到每個花灑下都排了10個老兵,大池裡的人只能站著,當他等到老兵差不多出去了,就去洗淋浴。剛抹上肥皂聽到緊急集合號,帶著一身肥皂泡的張譯和全排戰友一起急行軍,負重20多公斤,他除了裝備、八一步槍,還背了一口大鍋。那天是大年初一,到了終點他們把身體埋在一尺多厚的雪裡。

  “部隊某些方面會催你成長,某些方面又特別單純,我到現在沒有進過迪廳。”那種生長是簡單的,或許是粗暴的。張譯對那段生活充滿了感激。

  被拋棄,卻不放棄

  張譯和表演課代表早戀了,隊長放言:只要被他逮到一次倆人都開除。只有一部分學員能提幹,於是總有積極的線人向隊長彙報:張譯又和那女孩單獨相處了。有次他倆在一個屋裡,隊長一腳踹開門,屋裡只有女孩,張譯就躲在門後。另一次全班在食堂地上睡午覺,他和姑娘在女廁所裡幽會,隊長接到線報猛敲門。開門後又是隻有姑娘一人,張譯奮力取下了窗戶上的鐵欄杆,鑽了出去。等隊長趕回食堂,他已經躺在地上裝睡,還流著口水,這一刻他的表演天賦全激發了出來。

  可是,張譯卻一直沒戲可演。雖然也抽到過兩個小品的表演機會,但總是“特別倒黴”地落了空。好不容易輪上一次,卻因為緊張發揮得不好,處女秀以失敗告終。同學們都演上主角的時候,張譯的“主業”是在下部隊的晚會中演雙簧,偶爾也兼職主持人,並且負責裝臺卸臺等一系列“副業”工作。

  2000年,領導很興奮地跑來告訴張譯一個“好訊息”:他可能被提幹,去政治處當幹事!因為張譯的字寫的不錯,而且速度快。好訊息卻讓張譯覺得“挺五雷轟頂的”。他打電話回家求助,不想父親很快給他寄來了一個包裹,“裡面是一本《公文寫作的實用技巧》,還是1970年代出版的,我當時真是哭笑不得。”

  “於是我決定不好好表現,不過這分寸很難把握的,既要讓領導不開除你,又覺得你確實不適合軍隊的文職工作。”畢業的時候,張譯如願地沒有進政治處提幹。沒有戲演,又沒有活幹,張譯說:“那個時候,我真的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

  所幸的是,“被拋棄”的張譯還是能從文字中找到證明自己的快感。除了寫會議紀要和報告,張譯還有一個副業是寫晚會的串場詞,單位大大小小的晚會幾乎都出自他手。在寫了太多他覺得沒用的東西之後,張譯終於決定,自己要寫個劇本。

  “其實我寫劇本真是被逼出來的,因為我老沒戲演,所以想不如自己寫個劇本給自己演吧。”單位小品大賽前,張譯寫了處女作,是一個短劇《文小姐和武狀元》,講一個城裡的千金小姐和偏遠部隊軍官的愛情故事。

  劇本被很多人看好,但小品最終沒能演成。不服輸的張譯鉚著勁地把劇本送到了《劇本月刊》,編輯很賞識地刊登了。“我特別解恨地拿著雜誌去找了團長。”拿著600塊的稿費,張譯和演出團的哥們一路上就把錢吃了。

  演戲的夢想越來越遠,張譯開始覺得寫作也是條道路。“我愛的是戲劇,不僅是演出。雖然劇本是一個人的戰鬥,但有時候一個人寫到半夜,一邊哭一邊跪著寫的狀態也會讓我覺得著迷。”2004年底,在一個短劇得了全軍比賽的大獎之後,張譯被推薦單獨創作一部小說改編的20集電視劇。“前後忙活了五六個月吧,寫到18集的時候,製片人忽然說不要了。”

  張譯當時很受打擊,“那時候每個月千把塊的工資,要買書買資料繳話費。房子是借朋友的,他一回來我就得挪地,門口有6塊錢的石鍋飯,我每天吃那個,加一個雞蛋是7塊錢,我真不敢加。”

  死角之後,便是光明

  團裡外聘了一位老導演拍一部電視劇《紅領章》,這位導演在2001年用過張譯跑龍套,對他印象深刻。當她從學員中挑出他的照片時,團長卻說“他演戲就是個死啊”,請導演再考慮一下,老導演堅持把張譯定為男三號。這時張譯已經接到康紅雷的副導演的試鏡電話,也是男三號,為了向團裡證明自己,他推掉了,以團裡的工作優先。

