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課文讀後有感
中學生常常被老師要求要寫課文的讀後感,但是不知道該怎麼下筆。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閱讀!
篇一
一直很喜歡這本書,原來看過多次,今天禁不住又開始翻閱,並在網上這部小說拍成的電影。安娜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腦海裡揮之不去,在我們普通人看來,她就是一個出軌的女人,也一些人給安娜列舉的四個罪狀。可就這樣一個墮落的女人卻非常豐滿,我依然很喜愛她,假如是現實中的人,我一定會和她成為朋友,她舉止優雅,她性情溫和,最重要的一點是,她很真,愛了就是愛了,一直沒有違了自己的心去做事,顯然她也知道自己的舉動是為
社會所不容的。她其實是個非常聰,悟性很高的女人。可她的行為卻無法為主流社會所接受,最後臥軌自殺。這讓我不禁想到了林黛玉,假如她是現實中的人,是不是也很難相處,並不太受大家歡迎,可在文學上的價值卻非常高。當然年代不一樣了,現在的女權主義,為女人的獨立豎起了一面旗幟,現在的女人可以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事業,可那個時候的她們就不一樣,她們的生活空間還是很狹隘的。就拿安娜來說,她開始是依附於一個沒有感情的丈夫,後來,為了愛情,又依附於另一個男人,把愛情看成了她生命的全部,可作為社會中的人,愛情不能解決人所有的慾望和需求,雖然愛情一直存在,但她總是無端的猜疑,恐懼。這讓我想到了人的生命需要目標,需要一種東西支撐著你走下去,讓她的生活繼續。為了愛情,她離開了自己的兒子,這也是她心中永遠的痛,可她即使竭盡全力,也無法找回自己的兒子。一個沒有任何希望,只能被社會唾棄的女人,靠什麼走下去吶?
篇二
讀了魯迅先生的《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彷彿就看到了一個活靈活現的小魯迅從紙上躍到了我面前。
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肥胖的黃蜂、輕捷的叫天子……這些都是百草園的真實寫照。它們就像一股清涼的泉水流進每個人的心裡。這些新鮮的事物對於從來沒有接觸過它們孩子來說就像天邊的雲朵一樣,難以觸及。讀著讀著,我才發現小魯迅在百草園裡是很孤獨的。他不像我們有那麼多的小夥伴,他只有看似只長滿了野草的百草園。所以我又有幾分同情小時候的魯迅了。
我也曾憧憬過能有個機會可以做次神仙,原來何首烏的根有像人形的,我邊笑邊想著。那我是不是也可以成仙啊?
我最喜歡就是在雪後空地上捕鳥。須在下一兩天雪後掃開一塊空地,撒上秕穀,用一根小棍支起一面竹筐,繫上一根小繩,遠遠的牽著。啊,鳥雀終於來了。不可以急。小魯迅屏息凝神,腦海裡卻憧憬著鳥雀們在口袋裡嘰嘰喳喳又擠又叫的樣子。不自覺的握著繩子的手往後拉了拉。呀,鳥雀都嚇跑啦!鳥兒都驚得直衝雲霄。我好像看到了躲在石頭後面小魯迅沮喪的樣子。
小魯迅的生活真是令我羨慕,但我也不會忽視伏在桌上執筆的大魯迅。朝花夕拾。這多麼形象的比喻。魯迅先生用精湛的文筆描繪出了一個又一個精彩,深入人心的故事。魯迅的精神令我敬佩,他的童年令我羨慕。這雖然是一篇魯迅先生在中年寫下的回憶,卻是他童年的回憶。或許正是因為有過一段美好的童年,嚴而不厲的先生造就了未來的民族魂。
我覺著,如果靜靜的思索百草園與三味書屋,你會覺著你是在看畫,不是在看文。
篇三
從道德觀念出發,安娜這種拋夫“棄子”的做法確實不當,當然她沒有拋棄自己的兒子,只是她的丈夫亞歷山德羅維奇不願成全她的母愛罷了。這就是懲罰,以至於她的慘死也成了宗教懲罰的象徵,對這種違背道德做法的懲罰。即便安娜對大她20歲的丈夫沒有一點感情,而對伏倫斯基是真正的愛戀,也為世俗和上流社會所不容。安娜處在夾縫中,後來安娜懷孕生女兒時險些送命,之後兩人去了國外,幾年後回到莫斯科,在伏倫斯基一再要求下,安娜給丈夫寫信要求離婚,丈夫不肯,她被丈夫和兒子看不起,被上流社會摒棄。在這種狀況下,她不斷猜忌,以至於陷入了思想混亂,懷疑伏倫斯基對她的愛,於是她毀掉了自己……
而吉蒂最後與列文成婚,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而伏倫斯基則傷心欲絕,為了處理掉沒有意義的生命參加了塞爾維亞戰爭。亞歷山德羅維奇的不忠,使得陶麗差點與他離婚,而最後陶麗變賣自己的家產還幫他還了***,於是和好如初……
合上書本,印象最深刻的是列文。可是列夫托爾斯泰為什麼選擇安娜作為主人公,他到底想要表達的是什麼?對自由戀愛的提倡,還是上流社會的諷刺批判,抑或是對女性不忠的宗教審判?但為什麼描寫安娜的時候又著重描述了列文的生活、思想。我總覺得列文是作者自己的化身,列文的成長是作者自己思想的成長的縮影吧。
安娜和伏倫斯基因為愛情,彼此放棄了上流社會的地位,放棄了好名聲,好前程;因為愛情,陷入了一種萬人不容的狀態,以至於最後各自走向毀滅……
這樣,值得嗎?究竟愛是什麼?
我欣賞為愛,義無反顧;但不贊同。一切以愛的名義的自私、背叛,都是不負責。愛是責任!
小學生課文讀後感