  誰知團裡又換了新導演,張譯的男三號被拿下,改作場記。他和團長說:“外面有戲找我,康紅雷的《民工》。”可團長根本不相信這件事。

  被團裡否定後,他厚著臉皮又去打電話給康紅雷的副導演,委婉表達想去現場看看,人家很大方地說角色還沒定。他一身軍裝,在樓下仰頭看著劇組租的公寓和製片人張紀中的車,發出一陣陣土包子的嘖嘖聲。

  拍《民工》的時候,副導演向張譯轉達康紅雷的意思:你和你的對手女演員是所有演員裡表現最差的,你們拿著紙、筆去剪輯房學習一下別人的表演。在剪輯房裡張譯迷茫了,他以為表演就應該像生活裡一樣自然,但他看的片段都是他認為過火的表演方式。直到看完成片,康紅雷有天對他說:“你演得最好。”因為現場表演和完成片是兩回事。

  第二個肯定他的人是陳建斌,《民工》播的時候,張譯在《喬家大院》裡演陳建斌的跟班,一個戲份特別少的角色。陳無意中電視,第二天抓著他問:“昨晚放一電視劇,裡面一演員特別像你!”知道是他後,陳建斌和導演胡玫說:“你《民工》沒?他為什麼會演現在這個角色?”陳建斌為張譯抱屈,胡玫只好說:“我錯了。”

  以前在團裡總被否定,越否定越不自信,越怵舞臺,形成惡性迴圈,有了外界的鼓勵,張譯漸漸進入了正常的狀態。

  2006年,他寫下了長長的《我的請願書》,向康紅雷表達想要加入《士兵突擊》劇組的願望,其實那時康導已經定下他演史今。而此時,被團裡認定“演戲是條死路”的張譯,卻成為面臨改編的文工團的重點保留物件:相比於他的演戲天分,他的創作才能更被團裡肯定。“團裡需要編劇,如果我一年之內能完成三四個小品劇本,就準我外出拍攝《士兵突擊》。”

  此時,距離《士兵突擊》開機不到一個月。張譯清楚,自己不可能在一個月內完成這樣艱鉅的任務。面對始終熱愛的表演事業,張譯打起了《轉業報告》。當他把轉業報告遞上去後,政委哭了,不同意。可張譯已經下定了決心。

  遞上轉業報告的第二天,他踏上了去昆明的火車,拍攝《士兵突擊》。6月回北京,在天安門完成最後一個鏡頭,那天他接到戰友的電話:“告訴你一個好訊息,你的轉業,批了!”藉著《士兵突擊》中的史今轉業,他大哭了一場。

  《士兵突擊》後,張譯出名了。出名,容易導致自我膨脹。堅持說自己不是名人的張譯直截了當表示:“誰膨脹了,誰的藝術生命也就到頭了。千萬別覺得自己是在高處。沒起來過,也就不存在摔下去的危險。”

  那之後,張譯的片約不斷,《我的團長我的團》、《生死線》、《雪花那個飄》、《北京愛情故事》等等。儘管成名對於張譯來說來的有些晚,但是用張譯自己的話說,“安逸當中出不了藝術”,從當年的“吊絲”到現在的炙手可熱,張譯靠的是他超強的耐力和穩穩的奮鬥,雖然過程充滿了曲折。任何一種成功,需要機遇,但絕無僥倖.

  經典勵志小故事篇9:第一次的成功很重要

  歐陽夏丹說,她的家鄉桂林是個適合生活的地方。灕江的柔美,象鼻山的意趣,城市環抱著山水,青翠蘊含著靈秀,這個被桂林山水滋養出的南方女子,渾身透著一股靈氣。她才氣逼人,氣質絕佳,似乎每次出現就是為了讓人眼前一亮。

  有人說,這樣的女子總是更容易被幸運女神眷顧。

  上高三的時候,老師告訴她北京廣播學院正好要在桂林招生,鼓勵她去報考。考試在省廣電局,那年有幾千人報考,最後只錄取了她一個。

  臨近畢業,上海電視臺到廣院選人。儘管歐陽夏丹長相併不出眾,但臺長親自拍板,說:“她的內涵會給新聞節目注入一種新鮮的血液。”而當時廣院已經決定保送她讀研究生,去上海就是違約。上海臺無怨無悔地為夏丹向學校交了“悔約金”,廣院也為她保留研究生入學資格兩年,幸運得一塌糊塗。

  4年後的2003年,央視二套經濟頻道在全國各頻道“海選”主持人。二套節目組負責人每天從早到晚開著電視機,充當星探。又是歐陽夏丹,這個笑似飛花的女子,再次讓人眼前一亮,試鏡之後成為入選者中的首選。

  為什麼她總能碰上“好事”、一帆風順呢?就在別人羨慕嫉妒的時候,歐陽夏丹卻沒有時間春風得意。當更多人對“不屈不撓”的精神讚賞有加時,她卻更看重第一次的成功。因為正是很多“第一次的成功”,才讓她順利走到今天。

  她一上初中,爸爸就開始生病住院,還要做化療,家裡的經濟條件也明顯縮水。這讓調皮愛玩的歐陽夏丹突然清醒了,“好像一下子懂事兒了”,從初一開始,成績就突飛猛進。但改變她一生的還是班裡的一次演講比賽。

  看她光知道學習,不愛參加集體活動,班主任羅宗昌就鼓勵她參加班裡的演講比賽,還耐心地陪她一遍遍地練習。結果,她在全市獲得了演講比賽第一名。這第一次成功給了她巨大震撼:原來自己有這麼大的能量、這麼大的潛力!從此,她一發而不可收,初一到初三,連續三年獲全市中學生演講比賽第一名。

  高中學習緊張而充實,她又參加了學校排的話劇《項鍊》,並獲得了“最佳女主角獎”。這次成功讓她更加自信,也明確了自己的興趣傾向。所以,她才會有足夠的勇氣去報考北京廣播學院,並在幾千人中脫穎而出。

  在廣院,她的文化課成績是第一名,但專業一般。畢竟,在語言能力上,北京的同學有明顯優勢。但她並沒有“認命”,每天清晨6點,她就起床,到學校的操場上,對著白楊和核桃樹練聲。到了第二年,沒有老師督促,堅持練聲的同學也少了,而她還一直堅持著。因為堅持,大二時,她的文化課還是第一,而專業課已到中上水平。

  老師總是喜歡進步快的學生,於是推薦她去主持學校藝術節的“歌手大賽”。這讓她感到頗為緊張,因為廣院的學生普遍都很活躍,在這類場合會動不動就起鬨、喝倒彩。但是那晚,同學們一直安靜地看節目,沒有人起鬨鼓倒掌。她再次靠自己的實力,在廣院取得“第一次成功”。這也讓她更加自信,更加從容,後面的成功就順理成章、接踵而至了,甚至有些爭先恐後。

  更大的成功意味著更多的付出。每天凌晨4:30,兩個鬧鐘加一部手機把她喚醒,喚醒她進入工作狀態。不管雨雪風霜,她都要直奔自己的崗位。

  即便已成為央視“新銳主持人”的代表,歐陽夏丹依然沒有止步,又在分階段地制訂一些學習計劃,補充一些新鮮的知識,加強英語學習,向一個雙語主持人的目標邁進了。

  第一次成功很重要,而不斷爭取“第一次成功”,其實就是蓄勢待發、厚積薄發。成功也正因如此才會可持續發展。

  經典勵志小故事篇10:做你喜歡做的事

  76歲開始拿起畫筆

  在美國,有一位婦孺皆知的老太太。她的全名叫安娜·瑪麗·羅伯遜·摩西,但大家尊敬地稱她“摩西奶奶”。她生於紐約州格林威治村一個貧窮的農夫家庭,母親生育了10個孩子。摩西童年時代只受過零星的教育,12歲就離開父母在別人的農場打工掙錢,補貼家用。27歲時,她與托馬斯·摩西結婚,這名來自弗吉尼亞州斯湯頓的男子也是農場工人,兩人都在斯湯頓謝南多厄河谷的一個農場工作。像母親一樣,她也生了10個孩子。

  後來摩西太太重回紐約州,在離出生地格林威治村不遠處的伊格布里奇一個農場居家過日子,一晃近20年。她整日忙於擦地板、擠牛奶、裝蔬菜罐頭等瑣事,還抽出時間刺繡鄉村景色,並以此為樂。丈夫去世後,她在小兒子的幫助下繼續操持農場。後因年事已高,只得退休和女兒生活在一起。摩西太太76歲時患上關節炎,雙手因疼痛而不得不放棄刺繡。但酷愛藝術的她並沒有善罷計休,開始拿起畫筆。

  摩西太太在當地展覽自己的繪畫作品,女兒還將她的畫帶到鎮上的雜貨鋪裡寄售,每一幅只賣2—3美元。就是這些微薄的收入,也許可以為她含辛茹苦撫養的11個孫輩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費用。

  一天,藝術收藏家路易斯·卡多爾被陳列在雜貨店櫥窗中的作品吸引,頗感興趣買了下來,而且提出想多要幾幅。為了幫助才華橫溢的摩西太太,卡多爾將她的作品帶到紐約畫商奧特·卡利爾的畫廊。從此,摩西太太在當地美術界的名氣越來越大。

  80歲舉辦個人畫展

  摩西太太年過80時,在紐約舉辦個人畫展。此事成為一大新聞,引起轟動。從此以後,她變成了名人,每天收到大量的問候卡。她的作品在藝術市場火爆熱銷,供不應求。在多次比賽中,摩西太太成為獲獎“專業戶”。由於電臺與電視臺的採訪報道,她的知名度超過別的藝術家。

  在公眾眼裡,摩西太太最使人感動的是她掙脫年齡羈絆和突破教育限制的孜孜追求,最令人羨慕的是她取得的巨大成功和幸福的晚年生活。儘管從來沒有接受過正規系統的藝術訓練,但對美的熱愛使她爆發了驚人的創作力。對於一位年過7旬的老人,在隨後20多年的繪畫生涯中創作1600幅作品確實不易。她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從臨摹柯里夫和艾夫斯的圖片和明信片開始,隨後根據自己早期的農揚生活進行創作。摩西太太的作品豐富多彩,有對童年時代鄉村景色的描繪,有對個人生活的記錄,有對過往的傷感懷舊,有對永恆東西的嚮往……摩西奶奶的風景畫善於捕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境,體現出季節、天氣和時間的細微差別。她通過自己的發現和感悟,用畫筆創造出一種別樣的精彩人生,讓人們看到了奮鬥與戰功的希望。

  摩西太太上過《時代》和《生活》雜誌的封面,作品在一流的紐約現代美術館展出過,被大都會博物館和白宮收藏,個人畫展從美國辦到法國和英國等地。在摩西奶奶百歲時,紐約州將她生日那天命名為“Grandma Moses Day”,給予了極高的榮譽。摩西奶奶101歲逝世時,美國郵政特地為她發行郵票,表示紀念。這位百歲老人一生留下千餘幅油畫作品,代表作有《過河去看奶奶》、《捉感恩節火雞》和《戚樹園裡的熬糖會》等,從這些題目就不難領略到她質樸無華、與眾不同的“鄉土氣息”。說起來也許令人不可思議,其中20多幅是在過完100歲生日之後創作的。

  100歲為人指點迷津

  在2001年華盛頓博物館舉辦的“摩西奶奶在21世紀”展覽上,有國內外收藏的她的87件經典畫作和遺物。其中摩西奶奶1960年寄出的一張明信片格外引人注目,吸引了許多觀眾特別是年輕人駐足停留,凝視沉思。明信片雖小,卻向人們講述著一段震撼人心、發人深省的故事——

  在日本,有一位名叫春水上行的青年,在札幌醫學院畢業之後,到醫院當外科大夫。然而他從小就酷愛文學,懷抱著當作家的夢想。怎麼辦呢?是放棄這份收入穩定但自己厭倦的職業去追求心中的目標,還是湊合著當醫生了此一生?十分糾結的春水上行決定向仰慕已久的摩西奶奶求教,請她指點迷津。

  讀了這位28歲年輕人的來信,老太太情不自禁地聯想起自己的人生經歷,心裡感慨萬千。雖然已經100歲了,但還是堅持要給小夥子回信。她在一張空白明信片上畫了一座象徵著豐收的穀倉,寫下了“做你喜歡做的事,上帝會高興地幫你開啟成功之門,哪怕你現在已經80歲了。”的贈言。

  收到明信片後,春水上行看到了奮鬥與成功的希望,重新點燃生活的熱情之火,以摩西奶奶為榜樣,終於在文壇上一舉成名。他便是如今日本的著名作家渡邊淳一,創作了包括《失落園》、《光與影》和《遙遠的落日》等在內的50部長篇小說及其他作品。

  一位名人說得好:你最願意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真正的天賦所在。人到底該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沒有明確的規定。如果我們想做,就從現在開始。有人總埋怨:“已經晚了”,實際上,“現在”就是最恰當的時候。對一個真正有追求的人來說,生命的每個時期都是年輕的、及時的。摩西奶奶的經歷告訴我們,不論年紀多大,追隨夢想,你就可能成功。

  

趣味語文故事
中考數學如何快速提分
相關知識
經典勵志小故事集錦***3***
晨會經典勵志小故事有哲理的
經典勵志小故事及道理感悟
古代經典勵志小故事大全
啟迪人生經典勵志小故事
50個經典勵志小故事
著名名人的經典勵志小故事
10個值得一讀的經典勵志小故事_經典勵志小故事大道理
六個經典勵志小故事解讀人的本性
積極的經典勵志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